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为什么媒体对华北洪水的报道很少提气候变化?

为什么媒体对华北洪水的报道很少提气候变化?

文章来源: 小小声说话 于 2024-07-01 18:30:0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上周我在休假。在遥远的泰国某海岛上,我收到了华北平原普降特大暴雨的消息。这场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两年前河南郑州的那场极端降雨事件。这场巨大的悲剧夺取近400个生命,也将我引至气候变化报道的领域。

泰国酒店的小哥对我说,连他都察觉到这些年来天气有些不太对劲。前几年普吉岛经常会下暴雨,有的时候只要连续下半个小时的雨,临近海边的地区就会积水泛滥成灾。而今年,时值雨季当地却很少下雨,非常干旱。

“你知道吗?这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暴雨更容易引发海水侵入。”小哥一脸严肃的对我说。

这让我为自己的家乡——位于海边、海拔仅有4.5米、有着2500万人口的上海而担心。热带风暴(台风)主要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三种危害:大风、大雨和咸水风暴潮,相较华北这次遇到的特大暴雨,更具致命性和破坏性的威胁是风暴潮(风暴引起的海平面异常上升)。而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正使得风暴潮变得更加危险。

同一天,我在北京的一位好友给我发来一条短信。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目前中国媒体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报道还是比较少与气候变化联系到一起?为什么媒体在播报某一区域24小时降水达到两年降水量的同时不去追问成因?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还是其他?

一、

我要解释一下这位朋友的问题,他并不是说中国媒体或者官方没有解释为何这样的“天灾”会发生?——中央气象台的专家们都在解释双台风和副高压还有华北地形等导致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气象和自然因素。他的意思是,为什么在过去几年几乎每一年都发生重大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后,中国媒体还是很少提及气候变化这个在外媒报道和科学研究中被反复提及的导致“天灾”越来越极端和频繁的重要推手?

我认真地想了想,觉得可能有以下这些因素。

首先,是因为这场灾难涉及的面是如此的广,发生的事情是如此的多。大多数媒体在报道的第一切入点大多会选择从社会新闻的角度,人物报道的角度来做。第一时间肯定更多的是关注灾情本身、救灾、影响等方面。既容易吸引流量关注,也是媒体比较熟悉的操作。

但是灾害发生迄今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对于这场极端事件原因的深入分析和认知、反思不是完全没有,仍然比较少。这的确值得思考。不能否认的是大多数中国媒体都没有提到气候变化这个关键词。这可能和大多数中国媒体人对气候变化依旧比较陌生有关。大多数记者还是没有意识到将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从科学上关联起来。而这在国外的新闻媒体报道当中,早已是主流的做法。

简而言之,中国媒体工作者普遍缺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或许只是中国公众缺乏认识的一个缩影。

二、

让朋友感到困惑的是:现在的极端天气事件这么多,对中国影响也越来越大,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同时中国媒体本身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烈度、影响、相关数据的报道本身都是非常及时和全面的。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边,为什么没有很多人去追问那个非常自然的问题——为什么会这么极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什么?

的确,我自己就是在两年前的郑州洪水报道中被这个问题所击中。采访对象提及的一个让我难忘的细节是——在河南救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人包括她自己,没有一个人问过——为什么会下这么大的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难。

有一些人试图对这种媒体“沉默”提出一些解释,但是从目前来说中文媒体对于极端天气事件方面的报道来看,气候变化应该还不是什么禁区。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还包括其他原因。(欢迎留言)但与此同时,这位朋友 进一步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尽管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这几年也已经深深触及了中国广大的人口,但是中国官方话语体系里对这些事情的反馈仍不大。不是说完全没有变化,而是相比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相应的反应就显得比较过时或者不够充足了。

由此相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官方的表述出现了变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场景,会不会撬动中国媒体的报道?把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变化终于联系起来。那么中国的气候报道空间、篇幅数量等也会显著增加?

三、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也希望会是这样的情境。因为今天的情况就是我们所有人都绑在“气候赌盘”上面,谁也不知道下一个骰子会轮到谁。

联合国IPCC的报告已经发布到了第六份,连续30多年来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政府都在报告上签字表示认同。其中也包括我国政府。然而对于气候变化的真实存在并且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这些在全球科学界和政府已经几乎完全达成了共识的问题上面,国内民众中其实还远远没有达到同样的认识度,甚至大多数人是不了解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媒体当然有自己应尽而未尽到的职责。如果像这位朋友所说的,未来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来报道气候变化。我们最需要首先改变的,是媒体人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认识。

高温暴雨洪水干旱、这些极端事件的极端性将会不断增强,越来越频繁的发生。我们所要问的问题不是气候变化是否造成了某一个具体的事件发生?因为由于天气事件的复杂性和目前的科研水平所限,现阶段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

我们可以问的正确的问题是:气候变化如何加剧了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得这些极端事件变得越来越极端,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今天我们急需更新的认识,就是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我们即将经历越来越多更极端的天气事件。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只有我们的认知先发生了转变,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去采取行动来应对。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亟需重新认识“天灾”。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贝佐斯辣妻以前长这样!整形医分析"外貌进化"过程
毫无疑问,这就是全世界最轰动的分手大戏
特斯拉股价恐再跌六成?华尔街最大空头表态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万亿军费难救场:美军“王牌项目”集体受挫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又爆惊人语:在美国出生的坏人也应该赶出去
美国、越南关税谈好了 川普抢先发文曝税率
特朗普斥责日本"一直在夺取美国财富",称将加征高关税
“这么恨中国,现在是不是回来当间谍了?”
美国正式关闭USAID!卢比奥详述理由 列4大失败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被视“国运之战” 中国发力超级计划 堪比“两弹一星”
马斯克威胁成立“美国党” 那是什么党?这次认真的?
日本人组团去老挝嫖幼女,大使馆都看不下去了
美澳印日启动矿产计划,被视为在抗衡矿产主领导中国
疑似发表辱华言论,绿洲乐队主唱道歉
视频热传:专业团队砍巨树 “最后一击”砸毁了一切…
特朗普:奥巴马和小布什不行,拜登史上最差
印防长突提永久划界 抛“四步走”计划 中方冷处理
财新的制造业数据已成绝唱,从此有九大数据不再公布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为什么媒体对华北洪水的报道很少提气候变化?

小小声说话 2024-07-01 18:30:03



上周我在休假。在遥远的泰国某海岛上,我收到了华北平原普降特大暴雨的消息。这场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两年前河南郑州的那场极端降雨事件。这场巨大的悲剧夺取近400个生命,也将我引至气候变化报道的领域。

泰国酒店的小哥对我说,连他都察觉到这些年来天气有些不太对劲。前几年普吉岛经常会下暴雨,有的时候只要连续下半个小时的雨,临近海边的地区就会积水泛滥成灾。而今年,时值雨季当地却很少下雨,非常干旱。

“你知道吗?这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暴雨更容易引发海水侵入。”小哥一脸严肃的对我说。

这让我为自己的家乡——位于海边、海拔仅有4.5米、有着2500万人口的上海而担心。热带风暴(台风)主要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三种危害:大风、大雨和咸水风暴潮,相较华北这次遇到的特大暴雨,更具致命性和破坏性的威胁是风暴潮(风暴引起的海平面异常上升)。而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正使得风暴潮变得更加危险。

同一天,我在北京的一位好友给我发来一条短信。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目前中国媒体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报道还是比较少与气候变化联系到一起?为什么媒体在播报某一区域24小时降水达到两年降水量的同时不去追问成因?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还是其他?

一、

我要解释一下这位朋友的问题,他并不是说中国媒体或者官方没有解释为何这样的“天灾”会发生?——中央气象台的专家们都在解释双台风和副高压还有华北地形等导致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气象和自然因素。他的意思是,为什么在过去几年几乎每一年都发生重大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后,中国媒体还是很少提及气候变化这个在外媒报道和科学研究中被反复提及的导致“天灾”越来越极端和频繁的重要推手?

我认真地想了想,觉得可能有以下这些因素。

首先,是因为这场灾难涉及的面是如此的广,发生的事情是如此的多。大多数媒体在报道的第一切入点大多会选择从社会新闻的角度,人物报道的角度来做。第一时间肯定更多的是关注灾情本身、救灾、影响等方面。既容易吸引流量关注,也是媒体比较熟悉的操作。

但是灾害发生迄今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对于这场极端事件原因的深入分析和认知、反思不是完全没有,仍然比较少。这的确值得思考。不能否认的是大多数中国媒体都没有提到气候变化这个关键词。这可能和大多数中国媒体人对气候变化依旧比较陌生有关。大多数记者还是没有意识到将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从科学上关联起来。而这在国外的新闻媒体报道当中,早已是主流的做法。

简而言之,中国媒体工作者普遍缺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或许只是中国公众缺乏认识的一个缩影。

二、

让朋友感到困惑的是:现在的极端天气事件这么多,对中国影响也越来越大,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同时中国媒体本身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烈度、影响、相关数据的报道本身都是非常及时和全面的。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边,为什么没有很多人去追问那个非常自然的问题——为什么会这么极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什么?

的确,我自己就是在两年前的郑州洪水报道中被这个问题所击中。采访对象提及的一个让我难忘的细节是——在河南救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人包括她自己,没有一个人问过——为什么会下这么大的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难。

有一些人试图对这种媒体“沉默”提出一些解释,但是从目前来说中文媒体对于极端天气事件方面的报道来看,气候变化应该还不是什么禁区。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还包括其他原因。(欢迎留言)但与此同时,这位朋友 进一步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尽管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这几年也已经深深触及了中国广大的人口,但是中国官方话语体系里对这些事情的反馈仍不大。不是说完全没有变化,而是相比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相应的反应就显得比较过时或者不够充足了。

由此相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官方的表述出现了变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场景,会不会撬动中国媒体的报道?把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变化终于联系起来。那么中国的气候报道空间、篇幅数量等也会显著增加?

三、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也希望会是这样的情境。因为今天的情况就是我们所有人都绑在“气候赌盘”上面,谁也不知道下一个骰子会轮到谁。

联合国IPCC的报告已经发布到了第六份,连续30多年来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政府都在报告上签字表示认同。其中也包括我国政府。然而对于气候变化的真实存在并且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这些在全球科学界和政府已经几乎完全达成了共识的问题上面,国内民众中其实还远远没有达到同样的认识度,甚至大多数人是不了解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媒体当然有自己应尽而未尽到的职责。如果像这位朋友所说的,未来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来报道气候变化。我们最需要首先改变的,是媒体人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认识。

高温暴雨洪水干旱、这些极端事件的极端性将会不断增强,越来越频繁的发生。我们所要问的问题不是气候变化是否造成了某一个具体的事件发生?因为由于天气事件的复杂性和目前的科研水平所限,现阶段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

我们可以问的正确的问题是:气候变化如何加剧了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得这些极端事件变得越来越极端,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今天我们急需更新的认识,就是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我们即将经历越来越多更极端的天气事件。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只有我们的认知先发生了转变,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去采取行动来应对。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亟需重新认识“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