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苏州袭击事件:以真实的人抵抗虚妄的仇恨

苏州袭击事件:以真实的人抵抗虚妄的仇恨

文章来源: 往事与随想 于 2024-06-28 23:33:1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仇日”是一个让我极其厌倦的话题。它跟姜萍事件还不一样,那个是觉得无足轻重到了无聊的地步,“仇日”是一个重大话题,我厌倦它是因为讨论太多而现实愈发污糟。

20年前是泼大粪,10年前是U形锁,现在是动手杀人了。

我也不想讲道理,虽然对于这方面我还算略有所知,但我觉得这不是讲道理的事情,没用。

我想说说情感,这种情感是怎么来的,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说这种情感是鼓噪来的,它不真实。我不是说它是装的,我是说它的基础不真实,来自虚妄的东西。比如你去看个电影,悲伤落泪,它不是装的,但这种悲伤,就比不上失恋或者失去亲人的悲伤。它需要长久的,每天给你放电影,才能勉强维持。

要消解这个东西其实很容易,一旦你去接触它所说的,就很容易消解。举个例子,我儿子去上小学,回家就满口“日本鬼子”,说了也没用。有次带他去了趟日本,回来再也不说“日本鬼子”了。但如果你拒绝接触,就很难,比如我知道的一个孩子,坐邮轮过日本港口,也拒绝上岸,就失去了一次机会。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肉身去日本,你玩日本的游戏,看日本的电影漫画,也很容易消解的。就算看日本AV,也会有帮助,你看,微博上大家对苍井空就很友好。或者你买日本的东西,也行。很多人跑步的人喜欢日本跑鞋,比如亚瑟士、美津浓,大概七八年前,我在一个跑步论坛,有跑友号召抵制日货,不仅没人响应,反而给各种嘲讽,最后委屈地说:你们不抵制就算了,我抵制难道有错吗?看得我都笑了。

但是,这里有个情感价值的衡量的问题:孰轻孰重。其实情感是很难衡量轻重的,但我们从小一直在被教导一个简单的衡量方法:大的重,小的轻,比如说国家重,个人轻,所以要舍小情小爱,顾国家大义。

然而之所以要教,其实它不符合人的本性。做新闻的有一句话,大致意思是:非洲死了100个人,没有你的牙疼重要。这讲的是新闻的贴近性。人性就是这样,离你越近的,你感受越真切。

举个例子,我曾祖母在三年大饥荒中饿死了,我就没啥感受,因为我没见过她。我姑妈那时候被饿得躺在桌子上一整天一动不动,我就很不高兴,因为姑妈对我蛮好的。但听我爸妈说当时的事情,我就会很愤怒。这就是远近亲疏之别。而仇日,说实在的,离绝大多数人就太远太远了。

而进一步我想说的是:这不是坏事。你爱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和爱国没有高低的。举个例子,疫情期间要“人道处理”你的猫狗,你不同意,誓死不从,这不是没有大局观念,不讲大义,相反这是对的,甚至,唯有人人都这么做,对这个国家才是好的。

再重复一遍,有两种情感,一种情感是宣教来的,一种情感是自发的。前者需要年年说天天说,否则你就会淡忘,后者则不用,你只需要尊重你真实的生活体验。后者是我们所有的快乐、幸福的来源,甚至,是尊严之所在,不要轻视它。你看见夕阳,心旷神怡,这种情感,不低于爱国情感的。要知道宣教的目的,很大程度就是让我们自轻自贱。

由此回到苏州杀人事件的双方。遇害的胡友平,我想她见义勇为的一瞬间,只是出于人性的本能,不会去想那些宏大的东西。

你看她那张脸,再普通不过了。但唯其如此,你看到这张脸,会忍不住想落泪。这种真实的反应和真实的情感,是弥足珍贵和珍惜的。不需要“挽回民族脸面”一类话语的包装,她就是个真实的人。

再看杀人嫌犯,我没有太多的恨,更多的是感到可悲。有位律师朋友说,虽然反对死刑,但希望他被判死刑。但我更赞成我另外一个律师朋友说,有点长,我直接贴图在下面。

没错,他当然也是受害者,被虚妄之物诱导失去了自我的人。这场天天都在上演的大戏中,有人是导演,有人是演员,有人是搭台的,有人是看戏的,而他,入戏太深,难以自拔。

写到这里,心绪难平。无数的人像他一样成为受害者,他们是“信息上的贫民”,有可能生活上也不宽裕,他们不应该遭此荼毒。我之前就说过,我们要分清谁是始作俑者,谁是操盘手谁是受害者,爱该爱的人,恨该恨的人。

大胆说一句,如果没有那些仇恨教育和宣传,如果让舆论市场自由生长,不出五年,顶多十年,我们的仇外情绪可以减少九成。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过于乐观的判断。因为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更接近胡友平。再次致敬,望安息。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李承鹏:写在5.12的爱国帖(未删节版)
大学女副校长成陕西首富,身家440亿
回族新娘天仙颜值 全网热议 摄影师认证:家族出美女
25岁女子放弃投行高薪转行拍电影,37岁执导好莱坞电影
美中交锋第一回合结果意味着什么?休战90天后会发生什么?

24小时讨论排行

抓错人!清纯女生没闯红灯 但仍将被驱逐 全美热议
胡锡进:不能让一些散布“美国赢了”的声音带了节奏
美国贸易代表:中国同意取消对美国出口稀土管制
喜大普奔!美国汽车终于要废除“自动启停”功能了
降税消息一出 美企CEO凌晨跳下床催中国工厂出货
为拉回支持率 川普正采取他曾猛烈反对的左翼政策
后续谈判:若芬太尼能谈好,会下调20%关税
沙国王储承诺投资美6000亿 川普:凑成整数1兆吧
特朗普口出恶言:“欧盟比中国更恶劣”
特朗普2.0时代:一位更不受限制、恣意妄为的总统
太嚣张了!纽约青少年移民组帮派 围殴纽约警察
泽伦斯基:普京若不到土耳其会谈 川普你一定要严惩他
拉美国家齐聚北京开大会 这国确认加入一带一路
美国前财长: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 虽然尴尬但有用
90天后呢?对中关税回到145%?川普:恐大幅增加
中纪委首季反腐立案22万件,省部级14人村官2万人落马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苏州袭击事件:以真实的人抵抗虚妄的仇恨

往事与随想 2024-06-28 23:33:17

“仇日”是一个让我极其厌倦的话题。它跟姜萍事件还不一样,那个是觉得无足轻重到了无聊的地步,“仇日”是一个重大话题,我厌倦它是因为讨论太多而现实愈发污糟。

20年前是泼大粪,10年前是U形锁,现在是动手杀人了。

我也不想讲道理,虽然对于这方面我还算略有所知,但我觉得这不是讲道理的事情,没用。

我想说说情感,这种情感是怎么来的,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说这种情感是鼓噪来的,它不真实。我不是说它是装的,我是说它的基础不真实,来自虚妄的东西。比如你去看个电影,悲伤落泪,它不是装的,但这种悲伤,就比不上失恋或者失去亲人的悲伤。它需要长久的,每天给你放电影,才能勉强维持。

要消解这个东西其实很容易,一旦你去接触它所说的,就很容易消解。举个例子,我儿子去上小学,回家就满口“日本鬼子”,说了也没用。有次带他去了趟日本,回来再也不说“日本鬼子”了。但如果你拒绝接触,就很难,比如我知道的一个孩子,坐邮轮过日本港口,也拒绝上岸,就失去了一次机会。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肉身去日本,你玩日本的游戏,看日本的电影漫画,也很容易消解的。就算看日本AV,也会有帮助,你看,微博上大家对苍井空就很友好。或者你买日本的东西,也行。很多人跑步的人喜欢日本跑鞋,比如亚瑟士、美津浓,大概七八年前,我在一个跑步论坛,有跑友号召抵制日货,不仅没人响应,反而给各种嘲讽,最后委屈地说:你们不抵制就算了,我抵制难道有错吗?看得我都笑了。

但是,这里有个情感价值的衡量的问题:孰轻孰重。其实情感是很难衡量轻重的,但我们从小一直在被教导一个简单的衡量方法:大的重,小的轻,比如说国家重,个人轻,所以要舍小情小爱,顾国家大义。

然而之所以要教,其实它不符合人的本性。做新闻的有一句话,大致意思是:非洲死了100个人,没有你的牙疼重要。这讲的是新闻的贴近性。人性就是这样,离你越近的,你感受越真切。

举个例子,我曾祖母在三年大饥荒中饿死了,我就没啥感受,因为我没见过她。我姑妈那时候被饿得躺在桌子上一整天一动不动,我就很不高兴,因为姑妈对我蛮好的。但听我爸妈说当时的事情,我就会很愤怒。这就是远近亲疏之别。而仇日,说实在的,离绝大多数人就太远太远了。

而进一步我想说的是:这不是坏事。你爱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和爱国没有高低的。举个例子,疫情期间要“人道处理”你的猫狗,你不同意,誓死不从,这不是没有大局观念,不讲大义,相反这是对的,甚至,唯有人人都这么做,对这个国家才是好的。

再重复一遍,有两种情感,一种情感是宣教来的,一种情感是自发的。前者需要年年说天天说,否则你就会淡忘,后者则不用,你只需要尊重你真实的生活体验。后者是我们所有的快乐、幸福的来源,甚至,是尊严之所在,不要轻视它。你看见夕阳,心旷神怡,这种情感,不低于爱国情感的。要知道宣教的目的,很大程度就是让我们自轻自贱。

由此回到苏州杀人事件的双方。遇害的胡友平,我想她见义勇为的一瞬间,只是出于人性的本能,不会去想那些宏大的东西。

你看她那张脸,再普通不过了。但唯其如此,你看到这张脸,会忍不住想落泪。这种真实的反应和真实的情感,是弥足珍贵和珍惜的。不需要“挽回民族脸面”一类话语的包装,她就是个真实的人。

再看杀人嫌犯,我没有太多的恨,更多的是感到可悲。有位律师朋友说,虽然反对死刑,但希望他被判死刑。但我更赞成我另外一个律师朋友说,有点长,我直接贴图在下面。

没错,他当然也是受害者,被虚妄之物诱导失去了自我的人。这场天天都在上演的大戏中,有人是导演,有人是演员,有人是搭台的,有人是看戏的,而他,入戏太深,难以自拔。

写到这里,心绪难平。无数的人像他一样成为受害者,他们是“信息上的贫民”,有可能生活上也不宽裕,他们不应该遭此荼毒。我之前就说过,我们要分清谁是始作俑者,谁是操盘手谁是受害者,爱该爱的人,恨该恨的人。

大胆说一句,如果没有那些仇恨教育和宣传,如果让舆论市场自由生长,不出五年,顶多十年,我们的仇外情绪可以减少九成。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过于乐观的判断。因为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更接近胡友平。再次致敬,望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