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喊"中国经济不能下猛药",李强言论为何遭下架?

喊"中国经济不能下猛药",李强言论为何遭下架?

文章来源: 美国之音 于 2024-06-28 20:44: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总理李强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年度会议开幕式上讲话。(2024年6月25日)

中国经济持续不振,并且面临多重挑战之际,总理李强在辽宁大连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政府正借鉴中医的固本培元理念,改善经济,但他同时强调,要“调理”中国经济“不能下猛药”。这番言论不仅官媒未见引述,而且疑似遭全网下架。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李强的言论为何引起争议,有不同解读。

中国总理李强6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会上致辞,并就中国如何平衡短期的刺激需求,以及债务高企、消费不振等长期挑战提出见解。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李强说,最根本是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他以中医的固本培元为鉴,认为经过疫情的冲击,目前中国经济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按照中医理论,这个时候是不能下猛药的,应该精准调理,慢慢调理,使它的基础逐步得到恢复”。

新华社对“不能下猛药”只字不提

不过,新华社等中国官媒在报道李强这一段讲话时只引述了“固本培元”的说法,更关键的“不能下猛药”却只字不提。虽然专业平台“格隆汇”一度跟随外媒,以《李强:中国经济当前不能下猛药》为题发出报导,但很快被删除。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对于李强口中的“猛药”有这样的解读。

孙国祥说:“‘猛药’指的就是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还有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内容的话,可能会有大规模的政府支出、降低利息、降准等措施。这些猛药代表的是,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快速刺激的效用,当然,也可能有一些负面的效果,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上升或者债务增加的风险。”

中共中央政治局本周决定,下月15至18日召开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由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外界憧憬中共会推出新招提振经济。在学者孙国祥看来,李强的言论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显得不合时宜,尤其是市场信心不足正阻碍中国经济复苏。

孙国祥说:“因为三中全会基本上就是要进行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认为他有能力走到‘深水区’,但是走到深水区非常关键的是,它的经济体制本身是好的。当李强说出‘现在不能下猛药’,其实会让别人神经错乱。它彰显出来,中国经济真地很不好,而且他这样表态就会削弱市场对政府预期的救市政策,不管是房市、股市,完全没有信心。”

资料照: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总理李强在北京人大会堂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时交谈。(2024年3月4日)

李强与习近平唱反调?

孙国祥相信,李强的说法和习近平的经济部署不存在矛盾,不容于官媒主要是“包装”出问题。

孙国强说:“传统上,中国经济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稳健的货币政策、怎样优化投资,各部门分类解决,暗示的是,中国可以解决任何经济问题。李强说‘不能下猛药’在中国国内不断发酵的话,就会变成中国经济政策全面失灵,就是说它下重手也不行,下轻手也不行这种困境。其实李强讲的话是符合习近平、党中央的意思,但是,它必须要作出其他的包装。”

中国放开疫情管控后,不仅没有出现持续强劲的经济复苏,反而遭遇了出口下滑、房地产不景气、青年失业率飙升和消费支出乏力等多重挑战。有评论更认为,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连同高速增长已难以为继。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商学院教授谢田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李强的言论变相承认中国经济已病入膏肓,陷于绝望。

谢田说:“上层对中国经济可能陷入了一种绝望。病入膏肓之际中共才讲固本培元。癌症的时候若打开腹腔发现里面全是癌细胞,(医生)就干脆把它合上,也不做手术,只进行保守治疗,能活多久算多久。最关键的问题是,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中共不可能把累积的财富还富于民,或者真正把财富转移给百姓。民众现在债务累累也无法去消费,无法去投资。如果不(把李强言论)删掉的话,人们就意识到了,李强的绝望是有根据的,上层也认为不行了。删掉的话,至少可以继续粉饰太平。”

谢田说,外界不宜对下月召开的三中全会抱太大期望。他说:“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正合适的灵丹妙药可以推出来,所以一再推迟,推到现在会要开了,我们可以期待一定发生的是,一个是征税、增加税收,但税收只能帮助政府度过难关,化解政府赤字问题,但它不会真正提高经济。它会继续强力的‘割韭菜’。”

在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持续下,北京一直透过各式政策加强吸引更多外资,藉此重振经济,不过,中国经济前景未明,令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亏损增加。不少机构暂时搁置了在中国的计划,甚至缩减人力以减少成本开支。据路透社报导,从今年年初开始,包含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削减在中国的重点职务,或是搁置扩张计划。

评论:美日公民遇袭打击外资信心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对美国之音表示,美国和日本多名公民本月先后在吉林和苏州遇袭,进一步打击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

黄大卫说:“科技、订单、学术交流是一体化的。目前在苏州的日资或涉日企业多达800多家。日本人遇袭事件将导致日本企业减少到中国出差,或者减少派驻中国人员的数量,甚至暂停在中国的投资项目。目前在中国的外资以美国和日本名列前茅,若两国企业都减少在中国的投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2020年,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谈到,“有六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引发社会关注谈论。这番话事后疑似遭到中国全网屏蔽。台湾学者孙国祥表示,从官媒谨慎处理李强的“不能下猛药”论,足以印证中共的集体决策已经成为历史。

孙国祥说:“其实从李强开始,整个(中共)中央政治局不管是蔡奇还是王沪宁,虽然是所谓的政治局常委,其实都是习近平的秘书。换言之,照理说是应该集体决策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共现在早就不是集体决策,其实全部都是习近平说了算。”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李承鹏:写在5.12的爱国帖(未删节版)
回族新娘天仙颜值 全网热议 摄影师认证:家族出美女
大学女副校长成陕西首富,身家440亿
25岁女子放弃投行高薪转行拍电影,37岁执导好莱坞电影
美中交锋第一回合结果意味着什么?休战90天后会发生什么?

24小时讨论排行

抓错人!清纯女生没闯红灯 但仍将被驱逐 全美热议
胡锡进:不能让一些散布“美国赢了”的声音带了节奏
美国贸易代表:中国同意取消对美国出口稀土管制
喜大普奔!美国汽车终于要废除“自动启停”功能了
为拉回支持率 川普正采取他曾猛烈反对的左翼政策
降税消息一出 美企CEO凌晨跳下床催中国工厂出货
后续谈判:若芬太尼能谈好,会下调20%关税
沙国王储承诺投资美6000亿 川普:凑成整数1兆吧
特朗普口出恶言:“欧盟比中国更恶劣”
特朗普2.0时代:一位更不受限制、恣意妄为的总统
太嚣张了!纽约青少年移民组帮派 围殴纽约警察
泽伦斯基:普京若不到土耳其会谈 川普你一定要严惩他
拉美国家齐聚北京开大会 这国确认加入一带一路
美国前财长: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 虽然尴尬但有用
中纪委首季反腐立案22万件,省部级14人村官2万人落马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药企降价59%至9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喊"中国经济不能下猛药",李强言论为何遭下架?

美国之音 2024-06-28 20:44:53


中国总理李强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年度会议开幕式上讲话。(2024年6月25日)

中国经济持续不振,并且面临多重挑战之际,总理李强在辽宁大连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政府正借鉴中医的固本培元理念,改善经济,但他同时强调,要“调理”中国经济“不能下猛药”。这番言论不仅官媒未见引述,而且疑似遭全网下架。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李强的言论为何引起争议,有不同解读。

中国总理李强6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会上致辞,并就中国如何平衡短期的刺激需求,以及债务高企、消费不振等长期挑战提出见解。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李强说,最根本是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他以中医的固本培元为鉴,认为经过疫情的冲击,目前中国经济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按照中医理论,这个时候是不能下猛药的,应该精准调理,慢慢调理,使它的基础逐步得到恢复”。

新华社对“不能下猛药”只字不提

不过,新华社等中国官媒在报道李强这一段讲话时只引述了“固本培元”的说法,更关键的“不能下猛药”却只字不提。虽然专业平台“格隆汇”一度跟随外媒,以《李强:中国经济当前不能下猛药》为题发出报导,但很快被删除。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对于李强口中的“猛药”有这样的解读。

孙国祥说:“‘猛药’指的就是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还有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内容的话,可能会有大规模的政府支出、降低利息、降准等措施。这些猛药代表的是,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快速刺激的效用,当然,也可能有一些负面的效果,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上升或者债务增加的风险。”

中共中央政治局本周决定,下月15至18日召开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由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外界憧憬中共会推出新招提振经济。在学者孙国祥看来,李强的言论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显得不合时宜,尤其是市场信心不足正阻碍中国经济复苏。

孙国祥说:“因为三中全会基本上就是要进行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认为他有能力走到‘深水区’,但是走到深水区非常关键的是,它的经济体制本身是好的。当李强说出‘现在不能下猛药’,其实会让别人神经错乱。它彰显出来,中国经济真地很不好,而且他这样表态就会削弱市场对政府预期的救市政策,不管是房市、股市,完全没有信心。”

资料照: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总理李强在北京人大会堂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时交谈。(2024年3月4日)

李强与习近平唱反调?

孙国祥相信,李强的说法和习近平的经济部署不存在矛盾,不容于官媒主要是“包装”出问题。

孙国强说:“传统上,中国经济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稳健的货币政策、怎样优化投资,各部门分类解决,暗示的是,中国可以解决任何经济问题。李强说‘不能下猛药’在中国国内不断发酵的话,就会变成中国经济政策全面失灵,就是说它下重手也不行,下轻手也不行这种困境。其实李强讲的话是符合习近平、党中央的意思,但是,它必须要作出其他的包装。”

中国放开疫情管控后,不仅没有出现持续强劲的经济复苏,反而遭遇了出口下滑、房地产不景气、青年失业率飙升和消费支出乏力等多重挑战。有评论更认为,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连同高速增长已难以为继。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商学院教授谢田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李强的言论变相承认中国经济已病入膏肓,陷于绝望。

谢田说:“上层对中国经济可能陷入了一种绝望。病入膏肓之际中共才讲固本培元。癌症的时候若打开腹腔发现里面全是癌细胞,(医生)就干脆把它合上,也不做手术,只进行保守治疗,能活多久算多久。最关键的问题是,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中共不可能把累积的财富还富于民,或者真正把财富转移给百姓。民众现在债务累累也无法去消费,无法去投资。如果不(把李强言论)删掉的话,人们就意识到了,李强的绝望是有根据的,上层也认为不行了。删掉的话,至少可以继续粉饰太平。”

谢田说,外界不宜对下月召开的三中全会抱太大期望。他说:“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正合适的灵丹妙药可以推出来,所以一再推迟,推到现在会要开了,我们可以期待一定发生的是,一个是征税、增加税收,但税收只能帮助政府度过难关,化解政府赤字问题,但它不会真正提高经济。它会继续强力的‘割韭菜’。”

在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持续下,北京一直透过各式政策加强吸引更多外资,藉此重振经济,不过,中国经济前景未明,令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亏损增加。不少机构暂时搁置了在中国的计划,甚至缩减人力以减少成本开支。据路透社报导,从今年年初开始,包含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削减在中国的重点职务,或是搁置扩张计划。

评论:美日公民遇袭打击外资信心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对美国之音表示,美国和日本多名公民本月先后在吉林和苏州遇袭,进一步打击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

黄大卫说:“科技、订单、学术交流是一体化的。目前在苏州的日资或涉日企业多达800多家。日本人遇袭事件将导致日本企业减少到中国出差,或者减少派驻中国人员的数量,甚至暂停在中国的投资项目。目前在中国的外资以美国和日本名列前茅,若两国企业都减少在中国的投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2020年,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谈到,“有六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引发社会关注谈论。这番话事后疑似遭到中国全网屏蔽。台湾学者孙国祥表示,从官媒谨慎处理李强的“不能下猛药”论,足以印证中共的集体决策已经成为历史。

孙国祥说:“其实从李强开始,整个(中共)中央政治局不管是蔡奇还是王沪宁,虽然是所谓的政治局常委,其实都是习近平的秘书。换言之,照理说是应该集体决策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共现在早就不是集体决策,其实全部都是习近平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