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习近平著作旁摆放“讽习作品” 中国书店成隐晦反习场所

习近平著作旁摆放“讽习作品” 中国书店成隐晦反习场所

文章来源: RFA自由亚洲 于 2024-06-22 13:11: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各地书店疑成为反习的新场所。网上近日热传有关习近平著作旁摆满包括《换届》、《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书籍,以暗讽其作品的图片。评论指,事件显示习近平已失去民心,民众以隐晦抗议方式表达不满。

社交平台X博主“李老师不是你老师”近日相继发布多张来自中国各地书店的图片,在习近平的著作周围,摆放诸如《换届》、《小熊维尼》、《大国的崩溃》、《审判希特勒》、《千古一帝秦始皇》等书籍,疑借书名影射和抗议习近平独裁统治。

最新一宗事件发生在上周,一张杭州某书店的照片显示,小说《换届》与 2023 年版的《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大纲》并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在要求习近平下台。

当然,能够摆放在中国书店的书籍为过审作品,《换届》也并不是异议作品,而是借一个虚构的城市“临锦”遭受洪灾期间,讴歌正值换届的中共官员“摒弃官僚主义”、“敢作敢为”的作品。而该书的作者张平曾任山西省副省长、中国政协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不过,近日包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都有类似的图片在网上热传,尚不清楚是书店员工精心布置,还是顾店有意为之。

习近平“指南针成精”惹反感 隐晦抗议避风险

旅居日本的知名时评人“五岳散人”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因习近平总是在不同的主题上为中国人、甚至为全世界“指明方向”,其无知专横形像引人反感,所以大家选择用风险度较低的方法隐晦抗议。

“五岳散人”说:“这几年习近平的威望急剧的降低,他没有实际的能力,但是他又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特别牛B的人物,就是一个小丑他非得说长得比金城武还帅。再加他又没有能力让人们过上经济上好的日子。自从白纸运动之后,恐惧感以及包括对他的这种厌恶感在急剧上升的这种状态,大家愿意用这种模式,在危险度降低的情况下隐䀲的骂人,知道的人会心一笑,甚至于即使想举报也没有办法说这有什么问题。”

“五岳散人”指出,对于长期处于禁言状态下的国民来说,这种隐晦抗议方式具有解构极权的作用。

“五岳散人”说:“这是中国的文人在多少年高压统治之下所特别的表达模式嘛 ,恰恰是这种模式直入人心,就像一次行为艺术,它的这种影响和让人家有共鸣的模式,它是某种程度的解构、袪魅嘛。”

习近平失去了民心 吁中国百姓勇敢表达诉求

瑞典文学家、翻译家万之也向本台表示,事件证明习近平失尽所有民心。

万之说:“在专制高压之下面,没有办法正面表达对抗的时候,老百姓就是用书店摆个书这种方式,这是能说明民心的,这说明习近平这个人很不得民心啊,不要说是老百姓啊,连军队、连它们党内都可以说是怨声载道了,习近平实际上也是像惊弓之鸟一样,非常害怕。”

万之呼吁中国百姓不再总是后退,而是发出“最后的吼声”。

万之说:“在这种高压下,你又可以理解,但是又可以感到中国老百姓非要等到自己活不下去了,才会曲折的表达不满。每个人都是拷问自己的良心啊,习近平、共产党这个政权,你不能对它寄予希望啊。”

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对全球经济、网络空间、体育、香港未来和非洲疫情防控等240多个主题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成书。至2023年他出版了140多本著作,相当于每年出版12本。

其著作被要求各大书店摆在显眼位置。本台早在2018年也曾报道,中国各地政府下达指令,要求中共组织内部订购习近平著作。以确保大多党员人手拥有习近平的作品。

习近平的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伦敦、法兰克福书展铺满长长的展位,但遭到广泛嘲讽。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李承鹏:写在5.12的爱国帖(未删节版)
中药注射液,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多少生命?
"认干亲养老"爆火:年轻人找靠山,老年人买陪伴
美中互降关税"国内压力"是关键,智库:艰难战役在后头
关税收入激增,促使美国财政预算盈余增加

24小时讨论排行

贝森特:不脱钩 但战略品必需脱钩 钢铁芯片链更去中国化
胡锡进:不能让一些散布“美国赢了”的声音带了节奏
美国贸易代表:中国同意取消对美国出口稀土管制
一批南非白人难民抵美国 川普政府高官机场迎接
川普签史上最具影响力行政令 美国人不再为他国买单!
后续谈判:若芬太尼能谈好,会下调20%关税
为拉回支持率 川普正采取他曾猛烈反对的左翼政策
特朗普2.0时代:一位更不受限制、恣意妄为的总统
沙国王储承诺投资美6000亿 川普:凑成整数1兆吧
美中交锋第一回合结果意味着什么?休战90天后会发生什么?
特朗普称南非正发生"种族灭绝",59名白人获批进美国
降税消息一出 美企CEO凌晨跳下床催中国工厂出货
90天后呢?对中关税回到145%?川普:恐大幅增加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药企降价59%至90%
中纪委首季反腐立案22万件,省部级14人村官2万人落马
泽伦斯基:普京若不到土耳其会谈 川普你一定要严惩他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习近平著作旁摆放“讽习作品” 中国书店成隐晦反习场所

RFA自由亚洲 2024-06-22 13:11:20

中国各地书店疑成为反习的新场所。网上近日热传有关习近平著作旁摆满包括《换届》、《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书籍,以暗讽其作品的图片。评论指,事件显示习近平已失去民心,民众以隐晦抗议方式表达不满。

社交平台X博主“李老师不是你老师”近日相继发布多张来自中国各地书店的图片,在习近平的著作周围,摆放诸如《换届》、《小熊维尼》、《大国的崩溃》、《审判希特勒》、《千古一帝秦始皇》等书籍,疑借书名影射和抗议习近平独裁统治。

最新一宗事件发生在上周,一张杭州某书店的照片显示,小说《换届》与 2023 年版的《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大纲》并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在要求习近平下台。

当然,能够摆放在中国书店的书籍为过审作品,《换届》也并不是异议作品,而是借一个虚构的城市“临锦”遭受洪灾期间,讴歌正值换届的中共官员“摒弃官僚主义”、“敢作敢为”的作品。而该书的作者张平曾任山西省副省长、中国政协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不过,近日包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都有类似的图片在网上热传,尚不清楚是书店员工精心布置,还是顾店有意为之。

习近平“指南针成精”惹反感 隐晦抗议避风险

旅居日本的知名时评人“五岳散人”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因习近平总是在不同的主题上为中国人、甚至为全世界“指明方向”,其无知专横形像引人反感,所以大家选择用风险度较低的方法隐晦抗议。

“五岳散人”说:“这几年习近平的威望急剧的降低,他没有实际的能力,但是他又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特别牛B的人物,就是一个小丑他非得说长得比金城武还帅。再加他又没有能力让人们过上经济上好的日子。自从白纸运动之后,恐惧感以及包括对他的这种厌恶感在急剧上升的这种状态,大家愿意用这种模式,在危险度降低的情况下隐䀲的骂人,知道的人会心一笑,甚至于即使想举报也没有办法说这有什么问题。”

“五岳散人”指出,对于长期处于禁言状态下的国民来说,这种隐晦抗议方式具有解构极权的作用。

“五岳散人”说:“这是中国的文人在多少年高压统治之下所特别的表达模式嘛 ,恰恰是这种模式直入人心,就像一次行为艺术,它的这种影响和让人家有共鸣的模式,它是某种程度的解构、袪魅嘛。”

习近平失去了民心 吁中国百姓勇敢表达诉求

瑞典文学家、翻译家万之也向本台表示,事件证明习近平失尽所有民心。

万之说:“在专制高压之下面,没有办法正面表达对抗的时候,老百姓就是用书店摆个书这种方式,这是能说明民心的,这说明习近平这个人很不得民心啊,不要说是老百姓啊,连军队、连它们党内都可以说是怨声载道了,习近平实际上也是像惊弓之鸟一样,非常害怕。”

万之呼吁中国百姓不再总是后退,而是发出“最后的吼声”。

万之说:“在这种高压下,你又可以理解,但是又可以感到中国老百姓非要等到自己活不下去了,才会曲折的表达不满。每个人都是拷问自己的良心啊,习近平、共产党这个政权,你不能对它寄予希望啊。”

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对全球经济、网络空间、体育、香港未来和非洲疫情防控等240多个主题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成书。至2023年他出版了140多本著作,相当于每年出版12本。

其著作被要求各大书店摆在显眼位置。本台早在2018年也曾报道,中国各地政府下达指令,要求中共组织内部订购习近平著作。以确保大多党员人手拥有习近平的作品。

习近平的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伦敦、法兰克福书展铺满长长的展位,但遭到广泛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