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段位越低的人,语言攻击性越强

段位越低的人,语言攻击性越强

文章来源: 洞见 于 2024-04-14 09:45:3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从容不迫的举止,比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折服。

前些年我做记者时,接触过各行各业的人。

我发现越是一些小角色,越是喜欢质疑、挑刺,为一些小细节争论不休。

而一些行业大佬,在自己领域拿到过大结果的人,往往比较和善,不会盛气凌人地碾压你,反而降低姿态,脾气秉性都很温和。

这让我想起电视剧《天道》里丁元英说过这么一段话:

“段位越高的人,越没有攻击性,让人感觉舒服。

段位越低的人,攻击性越强,他们往往来自底层,或是生活的底层,或是认知的底层。”

01

吴伯凡老师讲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他去外地讲课,来听课的都是创业者。

课后互动环节,他发现提问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人在认真听课后真正有困惑,他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深入;

另一类人所提的问题和创业完全无关,他们更喜欢对课堂某个细节提出反对意见,显露出一种“我比你厉害”的样子。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无论谈论什么话题,他们都会以否定句开头,甚至你还没说完,便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不屑。

不讲事实,不谈逻辑,只为了反驳而反驳。

乍一看是能言善辩,在语言上占了先机,实则却输得一败涂地。

主持人鲁豫早年采访嘉宾时,非常爱用反问句。

只要对方的回应没有遵循她的思路,她都会瞪大眼睛质疑:“真的吗?我不信!”

很长一段时间,她并没发现这样有何不妥。

直到有天她去体检,医生见她各项指标正常,便得出“你平日工作很清闲”的结论。

鲁豫反驳,说自己平时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医生也反问她一句:“真的吗?我不信!”

被质疑后内心涌起的委屈和失落,让鲁豫忽然明白了嘉宾的感受。

从此她一改往日的风格,在采访中全程保持微笑倾听,渐渐地,嘉宾们都愿意吐露心声,采访也变得更加顺利。

没有人喜欢和“总是正确”的人交往,也没有人喜欢和火药味十足的人相处。

戒掉自己的反驳欲,收起自己的攻击性,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02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年轻时赴海外留学,曾受邀参加一位师兄的婚礼。

婚礼上来了许多青年才俊,其中有一位富家公子,正在大谈特谈自己游历世界的经历。

他说自己曾到过欧洲的最高峰——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

可实际上,欧洲的最高峰并非勃朗峰,而是“厄尔布鲁士峰”。

李四光闻言,立马站起来与之争论,两人僵持不下之时,李四光用求助的眼光看向了自己的教授。

教授却轻轻地敲了敲李四光的头,只留下一句“你呀,学问还浅着呢”,就转身离去了。

李四光百思不得其解,去找教授询问缘由。

教授笑着答说:“人家在婚礼上侃侃而谈,又没让你发表意见,他又何须要和他争个输赢呢?”

李四光这才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

争论或许为会你带来暂时的胜利,但你永远无法通过表面的胜利赢得人心。

真正段位高的人,大都理性、有同理心,深知与人交谈的目的是沟通,而非战胜。

我很喜欢《奇葩说》这档节目,尤其喜欢蔡康永。

节目中辩手们往往旁征博引,针锋相对,节目僵持不下时,往往是蔡康永出面打圆场。

他的立场永远是基于“输出价值”,而非在口舌上争个输赢。

他的态度永远是耐心倾听,虚心请教。

不光是蔡康永,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大师、德高望重者,口头禅都是“是的,你说得对”、“这个我没听过,你展开说说”。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之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咄咄逼人,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和狭隘。

谦虚温润、兼收并蓄,才是智者的修为。

03

教授罗翔曾说:一个人知识越贫乏,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他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无知者傲慢,大智者谦卑。

有一位研究古代服饰的老教授,经常去逛旧书市场。

有次他和助手挑中了一本关于清代服饰的画册。

书摊老板看到后,傲慢地说:“你们眼光不行啊,这本画册是大路货。我这边有《芥子园画谱》,要不看看?”

老教授笑着说:“不用,这本很好,我们就要它。”

书摊老板继续讥讽道:“你们这些老先生,喝了些墨水,就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可在书籍这块,哪些书值钱,还是我懂。”

一旁的助手忍无可忍,冲上去与他辩驳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越闹越凶。

老教授见状,赶紧拉着助手离开。

回去路上助手仍然闷闷不乐,老教授笑着开导他:

“这没什么好气的,一个书贩子当然只懂得拿值不值钱来衡量书,却不明白,有些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书贩关注书的金钱价值,而那位教授看重的是研究价值。

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非要分出对错,其实是一种愚昧。

段位越高的人,越能容忍对方观点的不同,换位到别人的立场去理解和体谅。

管理培训家章义伍曾因为在家种竹子被邻居投诉。

在他眼中,竹子清雅,还能寄托文人情怀,是提升房子格调的上佳之选。

可邻居是个生意人,非认为竹子“空、虚”寓意不好,一点也不吉利。

担心章先生家的竹子穿墙而过到自己家,他蛮横地要求张先生挖掉竹子。

章先生很是无奈,但最终还是答应邻居的请求。

旁人替他打抱不平,章先生却说:

“人家说得也对啊。同一棵竹子,你认为是节节高,另外一个人就觉得它虚、空,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如果对方内心一直膈应,邻里关系就会不和谐。所以为了大家相处舒服,一定要挖。”

他的这份大度,也让他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个人思想如果足够成熟,就会懂得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对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就不会再陷入与他人的缠斗,而是抱着开放的姿态去包容。

梁漱溟根据《庄子·达生》,将人的修为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阶段:没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

第二阶段:争强好胜,指点江山;

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已然全泯,但是依旧容易冲动;

第四阶段:学会示弱,身怀本事,内敛谦人。

当有一天你不再动辄口出狂言,语温如玉,那么恭喜你,到达了人生更高的段位。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英伟达CEO黄仁勋:马斯克脑袋堪称“终极GPU”
美法官裁定:拜登任期内大规模海上钻探禁令违法
美军袭击委内瑞拉附近海域“贩毒船只”,船上4人死亡
部分股东反对马斯克薪酬方案 要求重组特斯拉董事会
“China Travel”火爆背后,3500万外国游客的难题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大豆丰收中国不买 “特朗普考虑100亿美元援助”
52岁莱温斯基久违现身 聊起和克林顿往事泪流满面
知名网红在攀岩时失足坠崖,直播间观众目睹坠亡瞬间
特朗普想上1美元纪念币 美国教授:过不了法律这关
讨厌隐藏式门把手的用户们,如今终于胜利了
“出片式旅行”,正在毁掉当代人的假期......
马斯克等亿万富豪称,大学毕业生有望去太空上班
清华登顶多项全球计算机科学榜 “冲击美国主导地位”
日本首相争夺战今日“决战”,你看好谁?
哈里与国王见面秘密内容泄露 威廉继位将集中清算
中国半导体,准备好迎接全球万亿美元市场了吗
特朗普前丈母娘过99岁生日,伊万卡和弟弟为她祝寿
哈马斯提交对特朗普“20点计划”回应,都说了些什么
张继科否认瀑布落水是“假摔”:我是被人踹下去的
4名贵州刀迷自驾3000多公里去看演唱会,途中却...
22起5G基站纵火案背后:美国阴谋论的狂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段位越低的人,语言攻击性越强

洞见 2024-04-14 09:45:39

从容不迫的举止,比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折服。

前些年我做记者时,接触过各行各业的人。

我发现越是一些小角色,越是喜欢质疑、挑刺,为一些小细节争论不休。

而一些行业大佬,在自己领域拿到过大结果的人,往往比较和善,不会盛气凌人地碾压你,反而降低姿态,脾气秉性都很温和。

这让我想起电视剧《天道》里丁元英说过这么一段话:

“段位越高的人,越没有攻击性,让人感觉舒服。

段位越低的人,攻击性越强,他们往往来自底层,或是生活的底层,或是认知的底层。”

01

吴伯凡老师讲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他去外地讲课,来听课的都是创业者。

课后互动环节,他发现提问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人在认真听课后真正有困惑,他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深入;

另一类人所提的问题和创业完全无关,他们更喜欢对课堂某个细节提出反对意见,显露出一种“我比你厉害”的样子。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无论谈论什么话题,他们都会以否定句开头,甚至你还没说完,便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不屑。

不讲事实,不谈逻辑,只为了反驳而反驳。

乍一看是能言善辩,在语言上占了先机,实则却输得一败涂地。

主持人鲁豫早年采访嘉宾时,非常爱用反问句。

只要对方的回应没有遵循她的思路,她都会瞪大眼睛质疑:“真的吗?我不信!”

很长一段时间,她并没发现这样有何不妥。

直到有天她去体检,医生见她各项指标正常,便得出“你平日工作很清闲”的结论。

鲁豫反驳,说自己平时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医生也反问她一句:“真的吗?我不信!”

被质疑后内心涌起的委屈和失落,让鲁豫忽然明白了嘉宾的感受。

从此她一改往日的风格,在采访中全程保持微笑倾听,渐渐地,嘉宾们都愿意吐露心声,采访也变得更加顺利。

没有人喜欢和“总是正确”的人交往,也没有人喜欢和火药味十足的人相处。

戒掉自己的反驳欲,收起自己的攻击性,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02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年轻时赴海外留学,曾受邀参加一位师兄的婚礼。

婚礼上来了许多青年才俊,其中有一位富家公子,正在大谈特谈自己游历世界的经历。

他说自己曾到过欧洲的最高峰——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

可实际上,欧洲的最高峰并非勃朗峰,而是“厄尔布鲁士峰”。

李四光闻言,立马站起来与之争论,两人僵持不下之时,李四光用求助的眼光看向了自己的教授。

教授却轻轻地敲了敲李四光的头,只留下一句“你呀,学问还浅着呢”,就转身离去了。

李四光百思不得其解,去找教授询问缘由。

教授笑着答说:“人家在婚礼上侃侃而谈,又没让你发表意见,他又何须要和他争个输赢呢?”

李四光这才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

争论或许为会你带来暂时的胜利,但你永远无法通过表面的胜利赢得人心。

真正段位高的人,大都理性、有同理心,深知与人交谈的目的是沟通,而非战胜。

我很喜欢《奇葩说》这档节目,尤其喜欢蔡康永。

节目中辩手们往往旁征博引,针锋相对,节目僵持不下时,往往是蔡康永出面打圆场。

他的立场永远是基于“输出价值”,而非在口舌上争个输赢。

他的态度永远是耐心倾听,虚心请教。

不光是蔡康永,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大师、德高望重者,口头禅都是“是的,你说得对”、“这个我没听过,你展开说说”。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之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咄咄逼人,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和狭隘。

谦虚温润、兼收并蓄,才是智者的修为。

03

教授罗翔曾说:一个人知识越贫乏,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他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无知者傲慢,大智者谦卑。

有一位研究古代服饰的老教授,经常去逛旧书市场。

有次他和助手挑中了一本关于清代服饰的画册。

书摊老板看到后,傲慢地说:“你们眼光不行啊,这本画册是大路货。我这边有《芥子园画谱》,要不看看?”

老教授笑着说:“不用,这本很好,我们就要它。”

书摊老板继续讥讽道:“你们这些老先生,喝了些墨水,就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可在书籍这块,哪些书值钱,还是我懂。”

一旁的助手忍无可忍,冲上去与他辩驳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越闹越凶。

老教授见状,赶紧拉着助手离开。

回去路上助手仍然闷闷不乐,老教授笑着开导他:

“这没什么好气的,一个书贩子当然只懂得拿值不值钱来衡量书,却不明白,有些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书贩关注书的金钱价值,而那位教授看重的是研究价值。

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非要分出对错,其实是一种愚昧。

段位越高的人,越能容忍对方观点的不同,换位到别人的立场去理解和体谅。

管理培训家章义伍曾因为在家种竹子被邻居投诉。

在他眼中,竹子清雅,还能寄托文人情怀,是提升房子格调的上佳之选。

可邻居是个生意人,非认为竹子“空、虚”寓意不好,一点也不吉利。

担心章先生家的竹子穿墙而过到自己家,他蛮横地要求张先生挖掉竹子。

章先生很是无奈,但最终还是答应邻居的请求。

旁人替他打抱不平,章先生却说:

“人家说得也对啊。同一棵竹子,你认为是节节高,另外一个人就觉得它虚、空,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如果对方内心一直膈应,邻里关系就会不和谐。所以为了大家相处舒服,一定要挖。”

他的这份大度,也让他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个人思想如果足够成熟,就会懂得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对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就不会再陷入与他人的缠斗,而是抱着开放的姿态去包容。

梁漱溟根据《庄子·达生》,将人的修为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阶段:没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

第二阶段:争强好胜,指点江山;

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已然全泯,但是依旧容易冲动;

第四阶段:学会示弱,身怀本事,内敛谦人。

当有一天你不再动辄口出狂言,语温如玉,那么恭喜你,到达了人生更高的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