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炎支原体高度流行,原因找到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这个冬天在国内大范围流行的肺炎支原体,可能并非突然暴发,而是早有预兆。

近日,《柳叶刀 · 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在线发布了一则来自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的 Letter,对今冬呼吸道疾病的暴发,特别是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MRMP)的暴发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解释。

研究人员发现,今冬疫情中的主要流行菌株,其实早在 3 年前,便已经在国内有所传播。



图源:The Lancet Microbe

主要变异株 3 年前已存在,新冠防护措施延缓流行

研究人员通过对得到的 448 份受感染儿童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或拭子进行宏基因组数据分析,鉴定出 179 个感染肺炎支原体样本,并根据这些样本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这份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存在两个主要流行克隆:P1-1 型中的 EC1 和 P1-2 型中的 EC2。其中,P1-1 型中的 EC1 在 2010 年开始出现,但仅限于在东亚地区进行传播,并未造成大范围流行。



图源:参考资料 1

相比之下,EC2 则在近年内出现。2019 年,台湾发现了第一批分离株;2020 年,在北京分离出的所有 3 株 P1-2 菌株均源自 EC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23S rRNA 中获得了 A2063G 突变,EC2 显示出 100% 大环内酯类耐药性。

基于 PCR 的监测数据也表明,2021 年至 2022 年,华北地区检测出明显增长的 P1-2 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菌株(MRMP)感染情况。这份结果表明,如果没有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实施的防护措施,MRMP 最早可能在 2020 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疫情。

丁香园特别邀请到论文作者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周哲敏教授,李恒博士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陈正荣主任 对本论文进行解读。



丁香园:这份研究是在什么契机下开展的?是否和当下的肺炎支原体流行有所联系?

周哲敏:最开始注意到这个肺炎支原体耐药这个现象其实是在两年前。当时孩子也是感染肺炎支原体(MP),我作为家长,发现学校里感染肺炎的孩子很多。因为耐药,治疗花费很长时间,给很多家庭带来负担。

然后大概在去年 6 月份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瑞典报道的 MP 感染比例是下降的;但是通过对同时期国内儿童医院的观察,从 8 月开始,MP 感染和住院人数就已经开始明显增加了。

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我就决定研究一下具体的原因;后来也赶上国内肺炎支原体肺炎疫情大流行,我们就加快了研究进度,初步得出了现在的结论。

丁香园:目前国内流行菌株的基本情况如何?

周哲敏:MP 按照主要毒力蛋白 P1 的型别分为 P1-1 型和 P1-2 型。根据预测,P1-1 大概在 2010 年左右出现,主要在东亚传播。比如日本、韩国等地均有检测到。甚至今年在苏州也有所发现。

P1-2 型中的 EC2 菌株出现的时间相对较近,大概出现在在 2017-2019 年之间。国内最早是在 2019 年的台湾样本中发现,后续我们在 2020 年北京的 5 株肺炎支原体菌株中也发现了 EC2,有 3 株属于这个变异。

丁香园:除了流行情况,这两种菌株在致病力、变异情况等是否有值得关注的地方?

周哲敏:在苏州地区主要流行菌株是 P1-2 中的 EC1 分支,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在 23S rRNA 序列上发现了一个会导致大环内酯耐药的点突变。这也是东亚流行的菌株中一个比较共通的特点。

我们查询历史文献发现,日本在 2011~2012 年就有过一次大环内酯耐药肺炎支原体的暴发,但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否和国内常议论的抗生素滥用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接下来,我们还会从两方面继续关注。一方面,扩大样本量,对北京、上海等更多地区的样本进行回溯,包括覆盖的时间上也会进一步扩展;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动物实验等手段找到菌株产生变异的原因,为什么会引起流行。



丁香园:研究结论对目前的疾病防治有何帮助?

李恒:东亚的肺炎支原体在各国之间相互传播频率很高,我们此次检出的菌株,其实在早年间日韩的流行中都可以找到。

我们猜测,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各项保护措施减少了病原体的流行;疫情期间,支原体肺炎呈现零星散发的状态;疫情之后,由于很多儿童并未接触过相关病原体,例如 2020 年后出生的新生儿,导致秋冬季节病例数量增加。

这项研究从基因组的角度去看肺炎支原体的进化传播,为我们提示了肺炎支原体的传播模式,以便可以及时观测支原体突变、变异的方向和规律,对疾病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丁香园:本轮肺炎支原体流行过后,是否需要担心相关菌株在后续再次暴发?

陈正荣:根据我们医院的每年的监测,肺炎支原体存在周期性流行的现象,一般间隔 3 年就会出现一次高峰,从 8 月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和住院人数就已经开始明显增加了。

但是从临床角度来说,肺炎支原体是常年可以检出的,但同时是一种死亡率较低,却易反复感染且部分形成难治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另外支原体虽然缺乏细胞壁,但本质上还是细菌,新菌株的变异往往是药物耐药性的突变,和病毒的毒力增强、减弱也不太一样。不过我们推测,这波暴发结束之后,病原流行会恢复成往年(零星感染)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