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毕业论文,虐哭千万大学生

毕业论文,虐哭千万大学生

文章来源: 网易数读 于 2023-04-08 22:23:1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如今,正是春意萌动的人间四月天,但正值青春的准毕业生们却困在了宿舍里,一半在肝论文,另一半则在补通宵肝论文的觉。

如果你问大学生,大学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写论文!

从写文献综述、构思提纲,到问卷调查、设计实验,收集处理数据,最后落笔排版,每个环节都充斥着各种未知变数,考验着学生们的承受力,可谓是步步惊心。

而终于像拼拼图一样凑出了论文,还要如临大敌般地接受导师从垃圾堆里挑可回收物的 " 终审判决 "。总而言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从提笔开始,每一步都是劫难。

天临五年,不共戴天

大学生写论文从来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只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和学生一直保持着某种 " 得饶人处且饶人 " 的默契,水水就过去了。

但是自从翟天临事件发生之后,一切就都变了天。

2019 年 2 月,翟天临的一句 " 知网是什么 ",直接让毕业论文审查和查重的严格程度上了几层楼。人们也因此将 2019 年加封为 " 天临元年 ",以纪念这一改变大学生命运的事件。

从当年起,教育部就不断出台新政策,健全论文审查制度。而具体到各高校,就只可能 " 加码 " 执行。

例如,从 2020 年开始,厦门大学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重复率的要求,直接从 20% 降到了 10% 。2021 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除了对学硕毕业论文抽评外,也开始试行对专硕毕业论文抽评,还有网友还反映自己学校要求课程论文也要查重。

在「我们一起写论文」「毕业论文交流小组」等几个豆瓣小组里,对于写毕业论文难度的叫苦和吐槽,也是从 2019 年底开始原地起飞。

那时正值开题答辩,这可能是大学生们第一次感受到,答辩组老师们严格起来不是在开玩笑的。

数据显示,每年关于毕业论文的叫苦声量,都会在上一年交代撰写开题报告的十月份左右,迎来一个小高峰,到三四月的中期答辩,也是肝论文的攻坚期时触顶,并在五六月结题毕业后回落,然后重新迎来一波苦难的毕业生,开始新的循环。

在微博广场,翟天临相关话题里的讨论数也呈现出类似的月份趋势变化。

绝大多数的诉苦来自为论文熬夜降重的学生,在每个无眠的夜晚,总有人沉痛得体会到屈原被放逐的心情,以至于发出了 " 路漫漫其降重兮 ,熬坏身体费钱兮 " 的绝唱。

各种阴阳怪气的 emoji,更是充斥了这个毕业季学子们的 " 打卡胜地 ",让人忍不住想问问翟天临现在是否知道知网是什么了。

翟天临之所以至今成为众矢之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写论文的难度和压力倍增,更是气愤在自己寒窗苦读才能考上心仪大学的同时,有人却能轻松造假上名校,最终苦的还是大学生。

当然,抱怨归抱怨,大学生也知道水论文时的抄袭和剽窃,本来就不道德,也不合法。

除了在翟天临相关话题里发泄和诉苦以外,这片伤心地实际上也成了人们取暖安慰的树洞。

大家在这里吐完苦水的同时,也彼此加油,隔空拥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互鼓气,让准毕业生们得以擦干泪水,收获继续肝论文的能量。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 " 翟天临我都快忘了,但你们居然对他念念不忘 "。是啊,年年有人恨天临,但没有人年年恨天临,熬过去就好了。

肝论文,为什么那么难

不过,既然大家都说写论文难,那么到底难在哪呢?

从网友们的反应来看,最难的还是答辩时面对导师的唇枪舌剑:" 你的研究打算怎么开展?"" 你的研究有什么创新点?"" 你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大部分学生只是开了个题,就已经被口诛笔伐到体无完肤。

其次是难在降重。当你满心欢喜掏了几十块钱查了重,却只换来一页又一页的标红,那感觉简直就像在看病危通知书。本来字数就刚好过线,只能来回删补,重新凑到字数和查重率都达标。

毕竟万事开头难,读文献,找选题,写文献综述,就已经难倒了一片人。

往往像无头苍蝇一样看了几十篇论文,可能都想不出一个选题。有时突然冒出一个点子,自以为惊为天人,结果上知网一查,早在十几年前就被人做烂了。

最后,排版和格式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在网上搜索 " Word 排版 ",可以找到很多代排网站,在豆瓣小组里,花钱请人排版的人,也比比皆是。是的,堂堂大学生,最后败在了 Word 排版上。

如果说肝论文过程中有 " 三座大山 ",选题开题和查重定稿还只是前后容易越过的两座。真正横亘在学生顺利毕业前的难题,还得是数据。

收集数据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术技能,还要有生活技能加持,既要勤俭持家,又要笑脸相迎。

做调查的人把问卷发到朋友圈和各个微信群里,还得省着钱发红包求人填;做行为实验的人,每天忙于找被试,发完实验费后还不忘带一句 " 下次再来 "。

处理数据更是未知的噩梦。为了搭建数据模型,学会数据分析软件,所有专业的尽头都是计算机,可 "p=0.06" 的诅咒,仍然每夜都可能让做实证研究的学生从梦中惊醒。

最后,无论是开展质性研究还是量化研究,为了解释数据结果,学生都要在理论的海洋里皓首穷经。

同样在写论文的同学们,不同专业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

比如,医学生需要申请到小白鼠做实验才能得到数据;农学生可能要在田间地头种植作物来进行研究,甚至可能发生玉米被偷而不得不延毕这种事。

一些新闻学子则面临高校将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的决定,不得不顶风冒雪,披星戴月,扛着一堆设备外出采访、拍视频 ……

总之," 幸福的准毕业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准毕业生各有各的不幸 "。

论文肝不动了,我选择延毕

在肝论文的艰难征程中,不仅学生写得难,老师看得更难,这简直是一个互相伤害的过程。

导师批改后的论文,常常红字批注比正文的黑字还多。批注文字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也是一页比一页少,只有最后的致谢被导师点评为全文最好的一部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导师看论文时,从拿起屠刀到立地成佛的过程。

有的学生写作英文论文时,名词单数搞错写成复数,被导师批注 " 去 s",一时不知道导师是不是在指桑骂槐。

大学生写论文逻辑错乱、东拼西凑、标点错用、病句百出、" 的地得 " 不分等问题再常见不过。但是不会写论文,其实也不能全怪学生,毕竟很少学校专门开设论文写作课。

2018 年清华大学首开《写作与沟通》必修课就曾一时引发热议。也是在 2018-2019 学年,麦可思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临近毕业的本科大三学生都希望得到论文指导。

调研结果也切合豆瓣小组成员吐槽的痛点,学生最希望得到选题方向的指导,其次是想知道如何撰写论文和如何通过答辩。

近些年,已经有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开设写作课。

2018 年 10 月,浙江农林大学《大学写作》课程正式开讲,2018 级求真实验班的学生成为首批课程学习者。2019 年复旦大学也首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系列讲座。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戚学民认为,全国有条件的高校都应开设 " 论文写作课 ",目前国内的大学大多还没意识到写作课的重要性,也没有动力去开设。

如果论文实在是改无可改,导师最终只能要求学生从头再来,这时学生就可能不得不被迫延毕,甚者还会被辞退。

2020 年 6 月,四川大学就曾一次性将上百名研究生退学,理由是他们未能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

如今考研大军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大多都希望推迟几年再遭受 " 社会的毒打 "。但考研难,读研更难,可能在正式开学前,大学生就已经要进组,开始为完成毕业论文做准备了。

近十年,无论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毕业率都有下跌的趋势,尤其是硕士生按期毕业率的降幅格外突出。

但现在,或许是出于对自己能力不足,难以面对就业压力的担忧,或许是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等原因,以求 " 二战 " 考研考公,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主动选择延毕。

小红书上,不少研究生都在讨论延毕经验,多数人是在论文盲审前妥善规划好了延毕,有人还声称自己为了延毕刻意挂科。对于主动延毕的选择,有网友表示——

终于不再煎熬了,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延毕就延毕吧,多享受一年大学生活,变成 2023 届应届生了,还能参加今年秋招不是挺好的吗,错过报名的六级考试也可以再报名了。虽然其实还是有点点不好受,但是这个住的地方有着落了,心里好受多了,不用向家里要钱去外面租房子了,毕竟实习工资可能就刚够每个月吃喝的。毕设做不完也不用做了。

如今,恐怕大家不是在 " 卷 " 论文,而是延毕的名额大家都在 " 卷 " 了。

查看评论(2)

24小时热点排行

金正恩为爱女从中国进口数十吨“臭臭的东西”
“邓超给所有79年出生的人道歉”上热搜第一
薄瓜瓜母亲节为母喊冤 称谷开来是“当代窦娥”
纽约时报:这是习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贸易战
美公民入境中国遭强制“侵入性检测” 美政府将调查

24小时讨论排行

经贸会谈结束 何立峰:双方一致同意建立磋商机制
美中贸易谈判重大进展 美官员:中国急于重启贸易
川普夸中美谈判“取得了巨大进展” 中方不评价
星二代称"中国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门铃恶作剧”酿悲剧 高中生毕业前夕遭枪击身亡
紧跟川普准没错?他两度高喊买股 标普大涨了…
来自美国的新教皇在大选中投给了特朗普吗?
中国“真空磁浮列车”:北京上海仅需90分钟
印巴空战 中制导弹无损落地 印度捡到军情大礼包
都结束了!美大使称:川普“第51州”言论已过去
空战捷报与假新闻,印巴停火背后的较量
3岁女童突严重脱发 被确诊铊中毒 警调查:人为投毒
美对中重大退让!因中国在2问题上未有任何承诺
离谱!特朗普拟接受卡塔尔赠送豪华飞机当“空军一号”
中美联合声明发布 “丰硕”成果可能只在股市?
中国男晒日本护照喊“打入敌人内部” 遭日网友检举急删文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毕业论文,虐哭千万大学生

网易数读 2023-04-08 22:23:13

如今,正是春意萌动的人间四月天,但正值青春的准毕业生们却困在了宿舍里,一半在肝论文,另一半则在补通宵肝论文的觉。

如果你问大学生,大学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写论文!

从写文献综述、构思提纲,到问卷调查、设计实验,收集处理数据,最后落笔排版,每个环节都充斥着各种未知变数,考验着学生们的承受力,可谓是步步惊心。

而终于像拼拼图一样凑出了论文,还要如临大敌般地接受导师从垃圾堆里挑可回收物的 " 终审判决 "。总而言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从提笔开始,每一步都是劫难。

天临五年,不共戴天

大学生写论文从来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只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和学生一直保持着某种 " 得饶人处且饶人 " 的默契,水水就过去了。

但是自从翟天临事件发生之后,一切就都变了天。

2019 年 2 月,翟天临的一句 " 知网是什么 ",直接让毕业论文审查和查重的严格程度上了几层楼。人们也因此将 2019 年加封为 " 天临元年 ",以纪念这一改变大学生命运的事件。

从当年起,教育部就不断出台新政策,健全论文审查制度。而具体到各高校,就只可能 " 加码 " 执行。

例如,从 2020 年开始,厦门大学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重复率的要求,直接从 20% 降到了 10% 。2021 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除了对学硕毕业论文抽评外,也开始试行对专硕毕业论文抽评,还有网友还反映自己学校要求课程论文也要查重。

在「我们一起写论文」「毕业论文交流小组」等几个豆瓣小组里,对于写毕业论文难度的叫苦和吐槽,也是从 2019 年底开始原地起飞。

那时正值开题答辩,这可能是大学生们第一次感受到,答辩组老师们严格起来不是在开玩笑的。

数据显示,每年关于毕业论文的叫苦声量,都会在上一年交代撰写开题报告的十月份左右,迎来一个小高峰,到三四月的中期答辩,也是肝论文的攻坚期时触顶,并在五六月结题毕业后回落,然后重新迎来一波苦难的毕业生,开始新的循环。

在微博广场,翟天临相关话题里的讨论数也呈现出类似的月份趋势变化。

绝大多数的诉苦来自为论文熬夜降重的学生,在每个无眠的夜晚,总有人沉痛得体会到屈原被放逐的心情,以至于发出了 " 路漫漫其降重兮 ,熬坏身体费钱兮 " 的绝唱。

各种阴阳怪气的 emoji,更是充斥了这个毕业季学子们的 " 打卡胜地 ",让人忍不住想问问翟天临现在是否知道知网是什么了。

翟天临之所以至今成为众矢之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写论文的难度和压力倍增,更是气愤在自己寒窗苦读才能考上心仪大学的同时,有人却能轻松造假上名校,最终苦的还是大学生。

当然,抱怨归抱怨,大学生也知道水论文时的抄袭和剽窃,本来就不道德,也不合法。

除了在翟天临相关话题里发泄和诉苦以外,这片伤心地实际上也成了人们取暖安慰的树洞。

大家在这里吐完苦水的同时,也彼此加油,隔空拥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互鼓气,让准毕业生们得以擦干泪水,收获继续肝论文的能量。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 " 翟天临我都快忘了,但你们居然对他念念不忘 "。是啊,年年有人恨天临,但没有人年年恨天临,熬过去就好了。

肝论文,为什么那么难

不过,既然大家都说写论文难,那么到底难在哪呢?

从网友们的反应来看,最难的还是答辩时面对导师的唇枪舌剑:" 你的研究打算怎么开展?"" 你的研究有什么创新点?"" 你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大部分学生只是开了个题,就已经被口诛笔伐到体无完肤。

其次是难在降重。当你满心欢喜掏了几十块钱查了重,却只换来一页又一页的标红,那感觉简直就像在看病危通知书。本来字数就刚好过线,只能来回删补,重新凑到字数和查重率都达标。

毕竟万事开头难,读文献,找选题,写文献综述,就已经难倒了一片人。

往往像无头苍蝇一样看了几十篇论文,可能都想不出一个选题。有时突然冒出一个点子,自以为惊为天人,结果上知网一查,早在十几年前就被人做烂了。

最后,排版和格式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在网上搜索 " Word 排版 ",可以找到很多代排网站,在豆瓣小组里,花钱请人排版的人,也比比皆是。是的,堂堂大学生,最后败在了 Word 排版上。

如果说肝论文过程中有 " 三座大山 ",选题开题和查重定稿还只是前后容易越过的两座。真正横亘在学生顺利毕业前的难题,还得是数据。

收集数据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术技能,还要有生活技能加持,既要勤俭持家,又要笑脸相迎。

做调查的人把问卷发到朋友圈和各个微信群里,还得省着钱发红包求人填;做行为实验的人,每天忙于找被试,发完实验费后还不忘带一句 " 下次再来 "。

处理数据更是未知的噩梦。为了搭建数据模型,学会数据分析软件,所有专业的尽头都是计算机,可 "p=0.06" 的诅咒,仍然每夜都可能让做实证研究的学生从梦中惊醒。

最后,无论是开展质性研究还是量化研究,为了解释数据结果,学生都要在理论的海洋里皓首穷经。

同样在写论文的同学们,不同专业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

比如,医学生需要申请到小白鼠做实验才能得到数据;农学生可能要在田间地头种植作物来进行研究,甚至可能发生玉米被偷而不得不延毕这种事。

一些新闻学子则面临高校将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的决定,不得不顶风冒雪,披星戴月,扛着一堆设备外出采访、拍视频 ……

总之," 幸福的准毕业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准毕业生各有各的不幸 "。

论文肝不动了,我选择延毕

在肝论文的艰难征程中,不仅学生写得难,老师看得更难,这简直是一个互相伤害的过程。

导师批改后的论文,常常红字批注比正文的黑字还多。批注文字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也是一页比一页少,只有最后的致谢被导师点评为全文最好的一部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导师看论文时,从拿起屠刀到立地成佛的过程。

有的学生写作英文论文时,名词单数搞错写成复数,被导师批注 " 去 s",一时不知道导师是不是在指桑骂槐。

大学生写论文逻辑错乱、东拼西凑、标点错用、病句百出、" 的地得 " 不分等问题再常见不过。但是不会写论文,其实也不能全怪学生,毕竟很少学校专门开设论文写作课。

2018 年清华大学首开《写作与沟通》必修课就曾一时引发热议。也是在 2018-2019 学年,麦可思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临近毕业的本科大三学生都希望得到论文指导。

调研结果也切合豆瓣小组成员吐槽的痛点,学生最希望得到选题方向的指导,其次是想知道如何撰写论文和如何通过答辩。

近些年,已经有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开设写作课。

2018 年 10 月,浙江农林大学《大学写作》课程正式开讲,2018 级求真实验班的学生成为首批课程学习者。2019 年复旦大学也首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系列讲座。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戚学民认为,全国有条件的高校都应开设 " 论文写作课 ",目前国内的大学大多还没意识到写作课的重要性,也没有动力去开设。

如果论文实在是改无可改,导师最终只能要求学生从头再来,这时学生就可能不得不被迫延毕,甚者还会被辞退。

2020 年 6 月,四川大学就曾一次性将上百名研究生退学,理由是他们未能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

如今考研大军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大多都希望推迟几年再遭受 " 社会的毒打 "。但考研难,读研更难,可能在正式开学前,大学生就已经要进组,开始为完成毕业论文做准备了。

近十年,无论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毕业率都有下跌的趋势,尤其是硕士生按期毕业率的降幅格外突出。

但现在,或许是出于对自己能力不足,难以面对就业压力的担忧,或许是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等原因,以求 " 二战 " 考研考公,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主动选择延毕。

小红书上,不少研究生都在讨论延毕经验,多数人是在论文盲审前妥善规划好了延毕,有人还声称自己为了延毕刻意挂科。对于主动延毕的选择,有网友表示——

终于不再煎熬了,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延毕就延毕吧,多享受一年大学生活,变成 2023 届应届生了,还能参加今年秋招不是挺好的吗,错过报名的六级考试也可以再报名了。虽然其实还是有点点不好受,但是这个住的地方有着落了,心里好受多了,不用向家里要钱去外面租房子了,毕竟实习工资可能就刚够每个月吃喝的。毕设做不完也不用做了。

如今,恐怕大家不是在 " 卷 " 论文,而是延毕的名额大家都在 " 卷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