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百亿美元 宇宙诞生的第一批恒星可能被人类找到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第一代恒星(第三星族星)开始诞生,它们为宇宙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Th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可能隐约观测到了它们。韦伯是人类发射到太空的最昂贵的望远镜,耗资约100亿美元。
当今宇宙中最大的恒星比我们的太阳大几百倍。而宇宙最早的恒星质量可能是太阳的十万倍。

一群天文学家正在仔细研究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它隐约捕捉到了遥远银河系中电离氦发出的光,这可能表明宇宙中存在的第一代恒星已被发现。

这些寻找已久、命名随意的「第三星族星恒星」(Population III stars)可能是由宇宙原始气体形成的巨大氢氦球。理论家们在 20 世纪 70 年代便开始对这些首批大火球进行设想。假设它们在短暂的生命周期后会爆炸成超新星,形成更重的元素并将其喷入宇宙。这些恒星物质后来形成了重元素更丰富的第二星族恒星( Population II stars),而后甚至形成了更丰富的第一星族恒星(Population I stars),如我们的太阳,以及行星、小行星、彗星,最终产生了生命本身。

「因为我们人类的存在,所以我们知道一定有第一代恒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 Rebecca Bowler 如是说。

现在,北京中科院的天文学家王鑫和他的同事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这些恒星,不过这个观点仍需确认。「这真的恍若梦幻」,王鑫提到。该团队的论文已于 12 月 8 日发布在预印版网站 arXiv 上,正在等待 《自然》杂志的同行评审。

即使这次研究人员观点有误,但对第一批恒星更有说服力的探测可能也不远了。JWST 正在大幅改变天文学探索,且被认为能够在足够遥远的空间和久远的时间中看到这些恒星。此外,巨大的浮动望远镜也早已可观测到遥远的星系,这些星系不寻常的亮度表明它们可能包含第三星族恒星。现在使用 JWST 观测恒星的其他科研小组也正争先恐后分析自己的数据。「这绝对是最热门的问题之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 Mike Norman 说,他正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来研究恒星。

一项权威可靠的发现将会使天文学家得以开始探索恒星的大小和外观、它们存在的时间,以及它们如何在原始的黑暗宇宙中突然亮起。

「这确实是在宇宙历史上最根本的变化之一」,Bowler 表示。

第三星族恒星(Population III)

德国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 (Walter Baade) 于 1944 年将我们银河系中的恒星分为 I 型和 II 型。后者包含由较轻元素组成的较老恒星。数十年后,第三星族恒星的观点也被写入了文献。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伯纳德.卡尔(Bernard Carr)在 1984 年发表的一篇提高了他们知名度的论文中描述了这种原始恒星在早期宇宙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它们的热量或爆炸可能使宇宙再电离」,卡尔和他的同事写道,「…… 产生的重元素可能加速了前银河系的元素富集」,从而形成了后来更富含重元素的恒星。

卡尔和他的合著者推测,由于早期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氢气和氦气,形成的恒星可能已经拥有浩瀚无际的尺寸,因而应该随处都可以测量到太阳大几百乃至十万倍的恒星。
北京中科院的天文学家王鑫在早期宇宙中检测到氦 II,这可能表明宇宙中存在第三星族恒星

那些属于较重范畴那类的恒星,即所谓的超大质量恒星,它们表面温度会相对较低、表现为红色和膨胀的状态,其大小几乎可以等同我们整个太阳系。密度更大、大小更适中的第三星族星变体会发出滚烫的蓝光,表面温度约为 5 万摄氏度,而相较而言,我们的太阳表面只有 5500 摄氏度。

2001 年,Norman 通过计算机仿真解释了如此大的恒星是如何形成的。在目前的宇宙中,气体云分裂成许多小恒星。但仿真模拟表明,早期宇宙中的气体云比现代的气体云热得多,不能像如今这样容易凝结,因此在恒星形成时效率较低。相反,整个气体云会坍塌形成一颗单独的巨星。

这些恒星巨大的质量意味着其生命周期是短暂的,最多只能持续几百万年(更大质量的恒星总能更快地燃烧掉可用的燃料)。因此,第三星族星在宇宙历史上将不会存续太长时间 —— 或许只会存在数亿年,直至最后一批原始气体的消散殆尽为止。

其实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这些恒星的质量究竟有多大?它们在宇宙中存在的时间最晚是何时?在早期的宇宙中,它们有多丰富?Bowler 说:“它们与我们银河系中的恒星完全不同,真是太有趣了。”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文学家 Rebecca Bowler 研究了早期宇宙中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图片来自 Anthony Holloway / 曼彻斯特大学
因为它们距离太远,存在时间太短,所以寻找与它们相关的证据一直是一个挑战。然而在 1999 年,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天文学家预测,恒星应该会产生一个会泄露存在迹象的信号:当每个原子的剩余电子在能级之间跃迁时,氦 II 或缺少电子的氦原子发出的光会具有特定的频率。曼彻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 James Trussler 解释说:氦发出的光实际上并非来自恒星本身,相反,它是恒星热表面的高能光子冲入恒星周围的气体时产生的。

日内瓦大学的 Daniel Schaerer 在 2002 年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扩展,他说:「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预测」,对这些证据的搜寻正式开始了。

寻找第一代恒星

2015 年,Schaerer 和他的同事们认为他们可能寻找到了什么。他们在一个遥远的原始星系中发现了一个氦 II 信号的可能线索,而这个星系可能与一群第三星族星有关。从大爆炸 8 亿年后的样子来看,这个星系似乎包含了宇宙中第一代恒星的第一个证据。

Bowler 后来主导的研究对这些发现提出了质疑。她说:「我们从源头上发现了有氧元素的证据。这排除了纯粹的第三星族星预测的可能性。」随后,一个独立的小组未能探测到最早的团队发现的氦 II 线索。「它不在那里,」Bowler 说。

其他人的探寻境况会好一些吗?

天文学家将他们的希望寄托在 2021 年 12 月装载好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上。这架望远镜拥有巨大的镜体和对红外光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可以比之前的任何望远镜都更容易地观察早期宇宙。因为光传播需要时间,所以尽管它们出现在很久以前,望远镜仍然可以看到遥远的微弱物体。此外,望远镜还可以进行光谱分析,将光分解成其组成波长,这使它能够寻找第三星族星的氦 II 标志。

王鑫的团队分析了 JWST 2000 多个观测目标的光谱数据。其中一个是大爆炸后 6.2 亿年才出现的遥远星系。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个星系被分成两部分。他们的分析表明,其中一半星系似乎含有氦 II 的关键信号,其中还混合着其它元素发出的光,这可能意味着它们是数千颗第三星族星和其他恒星的混合星族。此外,对星系另一半部分的光谱分析尚未完成,但它的亮度暗示着这是一个更富第三星族星的环境。

「我们正在努力申请使用 JWST 下一个周期的观测时间来覆盖观测整个星系,以便有机会来确认这些天体,」王鑫如是说。

根据 Norman 的说法,这个星系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地方」。他说,如果氦 II 的结果经得起推敲,“那么一种可能就是这个星系就是第三星族星群。” 然而,他不确定第三星族星和后来的恒星是否能如此轻易地混合在一起。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 Rogier Windhorst 正在使用引力透镜来试图放大早期宇宙中第三星族星的图像。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 Daniel Whalen 也同样谨慎。他说:「这确实可能是一个星系中混合了第三星族星和第二星族星的证据。尽管这将可能是宇宙中第一代恒星的『第一个直接证据』,然而这却并非确凿证据。」其它滚烫的宇宙天体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氦 II 信号,包括旋绕在黑洞周围的灼热物质吸积盘。

王鑫认为,他的团队可以排除黑洞为该氦 II 信号的来源的可能性,因为他们没有检测到特定的氧、氮或电离碳信号,而这些是这种可能的预期条件。然而,这项工作仍有待同行审查,而且即便如此,后续观察也需要确认其潜在发现。

ali88 发表评论于
基于星系光谱大多数都是红移的观测,星系必定在彼此远离,宇宙处于膨胀中。所以过去星系比现在必定更加彼此接近。根据红移观测数据,可以测算出宇宙膨胀速度,从而得出宇宙必定起始于130多亿年的大爆炸。
很难懂吗?
假设a>b, b>c;那么必定有b>c的结论。
从假设到必定的结论,有什么问题?
感觉你缺乏基本的科学和数学训练。
----------
重鸟先飞 发表评论于 2023-03-19 20:30:20
给这里自以为懂天体物理的同学,科学研究本来就应该是批判性思维,对新事物的判断就要从最基本的逻辑开始。。你们现在根据地球上发现的定律去衡量全宇宙,逻辑上通不通?比如“大爆炸后所有的物体都互相远离”,首先在地球上大爆炸所有的物体都远离,是不是代表全宇宙都遵循这个定律? 科学家研究了100年的成果就肯定都是对的?古代科学家研究了地球几千年认为它是扁的,是不是对的?

楼下ali88 科普“ 很直接简单的推理就是,过去。。。。必定。。。,根据。。。。必定开始于130多亿年前的大爆炸。既然是推理,为什么又是“必定”,什么逻辑?
轻风掠过2 发表评论于
可观测宇宙的直径为930亿光年,而不可观测宇宙的直径是可观测宇宙的5000万倍,并且整个宇宙仍在以亿倍于光速的速度持续地膨胀之中。可以说宇宙从138亿年前大爆炸以来始终处于“爆炸”状态,只不过爆炸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减,从第一秒的大约200万光年减至后来的平均每秒3光年多。根据以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与比利时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的名字命名的哈勃-勒梅特定律(即遥远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和地球的距离成正比)所测得的数据表明,遥远星系每秒的退行每隔地球326万光年增加73.52公里,就是说距离地球326万光年的星系每秒退行73.52公里,距离地球652万光年每秒退行147.04公里,距离地球978万光年每秒退行220.56公里,以此递增。最后经计算,可观测宇宙边缘(距离地球465光年)的星系每秒退行大约100万公里,而不可观测宇宙边缘的星系每秒退行大约5光年(接近50万亿公里),大于以往平均每秒3光年多的宇宙膨胀速度。由此,科学家们认为,目前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宇宙的半径以每秒大约5光年的速度(1.5768亿倍于光速)在持续不断地延伸,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景象啊!但是,假如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整个宇宙能够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你眼前,你就会发现即使你等上一辈子,也看不到宇宙半径有一丝一毫的延伸。宇宙实在太大了,100年时间其半径的延伸也要小于亿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使按目前宇宙膨胀的速度,要花100亿年的时间,宇宙的半径才能增加将近1倍。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第三星族星: only has two 'elements': H and He, 第2星族星: has 26 'elements': from H to Fe and 第三星族星: (may) has all current 92 'natural' elements. Universe is about 13.7 Billion years old, and the universe can as long as 90 B. Light-years, so universe expands faster than light (90 > 13.7x4). Don't argue this, believe or not, up to you. Big Bang is a hypnosis now and 100 more /scientific or sense than CP/communist theory.
xyz99 发表评论于
@白云蓝天, 想请教宇宙是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膨胀中,这个是真的么?
重鸟先飞 发表评论于
给这里自以为懂天体物理的同学,科学研究本来就应该是批判性思维,对新事物的判断就要从最基本的逻辑开始。。你们现在根据地球上发现的定律去衡量全宇宙,逻辑上通不通?比如“大爆炸后所有的物体都互相远离”,首先在地球上大爆炸所有的物体都远离,是不是代表全宇宙都遵循这个定律? 科学家研究了100年的成果就肯定都是对的?古代科学家研究了地球几千年认为它是扁的,是不是对的?

楼下ali88 科普“ 很直接简单的推理就是,过去。。。。必定。。。,根据。。。。必定开始于130多亿年前的大爆炸。既然是推理,为什么又是“必定”,什么逻辑? 然后。。。就像说地球是圆的一样,你不能直接肉眼看到,但所有观测都支持?! 这是有望远镜拍的图片证实的,和肉眼看见没有区别! 大爆炸有图片吗?没有的话你凭什么比较两者?

各持己见吧,千万别太抬举自己,号称不想浪费时间解释的确应该省省你的口水,谁有兴趣听你煞有介事的胡说八道。
Lacedaemon 发表评论于
怎么变成编的故事了?科学都是在编?大爆炸理论的基础是宇宙中所有物体都在互相远离,这是观察到的事实。如果你把事件倒退回放,越早的时候所有物体就越近。你有结论了吗?
=============================================
亮油 发表评论于 2023-03-19 17:06:06
不知宇宙物理学是否算一严谨的科学分支。虽然掌门人常以耸人听闻闻名于世,但其结论基本无可考证,不是遥远的过去,就是远不可及的将来。现代仪器让他们看得更远,他们所幸编个大爆炸故事,而后说他们看到爆炸云的两端。
ali88 发表评论于
哈勃望远镜早上天多少年了,去年又有更加强大JWST开始工作。这个时代的人很幸运。
ali88 发表评论于
楼下“现在所谓的宇宙学说只做到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何说起?”
如今所有的天文观测都支持星系互相远离,宇宙处于膨胀之中。很直接简单的推理就是,过去星系之间距离必定比现在近,根据现在宇宙膨胀的速度,宇宙必定开始于130多亿年前的大爆炸。这是天文常识,就像说地球是圆的一样,你不能直接肉眼看到,但所有观测都支持。你可以大胆假设大爆炸理论不对,但至今没有这样的证据。
wyc2020 发表评论于
厉害国说,十亿美刀也就能买到帝都几个四合院而已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多普勒效应的基础是假设宇宙所有的地方都是匀质的,线性的,光速是不变的。可是,大爆炸本身却是认为宇宙有起点,时空有起点,而那个起点是一个数学上的奇点,在那之前没有时空,当然更不可能开普勒。从没有时空到进入时空是瞬间的,超光速的,超密度的,一个绝对无限大密度的点爆炸出有限的时空。这本身就是否定了时空的匀质性。

这种前后矛盾的东西是什么“科学”?
亮油 发表评论于
不知宇宙物理学是否算一严谨的科学分支。虽然掌门人常以耸人听闻闻名于世,但其结论基本无可考证,不是遥远的过去,就是远不可及的将来。现代仪器让他们看得更远,他们所幸编个大爆炸故事,而后说他们看到爆炸云的两端。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上世纪60年代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大爆炸宇宙论的预言,简述如下:
2.7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科学家确认为宇宙大爆炸的余辉。在宇宙大爆炸之后3分钟至37.9万年,由于温度太高,所以物质都是以等离子体(在极端高温的条件下,粒子运动能太大,带负电荷的电子与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无法结合成中性原子,但正负电荷总量总是相等)的形式存在,所以那时的宇宙没有原子,只有原子核、电子与光子。又由于宇宙空间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密度非常高,光子无数次地被电子吸收再重新辐射出去,并无数次与原子核相撞,所以无法在空间自由传播,物质与辐射(光子自由传播所形成的各种辐射,按光子所携带能量由小及大依次为: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与伽玛射线等)是完全耦合在一起的。宇宙约37.9万岁时,温度已降至3000K,于是电子与原子核结合成中性原子。因为那时宇宙空间自由电子被清空,而具有电磁场的光子也不会与中性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于是开始自由地在宇宙空间传播,物质也就与辐射分离了(退耦)。138亿年以来,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宇宙的平均温度也由3000K逐渐降至目前的2.7K。宇宙中任何地方所接收到的2.7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138亿光年之外。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找到宇宙诞生的第一批恒星的意义主要有5个方面:

1.理解宇宙演化;
2.探索暗物质;
3.究宇宙学常数;
4.研究行星的形成;
5.探索生命起源。



重鸟先飞 发表评论于
浪费时间! 可能被找到了。。。。怎么论证?最终和跳大神没有本质差别。物理化学如果是强项浪费在无法论证的天体物理很可惜,对社会和人类发展没有任何贡献。
老歌好听 发表评论于
现代科学都是Evidence based。所有证据都指向大爆炸,迄今为止的预测也都符合观测。按你的静态宇宙观,红移就变成了幻觉,热力学定理也不复存在。你的想法在19世纪末曾经是主流,那仅仅是因为没有观察无法推理,多数人只能唯心的那样认为。
================================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3-03-19 15:24:37其实,为什么非要说宇宙有个起点?因为这才符合西方信仰的上帝创造宇宙的思维方式。而实际上,宇宙就是一个无始无终的,永远存在的宇宙,并不需要任何开始,也完全没有必要结束。没有起点,没有爆炸,是一直都存在的客观事实。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其实,为什么非要说宇宙有个起点?因为这才符合西方信仰的上帝创造宇宙的思维方式。而实际上,宇宙就是一个无始无终的,永远存在的宇宙,并不需要任何开始,也完全没有必要结束。没有起点,没有爆炸,是一直都存在的客观事实。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这个假设和上帝创造是完全一样的,是完全不符合逻辑和过程的一种臆想。那个奇点的密度无限大,还没有时空,呵呵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为什么说大爆炸理论是一个宗教?因为它的假设是爆炸前的宇宙只是一个点,而且没有时间,爆炸时同样没有时间,在瞬间那个点就炸出那么大的宇宙,并且分散到几百亿光年的直径。然后这些碎片突然有了时空,开始以光速往四面八方发光,让地球人几百亿年后才看到几百亿年前发出光亮的星云。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所有的有关宇宙的研究都是假设,包括所谓的大爆炸理论。然后人们就根据这个理论推演出一系列的“发现”。其实,这已经成为一种宗教式的“科学”,那就是你要先和承认“上帝创造”一样承认这个假设的大爆炸存在,然后再根据这个假设去“研究”。这种“科学”更准确的说是一种“科学教”,也就是用“科学”作为圣经的宗教。
abvysk2023 发表评论于
能看那么远,研究一下为啥哈雷彗星是椭圆轨道,另外一个运动中心是啥?这个应该不难吧?
pcboy888 发表评论于

因为中国人必须是共和党否则会被同胞辱骂,而共和党反对民主党的一切主张,然后民主党主张科学是真的,因此,为了表达对共和党的忠诚:中国人应主张科学是假的。这样,共和党就会不遗余力地反对种族配额,这样中国人就能有更多机会进入大学学习科学,或者进入科技公司从事科技岗位,去学习或者研发我们简单认为是假的科学了!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23-03-19 12:45:04楼下都是些什么人啊?
如果没有科学,就没有现代文明。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楼下都是些什么人啊?
如果没有科学,就没有现代文明。
wang5zhao6 发表评论于
换个话题骗经费,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