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是不是岳飞的词?这事本身就充满悬疑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这个春节档电影,全国总票房已经快 37 亿了,其中《流浪地球 2》和《满江红》各自贡献了 10 个多亿。

浙江电影票房已破 2 亿,这其中《满江红》占到近 3 成,对杭州人来说,南宋、岳庙、德寿宫 …… 都是天然亲切的元素。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电影片尾全军吟唱《满江红》的澎湃时刻,把情绪和浪漫主义推向高潮。

这首词无数次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但随着电影上映,《满江红》作者到底是不是岳飞,又被网友拿来讨论。事实上这是 100 年来老生常谈的公案。

一、发现案情:不是岳飞,而是王越

最早是晚清民国时,大学者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辩证》中提出疑问。

他指出两点: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死后曾整理岳飞作品。但他整理的《岳王家集》中并没有收录这首词。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从南宋到元、明前期,竟然不存在?这是疑点一。

第二,这首词直到明代才出现。明嘉靖十五年(1536),徐阶为岳飞编了作品集《岳武穆遗文》,中间收录了这首词,署名岳飞,才广为人知。徐阶从哪里得来这首词?杭州岳坟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这首词。这块石碑上是明代弘治年间立的。浙江镇守太监下令、浙江提学副使赵宽题写。

为什么几百年里,宋、元人的文集、题咏、书画等一切文献中都没有这首词,它却突然在明代出现?

来历不明。这就是常见 " 手法 "。在余嘉锡这样的大学者眼中,这是致命疑点,而且很常见。署名杜牧的《清明》等名篇,假托名人的作品,就是这样 " 破案 " 的。

余嘉锡认为,这是明代人写的,假托岳飞为作者。

余嘉锡(左)和陈垣

余嘉锡是大学者,他的质疑引起学术界关注和讨论,启发很多后辈。

研究宋词的夏承焘就是其中一位。

上世纪 60 年代,杭州大学教授、词学大师夏承焘,写了论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夏承焘的结论是赞同前辈余嘉锡,并进一步提供了证据。他认为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 这句有点问题:

贺兰山阙,指的是外侵者。岳飞生前转战两湖、河南一带,与金国交战。贺兰山则在宁夏,相距甚远。贺兰山属西夏国,岳飞的时代南宋和西夏没有战争。

" 这首词若真出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 "。作为文学素养、政治素养都很高的将领诗人,又精通地理兵法,岳飞这种错误不该犯。

夏承焘(右一)与方介堪、马公愚在孤山。

夏承焘先生在余嘉锡先生的基础上,指出作者是明代将领王越或者是他手下幕僚。

宋代的外部威胁是金国,在河南一带。明代的外部威胁是鞑靼,恰恰在西北贺兰山。查阅《明史 · 鞑靼传》,弘治十一年(1498)王越率兵击败鞑靼,时间与杭州石碑出现的时间一致。

二、对方辩友的反质疑

余嘉锡和夏承焘,都是一代大家。他们之后,不少学者也持相同观点。如孙述宇《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质疑》等等。

但也有持相反观点的学者,认为《满江红》就是岳飞的词。

具有代表性的,有宋史学家邓广铭先生的《岳飞的满江红不是伪作》《再论岳飞的满江红不是伪作》、学者吴战垒《难易推倒的疑案——谈岳飞满江红词》等。

他们围绕反方提出的质疑,进行了辨证和 " 反质疑 "。比如夏承焘 " 贺兰山阙 " 的质疑——贺兰山应该理解为 " 长安 "" 天山 " 这样的地名,是泛指敌国。同样的 " 长安 ",作为汉、唐的首都,在宋、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中,长安一直指代首都。

北宋时期范仲淹曾经驻守西北、抵御西夏。比范仲淹小 50 岁的岳飞,了解宋与西夏的国仇,以贺兰山代替北方金国,有何不可?

在 1986 年,浙江江山县还曾发现《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其中记载了岳飞在绍兴三年写给祝家先人祝允哲的《满江红》。与今天流传的《满江红》文字略有不同,成为 " 岳飞作者说 " 的重要证据。

三、拉锯与期待

针对正方学者的 " 质疑 ",反方学者继续提出新论据。

贺兰山这一地名写入诗词,从唐代到中华民国,举不胜举。但是所有的用法,都是指宁夏的贺兰山,没见过泛指北方的。

祝氏族谱中记载,祝允哲为保岳飞给皇帝上书求情。但是文章的句子,从官职、制度史考证,混入了不少明清的制度,资料不可靠。极有可能是祝家后人修家谱时,为了攀附忠臣的美名而作伪的结果。

正方学者又有人指出,岳飞的《满江红》指的不是宁夏的贺兰山,而是河北磁县的贺兰山,这里正是金和南宋的交战之地 ……

这一疑问今天仍未解决。认为作者是明代人的学者,除了夏承焘考证出王越,还有人认为作者是于谦。

随着学术界不断探索,最终真相大白应已不远。随着考古不断有新发现,新文献也会给学术研究仍带来新的进展。

最后想说的是,不论《满江红》是否是岳飞写的,从明代到今天,它激励了无数人;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

清代学者陈廷焯说,这首词,千年后读来,仍然凛凛有生气,其中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这句,是千古箴言。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人书《满江红》

老头衫 发表评论于
西湖什么都好,就是乱坟岗子太讨厌了

中国人不是有文化有历史,偏偏把坟头作为名胜古迹,简直莫名其妙,套用一句话“脑袋被驴踢了”
Vickyky 发表评论于
秦桧的后代,又要向民族英雄捅刀子,长点心吧!
wsj-TY 发表评论于
这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如果以现代人的观念看,有点野蛮啊。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最终真相大白应已不远 - Never happens: Nobody knows who the author is for ever.
wbkds 发表评论于
肯定不是岳飞写的,不可能宋金元都没有这首词,反倒在明朝突然出现。 中国历史悠久,但长期文史不分,把历史当小说,把小说当历史。 小说人物猪八戒孙悟空都有香火祭拜,就是文史不分的体现。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不管是谁写的《满江红》,这首宋词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让任何卖国贼和反华分子听得胆战心惊。
Armweak 发表评论于
中华酱缸国有史以来,2000年也好,5000年也罢,各个封建王朝,包括现在的土共,无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大一统”,所以无数御用文人和艺人,写文写诗演戏,歌颂大一统。大一统对皇帝对朝廷,则赤裸裸地意味着,上交的银子多多,后宫的美女多多,对于亿万如行尸走兽般的蚁民,大一统,给他们带去了什么利益?土共国当今的14亿蚁民,俺认为,其中的绝大多数连这个问题恐怕想都没有想过。在他们看来,大一统的正义性是从来不需证明的公理,大一统意识深入到每个屁民的血液和骨髓中。

张艺谋,早年拍过几部反映人民疾苦,为老百姓的人权呐喊的影片,最后终于蜕变为土共一个不折不扣的御用艺人,为习三滥为土共江山,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拼命鼓吹“爱国”“大一统”。土共国缸民走出这部电影的放映室,更加支持习三滥“武力征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了。
Armweak 发表评论于


(接上贴)
因为土共国没有言论自由,很少有人会逆向思维,他们不理解,几千年来,酱缸国几乎所有的苦难均来自大一统,所有的愚昧无知和野蛮的根源源于大一统。大一统严重束缚了人的思维,把千年一缸蚁民屁民训练成只会山呼万岁没有思想不会思考没有创造力,只会顺从然后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一族人类异类。

谁写的?在没有逻辑没有严谨不遵守契约不受条约束缚酱缸社会里,能真正考究出一阙词的作者?不过,who cares?

寂寞远行客 发表评论于
《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寂寞远行客 发表评论于
这种东西都是有定论的,原作就是岳飞,和现在这个版本有些出入,但主干一样。后人加了些润色,比如韵脚和某些用词。我觉得那个原作更符合大将军的口吻,头角峥嵘,不拘小节。
yuantangling 发表评论于
无论如何,肯定是华人的祖先写的。
新中美 发表评论于
改成牛栏山就行了,壮志饥餐腐乳肉,笑谈渴饮二锅头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中华古人,想象恢弘,诗情浪漫,天马行空。。
但缺点就是为了煽情效果不求严谨,春秋笔法,张冠李戴,为尊者讳。。
所以史记以后的历史描述,我都当小说来看。。
ali88 发表评论于
此词是千古名作!一出世就会被读到的人认识到,包括岳飞本人及家人,不可能在宋元被埋没,到明朝才出现。
即使是后人所作,仍然是伟大的作品。
一管之见 发表评论于
从民族感情上说,还是把满江红算作岳飞的词作好,没有上帝可以造一个,正如书法需要兰亭序出自王羲之之手。
喜欢考证的人可以去考证,但不管你如何考证,也是一家之言,总有反对的人。
还是老李 发表评论于
从历史逻辑上我更相信余嘉锡,过去的人皓首穷经,他们对史料的掌握不是现代人可以比的。
满堂红是个好词,但是共产党的政权是内战得来,共产党对于外侮有着无关甚至可耻的一面,不堪此词。
至清无鱼 发表评论于
词中的贺兰山指的是河北磁县的贺兰山,岳家军扎营的地方,非宁夏的贺兰山,黑的人地理不好,历史更不怎么样。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从文章的信息可以看出《满江红》的原作者是岳飞,后人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加工。但无论谁进行改进,也不能否定作者是岳飞。

至于宋轲没有收集此文,也很好理解,因为这是岳飞寄给他人的词,很可能没留底。宋轲整理岳飞作品时,应该在岳飞死了40年以后。那时候的政治气氛是不敢刺激金国。

祝家在浙江,岳飞墓在杭州,祝家在明朝官方修缮岳飞墓时献出此文,官方进行改善刻上。

文章中的贺兰山也好理解,既然饮匈奴血(借代胡人),就必须打过贺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