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没有人预料到,中国抗疫的最后一章会如此戏剧化

没有人预料到,中国抗疫的最后一章会如此戏剧化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22-12-04 09:18:0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墙外文摘:白纸运动,送给习近平的圣诞礼物

有评论指出,接下来对中国疫情的观察重点包括中共政权何时会对那些参与"白纸革命"的民众秋后算帐? 整肃的幅度又会牵连多广?

12月1日北京街头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新新闻"发表文章《习近平意外的圣诞礼物》,作者顾尔德认为,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中国还是决定在此刻对沪、穗等大城市解封,的确非常勇敢。一方面习近平才在二十大宣称"动态清零不动摇",一个月之后就政策大转弯,这并非习近平这个威权统治者一向作风。更重要的是,中国各地反封控抗争已不只是在反清零政策,这个抗争牵涉到疫情对各阶级不同的冲击,封控措施已让许多民众没工作、没收入,民众的不满不只是行动自由被限制,也是求生存的呐喊。大概没有人预料,中国抗疫的最后一章会如此戏剧化,习近平登基后第一个圣誔礼物竟然会是一场"白纸革命"。

到底习近平为什么会在"白纸革命"发动没多久就做出妥协让步?作者认为,这有几种可能:一是习近平感受到民意的不满既深又广,他非得妥协不可;其次,也可能这是缓兵之计,等民间抗争力道消退、后继无力时进行一波整肃── 威权统治者不可能放任民众或政敌挑战其正常性而不加整肃教训。看看香港例子就知道,雨伞运动退潮、反送中运动溃败后,统治者利用法律工具进行一波又一波的清洗整肃。香港都如此,更何况在中国。

文章说,接下来对中国疫情的观察重点包括:如果疫情飙升,清零政策是否会卷土重来?如果卷土重来,民间还有没有能量抗争?如果松绑政策顺利推展,民间会不会提出其他方面的维权诉求?此外,中共政权何时会对那些参与"白纸革命"的民众秋后算帐? 整肃的幅度又会牵连多广?

"香蕉皮"和"虾苔"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扒下习近平"皇帝的新衣"》,作者纪思道评论中国白纸运动时说,无论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发生什么,一些重要的事情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作者引述《中国数字时代》创始人兼总编辑萧强的话说,"这是对'大沉默'的决定性突破,意义重大。现在大家都知道皇帝没穿衣服。"尽管习近平可能会重新实行"大沉默",但"这仍然是一个不同的中国"。

文章说,中国人抗议的一个特点是,当最温和的批评被禁止时,人们就会转向讽刺挖苦--这相当于对中国宣传的嘲讽。美国学者夏普曾撰写推翻独裁者的手册,他说过,对暴君最大的威胁之一是幽默。专制者能够经受住对言论自由的强烈呼吁,但是一旦遭到嘲笑,他们就会泄气。最近,许多中国网民们在讨论"香蕉皮"和"虾苔",因为前者与习近平的名字缩写相同,而"虾苔"的中文听起来像是"下台"。独裁者的困境是:如果你逮捕发出关于香蕉皮帖子的人,怎么能不令人觉得你的统治更加可笑?

中国公民运动从负到零

新加坡"端传媒"发表文章《从负到零的中国抗议:如果转折点没有来,是因为现在才是开始》,作者郑昶人认为,在习近平强化党权的方针下,公民自发的反对运动偃旗息鼓已久,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党政机构落入基层,权力的毛细血管无限延伸,可以说中国的公民社会不只是归零而是倒退到了负数。在悼念乌鲁木齐遇难者的哀伤和针对清零政策的不满之中,中国的公民运动至少完成了从负到零的重现。之所以是零,是因为现在才是新的开始。

文章说,多地抗议活动之间的联系并不足够明晰,多米诺式的范围扩大并不能形成针对动态清零政策本身的运动,而是很容易停留在自己解封就行。反封锁运动的主要诉求和动机都在于民生、经济,而这实际上并不是解封能马上解决的,甚至很可能也是解封无法解决的,那么到时候这种单一诉求的结果还能是什么呢?在放开以后还能有什么运动,是反过来抗议政府放开,还是恢复沉默?运动需要延续存在,要么寻求一个在地层面更有力的身份动员机制,要么就只能在更高层次寻求更宏观的联系,卷入更多诉求。因此最意外也最重要的是从南京传媒学院开始的大学呼应和白纸抗议,明确地提出了高于解封的联系,真正具备成为政治运动的潜力。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一场思想的巨震,正在美国发生
华裔女生引毛语录 主张政治暗杀遭肉搜 网:遣返她
她是谁?那位成都骑车自杀的女生
超过两千人遇难!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
要么走账,要么走人…大学老师开始“贷款上班”




24小时讨论排行

习近平似仍沉醉于阅兵 要籍此完善大党大国典礼制度
川普竞选时说让电费减半 现在美国电价正迅速上涨
吉米坎摩尔暗示柯克案疑凶或是川普支持者 节目遭停播
奥巴马又开怼,白宫反击:他一有机会就制造分裂
川普被澳洲记者提问惹毛 手指对方:安静!
宾州爆枪击案 警员3死2伤 现场“连珠炮”似的枪响…
数额巨大!两华人篡改礼品卡诈骗案 你花钱他赚钱!
AI应用快速渗透 引爆美国电力荒!核能重返C位
沙特高调与巴基斯坦军事结盟,打破以色列核威慑
美国掀“老年贫穷”潮!年薪百万前工程师晚景凄凉
不满企业给川普政府送钱!中国突然封杀辉达AI晶片
历时4年终赢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有话要说
大豆,中国的贸易战筹码和美国农民的危机
年薪上亿的清华学霸在美遭双重起诉,曾想反诉公司诽谤
哈马斯高层遇袭后首次公开露面:1分钟内12枚导弹
英王举行国宴 大赞川普 强调英美“最密切关係”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没有人预料到,中国抗疫的最后一章会如此戏剧化

德国之声 2022-12-04 09:18:08

墙外文摘:白纸运动,送给习近平的圣诞礼物

有评论指出,接下来对中国疫情的观察重点包括中共政权何时会对那些参与"白纸革命"的民众秋后算帐? 整肃的幅度又会牵连多广?

12月1日北京街头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新新闻"发表文章《习近平意外的圣诞礼物》,作者顾尔德认为,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中国还是决定在此刻对沪、穗等大城市解封,的确非常勇敢。一方面习近平才在二十大宣称"动态清零不动摇",一个月之后就政策大转弯,这并非习近平这个威权统治者一向作风。更重要的是,中国各地反封控抗争已不只是在反清零政策,这个抗争牵涉到疫情对各阶级不同的冲击,封控措施已让许多民众没工作、没收入,民众的不满不只是行动自由被限制,也是求生存的呐喊。大概没有人预料,中国抗疫的最后一章会如此戏剧化,习近平登基后第一个圣誔礼物竟然会是一场"白纸革命"。

到底习近平为什么会在"白纸革命"发动没多久就做出妥协让步?作者认为,这有几种可能:一是习近平感受到民意的不满既深又广,他非得妥协不可;其次,也可能这是缓兵之计,等民间抗争力道消退、后继无力时进行一波整肃── 威权统治者不可能放任民众或政敌挑战其正常性而不加整肃教训。看看香港例子就知道,雨伞运动退潮、反送中运动溃败后,统治者利用法律工具进行一波又一波的清洗整肃。香港都如此,更何况在中国。

文章说,接下来对中国疫情的观察重点包括:如果疫情飙升,清零政策是否会卷土重来?如果卷土重来,民间还有没有能量抗争?如果松绑政策顺利推展,民间会不会提出其他方面的维权诉求?此外,中共政权何时会对那些参与"白纸革命"的民众秋后算帐? 整肃的幅度又会牵连多广?

"香蕉皮"和"虾苔"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扒下习近平"皇帝的新衣"》,作者纪思道评论中国白纸运动时说,无论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发生什么,一些重要的事情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作者引述《中国数字时代》创始人兼总编辑萧强的话说,"这是对'大沉默'的决定性突破,意义重大。现在大家都知道皇帝没穿衣服。"尽管习近平可能会重新实行"大沉默",但"这仍然是一个不同的中国"。

文章说,中国人抗议的一个特点是,当最温和的批评被禁止时,人们就会转向讽刺挖苦--这相当于对中国宣传的嘲讽。美国学者夏普曾撰写推翻独裁者的手册,他说过,对暴君最大的威胁之一是幽默。专制者能够经受住对言论自由的强烈呼吁,但是一旦遭到嘲笑,他们就会泄气。最近,许多中国网民们在讨论"香蕉皮"和"虾苔",因为前者与习近平的名字缩写相同,而"虾苔"的中文听起来像是"下台"。独裁者的困境是:如果你逮捕发出关于香蕉皮帖子的人,怎么能不令人觉得你的统治更加可笑?

中国公民运动从负到零

新加坡"端传媒"发表文章《从负到零的中国抗议:如果转折点没有来,是因为现在才是开始》,作者郑昶人认为,在习近平强化党权的方针下,公民自发的反对运动偃旗息鼓已久,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党政机构落入基层,权力的毛细血管无限延伸,可以说中国的公民社会不只是归零而是倒退到了负数。在悼念乌鲁木齐遇难者的哀伤和针对清零政策的不满之中,中国的公民运动至少完成了从负到零的重现。之所以是零,是因为现在才是新的开始。

文章说,多地抗议活动之间的联系并不足够明晰,多米诺式的范围扩大并不能形成针对动态清零政策本身的运动,而是很容易停留在自己解封就行。反封锁运动的主要诉求和动机都在于民生、经济,而这实际上并不是解封能马上解决的,甚至很可能也是解封无法解决的,那么到时候这种单一诉求的结果还能是什么呢?在放开以后还能有什么运动,是反过来抗议政府放开,还是恢复沉默?运动需要延续存在,要么寻求一个在地层面更有力的身份动员机制,要么就只能在更高层次寻求更宏观的联系,卷入更多诉求。因此最意外也最重要的是从南京传媒学院开始的大学呼应和白纸抗议,明确地提出了高于解封的联系,真正具备成为政治运动的潜力。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