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清零”下的中国不再宜居 外国人纷纷离开…

“清零”下的中国不再宜居 外国人纷纷离开…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22-10-05 08:39:4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全世界适应与新冠病毒共存之际,中国依然坚守清零政策。封城、强制隔离、出行限制、日复一日的核酸检测让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纷纷逃离。外企也很难再找到愿意到中国工作的员工。



中国曾是很多外企职员向往的工作地点

(德国之声中文网)"你们什么时候走?"这是在中国的德国人或其他外国人聚在一起时最经常聊的一个话题。自新冠大流行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离开了中国。据粗略估计,2020年以来,在华的外企派驻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士的人数已经减少到之前的一半以下。此前有85万人,如今有多少,还没人能准确统计。

据德国商会(AHK)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华德国企业已流失了四分之一的外籍员工。曾几何时,到中国工作意味着事业晋级的跳板,如今这里的岗位却很难找到愿意接替的人。

清零政策、反复封城、无所不在的监控、闭关锁国,这些都让生活质量下降,不可控风险增加。此外,地缘政治的紧张、与国际脱钩、少数族群受压迫、对香港的打压和对台湾的武力威胁都让中国的形象大受影响。皮尤(Pew)研究所的民调显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德国人的比例子2005年以来翻了一番,达到74%。

生活中恐惧中

世界其他地方早已开始学习与病毒共存,而中国却依然对病毒"零容忍"。所有入境中国的人,必须先在隔离酒店被关7天,然后再居家隔离3天。对于后者,各地的执行尺度不一,随意性大。航班数量非常少,一张从德国法兰克福到北京的单程机票价格超过2000欧元。

入境限制、天价机票阻碍人员流动

"旅行限制--不管是前往中国还是在中国国内,仍然是吸引和留住外籍员工的一大阻碍。"德国海外商会大中华区的董事希尔德布兰特(Jens Hildebrandt)对德新社表示,尽管人们预计会有放松,但根本上告别清零政策的希望不大,"再次被封城的危险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所有人头顶上"。

"像上海封城两个半月这样的恐怖场景,在很多外国人头脑中留下了深深印记。"除此之外,危机时期的地缘政治氛围和中国在德国公众中的负面形象也让人却步。希尔德布兰特说,派遣和留住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成了一项艰难的任务。"德国企业必须出大价钱,才能补偿中国作为外派地点的劣势",他说。德国企业其实很早就开始任用中国本地人才担任关键职务,因此那些及时投资本地员工培训和内部深造的企业,暂时受到的冲击较小。

"健康码"这样的防疫手机应用决定你迈出的每一步,让许多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感受大受影响。没有72小时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就无法进超市和餐馆,有时甚至没法进小区回家。无时不在的全面监控和接触追踪,发现一个感染病例,整个楼宇或社区就会被封闭,任何一个可能的接触者,都会被要求隔离。

还能派人到中国吗?

"风险太大了",一位来自汉堡的德国女性表示,丈夫在中国的工作合同到期前不久,她带着7岁的女儿提早返回了德国。如果孩子测出阳性,会被强制送到医院隔离。德国大使馆现在至少争取到,在孩子去隔离的情况下让一名家长陪同。

被卷入新冠防疫的无情机器的危险实在太大,以至于欧盟商会在最新的文件中写道,"诸多限制如果意味着企业无法保障为员工及其家人履行最基本的责任义务,那企业不得不自问:将外籍员工派驻中国是否还是负责任的做法。"于是,企业往往挑选很年轻还没有家室,或者较为年长、子女已经成人的员工前往中国。这造成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

外国人逐渐从中国"消失"已经可以察觉到。在北京街头,外国面孔正在减少。在一家因其自酿啤酒、汉堡包和披萨颇受外籍人士欢迎的酒吧,一个周六上午只有三五个客人,从前这个时候这里可是座无虚席。以前外国人聚居的小区也变得冷清了,一个社区会所的美发师Cindy说,"现在我的客流量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她的客人以外国人为多,现在店里多半时候空荡荡的,"大家都走了"。

(德新社)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日本人组团去老挝嫖幼女,大使馆都看不下去了
川普又爆惊人语:在美国出生的坏人也应该赶出去
特朗普看着自己的新肖像画,忍不住要为自己点赞
知情人称“南航机长杀伤领导后跳楼身亡”,警方回应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越南关税谈好了 川普抢先发文曝税率
“这么恨中国,现在是不是回来当间谍了?”
特朗普斥责日本"一直在夺取美国财富",称将加征高关税
被视“国运之战” 中国发力超级计划 堪比“两弹一星”
美国正式关闭USAID!卢比奥详述理由 列4大失败
示范样板?美对越20% 越对美0%+开放市场+堵"洗产地"…
马斯克威胁成立“美国党” 那是什么党?这次认真的?
视频热传:专业团队砍巨树 “最后一击”砸毁了一切…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印防长突提永久划界 抛“四步走”计划 中方冷处理
贝佐斯辣妻以前长这样!整形医分析"外貌进化"过程
美澳印日启动矿产计划,被视为在抗衡矿产主领导中国
越南吹填南海岛礁 扩大8.5平方公里 现3千米跑道
财新的制造业数据已成绝唱,从此有九大数据不再公布
新加坡前外长:若20年后不得不选边 新加坡倾向中国
大而美法案是川普的胜利 马斯克或成最大牺牲品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清零”下的中国不再宜居 外国人纷纷离开…

德国之声 2022-10-05 08:39:44

在全世界适应与新冠病毒共存之际,中国依然坚守清零政策。封城、强制隔离、出行限制、日复一日的核酸检测让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纷纷逃离。外企也很难再找到愿意到中国工作的员工。



中国曾是很多外企职员向往的工作地点

(德国之声中文网)"你们什么时候走?"这是在中国的德国人或其他外国人聚在一起时最经常聊的一个话题。自新冠大流行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离开了中国。据粗略估计,2020年以来,在华的外企派驻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士的人数已经减少到之前的一半以下。此前有85万人,如今有多少,还没人能准确统计。

据德国商会(AHK)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华德国企业已流失了四分之一的外籍员工。曾几何时,到中国工作意味着事业晋级的跳板,如今这里的岗位却很难找到愿意接替的人。

清零政策、反复封城、无所不在的监控、闭关锁国,这些都让生活质量下降,不可控风险增加。此外,地缘政治的紧张、与国际脱钩、少数族群受压迫、对香港的打压和对台湾的武力威胁都让中国的形象大受影响。皮尤(Pew)研究所的民调显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德国人的比例子2005年以来翻了一番,达到74%。

生活中恐惧中

世界其他地方早已开始学习与病毒共存,而中国却依然对病毒"零容忍"。所有入境中国的人,必须先在隔离酒店被关7天,然后再居家隔离3天。对于后者,各地的执行尺度不一,随意性大。航班数量非常少,一张从德国法兰克福到北京的单程机票价格超过2000欧元。

入境限制、天价机票阻碍人员流动

"旅行限制--不管是前往中国还是在中国国内,仍然是吸引和留住外籍员工的一大阻碍。"德国海外商会大中华区的董事希尔德布兰特(Jens Hildebrandt)对德新社表示,尽管人们预计会有放松,但根本上告别清零政策的希望不大,"再次被封城的危险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所有人头顶上"。

"像上海封城两个半月这样的恐怖场景,在很多外国人头脑中留下了深深印记。"除此之外,危机时期的地缘政治氛围和中国在德国公众中的负面形象也让人却步。希尔德布兰特说,派遣和留住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成了一项艰难的任务。"德国企业必须出大价钱,才能补偿中国作为外派地点的劣势",他说。德国企业其实很早就开始任用中国本地人才担任关键职务,因此那些及时投资本地员工培训和内部深造的企业,暂时受到的冲击较小。

"健康码"这样的防疫手机应用决定你迈出的每一步,让许多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感受大受影响。没有72小时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就无法进超市和餐馆,有时甚至没法进小区回家。无时不在的全面监控和接触追踪,发现一个感染病例,整个楼宇或社区就会被封闭,任何一个可能的接触者,都会被要求隔离。

还能派人到中国吗?

"风险太大了",一位来自汉堡的德国女性表示,丈夫在中国的工作合同到期前不久,她带着7岁的女儿提早返回了德国。如果孩子测出阳性,会被强制送到医院隔离。德国大使馆现在至少争取到,在孩子去隔离的情况下让一名家长陪同。

被卷入新冠防疫的无情机器的危险实在太大,以至于欧盟商会在最新的文件中写道,"诸多限制如果意味着企业无法保障为员工及其家人履行最基本的责任义务,那企业不得不自问:将外籍员工派驻中国是否还是负责任的做法。"于是,企业往往挑选很年轻还没有家室,或者较为年长、子女已经成人的员工前往中国。这造成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

外国人逐渐从中国"消失"已经可以察觉到。在北京街头,外国面孔正在减少。在一家因其自酿啤酒、汉堡包和披萨颇受外籍人士欢迎的酒吧,一个周六上午只有三五个客人,从前这个时候这里可是座无虚席。以前外国人聚居的小区也变得冷清了,一个社区会所的美发师Cindy说,"现在我的客流量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她的客人以外国人为多,现在店里多半时候空荡荡的,"大家都走了"。

(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