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巴西名导拍《贾樟柯》 曝其《天注定》后想息影(图)

巴西名导拍《贾樟柯》 曝其《天注定》后想息影

文章来源: 腾讯娱乐 于 2015-02-10 01:19: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由巴西名导沃尔特·塞勒斯(代表作《中央车站》)执导的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


贾樟柯没来柏林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却少不了贾樟柯的身影。继由他监制的改编自卡夫卡小说《城堡》的电影《K》在青年论坛单元放映后,2月9日,曾执导《中央车站》、《巴黎,我爱你》的巴西名导沃尔特·塞勒斯的新作——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也亮相了柏林电影节“全景纪录片”单元,贾樟柯忙于新作而未现身。

《汾阳小子贾樟柯》的镜头跟随贾樟柯的脚步,重回故乡汾阳,探访了他的儿时伙伴、合作者,以他的每一部作品为线索,由他本人一边重访作品拍摄地,一边回忆和阐述,完整地呈现了贾樟柯的成长轨迹和创作轨迹。而这两条互相咬合的轨迹,也神奇地映射出了一整代中国小镇青年的所见、所思、所感。

谈早期作品被禁:曾为电影不能在电影院放映而伤心

从《小武》、《站台》到《任逍遥》,贾樟柯在国际电影节上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声望,而在国内,贾樟柯的电影成为无法上院线的“地下电影”。

在纪录片中,贾樟柯也回忆了这段苦闷经历。在那个盗版横行的年代,贾樟柯走在街上,一个盗版商贩向他兜售,“刚出来一个特别好看的电影,一个叫‘贾柯樟’导演的电影,《站台》。”贾樟柯看到那一摞《站台》的盗版光盘,形容自己的心情:“像是自己家的孩子丢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之后,发现在别人家里。”

贾樟柯记得在2001年,曾经有北京的咖啡馆要放《站台》,贾樟柯兴致勃勃地要去和观众交流,结果发现咖啡馆是全玻璃的,投影出来效果极差,等到大家手忙脚乱用布勉强遮住了光,又开始下雨了,咖啡馆开始漏雨……贾樟柯坦言那一刻很伤心,“为什么我的电影就不能在正常的电影院放映呢?有良好的放映条件、舒适的座椅……”



《天注定》没法上映,贾樟柯很受打击


《天注定》放映被叫停 当下考虑彻底离开电影

贾樟柯最近的一部电影《天注定》,将他的职业生涯带向了另一个高峰,不仅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编剧奖,更入选法国《电影手册》、美国《电影评论》、《纽约时报》等2013年度十大佳片。在国内,《天注定》因为题材的关注度、审查及上映的坎坷,也成为贾樟柯最受大众关注的电影。

这部纪录片也正好记录了贾樟柯为争取《天注定》上映时的心路。虽然他未曾通过微博、媒体向公众宣泄他的不满,但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他显然受到沉重的打击。

在得知电影上映被叫停后,贾樟柯的身体出了状况,心情也跌入谷底,他沮丧地向电影的剪辑师和摄影师倾诉,称自己正在考虑还要不要继续拍电影,想彻底离开电影,不再拍片。他此前正在考虑重新剪辑《站台》,而因为这一变故,也让他决定搁浅这一计划。

谈父亲去世落泪:文革时无奈烧掉所有日记

片中除了贾樟柯的自述和采访外,还有对贾樟柯母亲、姐姐等家庭成员,以及童年伙伴和汾阳老乡的采访,立体地呈现出贾樟柯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

贾樟柯回忆,自己的父亲在文革中因日记“惹祸”而被迫进行劳动改造,也因此烧掉所有的日记。贾樟柯曾经把自己的《站台》放给父母看,希望父母能了解自己的内心成长,父亲看完后沉默,第二日在贾樟柯的询问下,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放在文革期间,你就是右派反革命。”在片中,贾樟柯回忆到自己父亲病逝,一度哽咽落泪。

时代从父辈身上和自己身上碾压过的痕迹,都成为贾樟柯内心无法遗忘的痛楚。



贾樟柯与该纪录片导演沃尔特在中国


【影评】

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去年我在一个影院里看《后会无期》,韩寒的段子十分奏效,观影过程充满着不时的哄堂大笑,但有一个明显的笑点,大概只有一两个观众笑了,包括我自己在内——那是贾樟柯出场的时候。

很显然,大部分普通中国观众,对这位国际知名度并不亚于张艺谋和陈凯歌(微博)的艺术片导演的脸十分陌生,更枉谈他的作品、人生经历、创作历程。因此,他们大概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外国大导演,要为贾樟柯专门拍一部纪录片。甚至连贾樟柯自己一开始也不相信。

沃尔特·塞勒斯与贾樟柯相识于1998年的柏林电影节。当年,由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中央车站》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金熊奖,28岁的贾樟柯则凭处女作《小武》获得青年论坛单元大奖,两人可谓同时成名,并在之后的电影生涯里持续耕耘。沃尔特·塞勒斯盛赞贾樟柯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电影导演”、“导演中的导演”、“新世纪以来世界电影最重要的启发者”。

同样的素材,一般人大概只能拍成《艺术人生》般的电视专题片,沃尔特·塞勒斯却把它拍成了真正的电影。它观察和记录贾樟柯,但视野并不局限在贾樟柯,而是放眼文革、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整代中国人的观察和思索。

西方观众可以在电影中看到一个典型的中国小镇青年,如何成长为享誉世界的大导演,从中窥探一整代中国人的生活背景、思想状态。而作为中国观众,大概更有可能穿透这部纪录片,从贾樟柯的成长历程、自我意识启蒙过程、对中国社会的思考,以及他通过作品对中国人生活状态、心灵状态的记录和呈现,找到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投射。

17年来,这个汾阳小子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自己的质朴、厚道,把对自己的认识、对故乡的认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拍进了一部部享誉世界的电影里。17年来,贾樟柯到底是被西方世界高估了?还是被中国的公众舆论低估了?看完这部纪录片,或许会有答案。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九三阅兵 进行时:歼20S震撼亮相阅兵现场!
金正恩地位大跃进!专家曝"一张相片"意义大:他超越祖父
歼20S、DF61导弹,震撼亮相!三支兵种首次亮相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93阅兵:中国排面,忆苦思甜,调侃邻国
中国宣布对这大国免签!机票瞬时搜索量飙涨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习近平没提美国帮助中国获自由 感到惊讶
习近平主持阅兵式:煽动民族主义,展示中国影响力
日本前首相鸠山出席"抗日阅兵",日网气炸怒喷卖国贼
勤劳才有饭吃!美新规生效:240万人一夜丢福利
"习近平,普京,金正恩三人历史性同框",网友怎么说
千名卫生部员工联名促小肯尼迪辞职 指其危害公共健康
93阅兵观察:从新武器看中国军事力量的五大讯号
阅兵重点不是核武?CNN:雷射防空武器最是关键
洪秀柱现身天安门城楼!站王岐山张高丽身后
川普发文:向正密谋反美的普京金正恩致最真诚慰问
北京阅兵唯一“娇点” 女民兵方队如挑选女模(视频)
钟南山参加阅兵 戴"勋章"抢眼 讲述日军轰炸经历
亚裔牙医枪杀妻女后自尽 $170万豪宅曝惊天惨案!
环时:射程覆盖全球究竟意味着什么?背后深意
杨兰兰再添两项“严重”指控 最高恐面临7年监禁
美军击沉委国运毒船 川普公布画面:歼11恐怖分子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巴西名导拍《贾樟柯》 曝其《天注定》后想息影

腾讯娱乐 2015-02-10 01:19:32


由巴西名导沃尔特·塞勒斯(代表作《中央车站》)执导的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


贾樟柯没来柏林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却少不了贾樟柯的身影。继由他监制的改编自卡夫卡小说《城堡》的电影《K》在青年论坛单元放映后,2月9日,曾执导《中央车站》、《巴黎,我爱你》的巴西名导沃尔特·塞勒斯的新作——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也亮相了柏林电影节“全景纪录片”单元,贾樟柯忙于新作而未现身。

《汾阳小子贾樟柯》的镜头跟随贾樟柯的脚步,重回故乡汾阳,探访了他的儿时伙伴、合作者,以他的每一部作品为线索,由他本人一边重访作品拍摄地,一边回忆和阐述,完整地呈现了贾樟柯的成长轨迹和创作轨迹。而这两条互相咬合的轨迹,也神奇地映射出了一整代中国小镇青年的所见、所思、所感。

谈早期作品被禁:曾为电影不能在电影院放映而伤心

从《小武》、《站台》到《任逍遥》,贾樟柯在国际电影节上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声望,而在国内,贾樟柯的电影成为无法上院线的“地下电影”。

在纪录片中,贾樟柯也回忆了这段苦闷经历。在那个盗版横行的年代,贾樟柯走在街上,一个盗版商贩向他兜售,“刚出来一个特别好看的电影,一个叫‘贾柯樟’导演的电影,《站台》。”贾樟柯看到那一摞《站台》的盗版光盘,形容自己的心情:“像是自己家的孩子丢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之后,发现在别人家里。”

贾樟柯记得在2001年,曾经有北京的咖啡馆要放《站台》,贾樟柯兴致勃勃地要去和观众交流,结果发现咖啡馆是全玻璃的,投影出来效果极差,等到大家手忙脚乱用布勉强遮住了光,又开始下雨了,咖啡馆开始漏雨……贾樟柯坦言那一刻很伤心,“为什么我的电影就不能在正常的电影院放映呢?有良好的放映条件、舒适的座椅……”



《天注定》没法上映,贾樟柯很受打击


《天注定》放映被叫停 当下考虑彻底离开电影

贾樟柯最近的一部电影《天注定》,将他的职业生涯带向了另一个高峰,不仅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编剧奖,更入选法国《电影手册》、美国《电影评论》、《纽约时报》等2013年度十大佳片。在国内,《天注定》因为题材的关注度、审查及上映的坎坷,也成为贾樟柯最受大众关注的电影。

这部纪录片也正好记录了贾樟柯为争取《天注定》上映时的心路。虽然他未曾通过微博、媒体向公众宣泄他的不满,但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他显然受到沉重的打击。

在得知电影上映被叫停后,贾樟柯的身体出了状况,心情也跌入谷底,他沮丧地向电影的剪辑师和摄影师倾诉,称自己正在考虑还要不要继续拍电影,想彻底离开电影,不再拍片。他此前正在考虑重新剪辑《站台》,而因为这一变故,也让他决定搁浅这一计划。

谈父亲去世落泪:文革时无奈烧掉所有日记

片中除了贾樟柯的自述和采访外,还有对贾樟柯母亲、姐姐等家庭成员,以及童年伙伴和汾阳老乡的采访,立体地呈现出贾樟柯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

贾樟柯回忆,自己的父亲在文革中因日记“惹祸”而被迫进行劳动改造,也因此烧掉所有的日记。贾樟柯曾经把自己的《站台》放给父母看,希望父母能了解自己的内心成长,父亲看完后沉默,第二日在贾樟柯的询问下,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放在文革期间,你就是右派反革命。”在片中,贾樟柯回忆到自己父亲病逝,一度哽咽落泪。

时代从父辈身上和自己身上碾压过的痕迹,都成为贾樟柯内心无法遗忘的痛楚。



贾樟柯与该纪录片导演沃尔特在中国


【影评】

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去年我在一个影院里看《后会无期》,韩寒的段子十分奏效,观影过程充满着不时的哄堂大笑,但有一个明显的笑点,大概只有一两个观众笑了,包括我自己在内——那是贾樟柯出场的时候。

很显然,大部分普通中国观众,对这位国际知名度并不亚于张艺谋和陈凯歌(微博)的艺术片导演的脸十分陌生,更枉谈他的作品、人生经历、创作历程。因此,他们大概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外国大导演,要为贾樟柯专门拍一部纪录片。甚至连贾樟柯自己一开始也不相信。

沃尔特·塞勒斯与贾樟柯相识于1998年的柏林电影节。当年,由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中央车站》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金熊奖,28岁的贾樟柯则凭处女作《小武》获得青年论坛单元大奖,两人可谓同时成名,并在之后的电影生涯里持续耕耘。沃尔特·塞勒斯盛赞贾樟柯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电影导演”、“导演中的导演”、“新世纪以来世界电影最重要的启发者”。

同样的素材,一般人大概只能拍成《艺术人生》般的电视专题片,沃尔特·塞勒斯却把它拍成了真正的电影。它观察和记录贾樟柯,但视野并不局限在贾樟柯,而是放眼文革、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整代中国人的观察和思索。

西方观众可以在电影中看到一个典型的中国小镇青年,如何成长为享誉世界的大导演,从中窥探一整代中国人的生活背景、思想状态。而作为中国观众,大概更有可能穿透这部纪录片,从贾樟柯的成长历程、自我意识启蒙过程、对中国社会的思考,以及他通过作品对中国人生活状态、心灵状态的记录和呈现,找到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投射。

17年来,这个汾阳小子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自己的质朴、厚道,把对自己的认识、对故乡的认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拍进了一部部享誉世界的电影里。17年来,贾樟柯到底是被西方世界高估了?还是被中国的公众舆论低估了?看完这部纪录片,或许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