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官正位居十大家族之九,政商两途都有儿子(图) 明镜月刊
[adinfo]
原籍江西吉安的曾庆红到中央工作以后,先后两次回到家乡探亲,每次江泽民都嘱咐顺便考察一下当地干部,他特别派工作人员到吴官正的出生地余干县乌泥村微服私访,对江泽民汇报说了四个字:“清官难得”。
2002年,在最高决策层讨论决定中共十六大班子时,吴官正接掌中纪委的议案最顺利通过,大家都认为他的一贯表现,最能体现“正人先正己”的中国古训。
吴官正在任时的资料照片。
退休后,吴官正出版过好几本书:《汉水横冲》、《正道直行》、《民贵泰山——山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与思考》等等。中国各媒体常常选录吴官正的警句,作为反腐败的“精神资源”,例如:“我到省内各地市县工作,万万不要用警车领路,路上也不要特意安排干警值勤。”“参加公务活动和外出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食宿同省里其它领导同志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绝不能沿途布哨站岗。”“报刊杂志要严格控制登我的工作照片,特别不要登在封面上。必要的报道,也要尽量压缩篇幅。”“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了穷人同样意味着背叛。”“老百姓到信访局反映问题,是对我们的信任。如果群众有事都不找我们,那问题就严重了。”“要夹着尾巴做人。”“历史不是写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这才是衡量正确与否的标准。”
他关于“人走茶凉”的观点,让许多媒体用作标题:“还是人走茶凉好。有的人希望家里总是门庭若市,这是不可能的。人走茶非凉不可,不然就会变馊。”
就在2010年12月,《中国人物传记》杂志,还刊登了《吴官正家书一束》,搜辑了他1989年到2006年写给亲属和家乡官员的信,其中反复重申的是“我是高处不胜寒,想到的总是党的工作、人民的愿望和刚正公平,想到人言可畏,想到永远不做亏心事”;“对亲属要严加管教,不要照顾,不能迁就,这是一个坚持公正、正义、刚直的领导干部应有的素质”。
但吴官正被人议论之事一直没有断过。
吴家老宅有块铭牌,上面写着“吴少华建于2006年”。那么,谁是吴少华呢?吴少华便是吴官正的公子。知情人说,吴官正政商两途皆有后人,几个儿子文武皆备,形成互保互协局面。
1964年4月出生的吴少华,据香港媒体称,大学都没有考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也就是吴官正担任武汉市委书记和市长期间,进入武汉市建设银行,而后又调到武汉市审计局。
1986年吴官正调回老家江西任省委副书记和副省长后,长子吴少华跟着返回江西,并在江南财经管理干部学院财税专业拿到大专文凭,先后担任江西省审计厅综合指导处主任科员、通达审计师事务所所长、商贸处处长、经贸处处长。1999年,吴少华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拿到本科学历。
吴少华在江西工作期间,从科员升到处长,只用了不到一年多时间。2002年在父亲吴官正调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后,吴少华调到光大集团,任光大银行总行营业部副主任,不到半年升任党组成员、党委委员。一年后,升任光大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在进入光大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吴少华的频繁超常提拔,在光大集团、光大银行成立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吴官正的另一儿子吴祖华,青岛天逸海湾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参与了诸多房地产大项目。该书称,该公司依仗吴官正的权势,未经“招拍挂”在青岛即墨仅以几千万元的价格侵吞土地三千亩。
随着十七大结束,吴官正卸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吴祖华在青岛积极抛售土地,2007年12月1日,青岛天逸海湾置业有限公司以收购价格21.7亿元,将公司全部股份卖给中粮集团、北京中融世纪投顾。
《外参》杂志,排出中共高层十大新权贵家族,其中吴官正家族名列第九,资产约在40亿左右。
吴官正在退休前,急调另一个儿子吴汉华入京,任中国证监会党委宣传部部长。2008年3月,吴汉华在其父操作下,进入中纪委第二巡视组,继承起父亲查办别人的衣钵。这个儿子,就是博讯最近曝光的江波。
观察家指出,博讯前述分析,反映出作者的一个误区:即认为吴官正的儿子升为副省部级的省长助理,是一件很特殊、很反常的事,所以才将原因想得很复杂,又是“被江泽民、胡锦涛等连手逼下台”,又是“对马馼有提拔之恩,为了报答吴,马全力提拔其儿子”。其实,此事远没有那么难办。吴官正的儿子升为副省级,根本就毫无“破例”可言,而是老规矩的延伸。也就是说,不过是将老规矩在吴官正这样政治局常委级别的退休元老的儿子身上,得到了落实而已!
老规矩究竟是什么?
这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元老,每家子女中,至少安排一个为省部级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