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成都商报报道,近日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日记,在网络流传后,感动了不少网友。据了解他是一个6岁孩子的爸爸,名字叫税成康,是郫县唐昌镇城建办干部。为了“5·12”灾后重建工作,他已经半年多没休息过了。然而,今年10月1日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却成了这名普通公务员的下葬之日,他给家人留下四本日记,里面记录了他繁琐紧张工作的点点滴滴。日前,税成康的遗孀化名整理了部分日记发到当地网站上缅怀丈夫,不少网友读后感动落泪。
世人有写日记的爱好,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值得发扬,值得提倡。把工作中的点滴记录下来,把对生活的体会整理出来,把对人生的感悟保存起来,莫不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写日记就是“我日三省”,有这种“闲情雅致”的人,能够更好的总结工作、反思得失、不断完善,才是一个真正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当然,写日记是好事情,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记的。许多公务员也喜好写日记,特别是他们的“香艳日记”记下了太多的丑态,以此引爆网络,网友们“深深”的记住了他们。先有海南省纺织工业局原副局长李庆普记录每次跟女人发生两性关系全过程的日记本95册,后有广西来宾烟草局长韩峰的做爱记日记共145篇,接着有安徽安庆市迎江区医院放疗中心主任王成记的日记,先后与500多名女性发生过性关系,而且目标是800名。一个比一个雷人,一个比一个牛气!这样的日记的确让人记住了,却让人笑话了,让人心寒了,也把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损坏了。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税成康是后者。这样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日记,为何能迅速“走红”网络?为什么会让网友感动得哭?笔者认为,除了来源于对税成康英年早逝的惋惜,埋头苦干的敬佩,更来自于他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的真实展示。人生很漫长,许多精彩不是四本日记可以记载得了的。但是能够“看哭网友”,与其说是日记的故事精彩,还不如说是税成康生命的勤勉和实干。税成康很实在,不张扬,他朴实无华的工作日记,是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后,由他妻子在网上纪念“翻晒”才揭开面纱的。而现实中,我们听多了和看多了命令式写出来的“工作日记”。在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想必有不少人写过“民情日记”,厚厚的笔记本制作精美,把时间规定到了每一天,要求记录下基层的情况以及对百姓的帮扶情况,往往还得有群众签名证明,干部们是否下了基层、办了实事。这种出于抽查、考核、甚至宣扬业绩的要求,尽管“日记”写得“有声有色”、“有些有肉”,但比起税成康的工作日记来,哪个更有可读性,哪个更有说服力,答案是明摆着的。
税成康的日记,是我们党的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延伸。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受到了许多这样良好的“传统教育”,不少革命先烈和优秀干部的日记(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
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方志敏在监狱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是一首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雷锋日记更是影响了(必将继续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还有焦裕禄的日记: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为人民服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还有王彦生,他喜欢写博客,喜欢记日记:没有邻里和亲戚的帮助,我生活不下来;没有党的培养、组织的信任,我走不到今天。一想起老家的乡亲终日忙碌的情形,想起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不敢有一点点的放纵,否则我的良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