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南京下起“毛毛雨” 一天“掉毛”将近60吨(组图)

南京下起“毛毛雨” 一天“掉毛”将近60吨

文章来源: 李小白 于 2010-04-07 00:46:1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gn/news/2010/04-07/U154P4T8D2211559F107DT2010040711433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一地“毛毛雨”,仿佛铺上了黄色的毯子。宋峤摄(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gn/news/2010/04-07/U154P4T8D2211559F116DT2010040711433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眼镜、口罩、雨伞,能挡住“毛毛雨”的都用上了。宋峤摄(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昨天,南京的一场六级大风让市民再次接受了法桐“毛毛雨”的洗礼。在南京“毛毛雨”每年会暴发两次,一次是3月底至4月份的芽衣絮飞扬,一次是5月份开始的果毛絮飞扬,这两次“毛毛雨”一直要持续到六月份才结束。而最近,南京全市每天扫除梧桐树毛毛将近60吨,市民为此是苦不堪言。



  毛毛雨老惹祸


  频被毛毛“亲”

  环卫工得了皮肤病

  在南京进香河路与学府路的交叉口只有4棵法桐,却让环卫工丁师傅吃尽了苦头。到昨天上午10点,丁师傅记得来回清扫了4遍,到下午四点记者再找到他时,他已经记不得清扫的次数了。“一桶垃圾有一百多斤,一天下来能扫十几桶呢!”说话的工夫,丁师傅用手压实垃圾箱顶层的果毛,“风一吹,果毛就吹散了,又得重新扫。”

  因为频频接受“毛毛雨”的洗礼,丁师傅的老婆得了皮肤病。“这条路本来是我老婆扫的,她系紧领口、戴上围巾还是让果毛扎得皮肤过敏,浑身起疹子,我就跟她换岗了。”丁师傅自称皮厚,不怕扎,可飞絮冷不丁地刮到眼睛里、脖子里,也让他挺难受。

  南京一天掉毛近60吨

  南京市市容局环卫处处长毛华俊告诉记者,作为南京行道树的主力军,法桐分布在长江路、北京东路、中央路、汉中路等南京主要的景观路上。“南京有15万棵法桐,四五月份正是毛毛的高发期,南京每天要扫除果毛近60吨,占到了南京日产垃圾总量的近1/60。”由于南京没有生物堆肥厂,果毛和生活垃圾一起送到垃圾中转站,转而运送到垃圾厂做填埋处理。

  幸好街头的“法桐”都是“冒牌货”

  其实,南京街头市民眼中的“法桐”并不是正宗的“法国货”,如果都是真的法桐,那更惨了,南京的“毛毛雨”会比现在大好几倍。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蔡剑华告诉记者,现在南京街头多见的“法国梧桐”(又名法国悬铃木),其实大部分是“英国梧桐”(又名英国悬铃木),少量的主次干道两旁、南大校园、中山陵等地区,还有零星的“美国梧桐”(美国悬铃木),而正宗的“法国梧桐”(法国悬铃木),基本已经销声匿迹。

  他介绍说,英国梧桐是法国梧桐和美国梧桐杂交而成。原来,当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于中山陵前夕,经过专家的勘查和选定,曾留学法国的东南大学教授常宗惠从上海法租界购得悬铃木数千株,其中一千多株种植于陵园大道,余下的则植于中山北路、长江路、江苏路等处。后来南京又陆续引进这种树木作为行道树,因为它们来自法租界,就一直被误称作“法国梧桐”。他表示,其实当年没有大量引种法国梧桐是对的。

  园林专家和“毛毛雨”斗了三十年

  可就是斗不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南京尝试用“打针法”医治梧桐“毛毛”。当时使用的是一种叫“乙唏利”的生长激素,希望其能在梧桐果球成熟的时候,将果球直接催熟落地,后因实施效果不突出而放弃。

  1996年开始,南京每年都对一千多株梧桐树进行嫁接,将培育后的无果品种的枝条嫁接上去。但这种方法只适合“年轻”的梧桐树,且无法根除“毛毛”。而且老树经不起这种折腾,主干道上很多梧桐无法嫁接。

  2005年,南京尝试用高压水枪冲掉梧桐树上球果中的“毛毛”,整体效果不佳。很多“毛毛”无法被冲落地面,水分挥发后继续飘飞。

  2006年,南京开始研究“化学方法”,通过药物让梧桐树果实提前脱落或者整体脱落,但该技术还未成熟。

  就这样,南京的园林专家和一直让南京人引以为傲的法桐“斗争”了三十年。“根治梧桐‘毛毛’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南京市园林局绿化处处长李伟介绍说,目前南京主城区有15万棵法桐。眼下常用的手法就是嫁接,今年一千多棵的嫁接计划已经在3月底完成,主要集中在龙园北路、龙津街、龙腾街和北纬路。

  正在进行喷洒药剂的实验

  去年开始,南京继续研究给法桐打针,不同的是,这次打的是“绝育针”,这个方法今年能实行吗?李伟表示,目前已经找到的两类药剂,能对法桐的生长进行干扰,对付不同时期的毛毛。

  但是现在有两个问题让专家们很棘手。药剂的注射一般选择在树干上,打一个直径为5毫米左右的洞。每年树干上都要有一个洞,长此以往,这些“伤口”对大树的健康会有什么影响?现在无法得出结论。其次,每株法桐的规格、抗性、冠幅都不一样,使用剂量标准也还需要认真探索。

  除了“绝育针”,目前南京市还在进行一项最新的实验:3月份开始在花芽上喷洒一种化学药剂,抑制它分化、结果。“这个方法不存在打洞的伤害。”李伟说,不过目前也只是在小范围的实验阶段,要看明年的效果如何。

  看各方PK 如何治“毛毛雨”

  打针用药,解决不了,索性改用“笨办法”,把那些果毛全部剪掉;既然飘毛毛这么麻烦,索性改用其他树种作行道树……这个让全世界园林专家犯难的问题,南京不少“旁观者”倒是提出很多建议。

  用“剪刀手”摘果球?

  5000人一起摘不现实

  南京市市容局环卫处处长毛华俊表示,他发明了一把专剪果毛的特制长剪刀。这件工具长1.5米,带有伸缩杆,伸缩杆的杆头上配有一把剪刀,剪刀头上带有方向调节器,能根据需要调节方向。一个塑料袋系在剪刀头上,手持伸缩杆操纵剪刀,轻轻一剪,果球正好落在了塑料袋里。而且经过测算,5000人摘上三四天也就基本完成了。

  对此,园林部门则表示难度太大,不具备可行性。上海的梧桐树是“孙子辈”的,大部分高8米左右,胸径约为20厘米,而南京这些“爷爷辈”的梧桐树高度在20-40米,胸径达到60厘米。园林部门也曾经按照毛处长的建议试验过,但是一棵梧桐树上有几千个果球,树又高,用来采摘的杆子一长,人在下面就不容易控制,“曾经找民工试过,一个小时干下来就不愿意干了。”而且这种活儿晚上还不能干,要看准了下手,主干道交通如此繁忙,5000人一起干上个三四天真的不太现实。

  不妨换换其他树种?

  “水土不服”长不过梧桐

  既然每年毛毛雨如此讨厌,有人提出为何不改用其他树种作为行道树?法桐和七叶树、椴树、榆树同为“世界四大行道树”,是否可以考虑逐步对这些法桐来次 “大换血”?

  对于这个建议,园林部门表示“万万使不得”。椴树、榆树等树种都在南京生长了很长时间,但是至今没有哪个树种的规模能超过法桐。“它的适应性很强。” 园林专家表示,可能在苗圃里椴树、榆树长得不会比法桐差,但是作为行道树,在土壤贫瘠,生长空间狭小,地下布满管线等恶劣的环境下,只有法桐能一如既往健康生长。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示威者带来51口棺材抗议大而美法案 数十人被捕…
毫无疑问,这就是全世界最轰动的分手大戏
贝佐斯辣妻以前长这样!整形医分析"外貌进化"过程
最低工资涨 油价涨 员工保险涨…加州多项法规今生效
特斯拉股价恐再跌六成?华尔街最大空头表态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又爆惊人语:在美国出生的坏人也应该赶出去
美国、越南关税谈好了 川普抢先发文曝税率
夫妻花50万带儿子游41国 网民嘲:英语零进步属浪费
特朗普斥责日本"一直在夺取美国财富",称将加征高关税
美国正式关闭USAID!卢比奥详述理由 列4大失败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这么恨中国,现在是不是回来当间谍了?”
马斯克威胁成立“美国党” 那是什么党?这次认真的?
中国短剧海外爆红:美国三线演员争演 薪水暴增7倍
疑似发表辱华言论,绿洲乐队主唱道歉
美澳印日启动矿产计划,被视为在抗衡矿产主领导中国
不满移民不会说英文 川普:在翻译上美国花太多钱
日本人组团去老挝嫖幼女,大使馆都看不下去了
“大又美法案”51:50参院闯关成功 万斯投下关键票
财新的制造业数据已成绝唱,从此有九大数据不再公布
特朗普:奥巴马和小布什不行,拜登史上最差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南京下起“毛毛雨” 一天“掉毛”将近60吨

李小白 2010-04-07 00:46:13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gn/news/2010/04-07/U154P4T8D2211559F107DT2010040711433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一地“毛毛雨”,仿佛铺上了黄色的毯子。宋峤摄(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gn/news/2010/04-07/U154P4T8D2211559F116DT2010040711433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眼镜、口罩、雨伞,能挡住“毛毛雨”的都用上了。宋峤摄(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昨天,南京的一场六级大风让市民再次接受了法桐“毛毛雨”的洗礼。在南京“毛毛雨”每年会暴发两次,一次是3月底至4月份的芽衣絮飞扬,一次是5月份开始的果毛絮飞扬,这两次“毛毛雨”一直要持续到六月份才结束。而最近,南京全市每天扫除梧桐树毛毛将近60吨,市民为此是苦不堪言。



  毛毛雨老惹祸


  频被毛毛“亲”

  环卫工得了皮肤病

  在南京进香河路与学府路的交叉口只有4棵法桐,却让环卫工丁师傅吃尽了苦头。到昨天上午10点,丁师傅记得来回清扫了4遍,到下午四点记者再找到他时,他已经记不得清扫的次数了。“一桶垃圾有一百多斤,一天下来能扫十几桶呢!”说话的工夫,丁师傅用手压实垃圾箱顶层的果毛,“风一吹,果毛就吹散了,又得重新扫。”

  因为频频接受“毛毛雨”的洗礼,丁师傅的老婆得了皮肤病。“这条路本来是我老婆扫的,她系紧领口、戴上围巾还是让果毛扎得皮肤过敏,浑身起疹子,我就跟她换岗了。”丁师傅自称皮厚,不怕扎,可飞絮冷不丁地刮到眼睛里、脖子里,也让他挺难受。

  南京一天掉毛近60吨

  南京市市容局环卫处处长毛华俊告诉记者,作为南京行道树的主力军,法桐分布在长江路、北京东路、中央路、汉中路等南京主要的景观路上。“南京有15万棵法桐,四五月份正是毛毛的高发期,南京每天要扫除果毛近60吨,占到了南京日产垃圾总量的近1/60。”由于南京没有生物堆肥厂,果毛和生活垃圾一起送到垃圾中转站,转而运送到垃圾厂做填埋处理。

  幸好街头的“法桐”都是“冒牌货”

  其实,南京街头市民眼中的“法桐”并不是正宗的“法国货”,如果都是真的法桐,那更惨了,南京的“毛毛雨”会比现在大好几倍。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蔡剑华告诉记者,现在南京街头多见的“法国梧桐”(又名法国悬铃木),其实大部分是“英国梧桐”(又名英国悬铃木),少量的主次干道两旁、南大校园、中山陵等地区,还有零星的“美国梧桐”(美国悬铃木),而正宗的“法国梧桐”(法国悬铃木),基本已经销声匿迹。

  他介绍说,英国梧桐是法国梧桐和美国梧桐杂交而成。原来,当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于中山陵前夕,经过专家的勘查和选定,曾留学法国的东南大学教授常宗惠从上海法租界购得悬铃木数千株,其中一千多株种植于陵园大道,余下的则植于中山北路、长江路、江苏路等处。后来南京又陆续引进这种树木作为行道树,因为它们来自法租界,就一直被误称作“法国梧桐”。他表示,其实当年没有大量引种法国梧桐是对的。

  园林专家和“毛毛雨”斗了三十年

  可就是斗不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南京尝试用“打针法”医治梧桐“毛毛”。当时使用的是一种叫“乙唏利”的生长激素,希望其能在梧桐果球成熟的时候,将果球直接催熟落地,后因实施效果不突出而放弃。

  1996年开始,南京每年都对一千多株梧桐树进行嫁接,将培育后的无果品种的枝条嫁接上去。但这种方法只适合“年轻”的梧桐树,且无法根除“毛毛”。而且老树经不起这种折腾,主干道上很多梧桐无法嫁接。

  2005年,南京尝试用高压水枪冲掉梧桐树上球果中的“毛毛”,整体效果不佳。很多“毛毛”无法被冲落地面,水分挥发后继续飘飞。

  2006年,南京开始研究“化学方法”,通过药物让梧桐树果实提前脱落或者整体脱落,但该技术还未成熟。

  就这样,南京的园林专家和一直让南京人引以为傲的法桐“斗争”了三十年。“根治梧桐‘毛毛’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南京市园林局绿化处处长李伟介绍说,目前南京主城区有15万棵法桐。眼下常用的手法就是嫁接,今年一千多棵的嫁接计划已经在3月底完成,主要集中在龙园北路、龙津街、龙腾街和北纬路。

  正在进行喷洒药剂的实验

  去年开始,南京继续研究给法桐打针,不同的是,这次打的是“绝育针”,这个方法今年能实行吗?李伟表示,目前已经找到的两类药剂,能对法桐的生长进行干扰,对付不同时期的毛毛。

  但是现在有两个问题让专家们很棘手。药剂的注射一般选择在树干上,打一个直径为5毫米左右的洞。每年树干上都要有一个洞,长此以往,这些“伤口”对大树的健康会有什么影响?现在无法得出结论。其次,每株法桐的规格、抗性、冠幅都不一样,使用剂量标准也还需要认真探索。

  除了“绝育针”,目前南京市还在进行一项最新的实验:3月份开始在花芽上喷洒一种化学药剂,抑制它分化、结果。“这个方法不存在打洞的伤害。”李伟说,不过目前也只是在小范围的实验阶段,要看明年的效果如何。

  看各方PK 如何治“毛毛雨”

  打针用药,解决不了,索性改用“笨办法”,把那些果毛全部剪掉;既然飘毛毛这么麻烦,索性改用其他树种作行道树……这个让全世界园林专家犯难的问题,南京不少“旁观者”倒是提出很多建议。

  用“剪刀手”摘果球?

  5000人一起摘不现实

  南京市市容局环卫处处长毛华俊表示,他发明了一把专剪果毛的特制长剪刀。这件工具长1.5米,带有伸缩杆,伸缩杆的杆头上配有一把剪刀,剪刀头上带有方向调节器,能根据需要调节方向。一个塑料袋系在剪刀头上,手持伸缩杆操纵剪刀,轻轻一剪,果球正好落在了塑料袋里。而且经过测算,5000人摘上三四天也就基本完成了。

  对此,园林部门则表示难度太大,不具备可行性。上海的梧桐树是“孙子辈”的,大部分高8米左右,胸径约为20厘米,而南京这些“爷爷辈”的梧桐树高度在20-40米,胸径达到60厘米。园林部门也曾经按照毛处长的建议试验过,但是一棵梧桐树上有几千个果球,树又高,用来采摘的杆子一长,人在下面就不容易控制,“曾经找民工试过,一个小时干下来就不愿意干了。”而且这种活儿晚上还不能干,要看准了下手,主干道交通如此繁忙,5000人一起干上个三四天真的不太现实。

  不妨换换其他树种?

  “水土不服”长不过梧桐

  既然每年毛毛雨如此讨厌,有人提出为何不改用其他树种作为行道树?法桐和七叶树、椴树、榆树同为“世界四大行道树”,是否可以考虑逐步对这些法桐来次 “大换血”?

  对于这个建议,园林部门表示“万万使不得”。椴树、榆树等树种都在南京生长了很长时间,但是至今没有哪个树种的规模能超过法桐。“它的适应性很强。” 园林专家表示,可能在苗圃里椴树、榆树长得不会比法桐差,但是作为行道树,在土壤贫瘠,生长空间狭小,地下布满管线等恶劣的环境下,只有法桐能一如既往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