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美国遗传学家: 天才不在于基因 人人皆有潜能(图)

美国遗传学家: 天才不在于基因 人人皆有潜能

文章来源: 路小川 于 2010-03-22 09:29:4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urope_Biz/hqbl/main/gd/201003/22/W02010032253733339934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本杰明.格莱杜劳是一名10岁的匈牙利男孩。他下国际象棋第一次击败他的父亲时还不足5岁。在他的家乡艾格尔举行的当地游泳锦标赛中,当本杰明第一次战胜一群强有力的对手时,他只有7岁。他在意大利费尔莫2009年欧洲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10岁以下级别的比赛中赢得冠军

据香港《大公报》22日援引外电报道:一个人在数学、音乐或语言方面具备的固有才能,一直被视为与生俱来的天赋,或从生物学角度看是基因使然。但美国遗传学家申克请大家转换一个新角度,重新思考这个看法。

  申克踏进“自然与养育对立”的领域,认为大家把“基因主导”之说夸大了,从而忽略了我们的潜能。他说:“大家对伟大成就这回事有很深的误解。事实上,我们的基因不会限制我们处于平庸或比平庸更差的境况。”

  未必基因主导

  他在新着《藏于我们众人的天才》中说:我们的DNA绝不是一份一成不变的设计图,它是可以持续受到外来因素影响的。

  自然与养育是持续互动的:基因可以启动、关闭或酌量启动,视乎环境而定。这种设定可不如人们一度所假定会在毫无变化的情况下传给一代。表观遗传学领域越来越倾向证明,我们生命中的环境体验,在我们的基因组留下痕迹,然后传到我们的子女去。

  申克认为,只要把环境的影响加以引导,我们就可以超越我们心目中与生俱来的限制。他举音乐才能为例。他说:“我听到太多人对我说:‘我天生没有音乐才华。’或者‘我天生有音乐细胞’(等句语)。事实却是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具备固有的天资。(但)人人生来都有音调方面的潜能。”

  他说,这种现象在盛行追求完美音调的说声调语言(例如汉语)国家显而易见。这是因为音调在日常沟通中扮演重要角色,人们比较善于应对这回事。

  就连“某些种族因基因比较擅长从事某些体育运动”这种貌似有理的理论也受到质疑。申克举例说,肯尼亚的马拉松跑手之所以特别成功,是因为肯尼亚人有根深蒂固的跑步文化──很多肯尼亚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天都会跑八至十公里。

  他还说:“精英运动员当中流传着一个笑话:怎样可以削弱肯尼亚人在跑步方面的优越地位?答案就是买旅游巴给他们代步吧。”

  儿童自律学业优

  即使是那些可能使我们在人生中各个领域成功的个性特点,例如固执和勤奋,也是我们基因的可变产物,而不是固定产物。他举出史丹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斯切尔的一项经典研究做例子,米斯切尔研究的是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实验中,四岁大的孩子们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即获得一块软糖,二是十五分钟后获得两块。三分之一儿童立即选择一块,三分之一多等了数分钟,但最终还是受不了诱惑,选择一块,另有三分之一耐心地等待十五分钟,获得两块。

  米斯切尔教授在这些孩子十八岁时,对他们在学校的学术评估测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那些等待了十五分钟的儿童,分数比那些选择立即获得软糖的儿童,高出二百一十分。

  申克说,对自己能力有限的看法,是取得伟大成就或发挥天分的最大障碍之一。“才能这东西,存在着循环逻辑。当你看到某个伟人,例如足球明星戴维碧咸,看见他们的能力叫你望尘莫及,你便会假设自己不能达到这种成就。”

  并非所有人都同意申克的结论。爱丁堡大学智能与基因研究主持人温迪.约翰逊说:“认为我们人人身上都有天才潜能,这当然令人高兴,但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创造天才,也不知道如何激励天才。”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电子垃圾三件套,捞了中国男人几百亿?
看不懂,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默克尔吐槽特朗普:镜头前拒绝握手 摄影机关了才握
区区一个“红军村”,俄军为何集11万兵力猛攻?
扎克伯格“暴利抢人”!挖走OpenAI前首席科学家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让14亿中国人笑话我们”
“大而美”法案通过了,特朗普大胜,美国大败
会见梅尔茨 王毅提起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
什么才是加州硅谷清华学霸杀妻案的真相?
承认当年赴美签证有问题,但马斯克永远是马斯克
印度花巨资建90度死亡直角高架桥 7工程师遭解雇
金正恩看在俄作战士兵影片时落泪 俄朝合作换回什么?
特朗普希望孤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协议很重要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将非法移民遣送至南苏丹
美解禁大飞机发动机对华出口 能换来中方稀土让步?
一个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它”或许是民主党最后的希望
俄海军副总司令在指挥所阵亡,乌方袭击细节披露
各国8月1日开始交关税,川普:税率最高70%
“反诈大使”朱时茂自曝一天两遇骗局 被骗走2000元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国遗传学家: 天才不在于基因 人人皆有潜能

路小川 2010-03-22 09:29:4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urope_Biz/hqbl/main/gd/201003/22/W02010032253733339934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本杰明.格莱杜劳是一名10岁的匈牙利男孩。他下国际象棋第一次击败他的父亲时还不足5岁。在他的家乡艾格尔举行的当地游泳锦标赛中,当本杰明第一次战胜一群强有力的对手时,他只有7岁。他在意大利费尔莫2009年欧洲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10岁以下级别的比赛中赢得冠军

据香港《大公报》22日援引外电报道:一个人在数学、音乐或语言方面具备的固有才能,一直被视为与生俱来的天赋,或从生物学角度看是基因使然。但美国遗传学家申克请大家转换一个新角度,重新思考这个看法。

  申克踏进“自然与养育对立”的领域,认为大家把“基因主导”之说夸大了,从而忽略了我们的潜能。他说:“大家对伟大成就这回事有很深的误解。事实上,我们的基因不会限制我们处于平庸或比平庸更差的境况。”

  未必基因主导

  他在新着《藏于我们众人的天才》中说:我们的DNA绝不是一份一成不变的设计图,它是可以持续受到外来因素影响的。

  自然与养育是持续互动的:基因可以启动、关闭或酌量启动,视乎环境而定。这种设定可不如人们一度所假定会在毫无变化的情况下传给一代。表观遗传学领域越来越倾向证明,我们生命中的环境体验,在我们的基因组留下痕迹,然后传到我们的子女去。

  申克认为,只要把环境的影响加以引导,我们就可以超越我们心目中与生俱来的限制。他举音乐才能为例。他说:“我听到太多人对我说:‘我天生没有音乐才华。’或者‘我天生有音乐细胞’(等句语)。事实却是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具备固有的天资。(但)人人生来都有音调方面的潜能。”

  他说,这种现象在盛行追求完美音调的说声调语言(例如汉语)国家显而易见。这是因为音调在日常沟通中扮演重要角色,人们比较善于应对这回事。

  就连“某些种族因基因比较擅长从事某些体育运动”这种貌似有理的理论也受到质疑。申克举例说,肯尼亚的马拉松跑手之所以特别成功,是因为肯尼亚人有根深蒂固的跑步文化──很多肯尼亚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天都会跑八至十公里。

  他还说:“精英运动员当中流传着一个笑话:怎样可以削弱肯尼亚人在跑步方面的优越地位?答案就是买旅游巴给他们代步吧。”

  儿童自律学业优

  即使是那些可能使我们在人生中各个领域成功的个性特点,例如固执和勤奋,也是我们基因的可变产物,而不是固定产物。他举出史丹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斯切尔的一项经典研究做例子,米斯切尔研究的是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实验中,四岁大的孩子们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即获得一块软糖,二是十五分钟后获得两块。三分之一儿童立即选择一块,三分之一多等了数分钟,但最终还是受不了诱惑,选择一块,另有三分之一耐心地等待十五分钟,获得两块。

  米斯切尔教授在这些孩子十八岁时,对他们在学校的学术评估测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那些等待了十五分钟的儿童,分数比那些选择立即获得软糖的儿童,高出二百一十分。

  申克说,对自己能力有限的看法,是取得伟大成就或发挥天分的最大障碍之一。“才能这东西,存在着循环逻辑。当你看到某个伟人,例如足球明星戴维碧咸,看见他们的能力叫你望尘莫及,你便会假设自己不能达到这种成就。”

  并非所有人都同意申克的结论。爱丁堡大学智能与基因研究主持人温迪.约翰逊说:“认为我们人人身上都有天才潜能,这当然令人高兴,但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创造天才,也不知道如何激励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