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海地后遗症:没地,没钱,没粮 滋生疾病的新温床(图)

海地后遗症:没地,没钱,没粮 滋生疾病的新温床

文章来源: icer 于 2010-03-22 09:29:4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随着雨季的提前到来,拥挤的难民营将成为流行疾病滋生的温床。此外,没有提供更多的紧急住所,没有提供足够的震后援助,没有让灾民树立重建的信心??海地政府面临来自海地甚至全世界的重重指责。 地震频频,苦难的海地似乎已被遗忘。如今,在缺衣少粮的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海地灾民已经迎来新的考验:随着雨季的提前到来,拥挤的难民营将成为流行疾病滋生的温床。此外,没有提供更多的紧急住所,没有提供足够的震后援助,没有让灾民树立重建的信心??海地政府面临来自海地甚至全世界的重重指责。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30535/3053568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3月3日,海地太子港地震灾区,灾民们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30535/3053568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在重建的过程中,海地童子军手拉手支援灾区的震后重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30535/3053568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3月6日,海地太子港,雨季让地震灾民临时居住的帐篷城变得一片泥泞。

莱斯利·穆林伸了伸胳膊,露出黝黑的肌肉。白绿相间的T恤上,印着用纹章装饰的阿拉伯数字 “19”——对他来说,衣服似乎大了些。穆林看起来很疲惫,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只是摊出双手摆出了个无奈的手势:一切都没了。

确实一切都没了,只留下空空的墙壁和成堆的瓦砾。穆林的家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的圣马丁,起初是他的祖母建起这座房子。今年42岁的穆林自出生以来就生活在这里,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妻子以及四个孩子克利福德、史蒂夫、斯蒂芬妮和加里。不幸的是,在今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中,这个家变成了废墟,仅仅两岁大的加里也被活活掩埋。

“整片土地都在流血。”穆林说。

“快把我转移到其他地方吧”

在海地,只要出门不用走多远就能到处听到死亡和灾难的消息,满街的尸体将这个贫穷国家变成哀悼和葬礼国度。灾民走出米色或蓝色的帐篷后,看见的就都是满目的惨状。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穆林指着一座破烂的帐篷,仅有几平方米大小,帐篷内仅能容下一家人紧挨着睡觉。在一个接一个的帐篷中间,间杂着用塑料和废铁搭建起来的木屋,上面写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国际发展署”或“联合国难民署”。帐篷与帐篷之间,相隔仅有一步之遥。

类似这样的帐篷避难营数以百计,大都坐落在被地震摧毁的废墟旁、公路两侧或足球场上,很多难民营根本没有厕所,更别提供电。在难民营的帐篷中,空气里弥漫着大量的苍蝇、蚊子,还有厕所里面发出的恶臭。挤在帐篷里的灾民们说,他们已经呆不下去了。“政府快把我转移到其他地方吧,这里真的生存不下去了。”55岁的灾民基恩·克劳德说。21岁的达芙妮则表示,她和家人已经很久没有收到粮食援助了,她还担心自己新出生的儿子,仅用从帐篷上撕下来的蓝布包裹,不知还能坚持多少日子。

达芙妮的儿子已经足够幸运,至少他还活在家人的视线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海地大地震至少带来100万孤儿,灾区大量儿童同家人失去联系,儿童找寻和身份认定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人看管他们,大批分散在太子港临时帐篷中的震后孤儿无法抵抗疫病的侵袭、人贩子的诱惑和其他危险。“拯救儿童”组织的发言人称:“他们极易受到伤害。”

此外,地震后,海地街头党在太子港重新组织、武装起来,威胁着民众安全。当地街头党是出名的暴力组织,联合国人员在地震发生之前曾花费多年肃清这类组织,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地震让囚犯得以越狱,大多数逃犯匿藏在太子港一个拥有将近50万灾民的难民营内。这些人和灾民同样居住在狭窄的小巷或是拥挤的临时帐篷内,使得当局很难将他们辨认出来。警方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百姓遭殃。

现在,整个太子港已经变成了“避难港”。最大的难民营坐落在太子港市中心广场,正对着在地震中被摧毁的总统府,那里聚集了大约3万难民。尽管如此,国际红十字会估计,因地震造成的无家可归者只有一半得到了安置,其他人不得不选择到处流浪。救援组织打算另外建立14万个帐篷,不过一切都还只是个计划。

“这里的救援需求依然紧急。”国际红十字会在海地救援工作协调员麦克唐纳表示。

对救援物资的紧急需求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海地的大量救援队伍却无所适从。由于大多国际救援队伍对海地震区并不熟悉,所以他们不知到何处施救,只能等待海地政府提供救援信息。可是,政府部门却一直未露面。对此,联合国曾对海地政府施加压力,但仍无济于事。在地震后,总统勒内·普雷瓦尔甚至从未露面,没人知道他在做些什么。“他就像是个幽灵。”人们有时会带着轻蔑的口吻讽刺普雷瓦尔的不称职。地震后,普雷瓦尔曾在警察总部设立临时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但自此以后便杳无踪迹,没有任何电视讲话,也没有走访过任何帐篷难民营。

灾民们需要海地政府和总统给自己信心和鼓励,需要他们指点走出大灾难的迷津并教授如何预防下次大灾难的来临。事实上,下一个大灾难已经在路上,它的来临可能会更加恐怖。

没地,没钱,没粮

在闻听海地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刹那,57岁的德国救援组织成员吕迪格尔·厄尔勒从德国匆匆赶到地震灾区。“我要让海地的一切都重回正轨。”厄尔勒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在海地的这段时间里,他看到灾民的帐篷营每天都在增加,而且并没有人加以阻止或进行简单的技术考量。眼下,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难民正面临洪水的威胁,而洪水过后的难民聚居地将变成滋生流行疾病的温床。

在海地,除了帐篷难民营外,并非没有可靠的聚居地。一些富人的仓库在地震中保存下来,完全可以成为灾民的落脚点。“但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海地政府并不想舔富人们的脚趾。”厄尔勒解释说,政府并不愿意跟那些富人多费唇舌。“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那些已经清空了的仓库。”

为了修建帐篷和安置灾民,海地政府和救援机构将耗资 8600万美元,另外还需要4000万美元购买土地使用权。由于海地长期以来一贫如洗,所以这笔资金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国际援助。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公益机构又不得不陷入忐忑:这么一大笔数字,谁能保证不会被贪污?所以,西方国家对此一直持谨慎态度。

历史上,土地一直是官员贪污腐败的起点,也是历史性革命的爆发点,1804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就是从土地开始。

大片的海地土地,包括从前的甘蔗种植园都掌握在少数精英分子手中,其余大部分土地被分成小块,用于农业种植。“极少数人有私人土地,所以我们根本没有足够大的地方建立条件稍好的难民营。”救援人员表示,海地目前近300 万地震灾民面临着饥荒问题,这一数字还未将地震后逃难在外的60万灾民统计在内。在这300万饥民中,近130万人面临着“严重饥荒”。地震发生后,许多中产阶级倾家荡产,当地农贸市场未能恢复供给功能,许多粮库被抢劫一空,农产品运送也因道路遭地震破坏运力有限,粮价居高不下。

不过,海地总统普雷瓦尔却毅然表示,应当减少对海地的国际粮食援助,因为由于本国的生产和就业,1 月份已能满足它的粮食需要。如果水和食品继续从国外寄来,这将损害海地本国的生产和国内贸易。

如此荒唐的言论让海地民众大为不满。3月12日,大约700名海地民众身穿白色衣服到太子港市中心游行,纪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同时呼吁政府尽快安置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我们的要求很简单,政府要真正负起责任,把在街道上到处流浪的人尽快安置起来,让灾民们尽快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参加游行的托马斯·伊萨表示。

不过,无论是海地政府还是救援组织都承认,土地并不是影响救援的唯一因素。一旦有了足够的土地建立难民营,那么紧接着灾民就要开始新生活,甚至就业,他们需要良好的卫生设施和基本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灾民们很可能在难民营里生活好几年,直到社区和多层住宅区的建立。这段期间如果没有基本生活条件的支持,灾民一样像是生活在地狱。

与此同时,雨季的到来给海地震后救援浇了一盆冷水。“我们能做的只有轻轻地祈祷,祈祷雨水来得没有那么急。”救援工作者温特无奈地说。

滋生疾病的新温床

现在,救援组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雨水并未因为祈祷就推迟到来。过去几天内,海地已经接连下了几次暴雨。通常情况下,海地的雨季始于3月底4月初,但今年的雨季很显然已经提前来临。这对生活在帐篷、木板房以及流浪的60万灾民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灾难。

“随着雨季的到来,难民营里会滋生各种数不清的疾病。”吕迪格尔·厄尔勒解释,雨季的到来会使成千上万的灾民面临结核病、伤寒、白喉和疟疾等疾病的威胁。

由于近年来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海地的雨季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曾经海地以热带雨林闻名于世,国土的90%都被雨林覆盖。但如今,热带雨林只占其国土面积的 2%,大肆的乱砍滥伐终于酿成苦果。除了在地震中加重灾情外,如今缺少了雨林的土地在雨季暴雨的冲洗下,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屡见不鲜。

灾民们甚至已经不指望从政府那里获得任何帮助了。“普雷瓦尔的心里就没有他的子民。”穆林气愤地说。在许多像穆林一样的灾民们看来,与其把希望寄托于政府身上,还不如指望像厄尔勒和帕尔·安德森那样的救援人员。

帕尔·安德森戴着一顶拉低了的棒球帽,遮住了他的前额,也遮住了60年来写在他额头的风霜。作为一名国际救援人员,安德森随身带着一个红色的笔记本,装在黄蓝格相间的T恤口袋里。当汽车经过一个卖苹果、香蕉水果市场的时候,安德森对海地司机说:“用不了多久,我得必须离开海地了。我在这里太文明了,不合适。”说着,安德森笑了,这更像是个玩笑,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事实。

看起来,安德森有些愤世嫉俗,也有些偏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名来自瑞典的工程师是很职业、很出色的救援工作者。无论是索马里、伊拉克、利比里亚、苏丹还是乍得,只要哪里需要帮助,安德森都会置身其中。“我将我的一生都献给了这项事业。”安德森一直担心海地的供水系统,所以他亲自测试出水口,并经常与海地相关通讯人员取得联系。

“你们向水里添加净水药片了吗?”“是的。”“药片还有多少?”“还能持续一周。”

安德森一一在日记中记下,后来又补充一句:“明天将分发最后一批厕所。”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向安德森招手,由于髋关节受伤,老人不能行走,急需一名医生。安德森在本子上记下他的姓名和电话号码,随后急匆匆离开;在太阳城附近的贫民区,有些房屋的屋顶仅用几根钉子钉住。“大风一来,就会把屋顶吹走。”安德森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笔记本:“带建筑草图来,将塑料护墙板绑在屋顶上。”

尽管救援进展缓慢,但安德森还是看到了海地救援的一些进展。“这里每天都在变好。”他说,不久后,国际人道主义机构Concern Worldwide 将运送1万多个蚊帐到海地。

不过,对即将到来雨季的担忧依然比比皆是。国际人道主义机构Concern Worldwide在海地负责人埃尔克·雷德尔希望海地政府尽快提供有关紧急救援和难民营方面的信息。同时,雷德尔也知道,在海地政府看来,救援机构并不怎么被认同,即便他们一点也没有忤逆一个主权国家的意志。“他们(海地政府)在用救援组织的钱来生存,却不做任何事,国际媒体应该多作些类似的报道,难民营中灾民苦苦挣扎的图片应该让全世界都看到。”

对救援组织来说,这场营救是在为自己的可信性正名,更是在为挽救人类生命而进行最后的斗争。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电子垃圾三件套,捞了中国男人几百亿?
看不懂,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默克尔吐槽特朗普:镜头前拒绝握手 摄影机关了才握
区区一个“红军村”,俄军为何集11万兵力猛攻?
扎克伯格“暴利抢人”!挖走OpenAI前首席科学家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让14亿中国人笑话我们”
“大而美”法案通过了,特朗普大胜,美国大败
会见梅尔茨 王毅提起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
什么才是加州硅谷清华学霸杀妻案的真相?
承认当年赴美签证有问题,但马斯克永远是马斯克
印度花巨资建90度死亡直角高架桥 7工程师遭解雇
金正恩看在俄作战士兵影片时落泪 俄朝合作换回什么?
特朗普希望孤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协议很重要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将非法移民遣送至南苏丹
美解禁大飞机发动机对华出口 能换来中方稀土让步?
一个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它”或许是民主党最后的希望
俄海军副总司令在指挥所阵亡,乌方袭击细节披露
各国8月1日开始交关税,川普:税率最高70%
“反诈大使”朱时茂自曝一天两遇骗局 被骗走2000元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海地后遗症:没地,没钱,没粮 滋生疾病的新温床

icer 2010-03-22 09:29:40

随着雨季的提前到来,拥挤的难民营将成为流行疾病滋生的温床。此外,没有提供更多的紧急住所,没有提供足够的震后援助,没有让灾民树立重建的信心??海地政府面临来自海地甚至全世界的重重指责。 地震频频,苦难的海地似乎已被遗忘。如今,在缺衣少粮的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海地灾民已经迎来新的考验:随着雨季的提前到来,拥挤的难民营将成为流行疾病滋生的温床。此外,没有提供更多的紧急住所,没有提供足够的震后援助,没有让灾民树立重建的信心??海地政府面临来自海地甚至全世界的重重指责。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30535/3053568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3月3日,海地太子港地震灾区,灾民们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30535/3053568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在重建的过程中,海地童子军手拉手支援灾区的震后重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30535/3053568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3月6日,海地太子港,雨季让地震灾民临时居住的帐篷城变得一片泥泞。

莱斯利·穆林伸了伸胳膊,露出黝黑的肌肉。白绿相间的T恤上,印着用纹章装饰的阿拉伯数字 “19”——对他来说,衣服似乎大了些。穆林看起来很疲惫,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只是摊出双手摆出了个无奈的手势:一切都没了。

确实一切都没了,只留下空空的墙壁和成堆的瓦砾。穆林的家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的圣马丁,起初是他的祖母建起这座房子。今年42岁的穆林自出生以来就生活在这里,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妻子以及四个孩子克利福德、史蒂夫、斯蒂芬妮和加里。不幸的是,在今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中,这个家变成了废墟,仅仅两岁大的加里也被活活掩埋。

“整片土地都在流血。”穆林说。

“快把我转移到其他地方吧”

在海地,只要出门不用走多远就能到处听到死亡和灾难的消息,满街的尸体将这个贫穷国家变成哀悼和葬礼国度。灾民走出米色或蓝色的帐篷后,看见的就都是满目的惨状。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穆林指着一座破烂的帐篷,仅有几平方米大小,帐篷内仅能容下一家人紧挨着睡觉。在一个接一个的帐篷中间,间杂着用塑料和废铁搭建起来的木屋,上面写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国际发展署”或“联合国难民署”。帐篷与帐篷之间,相隔仅有一步之遥。

类似这样的帐篷避难营数以百计,大都坐落在被地震摧毁的废墟旁、公路两侧或足球场上,很多难民营根本没有厕所,更别提供电。在难民营的帐篷中,空气里弥漫着大量的苍蝇、蚊子,还有厕所里面发出的恶臭。挤在帐篷里的灾民们说,他们已经呆不下去了。“政府快把我转移到其他地方吧,这里真的生存不下去了。”55岁的灾民基恩·克劳德说。21岁的达芙妮则表示,她和家人已经很久没有收到粮食援助了,她还担心自己新出生的儿子,仅用从帐篷上撕下来的蓝布包裹,不知还能坚持多少日子。

达芙妮的儿子已经足够幸运,至少他还活在家人的视线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海地大地震至少带来100万孤儿,灾区大量儿童同家人失去联系,儿童找寻和身份认定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人看管他们,大批分散在太子港临时帐篷中的震后孤儿无法抵抗疫病的侵袭、人贩子的诱惑和其他危险。“拯救儿童”组织的发言人称:“他们极易受到伤害。”

此外,地震后,海地街头党在太子港重新组织、武装起来,威胁着民众安全。当地街头党是出名的暴力组织,联合国人员在地震发生之前曾花费多年肃清这类组织,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地震让囚犯得以越狱,大多数逃犯匿藏在太子港一个拥有将近50万灾民的难民营内。这些人和灾民同样居住在狭窄的小巷或是拥挤的临时帐篷内,使得当局很难将他们辨认出来。警方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百姓遭殃。

现在,整个太子港已经变成了“避难港”。最大的难民营坐落在太子港市中心广场,正对着在地震中被摧毁的总统府,那里聚集了大约3万难民。尽管如此,国际红十字会估计,因地震造成的无家可归者只有一半得到了安置,其他人不得不选择到处流浪。救援组织打算另外建立14万个帐篷,不过一切都还只是个计划。

“这里的救援需求依然紧急。”国际红十字会在海地救援工作协调员麦克唐纳表示。

对救援物资的紧急需求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海地的大量救援队伍却无所适从。由于大多国际救援队伍对海地震区并不熟悉,所以他们不知到何处施救,只能等待海地政府提供救援信息。可是,政府部门却一直未露面。对此,联合国曾对海地政府施加压力,但仍无济于事。在地震后,总统勒内·普雷瓦尔甚至从未露面,没人知道他在做些什么。“他就像是个幽灵。”人们有时会带着轻蔑的口吻讽刺普雷瓦尔的不称职。地震后,普雷瓦尔曾在警察总部设立临时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但自此以后便杳无踪迹,没有任何电视讲话,也没有走访过任何帐篷难民营。

灾民们需要海地政府和总统给自己信心和鼓励,需要他们指点走出大灾难的迷津并教授如何预防下次大灾难的来临。事实上,下一个大灾难已经在路上,它的来临可能会更加恐怖。

没地,没钱,没粮

在闻听海地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刹那,57岁的德国救援组织成员吕迪格尔·厄尔勒从德国匆匆赶到地震灾区。“我要让海地的一切都重回正轨。”厄尔勒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在海地的这段时间里,他看到灾民的帐篷营每天都在增加,而且并没有人加以阻止或进行简单的技术考量。眼下,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难民正面临洪水的威胁,而洪水过后的难民聚居地将变成滋生流行疾病的温床。

在海地,除了帐篷难民营外,并非没有可靠的聚居地。一些富人的仓库在地震中保存下来,完全可以成为灾民的落脚点。“但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海地政府并不想舔富人们的脚趾。”厄尔勒解释说,政府并不愿意跟那些富人多费唇舌。“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那些已经清空了的仓库。”

为了修建帐篷和安置灾民,海地政府和救援机构将耗资 8600万美元,另外还需要4000万美元购买土地使用权。由于海地长期以来一贫如洗,所以这笔资金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国际援助。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公益机构又不得不陷入忐忑:这么一大笔数字,谁能保证不会被贪污?所以,西方国家对此一直持谨慎态度。

历史上,土地一直是官员贪污腐败的起点,也是历史性革命的爆发点,1804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就是从土地开始。

大片的海地土地,包括从前的甘蔗种植园都掌握在少数精英分子手中,其余大部分土地被分成小块,用于农业种植。“极少数人有私人土地,所以我们根本没有足够大的地方建立条件稍好的难民营。”救援人员表示,海地目前近300 万地震灾民面临着饥荒问题,这一数字还未将地震后逃难在外的60万灾民统计在内。在这300万饥民中,近130万人面临着“严重饥荒”。地震发生后,许多中产阶级倾家荡产,当地农贸市场未能恢复供给功能,许多粮库被抢劫一空,农产品运送也因道路遭地震破坏运力有限,粮价居高不下。

不过,海地总统普雷瓦尔却毅然表示,应当减少对海地的国际粮食援助,因为由于本国的生产和就业,1 月份已能满足它的粮食需要。如果水和食品继续从国外寄来,这将损害海地本国的生产和国内贸易。

如此荒唐的言论让海地民众大为不满。3月12日,大约700名海地民众身穿白色衣服到太子港市中心游行,纪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同时呼吁政府尽快安置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我们的要求很简单,政府要真正负起责任,把在街道上到处流浪的人尽快安置起来,让灾民们尽快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参加游行的托马斯·伊萨表示。

不过,无论是海地政府还是救援组织都承认,土地并不是影响救援的唯一因素。一旦有了足够的土地建立难民营,那么紧接着灾民就要开始新生活,甚至就业,他们需要良好的卫生设施和基本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灾民们很可能在难民营里生活好几年,直到社区和多层住宅区的建立。这段期间如果没有基本生活条件的支持,灾民一样像是生活在地狱。

与此同时,雨季的到来给海地震后救援浇了一盆冷水。“我们能做的只有轻轻地祈祷,祈祷雨水来得没有那么急。”救援工作者温特无奈地说。

滋生疾病的新温床

现在,救援组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雨水并未因为祈祷就推迟到来。过去几天内,海地已经接连下了几次暴雨。通常情况下,海地的雨季始于3月底4月初,但今年的雨季很显然已经提前来临。这对生活在帐篷、木板房以及流浪的60万灾民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灾难。

“随着雨季的到来,难民营里会滋生各种数不清的疾病。”吕迪格尔·厄尔勒解释,雨季的到来会使成千上万的灾民面临结核病、伤寒、白喉和疟疾等疾病的威胁。

由于近年来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海地的雨季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曾经海地以热带雨林闻名于世,国土的90%都被雨林覆盖。但如今,热带雨林只占其国土面积的 2%,大肆的乱砍滥伐终于酿成苦果。除了在地震中加重灾情外,如今缺少了雨林的土地在雨季暴雨的冲洗下,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屡见不鲜。

灾民们甚至已经不指望从政府那里获得任何帮助了。“普雷瓦尔的心里就没有他的子民。”穆林气愤地说。在许多像穆林一样的灾民们看来,与其把希望寄托于政府身上,还不如指望像厄尔勒和帕尔·安德森那样的救援人员。

帕尔·安德森戴着一顶拉低了的棒球帽,遮住了他的前额,也遮住了60年来写在他额头的风霜。作为一名国际救援人员,安德森随身带着一个红色的笔记本,装在黄蓝格相间的T恤口袋里。当汽车经过一个卖苹果、香蕉水果市场的时候,安德森对海地司机说:“用不了多久,我得必须离开海地了。我在这里太文明了,不合适。”说着,安德森笑了,这更像是个玩笑,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事实。

看起来,安德森有些愤世嫉俗,也有些偏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名来自瑞典的工程师是很职业、很出色的救援工作者。无论是索马里、伊拉克、利比里亚、苏丹还是乍得,只要哪里需要帮助,安德森都会置身其中。“我将我的一生都献给了这项事业。”安德森一直担心海地的供水系统,所以他亲自测试出水口,并经常与海地相关通讯人员取得联系。

“你们向水里添加净水药片了吗?”“是的。”“药片还有多少?”“还能持续一周。”

安德森一一在日记中记下,后来又补充一句:“明天将分发最后一批厕所。”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向安德森招手,由于髋关节受伤,老人不能行走,急需一名医生。安德森在本子上记下他的姓名和电话号码,随后急匆匆离开;在太阳城附近的贫民区,有些房屋的屋顶仅用几根钉子钉住。“大风一来,就会把屋顶吹走。”安德森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笔记本:“带建筑草图来,将塑料护墙板绑在屋顶上。”

尽管救援进展缓慢,但安德森还是看到了海地救援的一些进展。“这里每天都在变好。”他说,不久后,国际人道主义机构Concern Worldwide 将运送1万多个蚊帐到海地。

不过,对即将到来雨季的担忧依然比比皆是。国际人道主义机构Concern Worldwide在海地负责人埃尔克·雷德尔希望海地政府尽快提供有关紧急救援和难民营方面的信息。同时,雷德尔也知道,在海地政府看来,救援机构并不怎么被认同,即便他们一点也没有忤逆一个主权国家的意志。“他们(海地政府)在用救援组织的钱来生存,却不做任何事,国际媒体应该多作些类似的报道,难民营中灾民苦苦挣扎的图片应该让全世界都看到。”

对救援组织来说,这场营救是在为自己的可信性正名,更是在为挽救人类生命而进行最后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