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云南大旱山上灾区运水一吨80元 山下竟用水洗路(图)

云南大旱山上灾区运水一吨80元 山下竟用水洗路

文章来源: icebreaker 于 2010-03-22 09:29:4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44.tinypic.com/avsz0i.jpg" border="0" alt="">


  木乃河收费站被冲湿的路面


  作为曾经的水资源大省,云南目前正遭受着60年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在旱区,由于水源不断枯竭,取水距离越来越远,老百姓拉一吨水的运输成本达到了 80元左右。在上下一心抗击旱情的同时,在一些地方,珍贵的水资源却被肆意浪费。

  从云南省普洱市区前往龙潭乡黄草坝村的路上,随处可见已经干涸的水坝,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老人:我活了80岁了,从没有遇到过这么干旱的情况。

  在黄草坝村的村口,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滴滴答答地流入一只铁桶,要装满一桶需要一个多小时。村里每户村民家都有小水窖,60户人家现在有24户的水窖和水井已经干枯见底。

  村民:这已经见底了。后面的水井也干了。挑的水除了能保证饮用,洗澡什么的基本不可能。

  农用车、摩托车、肩挑背扛……凡是能用上的工具都用上,早晨呼朋唤友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拉水成为一道无奈的风景。

  村民:没有水的村民去有水的地方拉水,乡政府不给你15元,像特困户就是由村干部组织人力拉给他们吃。人工、运费、抽水费,十几公里外把水运过来需要 80块。

  虽然饮水困难的情况日趋严峻,但在麻栗坪村,周日下午,110多人的住宿制小学里,孩子们还是如期回到了学校。为了保证孩子们不会因为缺水而停课,当地水务部门每天都会组织人运来一吨水,但是这只能保证最基本的饮用水。每天孩子们都会早早起床,来回步行30分钟,去山下的水塘洗漱。

  老师:这就是水池,本来已经吃光了,这就是为了尽量保证老师、孩子的用水。

  除了当地水务部门,还有一些人也在紧张忙碌着,在路上记者遇到了西南有色金属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翟军伟,他们正在寻找合适的地点为村民打井。

  翟军伟:普洱这一块的山区缺水都是比较严重的,打出来水的话量也不是很大,只能说是暂时把饮用水这一块解决了。昨天我们跑的那个地方,基本就是人畜共用了,但是没有办法,只有那么一点水。而且那个水是从去年到现在,往年按正常是不能饮用了,但是没有水的时候也只能用了。我们选好水点就马上要施工,普洱这边一共是102口井。

  严峻的旱情让所有人心情沉重,然而在木乃河收费站,记者却看到路边两只敞开的塑料水管正在不停地往外冒着水,两个工作人员悠闲地站在一旁,水一部分直接流进了旁边的下水道,另一部分把整条车道都浸湿了。

  记者:这是什么水呀?

  工作人员:自来水。

  记者:这水管就一直这么放着吗?

  工作人员:是。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浇的呀?我看这边马路都湿了呀?

  工作人员:还要浇。

  虽然记者一再询问,工作人员还是无动于衷。后来一位工作人员终于透露,不关的原因是水龙头离得远。

  工作人员:因为要交接班,要把卫生打扫干净。

  记者:这已经够干净了吧?

  工作人员:不不!检查的时候他们会说脏的。

  记者:您冲马路怎么会对着这儿呢?这水不都进了下水道吗?

  工作人员:这个水是上面(旁边的一栋楼)放下来的,如果去关要跑好远,你知道吗?!

  工作人员扔下两支还在涌水的水管,进了办公室。在记者的反复催促下,工作人员终于表示十分钟以后会去关水。

  记者:您知道现在山上缺水吗?

  工作人员:知道!

  记者:那怎么会这个水现在还这么放着呢?

  工作人员:一会儿会上去关。

  记者:什么时候会上去关?

  工作人员:十分钟以后。

  记者:十分钟会流多少水您知道吗?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我们在上班。

  看着不断流淌的自来水,让我想起黄草坝村那位要靠村委会帮忙挑水喝的80岁老大妈、麻栗坪村那所坚持不放“水假”的小学、西南有色金属勘测设计院那个顶着烈日寻找打井地点的工程师。大灾面前,我们更应该携手面对,共度难关。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电子垃圾三件套,捞了中国男人几百亿?
看不懂,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默克尔吐槽特朗普:镜头前拒绝握手 摄影机关了才握
区区一个“红军村”,俄军为何集11万兵力猛攻?
扎克伯格“暴利抢人”!挖走OpenAI前首席科学家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让14亿中国人笑话我们”
“大而美”法案通过了,特朗普大胜,美国大败
会见梅尔茨 王毅提起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
什么才是加州硅谷清华学霸杀妻案的真相?
承认当年赴美签证有问题,但马斯克永远是马斯克
印度花巨资建90度死亡直角高架桥 7工程师遭解雇
金正恩看在俄作战士兵影片时落泪 俄朝合作换回什么?
特朗普希望孤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协议很重要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将非法移民遣送至南苏丹
美解禁大飞机发动机对华出口 能换来中方稀土让步?
一个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它”或许是民主党最后的希望
俄海军副总司令在指挥所阵亡,乌方袭击细节披露
各国8月1日开始交关税,川普:税率最高70%
“反诈大使”朱时茂自曝一天两遇骗局 被骗走2000元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云南大旱山上灾区运水一吨80元 山下竟用水洗路

icebreaker 2010-03-22 09:29:4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44.tinypic.com/avsz0i.jpg" border="0" alt="">


  木乃河收费站被冲湿的路面


  作为曾经的水资源大省,云南目前正遭受着60年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在旱区,由于水源不断枯竭,取水距离越来越远,老百姓拉一吨水的运输成本达到了 80元左右。在上下一心抗击旱情的同时,在一些地方,珍贵的水资源却被肆意浪费。

  从云南省普洱市区前往龙潭乡黄草坝村的路上,随处可见已经干涸的水坝,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老人:我活了80岁了,从没有遇到过这么干旱的情况。

  在黄草坝村的村口,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滴滴答答地流入一只铁桶,要装满一桶需要一个多小时。村里每户村民家都有小水窖,60户人家现在有24户的水窖和水井已经干枯见底。

  村民:这已经见底了。后面的水井也干了。挑的水除了能保证饮用,洗澡什么的基本不可能。

  农用车、摩托车、肩挑背扛……凡是能用上的工具都用上,早晨呼朋唤友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拉水成为一道无奈的风景。

  村民:没有水的村民去有水的地方拉水,乡政府不给你15元,像特困户就是由村干部组织人力拉给他们吃。人工、运费、抽水费,十几公里外把水运过来需要 80块。

  虽然饮水困难的情况日趋严峻,但在麻栗坪村,周日下午,110多人的住宿制小学里,孩子们还是如期回到了学校。为了保证孩子们不会因为缺水而停课,当地水务部门每天都会组织人运来一吨水,但是这只能保证最基本的饮用水。每天孩子们都会早早起床,来回步行30分钟,去山下的水塘洗漱。

  老师:这就是水池,本来已经吃光了,这就是为了尽量保证老师、孩子的用水。

  除了当地水务部门,还有一些人也在紧张忙碌着,在路上记者遇到了西南有色金属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翟军伟,他们正在寻找合适的地点为村民打井。

  翟军伟:普洱这一块的山区缺水都是比较严重的,打出来水的话量也不是很大,只能说是暂时把饮用水这一块解决了。昨天我们跑的那个地方,基本就是人畜共用了,但是没有办法,只有那么一点水。而且那个水是从去年到现在,往年按正常是不能饮用了,但是没有水的时候也只能用了。我们选好水点就马上要施工,普洱这边一共是102口井。

  严峻的旱情让所有人心情沉重,然而在木乃河收费站,记者却看到路边两只敞开的塑料水管正在不停地往外冒着水,两个工作人员悠闲地站在一旁,水一部分直接流进了旁边的下水道,另一部分把整条车道都浸湿了。

  记者:这是什么水呀?

  工作人员:自来水。

  记者:这水管就一直这么放着吗?

  工作人员:是。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浇的呀?我看这边马路都湿了呀?

  工作人员:还要浇。

  虽然记者一再询问,工作人员还是无动于衷。后来一位工作人员终于透露,不关的原因是水龙头离得远。

  工作人员:因为要交接班,要把卫生打扫干净。

  记者:这已经够干净了吧?

  工作人员:不不!检查的时候他们会说脏的。

  记者:您冲马路怎么会对着这儿呢?这水不都进了下水道吗?

  工作人员:这个水是上面(旁边的一栋楼)放下来的,如果去关要跑好远,你知道吗?!

  工作人员扔下两支还在涌水的水管,进了办公室。在记者的反复催促下,工作人员终于表示十分钟以后会去关水。

  记者:您知道现在山上缺水吗?

  工作人员:知道!

  记者:那怎么会这个水现在还这么放着呢?

  工作人员:一会儿会上去关。

  记者:什么时候会上去关?

  工作人员:十分钟以后。

  记者:十分钟会流多少水您知道吗?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我们在上班。

  看着不断流淌的自来水,让我想起黄草坝村那位要靠村委会帮忙挑水喝的80岁老大妈、麻栗坪村那所坚持不放“水假”的小学、西南有色金属勘测设计院那个顶着烈日寻找打井地点的工程师。大灾面前,我们更应该携手面对,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