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金像奖造假门主角桑玉柱喊冤:体现了和谐社会(图)

金像奖造假门主角桑玉柱喊冤:体现了和谐社会

文章来源: skywalker2010 于 2010-01-19 23:56:0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导读] “我们觉得我们这种创作,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主题。作为省摄协负责人,我到各地去创作,下面的影友是不是得给我提供最佳条件、陪着我去创作?”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7542/2754225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以下简称“中摄协”)做出“取消获奖资格”决定后,“金像奖风波”进入舆论新一轮关注阶段。1月14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核心当事人桑玉柱再吐心声,表示对中摄协的决定保留申诉权利,并考虑对那些在网上对其进行“人格侮辱”者诉诸法律。

对撤销获奖资格“保留申诉权利”

中国青年报记者(以下简称“记”):面对“撤销获奖资格”这一决定,你会向中摄协提出申诉吗?

桑玉柱(以下简称“桑”):我重申,我认为我是符合金像奖申报规则的。中摄协在金像奖申报体系中只说“体现本人创作水平及风格的20幅作品”,我按这个规定提交了20幅作品。其他影展影赛都有规定,不准改变颜色,不准这个,不准那个,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但金像奖没有。所以,我认为我没有错,我觉得我是在按章程报作品,因为你没规定的东西,我就没有必要去跟你说。

反过来,金像奖是20 幅摄影作品参加评选,20幅表现个人风格和水平的作品,其中至少要有4幅在历届国展获奖的作品;还得有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文,写你对中国摄影的认识;还得有其他材料,比如个人对中国摄影事业的贡献等,它是多层次的评奖,是综合性考虑一个摄影家的位置。

第八届金像奖的获奖人员是30名,我可能排在第七。这就是说,我的分数是靠前的。假设按分数比,把我的这4幅作品取缔了,其所得分数就会被去掉。假如我20 幅作品得100分,一幅作品就是5分,那只能给我去掉20分,我那80分还是有效的。加上我在其他几项的分数,一共是多少分?如果排名不在前30名以内,就把我拿下。但如果在前30名内,还要把我拿下,按照法律程序,这是不对的。

记:既然你认为自己没错,会申诉吗?

桑:我个人的想法是,不论什么事都得依法办事。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当然要申诉,我保留我申诉的权利。也许将来我会通过组织,通过法律程序来走这条路。

记:你以前也曾得过金像奖?

桑:我2006年得过第六届金像奖(组织工作奖)。所以,我再报金像奖,不得金像奖也无所谓,我主要是通过参与,扩大我们的影响,让人们更加了解吉林的美丽风光,这是我的目的。

我这次上报的20幅作品,全是围绕长白山的。其中的4幅作品,一般游客看不到这种奇观。如果通过我们的作品,唤起人们观赏长白山的愿望,对我们宣传长白山,对长白山的旅游开发,不就更好了吗?我们作为摄影家,通过镜头表现长白山的美,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共同创作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主题”

记:温波称,由于当时你带的相机出现故障,镜头也不合适,就用他的相机进行拍摄。你的相机怎么会出现故障呢?

桑:天气特别特别的冷,得带数码相机才行,一般的相机,到了那儿就卡壳,(一受)冷,有些相机就会出现故障。

记:当时是用温波的相机,温波的胶卷,也是温波按的快门?在很多人眼里,这叫“共用相机”,不叫“共同创作”。能谈谈你在拍摄这张片子时的贡献吗?

桑:吉林省的创作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拍长白山非常艰苦。长白山特别险峻,我们有的作者因为在那儿创作,已经去世了。我觉得,摄影人首先得保证安全,艺术要给人带来快乐,不能给人带来灾难。因此,我经常说,凡是恶劣的天气拍长白山,一定结队而行。在结队而行的情况下,为啥强调作品共享,就是这个道理。我只能给你说到这种程度。

记:你说过,结队而行,有人背设备,有人带干粮,大家共同创作。桑:是这样。

记:在集体创作中,有换底片的时候吗?你以前提到过这一说法。

桑:我从来没说换底片。都是分底片,抓阄,这是我提出来的。大家创作,成果共享,咋办?那就分底片,不要把它整得非得说这是你拍的,那是他拍的,大家都拍才好。我们这儿形成规矩了,潜规则!

记:你曾在基于“共同创作”的前提下强调,孟铁给你的是“电子版”,可摄影人都觉得底片很重要,不是吗?

桑: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摄影是个人艺术的创作结果,这是事实,不可否认。但我觉得,在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结合吉林特色,做出这种“成果共享,科学创作”的创作理念,我觉得是探索。改革开放不也是探索吗?我们摄影也在探索。我认为,只要体现和谐,体现快乐,都是对的,这是我个人看法。但在将来,比如法律专家认为我们这种做法不对,那我在大会上向全省影友道歉。但是,现在法律没有认定之前,我认为我的这种做法是符合和谐社会主题的,能体现快乐摄影、科学创作这一方针。

记:“共同创作”、“潜规则”符合和谐社会的主题?

桑:我们觉得我们这种创作,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主题。作为省摄协负责人,我到各地去创作,下面的影友是不是得给我提供最佳条件、陪着我去创作?(如果)创作完之后,我把这些创作成果都归我有了,我又发表又获奖,你在家里会是什么心情啊?反过来,我拍完之后找到你,看吧,这里面你也付出辛苦了,你需要哪张,你就拿去,在省内发表、展出。我将来出书,在国家(层面)的(展出)时,我再出面,因为省内是我主持协会工作啊,那你说你是什么心情?是不是非常愉悦?非常快乐?

记:为什么合作作品不共同署名?共同署名,既不涉及侵权问题,又让大家都得荣誉,不挺好吗?

桑:我们大家在合作创作时就有言在先,谁能拿去(得奖)就谁拿去,不要嫉妒谁得了(什么奖)。只要是和我一起创作的,你现在就可以拿出去自己发表,都是宣传吉林省嘛。人必须大度,看主流,不要看枝节。

摄影也分圈子,圈子和圈子规则不同

记:你谈到,吉林摄影圈有多年的“潜规则”。受拍摄条件所限,大家经常合用一台机器,拍摄后随机“分片子”,这些片子可当成共同创作的作品。但一些吉林影友表示,并没有这种“潜规则”。

桑:他们可以说他们的,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说各的,反正我的片子是这么做的。好几千名会员,上万个摄影者搞摄影,摄影是个团队,我们摄影是这样,谁要是跟谁在一起,就会经常跟谁在一起。

记:你的意思是说,也分小圈子?圈子和圈子规则不同?

桑:对,摄影都是圈子,不能说大家都这么做。我常说“快乐摄影”,大家是通过摄影这种手段结交朋友,在和谐的生活中欣赏到艺术,再去创作,这个过程太重要了,不要单单把你能得多少奖看得太重。前提很重要,首先要在和谐的气氛中创造快乐,我不认为谁得奖了就怎么的。

记:吉林影友称,常到长白山的摄影者都会自带机器。你常去长白山,自带相机的时候占多大比例?

桑:我是摄影家,首要的是创作,在做好组织工作的同时,我不能把我的摄影丢了。我车里经常拉着相机,我们去创作,不带相机行吗?那就是战士的枪啊!

记:那为什么又说,你们上长白山经常几个人共用一台机器?

桑:那是不会的,一个战士不带枪,怎么会完成战士的使命呢?摄影还是使用自己的设备为好。就是我们登山特困难的时候,天气特别恶劣的时候,当然大家就得采取特殊措施。

“为创作拼老命”,曾捡游客扔的包子吃

记:你在论文中写道,为摄影创作曾经历三次车祸?都是在去长白山的路上吗?

桑:我上长白山几次大难不死,为创作我把腿都撞折了。去长白山出过几次车祸,有一次是去查干湖拍冬捕,好像是在2004年年底,车都撞毁了,医生诊断我要残疾,休息了半年。

记:最严重的就是这一次吧?

桑:还有一次,我们上长白山,早晨3点多开始爬山,半路遇到暴风雪,把我下巴都冻烂了。当时我们就带了一套相机,花800元雇了一个看山老头背相机,当时有个影友叫李忠,还有一位是《延吉晚报》的孙总编,我们上去之后,困在山上下不来了,没办法,就捡游客扔的包子、面包吃。

记:你们凌晨3点上山拍摄,没带吃的?

桑:我们上山之前已经做好准备,李忠负责带给养,买香肠什么的。结果我们半路想吃东西时,李忠拿不出来了,原来他怕累,给扔到宾馆了。我们只得往上走,山上有气象站,可以进屋烧点火取暖。上去之后,我们烧了点雪水喝,就到处找吃的,夏天游客扔的吃的,我们就开始捡着吃。

记:夏天游客扔的吃的,那还能吃吗?

桑:那也没办法。李忠当时不吃,他说,万一你们中毒了,他还可以找人营救。

记:山上的气象站离得远吗?

桑:气象站冬天就没人了,不像现在,那几年一到冬天就封上,钉上门人家就走了。我们上山都属于破坏,把人家的门给踹开才进去的。因为那大雪有两三米深。

记:有人质疑说,凌晨3点不让上山,长白山有规定。

桑:我们不就是为了创作,拼了老命嘛,要不咋找向导背相机呢?

记:不是有人把守,不让上山吗?

桑:那么大一座山,谁能看得住啊?在哪儿都能上去。我们有向导,都走近道,从雪窠里趟着走,没说雪都齐腰深吗?要没人带队,我们根本不敢走。

记:齐腰深的雪,岂不是寸步难行?

桑:雪不是都那么深,所谓沟的地方、窝风的地方,两山交界处雪深;岗上雪就少,风一大,岗上的雪被刮跑了,就露出地来了。

记:凌晨3点,天还黑着,又大雪,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上山?

桑:这就是创作,不就为了摄影艺术吗?我们就这么拼命。



报奖不会只报自己,曾把奖让给老同志


记:金像奖评选前,省摄协是否该下发通知?很多省内摄影人说,他们没有接到通知,不知道让报金像奖这件事?

桑:金像奖的申报是在网上,《中国摄影报》等媒体也都报道了。我们在省里相关会议上都提出来,让大家做好相关准备,他本人得认真读报,在网上查啊。我们没有必要下通知,我们就是在相关会议上通知大家,让大家上网去查找。

记:在会议上做了口头通知?

桑:对,每年我们都有年会,都会告诉会员今年有哪些国家级的大型活动,省里有什么活动,我们都会通知。而且,中摄协网站通知了,作为一个摄影人,你不看自己的网,我认为,那就是你个人的问题。

记:为申报金像奖,你们开主席团会议沟通过吗?

桑:报之前,我们都会通过网络、信函等跟主席团全体成员沟通。

记:不是以会议的形式?

桑:我们是人民团体,主席团成员都在各个不同单位,一有事就把大家召集来,势必给大家造成一些麻烦。我们的方针是:按规定一年或半年开一次主席团会议,剩下的事情,就通过传真、电话和大家沟通。

记:有人反映,1996年中摄协成立40周年,让各省摄协上报有成就的摄影家,你没有通知大家,而是把自己报上去了?

桑:我们省不是报一个,我们通过主席团报的,报谁,事先做了半年认真调查,你可以问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人。他们为此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每天查会员表,看谁符合要求,通过信函、电话联系摄影家。

记:但有人说,你只把自己报上去了,中摄协为此还来电话询问。

桑:这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情况我不清楚。但我知道,贡献奖当时在我们省得了二三十个呢,绝不是桑玉柱一个人。40年,只有桑玉柱对中国摄影做过贡献?我不会这么做。

记:还有人说,2006年文化部举办20世纪摄影经典系列活动,让各省摄协通知大家报作品,大家也不知道消息,你又只把自己报上去了?

桑:这个我不清楚,文化部举办的这个活动,我记忆中没参与过,无可奉告。我们只是吉林省文联成立40周年时,搞过世纪金奖评选,总共评6个,当时评分好像我还排了第四名。后来我主动把这个名次让出去了,让给老摄影家。我在主席团会上说得很清楚,我说我还年轻,将来还有机会,再过10年我得世纪金奖也不难。

记:你没要这个奖?

桑:没要。我作为年轻人,必须把这样的荣誉让给老同志。

记:你经常把奖让出去吗?

桑:我做省摄协负责人,在省内,我再得这些奖有什么用啊?我现在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是吉林省高级专家,你说,我要这有什么用呢?它没意义了。

记:长白山文艺奖是吉林省内最高文艺奖项,两年一届,你得过几次?

桑:好像四五次吧。我觉得,我积极参与这样的评选,也是对吉林省经济文化建设的贡献,因为它是政府奖嘛。

记:长白山文艺奖,省摄协有几个名额?

桑:一般1~4个名额。

记:有吉林影友称,你届届都争长白山文艺奖,认为你作为省摄协负责人,应该有奉献精神,把机会让给别人。

桑:不能这么说啊!长白山文艺奖是省委宣传部搞的,全省人都申报,我们必须得参与,作为省摄协负责人,我不参与这样的评选,那不失职吗?全国搞什么影展影赛,我们都得参与,作为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也参与。

记:论文中,你写道:“在摄影创作中,我从来都是无私地奉献,只要是和影友一起创作的作品,我从不自己去发表或参加各种赛事……”为何这次金像奖用了和影友一起创作的作品?

桑:我在前面有个修饰语,在省内。我都有个非常明确的说法。

记:如果这些影友拿着这些一起创作的片子去参展或出书,可不可以?

桑:那我更高兴啊。我们省的任何一个摄影家,得到什么奖,我都为他而自豪,他在任何地方发表我都高兴,我不会嫉妒说这个照片是谁和谁拍的,绝对不会。

感谢网友关注,对“人格侮辱”者或将予以法律还击

记:这次事件引起舆论轩然大波,对此你怎么看?

桑:我得感谢网友、影友,通过这次全国的关注,我充分看到网友、影友对中国摄影事业繁荣发展的关心和期望。这说明摄影界影响面已越来越大,摄影界出点事,全国人民都关注,百家争鸣,大家都发表看法,使摄影事业更好地发展繁荣。全国10亿人民,有5亿人民都关心摄影,我觉得摄影事业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影响就相当大了,这也令人高兴啊!

记:在这次事件中,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关于你的帖子,你怎么评价?

桑:我感谢那些关注我的人。我得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从这个角度去看大家。但是,我看到有些帖子,在语言表达上不像是文化人说的,我们是学术争论,不要搞人格上的侮辱。摄影人是文化人,是给人带来快乐和美的人,在语言的运用上,在思想深处,首先要有一个爱字。

网上有人对我和我的家人多少有点过激的语言,我们会正确对待。但对和我家人的人格侮辱,用过激语言陷害我,过后,我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还击。

记:你打算什么时候诉诸法律?

桑:什么时候诉诸法律,是我的权利,我什么时候想做就做。我现在只是有这个思想,但怎么操作,我要经过法律部门,经过律师来一点点做。

记:经历这起风波后,你有什么感受?今后有什么打算?

桑:通过这件事,我更加认识到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实,为人要善良。今后我还会坚持我的准则:诚实做事,诚实做人。

我也是50多岁的人了,再有5年就退休了,我又是吉林省摄影家协会负责人,我的一言一行,代表协会的形象,我不能因为我的一言一行给协会抹黑,我必须把我们的队伍带好,让这支队伍光辉灿烂地走好每一步,这是我想的大事。至于现在网上说的一些事情,那只是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如何把它解决好。

组织上对我这个问题如何处理,需要我承担的责任,我必须承担,我得坦诚做事,对得起这些会员。作为省摄影家协会的领军人物,我在这儿出现问题了,我愧对大家,该我承担的责任,我一定承担。



影友质疑桑玉柱所言 没听说过这种“潜规则”


在桑玉柱接受采访之后,为核实其中的部分细节,本报记者又向吉林省摄影界一些资深人士进行了求证。

1 月12日,吉林省著名摄影家郎琦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1996年,中摄协成立40周年,让各省级摄协上报有成就的摄影家,以颁发荣誉杯。桑玉柱时任吉林省摄协副秘书长,可他没有通知大家,而是私自把自己报上去了,为此中摄协相关项目负责人来电询问,吉林省文联还就此召开过专门会议。”

桑玉柱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当时省摄协工作人员曾按照会员表,对照报奖的年代要求,通过信函、电话联系了摄影家,还称省内有二三十人得到了这个贡献奖。

1月15日,郎琦在家中向记者出示了他当年所得的这个荣誉杯,并再次向记者声明,他完全对他所言负责。当时桑玉柱没有通知大家报奖,省文联得知后,经后期补报,省内只有3个人捧得了荣誉杯,当年还是省摄协的李立、于祝明去北京开的会。

记者在向李立求证时,这位省摄协终身荣誉主席告诉记者,该荣誉杯颁发于1996年12月,省内确实只有三四个人获得此杯,而不是二三十人。

李立同时告诉记者,中摄协曾经搞过另外一个表彰,是对从事摄影工作40年以上的摄影人进行表彰,那一次省摄协是按照年代要求上报的名单,获奖者比较多。

桑玉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介绍,省文联成立40周年时进行世纪金奖评选,总共评6人,他打分排第四,后来他主动把奖让给了老摄影家。对这件事,郎琦、李立也一致否认。

李立介绍,当时评选这个世纪金奖,他正担任省摄协主席,该奖的评选规则是,按照作品在不同层次影展影赛上的获奖情况给予不同分值,获得该世纪金奖的只有3 人,桑玉柱应该排在第5名,但在评选现场,桑玉柱却表态不要该奖,把奖让给别人。对此,李立觉得很滑稽:“他自己根本没评上,又何谈把奖让给别人?”

至于桑玉柱所言长白山上被困,冬天气象站没有人,踹开门进去烧火取暖一事,李立也表示不可思议。李立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在冬季登顶长白山,专门采访了长白山气象站。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时,长白山气象站就冬季不离人了,因为每天都要报气象数据。每年秋季,给养就会送到气象站,埋在雪下保存以供工作人员过冬。由于长白山雪大,气象站那时还是平房,会被大雪淹没,只露一个房顶,所以气象站人员在房顶开了天窗,外出活动时都是从这个天窗爬出去。

对于桑玉柱所说的“潜规则”,一些吉林影友表示无法接受,他们均称没听说过这一“潜规则”,“即使是发烧友上长白山拍照,也都会自己带器材,桑玉柱所说潜规则,是对吉林摄影界的最大侮辱。”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权力更集中?川普有望藉日资圆主权基金梦 掌钱袋

24小时讨论排行

华人家的花园太丑险遭罚款,大家评评冤不冤
释永信涉刑事犯罪 严重违反戒律 包养多名情妇还有私生子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一份与释永信通奸女人笔录 被举报私生活混乱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中国餐厅日营业额“惨崩9成” 关店潮猛烈来袭
直击河北易县暴雨:“一天下完了一年的雨”
斯坦福揭秘婚姻现代真相:为何"优质"单身女性更多?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回来报备!”新疆社区的权力有多大?
美波音737起飞失火冒烟 173人仓皇逃生:看到轮子喷飞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金像奖造假门主角桑玉柱喊冤:体现了和谐社会

skywalker2010 2010-01-19 23:56:05
[导读] “我们觉得我们这种创作,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主题。作为省摄协负责人,我到各地去创作,下面的影友是不是得给我提供最佳条件、陪着我去创作?”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7542/2754225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以下简称“中摄协”)做出“取消获奖资格”决定后,“金像奖风波”进入舆论新一轮关注阶段。1月14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核心当事人桑玉柱再吐心声,表示对中摄协的决定保留申诉权利,并考虑对那些在网上对其进行“人格侮辱”者诉诸法律。

对撤销获奖资格“保留申诉权利”

中国青年报记者(以下简称“记”):面对“撤销获奖资格”这一决定,你会向中摄协提出申诉吗?

桑玉柱(以下简称“桑”):我重申,我认为我是符合金像奖申报规则的。中摄协在金像奖申报体系中只说“体现本人创作水平及风格的20幅作品”,我按这个规定提交了20幅作品。其他影展影赛都有规定,不准改变颜色,不准这个,不准那个,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但金像奖没有。所以,我认为我没有错,我觉得我是在按章程报作品,因为你没规定的东西,我就没有必要去跟你说。

反过来,金像奖是20 幅摄影作品参加评选,20幅表现个人风格和水平的作品,其中至少要有4幅在历届国展获奖的作品;还得有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文,写你对中国摄影的认识;还得有其他材料,比如个人对中国摄影事业的贡献等,它是多层次的评奖,是综合性考虑一个摄影家的位置。

第八届金像奖的获奖人员是30名,我可能排在第七。这就是说,我的分数是靠前的。假设按分数比,把我的这4幅作品取缔了,其所得分数就会被去掉。假如我20 幅作品得100分,一幅作品就是5分,那只能给我去掉20分,我那80分还是有效的。加上我在其他几项的分数,一共是多少分?如果排名不在前30名以内,就把我拿下。但如果在前30名内,还要把我拿下,按照法律程序,这是不对的。

记:既然你认为自己没错,会申诉吗?

桑:我个人的想法是,不论什么事都得依法办事。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当然要申诉,我保留我申诉的权利。也许将来我会通过组织,通过法律程序来走这条路。

记:你以前也曾得过金像奖?

桑:我2006年得过第六届金像奖(组织工作奖)。所以,我再报金像奖,不得金像奖也无所谓,我主要是通过参与,扩大我们的影响,让人们更加了解吉林的美丽风光,这是我的目的。

我这次上报的20幅作品,全是围绕长白山的。其中的4幅作品,一般游客看不到这种奇观。如果通过我们的作品,唤起人们观赏长白山的愿望,对我们宣传长白山,对长白山的旅游开发,不就更好了吗?我们作为摄影家,通过镜头表现长白山的美,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共同创作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主题”

记:温波称,由于当时你带的相机出现故障,镜头也不合适,就用他的相机进行拍摄。你的相机怎么会出现故障呢?

桑:天气特别特别的冷,得带数码相机才行,一般的相机,到了那儿就卡壳,(一受)冷,有些相机就会出现故障。

记:当时是用温波的相机,温波的胶卷,也是温波按的快门?在很多人眼里,这叫“共用相机”,不叫“共同创作”。能谈谈你在拍摄这张片子时的贡献吗?

桑:吉林省的创作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拍长白山非常艰苦。长白山特别险峻,我们有的作者因为在那儿创作,已经去世了。我觉得,摄影人首先得保证安全,艺术要给人带来快乐,不能给人带来灾难。因此,我经常说,凡是恶劣的天气拍长白山,一定结队而行。在结队而行的情况下,为啥强调作品共享,就是这个道理。我只能给你说到这种程度。

记:你说过,结队而行,有人背设备,有人带干粮,大家共同创作。桑:是这样。

记:在集体创作中,有换底片的时候吗?你以前提到过这一说法。

桑:我从来没说换底片。都是分底片,抓阄,这是我提出来的。大家创作,成果共享,咋办?那就分底片,不要把它整得非得说这是你拍的,那是他拍的,大家都拍才好。我们这儿形成规矩了,潜规则!

记:你曾在基于“共同创作”的前提下强调,孟铁给你的是“电子版”,可摄影人都觉得底片很重要,不是吗?

桑: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摄影是个人艺术的创作结果,这是事实,不可否认。但我觉得,在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结合吉林特色,做出这种“成果共享,科学创作”的创作理念,我觉得是探索。改革开放不也是探索吗?我们摄影也在探索。我认为,只要体现和谐,体现快乐,都是对的,这是我个人看法。但在将来,比如法律专家认为我们这种做法不对,那我在大会上向全省影友道歉。但是,现在法律没有认定之前,我认为我的这种做法是符合和谐社会主题的,能体现快乐摄影、科学创作这一方针。

记:“共同创作”、“潜规则”符合和谐社会的主题?

桑:我们觉得我们这种创作,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主题。作为省摄协负责人,我到各地去创作,下面的影友是不是得给我提供最佳条件、陪着我去创作?(如果)创作完之后,我把这些创作成果都归我有了,我又发表又获奖,你在家里会是什么心情啊?反过来,我拍完之后找到你,看吧,这里面你也付出辛苦了,你需要哪张,你就拿去,在省内发表、展出。我将来出书,在国家(层面)的(展出)时,我再出面,因为省内是我主持协会工作啊,那你说你是什么心情?是不是非常愉悦?非常快乐?

记:为什么合作作品不共同署名?共同署名,既不涉及侵权问题,又让大家都得荣誉,不挺好吗?

桑:我们大家在合作创作时就有言在先,谁能拿去(得奖)就谁拿去,不要嫉妒谁得了(什么奖)。只要是和我一起创作的,你现在就可以拿出去自己发表,都是宣传吉林省嘛。人必须大度,看主流,不要看枝节。

摄影也分圈子,圈子和圈子规则不同

记:你谈到,吉林摄影圈有多年的“潜规则”。受拍摄条件所限,大家经常合用一台机器,拍摄后随机“分片子”,这些片子可当成共同创作的作品。但一些吉林影友表示,并没有这种“潜规则”。

桑:他们可以说他们的,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说各的,反正我的片子是这么做的。好几千名会员,上万个摄影者搞摄影,摄影是个团队,我们摄影是这样,谁要是跟谁在一起,就会经常跟谁在一起。

记:你的意思是说,也分小圈子?圈子和圈子规则不同?

桑:对,摄影都是圈子,不能说大家都这么做。我常说“快乐摄影”,大家是通过摄影这种手段结交朋友,在和谐的生活中欣赏到艺术,再去创作,这个过程太重要了,不要单单把你能得多少奖看得太重。前提很重要,首先要在和谐的气氛中创造快乐,我不认为谁得奖了就怎么的。

记:吉林影友称,常到长白山的摄影者都会自带机器。你常去长白山,自带相机的时候占多大比例?

桑:我是摄影家,首要的是创作,在做好组织工作的同时,我不能把我的摄影丢了。我车里经常拉着相机,我们去创作,不带相机行吗?那就是战士的枪啊!

记:那为什么又说,你们上长白山经常几个人共用一台机器?

桑:那是不会的,一个战士不带枪,怎么会完成战士的使命呢?摄影还是使用自己的设备为好。就是我们登山特困难的时候,天气特别恶劣的时候,当然大家就得采取特殊措施。

“为创作拼老命”,曾捡游客扔的包子吃

记:你在论文中写道,为摄影创作曾经历三次车祸?都是在去长白山的路上吗?

桑:我上长白山几次大难不死,为创作我把腿都撞折了。去长白山出过几次车祸,有一次是去查干湖拍冬捕,好像是在2004年年底,车都撞毁了,医生诊断我要残疾,休息了半年。

记:最严重的就是这一次吧?

桑:还有一次,我们上长白山,早晨3点多开始爬山,半路遇到暴风雪,把我下巴都冻烂了。当时我们就带了一套相机,花800元雇了一个看山老头背相机,当时有个影友叫李忠,还有一位是《延吉晚报》的孙总编,我们上去之后,困在山上下不来了,没办法,就捡游客扔的包子、面包吃。

记:你们凌晨3点上山拍摄,没带吃的?

桑:我们上山之前已经做好准备,李忠负责带给养,买香肠什么的。结果我们半路想吃东西时,李忠拿不出来了,原来他怕累,给扔到宾馆了。我们只得往上走,山上有气象站,可以进屋烧点火取暖。上去之后,我们烧了点雪水喝,就到处找吃的,夏天游客扔的吃的,我们就开始捡着吃。

记:夏天游客扔的吃的,那还能吃吗?

桑:那也没办法。李忠当时不吃,他说,万一你们中毒了,他还可以找人营救。

记:山上的气象站离得远吗?

桑:气象站冬天就没人了,不像现在,那几年一到冬天就封上,钉上门人家就走了。我们上山都属于破坏,把人家的门给踹开才进去的。因为那大雪有两三米深。

记:有人质疑说,凌晨3点不让上山,长白山有规定。

桑:我们不就是为了创作,拼了老命嘛,要不咋找向导背相机呢?

记:不是有人把守,不让上山吗?

桑:那么大一座山,谁能看得住啊?在哪儿都能上去。我们有向导,都走近道,从雪窠里趟着走,没说雪都齐腰深吗?要没人带队,我们根本不敢走。

记:齐腰深的雪,岂不是寸步难行?

桑:雪不是都那么深,所谓沟的地方、窝风的地方,两山交界处雪深;岗上雪就少,风一大,岗上的雪被刮跑了,就露出地来了。

记:凌晨3点,天还黑着,又大雪,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上山?

桑:这就是创作,不就为了摄影艺术吗?我们就这么拼命。



报奖不会只报自己,曾把奖让给老同志


记:金像奖评选前,省摄协是否该下发通知?很多省内摄影人说,他们没有接到通知,不知道让报金像奖这件事?

桑:金像奖的申报是在网上,《中国摄影报》等媒体也都报道了。我们在省里相关会议上都提出来,让大家做好相关准备,他本人得认真读报,在网上查啊。我们没有必要下通知,我们就是在相关会议上通知大家,让大家上网去查找。

记:在会议上做了口头通知?

桑:对,每年我们都有年会,都会告诉会员今年有哪些国家级的大型活动,省里有什么活动,我们都会通知。而且,中摄协网站通知了,作为一个摄影人,你不看自己的网,我认为,那就是你个人的问题。

记:为申报金像奖,你们开主席团会议沟通过吗?

桑:报之前,我们都会通过网络、信函等跟主席团全体成员沟通。

记:不是以会议的形式?

桑:我们是人民团体,主席团成员都在各个不同单位,一有事就把大家召集来,势必给大家造成一些麻烦。我们的方针是:按规定一年或半年开一次主席团会议,剩下的事情,就通过传真、电话和大家沟通。

记:有人反映,1996年中摄协成立40周年,让各省摄协上报有成就的摄影家,你没有通知大家,而是把自己报上去了?

桑:我们省不是报一个,我们通过主席团报的,报谁,事先做了半年认真调查,你可以问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人。他们为此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每天查会员表,看谁符合要求,通过信函、电话联系摄影家。

记:但有人说,你只把自己报上去了,中摄协为此还来电话询问。

桑:这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情况我不清楚。但我知道,贡献奖当时在我们省得了二三十个呢,绝不是桑玉柱一个人。40年,只有桑玉柱对中国摄影做过贡献?我不会这么做。

记:还有人说,2006年文化部举办20世纪摄影经典系列活动,让各省摄协通知大家报作品,大家也不知道消息,你又只把自己报上去了?

桑:这个我不清楚,文化部举办的这个活动,我记忆中没参与过,无可奉告。我们只是吉林省文联成立40周年时,搞过世纪金奖评选,总共评6个,当时评分好像我还排了第四名。后来我主动把这个名次让出去了,让给老摄影家。我在主席团会上说得很清楚,我说我还年轻,将来还有机会,再过10年我得世纪金奖也不难。

记:你没要这个奖?

桑:没要。我作为年轻人,必须把这样的荣誉让给老同志。

记:你经常把奖让出去吗?

桑:我做省摄协负责人,在省内,我再得这些奖有什么用啊?我现在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是吉林省高级专家,你说,我要这有什么用呢?它没意义了。

记:长白山文艺奖是吉林省内最高文艺奖项,两年一届,你得过几次?

桑:好像四五次吧。我觉得,我积极参与这样的评选,也是对吉林省经济文化建设的贡献,因为它是政府奖嘛。

记:长白山文艺奖,省摄协有几个名额?

桑:一般1~4个名额。

记:有吉林影友称,你届届都争长白山文艺奖,认为你作为省摄协负责人,应该有奉献精神,把机会让给别人。

桑:不能这么说啊!长白山文艺奖是省委宣传部搞的,全省人都申报,我们必须得参与,作为省摄协负责人,我不参与这样的评选,那不失职吗?全国搞什么影展影赛,我们都得参与,作为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也参与。

记:论文中,你写道:“在摄影创作中,我从来都是无私地奉献,只要是和影友一起创作的作品,我从不自己去发表或参加各种赛事……”为何这次金像奖用了和影友一起创作的作品?

桑:我在前面有个修饰语,在省内。我都有个非常明确的说法。

记:如果这些影友拿着这些一起创作的片子去参展或出书,可不可以?

桑:那我更高兴啊。我们省的任何一个摄影家,得到什么奖,我都为他而自豪,他在任何地方发表我都高兴,我不会嫉妒说这个照片是谁和谁拍的,绝对不会。

感谢网友关注,对“人格侮辱”者或将予以法律还击

记:这次事件引起舆论轩然大波,对此你怎么看?

桑:我得感谢网友、影友,通过这次全国的关注,我充分看到网友、影友对中国摄影事业繁荣发展的关心和期望。这说明摄影界影响面已越来越大,摄影界出点事,全国人民都关注,百家争鸣,大家都发表看法,使摄影事业更好地发展繁荣。全国10亿人民,有5亿人民都关心摄影,我觉得摄影事业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影响就相当大了,这也令人高兴啊!

记:在这次事件中,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关于你的帖子,你怎么评价?

桑:我感谢那些关注我的人。我得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从这个角度去看大家。但是,我看到有些帖子,在语言表达上不像是文化人说的,我们是学术争论,不要搞人格上的侮辱。摄影人是文化人,是给人带来快乐和美的人,在语言的运用上,在思想深处,首先要有一个爱字。

网上有人对我和我的家人多少有点过激的语言,我们会正确对待。但对和我家人的人格侮辱,用过激语言陷害我,过后,我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还击。

记:你打算什么时候诉诸法律?

桑:什么时候诉诸法律,是我的权利,我什么时候想做就做。我现在只是有这个思想,但怎么操作,我要经过法律部门,经过律师来一点点做。

记:经历这起风波后,你有什么感受?今后有什么打算?

桑:通过这件事,我更加认识到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实,为人要善良。今后我还会坚持我的准则:诚实做事,诚实做人。

我也是50多岁的人了,再有5年就退休了,我又是吉林省摄影家协会负责人,我的一言一行,代表协会的形象,我不能因为我的一言一行给协会抹黑,我必须把我们的队伍带好,让这支队伍光辉灿烂地走好每一步,这是我想的大事。至于现在网上说的一些事情,那只是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如何把它解决好。

组织上对我这个问题如何处理,需要我承担的责任,我必须承担,我得坦诚做事,对得起这些会员。作为省摄影家协会的领军人物,我在这儿出现问题了,我愧对大家,该我承担的责任,我一定承担。



影友质疑桑玉柱所言 没听说过这种“潜规则”


在桑玉柱接受采访之后,为核实其中的部分细节,本报记者又向吉林省摄影界一些资深人士进行了求证。

1 月12日,吉林省著名摄影家郎琦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1996年,中摄协成立40周年,让各省级摄协上报有成就的摄影家,以颁发荣誉杯。桑玉柱时任吉林省摄协副秘书长,可他没有通知大家,而是私自把自己报上去了,为此中摄协相关项目负责人来电询问,吉林省文联还就此召开过专门会议。”

桑玉柱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当时省摄协工作人员曾按照会员表,对照报奖的年代要求,通过信函、电话联系了摄影家,还称省内有二三十人得到了这个贡献奖。

1月15日,郎琦在家中向记者出示了他当年所得的这个荣誉杯,并再次向记者声明,他完全对他所言负责。当时桑玉柱没有通知大家报奖,省文联得知后,经后期补报,省内只有3个人捧得了荣誉杯,当年还是省摄协的李立、于祝明去北京开的会。

记者在向李立求证时,这位省摄协终身荣誉主席告诉记者,该荣誉杯颁发于1996年12月,省内确实只有三四个人获得此杯,而不是二三十人。

李立同时告诉记者,中摄协曾经搞过另外一个表彰,是对从事摄影工作40年以上的摄影人进行表彰,那一次省摄协是按照年代要求上报的名单,获奖者比较多。

桑玉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介绍,省文联成立40周年时进行世纪金奖评选,总共评6人,他打分排第四,后来他主动把奖让给了老摄影家。对这件事,郎琦、李立也一致否认。

李立介绍,当时评选这个世纪金奖,他正担任省摄协主席,该奖的评选规则是,按照作品在不同层次影展影赛上的获奖情况给予不同分值,获得该世纪金奖的只有3 人,桑玉柱应该排在第5名,但在评选现场,桑玉柱却表态不要该奖,把奖让给别人。对此,李立觉得很滑稽:“他自己根本没评上,又何谈把奖让给别人?”

至于桑玉柱所言长白山上被困,冬天气象站没有人,踹开门进去烧火取暖一事,李立也表示不可思议。李立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在冬季登顶长白山,专门采访了长白山气象站。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时,长白山气象站就冬季不离人了,因为每天都要报气象数据。每年秋季,给养就会送到气象站,埋在雪下保存以供工作人员过冬。由于长白山雪大,气象站那时还是平房,会被大雪淹没,只露一个房顶,所以气象站人员在房顶开了天窗,外出活动时都是从这个天窗爬出去。

对于桑玉柱所说的“潜规则”,一些吉林影友表示无法接受,他们均称没听说过这一“潜规则”,“即使是发烧友上长白山拍照,也都会自己带器材,桑玉柱所说潜规则,是对吉林摄影界的最大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