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县汉旺镇,一座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享有四川省工业重镇美誉的小镇,境内有全国三大汽轮机生产企业之一的东方汽轮机厂,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的清平磷矿。
在这片76.2平方公里土地上,常住人口6万人,流动人口2.5万人。由于是依山而建,在此次地震中,汉旺镇的建筑物遭到毁灭性的摧毁,伤亡惨重。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这座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死亡气味的小镇,解放军的搜救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由于地震后气候异常,大雨与烈日交替,挖出来的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而缺水断电则造成了灾民和救援人员生活的不便;没有一间房子不是危房,成千上万的人只能随地大小便……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地震大灾后伴生的瘟疫,很有可能马上到来。
天气异常
废墟内尸体高度腐烂
从5月13日凌晨开始,饱受地震蹂躏的阿坝州、德阳、绵阳等灾区就下起了雨,不大不小的雨连着下了一天一夜,仿佛要把大自然对人类的这场“杀戮”留下的血腥冲刷干净。
14日上午10点,天放晴了,气温很快就升了上来,接连几天,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抗震救灾的人们都忍受着白花花的太阳的炙烤。17日夜晚,风雨大作,电闪雷鸣,瓢泼大雨连着下了几个小时,昨日上午,天气再次放晴,最高温度达30摄氏度。
异常的天气给救援工作平添了许多困难,而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加速了废墟里尸体的腐烂。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乘车刚驶入汉旺镇地界,就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乎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一列列排着队走过的解放军战士还戴着手套。每个路口,都有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背着喷雾器给路人消毒。
东汽中学是汉旺镇此次地震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该校一栋4层楼的教学楼除三面墙仍矗立外,楼板完全坍塌,900余名师生中有近300人遇难。空降兵某部红三连负责该学校的搜救工作,一名在现场指挥的士官告诉记者,已经连续两三天没有挖出过活人了。
记者每离开一个埋人比较集中的“疫区”,都会有人要求全身消毒方能离开,一个上午,全身上下被消毒药水喷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缺水断电
灾民、救援人员洗澡难
地震以后,自来水全停了,而流过小镇的一条小河的水和地下水都被污染了,驻扎在镇上的数千官兵和灾民们日常生活用水只能靠水车供应。“每天为了接到一点做饭用的水,都要排上近一个小时的队,洗澡洗衣就更别想了。”住在路边一个帐篷里的灾民牛运庚说,他全家人从地震后到现在没换过衣服,没洗过澡。
奋斗在抢险第一线的解放军官兵们也同样面临着用水紧张的问题。解放军某团宣传科关科长称,1100多人的队伍,每天只有定量供应的一车水。“只能勉强够做饭用。”
一名防化分队战士说,他们每天吃饭之前也没水洗手,只能在84消毒液中泡一下。
全镇危房
无奈随地大小便
地震之后,汉旺镇的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都陷入瘫痪。许多人都有亲人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许多人还沉浸在家破人亡的悲恸中,汉旺人顾不上清扫街道。居民楼的废墟里挂着的一条条长长的带鱼发出阵阵恶臭、一块块腐败的腊肉爬满蛆虫,路边随处可见由饭盒等生活废弃物堆积而成的垃圾堆。
汉旺的另外一个现实是:全镇几乎没有一处房子不是危房。“不是外面有粗大裂缝的外伤,就是内部结构摇摇欲坠有内伤。”一名负责当地救援的解放军指战员说,灾后重建时,这座小镇几乎所有的房屋都需要进行爆破。
“全镇危房”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没有地方解决大小便问题。“总不能为了害羞,跑到危房里撒尿,送掉一条命吧。”一名灾民说,现在汉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官兵还是百姓,憋不住了,都是逮着个人少的地方就解决。
灾后防疫现阶段最紧迫的任务
据负责处理尸体的解放军某部防化分队士兵介绍,目前处理尸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无主尸体,主要是深埋,在大山上挖了一个大坑,将经过药水处理后的尸体埋在坑内。另外一种方式是火化,这种主要是有家属认领的尸体。
记者了解到,用来装运尸体的尸袋是由东汽公司提供的,由于死亡的人数太多,尸袋不够,有时候只能将尸袋回收,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
目前在防疫上,灾民们的疾病防疫主要由地方的防疫部门和各地赶来支援的医务人员做。据卫生防疫专家介绍,地震后伴生的瘟疫,主要是尸体腐烂污染水源,天气热影响环境卫生,垃圾孳生各种微生物和疾病。“汉旺镇的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有可能不堪设想。”一名正在该镇的医务人员不无忧心地说,目前已经出现了肠道感染病人增多的迹象,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由此看来,如何迅速改善灾区卫生条件,迅速建立起有效的灾后应急疾病监测体系,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