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太湖再拉警报蓝藻爆发在即 湖水如绿漆臭味弥漫(图)

太湖再拉警报蓝藻爆发在即 湖水如绿漆臭味弥漫

文章来源: 人间HYDE 于 2008-04-20 10:59:1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9963/996351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江苏宜兴丁山镇,太湖湖面上尽是绿油油的蓝藻,随波荡漾。 记者 王颖 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9963/996351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虽然经过多日雨水的稀释,但前日阳光下,湖州南太湖边的水面上,一层绿膜仍泛着油光。“这些就是蓝藻。”一位渔民告诉记者。

湖州白雀乡小梅口,是太湖边的一个渔民聚集区。记者顺着刚铺好的沙子路走向湖边,远远就望见一片绿色。走近后发现,在肉眼所及的范围内,湖面上尽是绿油油的蓝藻,嚣张地漂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

去年蓝藻大暴发引起无锡自来水危机,太湖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然而,记忆还未退去,“绿魔”又再次悄无声息地袭来。据新华社报道,太湖西南部的部分水域再度出现大面积蓝藻。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太湖仍有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

蓝藻又来了,它对江浙两地沿太湖群众的生活有何影响?人们对此又抱有怎样的心态?记者为此展开了沿湖调查。

“双手入水:好像涂了一层绿漆”记者目击湖面蓝藻泛滥

从小梅口沿太湖岸边,近20分钟的车程内,向太湖里望去,记者看到大片的蓝藻,浓度不一,薄如膜,厚如漆。随着波浪起伏,缓慢地向岸边漂来。

最夸张的一处,由于一艘废弃渔船挡住了风浪,大片蓝藻密集聚拢在一块,似绿色浓浆一般,微风吹来,纹丝不动。把一根灰褐色树枝浸下去,拿上来犹如从染缸中取出,整根都成了绿色。岸边的石头也染成了绿色,上面还堆积了一层有近3厘米厚的蓝藻。记者抓了一把,竟像泥浆一般粘稠。把双手插入水中,再提起时,就好像涂了一层绿漆。

在长兴夹浦镇太湖大堤上,我们碰到一位姓杨的青年农民,他身着皮衣,背着电瓶,正到大堤内侧的小河沟里去捕鱼。他告诉我们,十多年前,湖边有好多鱼虾好抓,吃起来味道也很鲜美。现在湖水太脏了,没什么鱼好抓,即使抓到一些,味道也没有小河沟里好。

得知记者专程来看蓝藻,他有些不以为然地说,每年这个季节就会出现蓝藻,大家都习惯了。现在还好,是活的,到七八月份,水温一高,就会死亡腐烂,“南风一起,臭味四处弥漫,那个味道很呛人!”

“一般来说,五六月份太湖蓝藻开始较大面积暴发,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来,今年似乎是稍稍提早了些。”在采访中,湖州市水质监测站有关工作人员态度比较谨慎:“作为一种自然生物,太湖蓝藻年年都有。今年情况会怎么样目前还不好说。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水成这个样子,还怎么打鱼氨渔民担心没了收成

对于夏天蓝藻的厉害,自小生活在小梅口的蒋大林算是深有体会。他今年63岁,一直住在太湖渔船上以打鱼捕虾为生。自去年蓝藻危机后,当地政府部门着手“渔民上岸工程”,目前小梅口100多户船家都已上岸过渡安置,蒋大林一家也是其中之一。当记者问起蓝藻的情况时,他拿着手中的饭碗朝记者晃了晃:“(蓝藻暴发)去年厉害的时候去湖里随便一舀,就是满满一碗的蓝藻,你说多不多!”

老蒋说他很担心今年的蓝藻比去年的还要厉害。“都说去年的蓝藻多,可去年天冷的时候,水面上看不到的,都在水下呢;现在不一样了,大冷天蓝藻还飘在湖面上。真不知道等夏天的时候,会有多吓人呦!”说到这,老蒋抱怨起去年的蓝藻让他的鱼虾收成几乎全部打了水漂。他告诉记者,蓝藻覆盖整个湖面,水里没有充足的氧气,恐怕鱼虾都会活不下去,“抓上来,都是死的,怎么卖啊,我们全家还靠这个过日子的。”

记者看到,由于渔船遮挡,在一些风浪较小的角落里,蓝藻显得更厚。但还好这时的蓝藻还闻不出腥臭味。老蒋说,天热时臭得窗都没法打开,“比猪圈还难闻,那个味道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老蒋皱了皱眉,直摇头。

在湖的另一边,江苏宜兴市丁山镇汤庄村有个林庄港(当地称“河”为港),直通太湖。昨天晴天,汤庄村的渔民们都搬了小凳子出来,边晒太阳边织网,为9月份开始的捕鱼抓虾做准备(每年2月1日至8月30日,为保护太湖渔业资源,太湖渔管会实行为期7个月的禁渔期。)。

老陆是个老渔民,当记者问起关于太湖蓝藻,内向的他憨厚地“呵呵”笑,偶尔抬头回答两句:“年年都是这样的,习惯了,今年不知道收成怎么样……”每次提到“收成”,一直低着头织虾网的老陆妻子就会斜着眼看他一下,低声说:“是埃”

老陆家隔壁,剩下的都是女人和小孩,“水成这个样子,还怎么打鱼啊,索性都出去打工了!”左手抱着小孩的一名中年女人用空出的右手朝记者挥了挥,“禁渔期的时候不能打鱼,到了能打鱼的时候也抓不到什么鱼,全是绿绿的一片蓝藻,人都臭死了,不要说靠水活的鱼?”据了解,村里许多男人嫌打鱼收成不好,都外出打工了。

“客人哪还有胃口”小饭馆的生意被拖了后腿

老李的家就在太湖边,他前几年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开了一家小饭店。“客人很多,来了直接点我们从湖里抓捕到的鱼虾,不是亲眼看见从湖里抓的客人还不要。现在不一样了。”老李指着家附近湖面上的蓝藻说,“喏,就这个绿绿的,客人看见了哪里还有胃口。每次来了都问我们是不是从这下面抓的,是的话就不要吃了,嫌脏!”老李叹气,现在的生意反而被“地理优势”拖了后腿。

78岁的老渔民王秒林告诉记者,由于太湖水受污染,“太湖三宝”之一的“水晶虾”(太湖白虾)现在越来越宝贝了。

老王说白虾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水质不好就存活不下去。“我们家里人多,以前一天可以捕到五六斤白虾。前几年,一网上来,90%多都是白虾;现在倒过来了,90%都是杂虾,剩下的才是白虾,而且活得也不多。可见水有多脏。”说到这,老王的声音变大,显得有些激动。

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老王的侄子说,要是太湖污染再这么下去,“早晚有一天,太湖白虾都吃不到喽。”

“太湖的水还怎么喝”村民只能自己打井或引山水

湖州与太湖相接的一些河道口,蓝藻也已繁殖成片。一位居民向记者连连感叹:“以前我小时候没有自来水,喝的都是太湖水埃可是现在你看看,还怎么喝,太恶心了!”

不过,他有些无奈地说,村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在他们村,吃的是山上引下来的水,村民们也主要以种地为主,不靠湖吃湖了。

宜兴市丁山镇汤庄村林庄港吴大妈也告诉记者,太湖的水不能喝了,家里自己打了井,“干净些”。但是记者尝了一口,发现里面还是夹带着一些沙粒,可能是没过滤透彻。“山上的水好喝,干净,我女儿嫁过去的地方就喝山上的水。”吴大妈轻轻地说,一脸羡慕。

而湖州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的情况不会影响湖州市民的饮用水。

“我们天天在河上捞”自救:河口筑网撑船打捞

丁山镇汤庄村的内河上,乔小妹和曾瑞宝这对老夫妻撑着家里的船在打捞蓝藻。这些日子,他们每天都忙着这个活。

“喏,我们从那边过来了,捞了很长一会了。”曾瑞宝用手指了指船尾方向。记者顺手看过去,跟其他内河和水塘比较起来,前方水面上果然干净很多。乔小妹说,村里和大队每年都会找一些村民做打捞工作,年底还会给些微薄的报酬。“钱是不多,可这水是直接关系生活的。”曾瑞宝一边说着,一边把着长长的手柄,用网兜在水面上轻轻舀着,然后再把蓝藻倒在船上。曾瑞宝说,这些处理后没有蓝藻的水是换到鱼塘里面养鱼的,“我们有空了就撑船出来打捞,村里其他人也跟我们一样的”。

曾瑞宝打捞蓝藻的地方再过去就是太湖了。记者注意到,在太湖和村里内河的中间拦着一张网。曾瑞宝说,这是为了减少太湖蓝藻漂进内河。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人女子回国旅游失踪,丈夫被判赔2360万美元
川普要改H-1B制度!"高薪留美 低薪走人"时代将来临….
卢特尼克:川普每晚1点给我打电话 聊八卦 还让我背锅
太冤!探亲老人因这件“小事” 关押一周后遣返回国!
习权力下放三大亲信 为晚年“隐形皇帝”统治术铺路

24小时讨论排行

为吓阻中共犯台出奇招!美众院无异议通过新法案
亨特·拜登:我爸辩论搞砸 是被安眠药害的
金融时报:国民党与民意脱节 即将面临大罢免
中国禁抗战神剧:“我方超人化 敌方弱智化” 低级红高级黑…
川普再退群!美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大理由”曝光
噩梦!美国新任移民局长上任 主张废除OPT 严查H1B
爱泼斯坦1993年参加特朗普婚礼照片曝光!特朗普怒斥CNN
川普不顾马丁路德金家人反对 解密其遇刺FBI档案
特朗普正深陷泥潭 使出一招“围魏救赵”
中国正在抢占未来,美国却陷入焦虑与退缩
ICE移民拘留所惨况曝光:女性在男性注视下如厕…
美企称破解炼金术:以核聚变把水银变成黄金…
五角大楼惊爆云系统由中国工程师维运 防长勒令清查
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涉宣传欺诈 加州DMV禁止销售30天
台湾26日投票“大罢免”,中国因素推波助澜?
华裔女孩回云南认亲 28年前与亲生父母在医院走失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太湖再拉警报蓝藻爆发在即 湖水如绿漆臭味弥漫

人间HYDE 2008-04-20 10:59:12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9963/996351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江苏宜兴丁山镇,太湖湖面上尽是绿油油的蓝藻,随波荡漾。 记者 王颖 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9963/996351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虽然经过多日雨水的稀释,但前日阳光下,湖州南太湖边的水面上,一层绿膜仍泛着油光。“这些就是蓝藻。”一位渔民告诉记者。

湖州白雀乡小梅口,是太湖边的一个渔民聚集区。记者顺着刚铺好的沙子路走向湖边,远远就望见一片绿色。走近后发现,在肉眼所及的范围内,湖面上尽是绿油油的蓝藻,嚣张地漂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

去年蓝藻大暴发引起无锡自来水危机,太湖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然而,记忆还未退去,“绿魔”又再次悄无声息地袭来。据新华社报道,太湖西南部的部分水域再度出现大面积蓝藻。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太湖仍有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

蓝藻又来了,它对江浙两地沿太湖群众的生活有何影响?人们对此又抱有怎样的心态?记者为此展开了沿湖调查。

“双手入水:好像涂了一层绿漆”记者目击湖面蓝藻泛滥

从小梅口沿太湖岸边,近20分钟的车程内,向太湖里望去,记者看到大片的蓝藻,浓度不一,薄如膜,厚如漆。随着波浪起伏,缓慢地向岸边漂来。

最夸张的一处,由于一艘废弃渔船挡住了风浪,大片蓝藻密集聚拢在一块,似绿色浓浆一般,微风吹来,纹丝不动。把一根灰褐色树枝浸下去,拿上来犹如从染缸中取出,整根都成了绿色。岸边的石头也染成了绿色,上面还堆积了一层有近3厘米厚的蓝藻。记者抓了一把,竟像泥浆一般粘稠。把双手插入水中,再提起时,就好像涂了一层绿漆。

在长兴夹浦镇太湖大堤上,我们碰到一位姓杨的青年农民,他身着皮衣,背着电瓶,正到大堤内侧的小河沟里去捕鱼。他告诉我们,十多年前,湖边有好多鱼虾好抓,吃起来味道也很鲜美。现在湖水太脏了,没什么鱼好抓,即使抓到一些,味道也没有小河沟里好。

得知记者专程来看蓝藻,他有些不以为然地说,每年这个季节就会出现蓝藻,大家都习惯了。现在还好,是活的,到七八月份,水温一高,就会死亡腐烂,“南风一起,臭味四处弥漫,那个味道很呛人!”

“一般来说,五六月份太湖蓝藻开始较大面积暴发,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来,今年似乎是稍稍提早了些。”在采访中,湖州市水质监测站有关工作人员态度比较谨慎:“作为一种自然生物,太湖蓝藻年年都有。今年情况会怎么样目前还不好说。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水成这个样子,还怎么打鱼氨渔民担心没了收成

对于夏天蓝藻的厉害,自小生活在小梅口的蒋大林算是深有体会。他今年63岁,一直住在太湖渔船上以打鱼捕虾为生。自去年蓝藻危机后,当地政府部门着手“渔民上岸工程”,目前小梅口100多户船家都已上岸过渡安置,蒋大林一家也是其中之一。当记者问起蓝藻的情况时,他拿着手中的饭碗朝记者晃了晃:“(蓝藻暴发)去年厉害的时候去湖里随便一舀,就是满满一碗的蓝藻,你说多不多!”

老蒋说他很担心今年的蓝藻比去年的还要厉害。“都说去年的蓝藻多,可去年天冷的时候,水面上看不到的,都在水下呢;现在不一样了,大冷天蓝藻还飘在湖面上。真不知道等夏天的时候,会有多吓人呦!”说到这,老蒋抱怨起去年的蓝藻让他的鱼虾收成几乎全部打了水漂。他告诉记者,蓝藻覆盖整个湖面,水里没有充足的氧气,恐怕鱼虾都会活不下去,“抓上来,都是死的,怎么卖啊,我们全家还靠这个过日子的。”

记者看到,由于渔船遮挡,在一些风浪较小的角落里,蓝藻显得更厚。但还好这时的蓝藻还闻不出腥臭味。老蒋说,天热时臭得窗都没法打开,“比猪圈还难闻,那个味道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老蒋皱了皱眉,直摇头。

在湖的另一边,江苏宜兴市丁山镇汤庄村有个林庄港(当地称“河”为港),直通太湖。昨天晴天,汤庄村的渔民们都搬了小凳子出来,边晒太阳边织网,为9月份开始的捕鱼抓虾做准备(每年2月1日至8月30日,为保护太湖渔业资源,太湖渔管会实行为期7个月的禁渔期。)。

老陆是个老渔民,当记者问起关于太湖蓝藻,内向的他憨厚地“呵呵”笑,偶尔抬头回答两句:“年年都是这样的,习惯了,今年不知道收成怎么样……”每次提到“收成”,一直低着头织虾网的老陆妻子就会斜着眼看他一下,低声说:“是埃”

老陆家隔壁,剩下的都是女人和小孩,“水成这个样子,还怎么打鱼啊,索性都出去打工了!”左手抱着小孩的一名中年女人用空出的右手朝记者挥了挥,“禁渔期的时候不能打鱼,到了能打鱼的时候也抓不到什么鱼,全是绿绿的一片蓝藻,人都臭死了,不要说靠水活的鱼?”据了解,村里许多男人嫌打鱼收成不好,都外出打工了。

“客人哪还有胃口”小饭馆的生意被拖了后腿

老李的家就在太湖边,他前几年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开了一家小饭店。“客人很多,来了直接点我们从湖里抓捕到的鱼虾,不是亲眼看见从湖里抓的客人还不要。现在不一样了。”老李指着家附近湖面上的蓝藻说,“喏,就这个绿绿的,客人看见了哪里还有胃口。每次来了都问我们是不是从这下面抓的,是的话就不要吃了,嫌脏!”老李叹气,现在的生意反而被“地理优势”拖了后腿。

78岁的老渔民王秒林告诉记者,由于太湖水受污染,“太湖三宝”之一的“水晶虾”(太湖白虾)现在越来越宝贝了。

老王说白虾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水质不好就存活不下去。“我们家里人多,以前一天可以捕到五六斤白虾。前几年,一网上来,90%多都是白虾;现在倒过来了,90%都是杂虾,剩下的才是白虾,而且活得也不多。可见水有多脏。”说到这,老王的声音变大,显得有些激动。

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老王的侄子说,要是太湖污染再这么下去,“早晚有一天,太湖白虾都吃不到喽。”

“太湖的水还怎么喝”村民只能自己打井或引山水

湖州与太湖相接的一些河道口,蓝藻也已繁殖成片。一位居民向记者连连感叹:“以前我小时候没有自来水,喝的都是太湖水埃可是现在你看看,还怎么喝,太恶心了!”

不过,他有些无奈地说,村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在他们村,吃的是山上引下来的水,村民们也主要以种地为主,不靠湖吃湖了。

宜兴市丁山镇汤庄村林庄港吴大妈也告诉记者,太湖的水不能喝了,家里自己打了井,“干净些”。但是记者尝了一口,发现里面还是夹带着一些沙粒,可能是没过滤透彻。“山上的水好喝,干净,我女儿嫁过去的地方就喝山上的水。”吴大妈轻轻地说,一脸羡慕。

而湖州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的情况不会影响湖州市民的饮用水。

“我们天天在河上捞”自救:河口筑网撑船打捞

丁山镇汤庄村的内河上,乔小妹和曾瑞宝这对老夫妻撑着家里的船在打捞蓝藻。这些日子,他们每天都忙着这个活。

“喏,我们从那边过来了,捞了很长一会了。”曾瑞宝用手指了指船尾方向。记者顺手看过去,跟其他内河和水塘比较起来,前方水面上果然干净很多。乔小妹说,村里和大队每年都会找一些村民做打捞工作,年底还会给些微薄的报酬。“钱是不多,可这水是直接关系生活的。”曾瑞宝一边说着,一边把着长长的手柄,用网兜在水面上轻轻舀着,然后再把蓝藻倒在船上。曾瑞宝说,这些处理后没有蓝藻的水是换到鱼塘里面养鱼的,“我们有空了就撑船出来打捞,村里其他人也跟我们一样的”。

曾瑞宝打捞蓝藻的地方再过去就是太湖了。记者注意到,在太湖和村里内河的中间拦着一张网。曾瑞宝说,这是为了减少太湖蓝藻漂进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