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人们说某人做事快,产量高是“多产”;若说一件事到做不下去了,就是“难产”。那么,真的难产呢…… 我当年下乡去的农场,地处北回归线之南。在1950年代末,第一代农垦工人垦荒修路,建立了热带橡胶农场。到十多年后知青下乡时,农场已经具备了基本生存的条件,各连队也有卫生室,备有一些简单的药物。但是真生大病,还是得去县医院。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一次我講到,蘇維埃政府在奪取政權之後,對“托爾斯泰主義”的信徒展開了全面逼迫和殺戮。 為什麼選中托爾斯泰 那為什麼共產政府還要繼續推崇托爾斯泰,出版“托爾斯泰全集”呢? 從歷史的視角看: 有共同的關注點—社會革命者,首先關注社會平等的問題。托爾斯泰批判社會不平等,主張社會變革。這與革命者的關注點是一致的。 都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托爾斯泰下葬以後,索菲亞說:“三天以後這屋子就像死了一樣……”。 托翁死後的莊園(十月革命前) 托爾斯泰的死亡,讓他的整個家族破產。他在遺囑中交待,把著作版權給了贊同他主張的小女兒亞歷山德拉(薩莎),幾年後,薩沙按照父親生前的願望,將兄長們分到的土地買過來,分給了農民。 在托爾斯泰過世之後的幾年,雅斯納雅·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两年因“新冠病毒”的流行,“封城”这种听起来“古旧”的事,竟然频频发生,让很多人难以忍受。 其实不过在五十多年前,人们被“封死”在一个地方,是常态(可能“封地”不是居室内,而是广阔天地)。当时把那些到处跑的人被称之为“盲流”。顾名思义,就是不留在“属地”,到处盲目流动。当时大部分人能接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晚年的托爾斯泰,因與妻子的矛盾而第三次離家出走,最後死在他鄉。 最後一次離家出走 在1910年秋,托爾斯泰已經無法再忍受索菲亞,決心要離開家。起初他計劃去一個叫做鮑羅夫科沃的村莊,後來又想去高加索,那是他年輕時當兵和開始文學創作的地方。他也很想去修道院過平靜的生活。 導致他匆忙出走的,是1910年10月28日發生的一件事。在清晨3、4點鐘的時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托爾斯泰的晚年,由於夫妻二人理念不同,矛盾日益加深。在這裡要提到一個人,因他的涉入,加劇了托爾斯泰的家庭矛盾;不過也正是他,後來竭盡全力出版了托爾斯泰的全部作品。 至於托翁的離家出走,死在他鄉,我會另外再做一期。 契爾特科夫 托爾斯泰有一批追隨者,其中有個名叫契爾特科夫的俄國貴族。他高大英俊、聰慧富有,是退役的宮廷軍官,還曾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前面寫過幾篇當年“上山下鄉”時的回憶。對今天的年輕人而言,那是一個刻板化的時代,不過,越是強求一致,越能顯出人生百態和人性的軟弱。 失調的男女比例 在農場的前兩年,我們連的男女青年比例失調,男少女多。成都老知青(文革前下鄉)是八女一男(而且這一男已經是其中一女的未婚夫)。 北京知青中起初有三位男生,後來都調走了,變成清一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托爾斯泰從小在鄉間莊園長大,他不喜歡人們叫他“伯爵”。他喜歡與農民一起耕種、打水、鋸木頭、縫製鞋子、蓋房子……, 比其他同階層的貴族,他更了解和同情底層百姓,也更摒棄享受。到老年之後,他甚至開始吃素,對家人也變得更嚴苛,控制他們花錢,擔心他們養成奢侈的生活習慣。 注重苦修、禁慾 在宗教生活方面,托爾斯泰也走得更遠。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在前面說過,政治解讀托爾斯泰的人,說他是無政府主義者;從宗教上論斷他的人,說他是“異端”。底層受壓迫的人民,卻從他的信念中得到鼓舞。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固守的“和平主義”理念,反倒對反抗沙皇政權的群眾運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繼續來說他對俄羅斯社會的影響力。 官方制裁與群眾反彈 俄國的君主被稱為“沙皇(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毒蛇咬人一口,可令人即刻致命。人食毒蛇之后,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在1969年底,我必须回北京協助搬家,但是请假未获批准,只能逃跑回北京,一路有惊无险。这段故事,可以专门讲一次。等全家去到江西“五七干校”,大部分事情安排好,已经是四个多月之后。记得干校有个年轻女孩,专门抓蛇,还生吃蛇。不过我却最怕蛇。 我的橡胶林地 我从江西返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