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湖 渔 歌

青岛苍龙岭 (2025-10-31 12:49:15) 评论 (0)

                            博 湖 渔 歌

                               芮少麟

      1990年深秋,谈论亚运圣火的余兴未了,来自新疆博斯腾湖的邀请,又催我整装待发。为科技支边并赶在湖水封冰前,考察博湖渔业现状,西行列车离青岛,别中原,穿潼关,过西安,越兰州,将4350公里的征程,迤逦展现在我面前。劳倦被看不尽的山川景色,听不够的风情趣闻,谈不完的炎黄史话激发出的亢奋压抑着。

      经酒泉、嘉峪关、玉门,村庄渐次稀落,祁连白雪,茫茫戈壁,无边大漠,已远映眼际。荒滩上,人迹罕见,红柳、骆驼刺等丛灌植物,点缀其间,偶见一两只黄羊,昂首四望,稍纵即逝。睹此莽苍苍行,继诵唐代王之涣的“恙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句,感概万千。

      别红柳河,车始进疆,与千里天山遥相并行。盐泉、哈密、火焰山于夜幕掩映下,飞掠而去。列车由吐鲁番南折,直奔天山南麓。

      盘山途中,冗长隧道络绎不绝,犹如穿行在西南横断山脉里一般。但成昆沿线,奇峰兀立,生机盎然,令人赏心悦目,这里除从车内间或能鸟瞰到闪现的高原牧场与淙淙溪流构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金黄色画卷外,仰望天山,气象萧杀,有的只是雄浑、巍峨,巡视两侧,褐土荒漠,裸石秃壁,却是目不暇接。抵巴仑台,山势趋缓,瀚海渐开,达和静,灌渠交错,稻田连绵,有些类似江南的南疆风貌,初显一斑。

     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焉耆下车,我穿越一片不大的胡杨林,迳奔博湖县招待所,遂访水产局张局长,再转才坎诺尔乡,始得休整。

      博斯腾湖,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盆地,于和硕、博湖两县之间,天山支脉屏障西北,沙漠戈壁环绕东南,是典型的高原淡水湖泊。博湖,维族语意“绿洲”,当地俗称“海子”,面积1019平方公里,居我国淡水湖的第五位,湖面海拔1048米,最大水深15.7米,以盛产鲤、鲫、鲂、鳊、鲢鱼驰名。次日午后,乘拖拉机沿枯草稀疏的盐碱荒原,行十余里,至西南大河口。按约定,机船应在此接我去宿营地。

      从岸边远眺海子,天水相连,苇滩蜿蜒,近处,孤舟一叶,泊于百米开外。湖涛抚岸,犹似轻言细语,乐声不绝。时值夕阳西下,落日余辉洒向万顷湖面,泛起无数道霞光,风移苇动,芦花飞扬,滩头沙鸥,翘翅在眠。

      我正欣赏着这幅芦塘晚霞图,向导遥呼渔舟主人后,肩扛行李,先予蹚水而去,我只得走下湖岸,怀抱仪器,亦趋跟进,踽行跋涉。塘水及膝,淤泥过踝,水草滑软,我有几次险些失足,好不容易才蹚到舟边。

      小舟荡桨,渐离苇塘,划行不久,弃舟登上机船。船入湖心,海天无涯,视界顿开,湖面之辽阔较初始想象更甚。于湖上遥望天山,却是蓝天相襯,雪峰际连,白云缭绕,山头互间,真是峰峰有别,情趣各异。湖面乃碧波粼粼,雪山与云影倒映,美不胜收。航行中,鱼鹰掠水,天鹅嬉戏,大雁展翅,野鸭纷飞的惹人场景,亦时攝入目。见到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我才领略到博湖大河口旅游区的水上乐园之誉称,确有些名不虚传。

      须臾,天边云飘如带,西北风盛,机船劈涛斩浪,其颠簸状竟有点似同大海。尤当成群海鸥临空翱翔,那熟悉的“呕哇”叫声,余音绕耳,使惯于风浪度春时的我,仿佛又重温到碧海蓝天的乡情。诗料在手,安能无兴?触情生情,得《博湖即景》绝句有三:

                        戈壁茫茫路漫漫,天山海子转瞬间,

                        登舟不劳人指点,涛声引我到湖边。     

                         山压名湖水拍天,机船轧轧行浪颠,

                         鸥鹭不管人间事, 芦荻洲前翘翅眠。

                         云影波光去悠悠,碧海蓝天爽在秋,

                         博湖乐园无限好,神州乡情处处浓。

      博湖西侧的阿基维尖,是我们的宿营地。细沙绵绵的广漠岬滩上,眼帘所见的是散落搭建着的十余座由竹竿和毡搭草掩成的窝棚,成为来疆捕鱼者的季节性聚集点。走近弯腰扫视棚内,只见油灯一盏,白菜数棵,再无它物,地上苇草铺垫,杂乱不堪,七八人侧卧而眠。这用以遮风挡沙的窝棚,濒临湖畔,背依荒原。由棚外放眼望去,沙丘起伏刺棘丛生,不远处,马群与六七只沙漠之舟,在缓缓散牧。

      好奇心诱我向瀚海大漠里,信步走去,岂料足移沙陷,步履维艰,阵风袭来,沙尘像微粉般地扑面,未及里许,没穿长筒靴的老汉我,知难而返。野炊以干牛粪为燃料,稍离窝棚,俯拾即是。毋庸讳言,阿基维尖的一切,较之研究所大楼的清雅环境,可谓判若隔世。若非我个性尚属开朗,对南疆内陆淡水渔业资源有着探奇心态,和早年经受过的种种风雨磨练,这次行前又思索再三,如此生活关前败阵,我恐难幸免。在渴饮湖水,芦茎代筷,风餐露宿的日子里,大家视谈笑渔乐,啸嗷江湖,品尝鱼鲜,为每天的苦中之甘。

      博湖有玄奘取经,路过焉耆,驱蛇入湖变形为鱼的奇妙传说。这里原无专业渔民,环湖周遭尽是蒙、维、回、汉的多族居民混居,渔牧农耕兼作。博湖渔业开发,尚属近年之举。市场经济开放后,“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方针,深入人心,国营渔业初具规模,群众渔业方兴未艾。许多历年浪迹新疆的时代拓荒逃难人,应运变为水上淘金者。山南海北的捕捞专业户,也纷至沓来,其中以江苏洪泽湖,四川长寿湖,安徽巢湖、山东微山湖,河北白洋淀的来者居多。他们五方杂处,亲友相攀,或与僱主签约,或独立承包,各显其能,各施己长。博湖的偷渔之风,屡禁不止,作业祑序,尚欠井然。

       白昼出渔时,机船携带小舟二三为一组,每舟两人带网三千米,凭直觉和经验下网,在机船大油门轰鸣驱鱼时,还敲打甲板,叩击船舷,组成“锵锵锵”、“梆梆梆”、“嘭嘭嘭”的音响奏鸣曲,驱鱼上网。古老的传统渔法,再现了《渔光曲》中“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的幕幕场景。

      在这里,科技兴渔是新课题,科研人员来此备受欢迎。不论是金风微吹,水波涟漪的深秋,还是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的初冬,我带着日式探鱼仪,乘船沿大河口,至黑水湾,转大沙包,经一片树,抵小盐池,到海心山,终日环湖探查,游弋不止。仪器记录纸上显示的鱼群映象,显现了现代科技的助渔功效,成为博湖渔业开发的科学依据,博湖儿女耳目一新,赞叹激动不已。

      博湖夜渔,也别具特色。当仙后猎户,高悬穹顶,北斗七星,熠熠生辉之际,湖心的海子中央,舟船星罗棋布,灯火通明,虽不及舟山群岛冬汛海市那般,有着五彩缤纷,繁花似锦的渔火规模,然百舸竞渔,金木齐鸣的场面,却也热闹非凡,蔚为壮观。夜半湖心渔舟挂网后,为避风寒,舟船纷移至海子周边的浅水区,与鸥鹭共栖于苇塘深处。这时,湖风霍霍,月上苇稍,我在舱里目睹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情景,遥忆亲人,辗转反侧,再难入睡。诗神姗姗寻来,逼我披衣起身,于灯下交出《博湖夜泊》三首:

                           霜落芦塘星满天,水动舟摇欲成眠,

                           博湖岸畔渔家客,独对苍穹望月圆。

                            天风涛声犹可闻,滩头悄泊舟船群,

                            湖上敲诗久不得,苇荡月照一灯明。

                            琴岛博湖万里遥,天山余脉望中消,

                            渔人惊得沙鸥起,月华如银泛思潮。

       翌晨,晓星尚在,起网伊始,旭日东升,归舟傍岸,鱼满舱口,鳞光闪现。这一金波泛湖,众人开颜,辛劳烟消云散的情景,让我记忆尤甚,久难忘怀。

       博湖,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系新疆的旅游胜地,是祖国大西北的一颗晶莹明珠。南疆特有的高日照量,加之开都河携着天山雪水,源源注入,生态环境优越,苇草繁茂,水质良好,饵料基础尤其得天独厚,这是博湖鱼虾丰产的基础保证。捕大留小的选择性捕捞,和高龄鱼组成优势群体的主客观因素,使博湖里近尺长的鲫鱼,十余斤重的鲤鱼,条重四斤多的武昌鱼,旺汛期间,几乎每网必得,毫不足奇。不言而喻,它与目前海洋及国内诸多著名湖泊中,大体型优质鱼的数量锐减、只剩下鱼子鱼孙的景象,对比鲜明,这是此行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

      当然,从科学角度来讲,博湖的资源丰富程度,远容不得盲目乐观,象黄、渤、东海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而普遍衰退的前车之鉴,足应为戒。

       在寒风刺骨,滔浪翻滚的休渔闲暇,人们借窝棚内开怀畅饮,并津津乐道着湖上的“淘金之术”,席间杯盘狼藉,旁门左道尘上。看来,为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调控捕捞强度,禁捕产卵群体,改革渔具渔法,整顿渔业秩序,确应刻不容缓,当反思如何振兴博湖渔业的方方面面时,我常作如是想。

      寒露霜降,飘忽而过,湖上鸿雁,南飞良久。大雪将至,已是浮冰满湖,两三寸的厚重冰凌巨块,小如桌面,大若球场,在湖里随北风荡漾不止,若隐若现,相互撞击,着实森人。在摄氏零下十八度的湖面环境下,小机船晃摇破冰,蠕进之艰,冰原颤动凹陷的龟裂之状,钢龙骨切冰,冰碴飞溅,船首破冰,水溢冰面,最终冰原上被耕显出的条条曲径,又在视野中,渐行迅即地冻结平复之奇观,乃至夜阑成冰时,环湖冰面向湖心日进里许之遥,冰层迅即增厚至二、三十公分的气势磅礴,和冰块聚凝、挤压时,冰下汽水振荡交混,不时发出大小不一的奇异嗡鸣与回响,在远近大气里,回荡不已,这些高原淡水湖泊的独特自然景观,皆为我这黄海来客,未曾经见,而留下一生里的极深印象。

       严冬已至,窝棚三迁,五更寒夜杜工部那“布衾多年冷似铁”的感受,体会尤深。拂晓前的敲冰移舟,和渔毕回归时的冰湖夜航,落水惊险的种种可能,使得高原湖泊的捕捞难度,与日俱增。显然,全湖封冰、拖拉机与汽车足可驶上冰原的时刻,已经在即,一年的渔家号子,也临近曲终。

       二个多月来,于调研收获外,宿戈壁窝棚,蹚冰水登舟,观星海渔火,放博湖渔歌,探冰原奥秘等亲历的各种奇趣,亦成为我的如数家珍,成为难得忘却的笔下奇特场景。在西伯利亚冷空气的频袭下,新疆大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至此,新疆博斯腾湖的冰原之畔,也消逝了我的足迹。

       上述忆录的是三十年前,我在博斯腾湖渔业考察时的片段人生情景。时如流矢,博湖大河口区域,早已成为新疆著名旅游胜地,景象万千,这弹指一挥间,虽成过往,但天山开都河融化雪水的持续注入,依然如故,愿西北大地的这颗明珠,愈加晶莹剔透,环照南疆。

                                                                        笔者于2020年11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