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句话, 不知是那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说的: 热爱披肩的人, 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
张爱玲躺着也中枪, 说她 ---- 1969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研究中心研究《红楼梦》等课题, 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永远穿一件旗袍, 或灰色, 或紫色, 或淡青, 秋风乍起的日子就在外面披一条宽而厚的披肩; 之所以喜欢披肩, 皆因那柔软贴心的包裹, 既像一个温暖的承诺, 又像被柔韧的手臂抱揽.
世人看爱玲孤独又苍凉, 若说披肩给予暖意, 断无机会求证; 而她给夏志清的信中, 倒是提及 “我此生收到过的一切好意, 都来自文章”. 的确, 她生活中帮过她的人, 无一不是爱惜她的才情的人.
三毛写的《老别针》颇有画面感, 全文仅三百余字, 淡如清风, 余韵袅袅. 她经过秘鲁古城古斯哥火车站前面的一个市场时, 拍了一张老妈妈坐着晒太阳织毛袜子的照片, 那个老妈妈就开骂了, 并逼三毛买她的一双袜子作为 “照片费”, 可袜子尺寸太大, 三毛不肯买, 俩人吵起来, 当三毛瞥见老妈妈披肩正中扎着一枚 “狗与花环” 的老别针时, 瞬间安静, 搬个小板凳坐了下来. 俩人谈到夕阳西下才完成交易, 三毛手上多了一双毛袜子和极美的狗别针 ---- 老妈妈叫三毛 “文化人”, 心知她找的是 “古董”; 而厉害的商人老妈妈, 要的价可以买到一只小羊.
那些披披搭搭的服饰, 若然分类, 有几种.
1) 斗篷, 又叫莲蓬衣, 以系带或扣子固定在颈部或胸前. 虚虚的水袖轻舒, 可不就把秋冬挑逗得迷迷离离么?
2) 披风, 通常有袖子, 有扣子. 不必太多点缀, 随意穿, 静静的, 走进黑白照片古色古香的年代.
3) 披肩, 别称 “云肩”, 这太有 feel 了! 带流苏的一片云往肩头一披, 冷冷清清瑟瑟缩缩的是风儿, 凉意遂鸟儿一样倏地散去.
肩不香, 衣不贵, 纯经纬的物什十分挑人, 如同旗袍不是人人穿得好看一样. 很难想象口无遮拦的女汉子, 拘谨憋屈的女人, 能与披肩散发的灵性契合. 一位谙熟披肩语言的女子, 一矣轻轻拢上, 不必青丝高挽, 发上无需银簪或钗环, 亦顿生温婉和风情, 穿越回到民国, 义无反顾. 云肩的发展史, 沈从文先生在《中国服饰史》有记载.
我衣柜里的那些披肩 / 披风 / 斗篷, 其中有一件亮相的机会多一些, 黑色但非漆黑, 只能干洗的 lambswool, 不薄, 不厚. 风, 一会儿顺, 一会儿逆, 一袭斗篷, 揪不住秋风, 不为 Halloween, 那就是为聆听深秋而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