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澳洲和美国的科学家,因为是我完全读不懂的领域,所以比较轻松,可以对今年最有价值的诺贝尔科学奖作些阶段性总结。
每年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季节,我都会说美国科学的全球支配地位堪比当年的罗马,甚至比美国的军事力量还要强大。在川普造成美国科学界压力的今天是否同样可以这样说?答案是肯定的。
现在三大科学奖己经收官,经济学奖基本上会是美国人的天下。诺贝尔医学、物理和化学奖得主中都有美国人,总数九位获奖人里六位是美国科学家,占比6/9=66.7%。检阅他们的简历,9/9=100%在美国受过科学训练。
今天的诺贝尔化学奖澳洲得主在去Melbourne大学当Faculty之前,在Caltech和斯坦福做的博士后。Sakaguchi在Hopkins和Stanford完成博士后训练,在Scripps担任过Assistant Professor。
今年的诺贝尔奖是美国州立大学毕业生之年,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SUNY at Albany; UCSD;UC, Berkeley是他们的本科院校。UCLA;UIUC;UC, Berkeley和Princeton是授予他们博士的母校。岛国英国的Oxbridge仍然十分强大,今天的化学奖是牛津博士,昨天的物理奖是剑桥博士,英国人仍然可以通过世界移民的形式主导世界科学。
伯克利加州大学仍然是世界科学的中心,今天化学奖授予伯克利教授,昨天的量子力学物理奖授予从英国剑桥毕业的伯克利教授和他带的法国博士后(耶鲁教授)和美国博士生。
德国总理在伯克利参观时曾经感叹:“德国如果拥有一所这样的大学会有多好!”,问题是世界上都沒有,只有美国加州才有。今年美国仅伯克利一所大学就收获了四枚诺贝尔奖,这够中国奋斗几十年的,那些粉红们在攻击美国时应该改变策略。今年UC, Santa Barbara也有两位教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那里退休海归中山大学的张益唐,他抵达中国就开始说美国的坏话。
今年诺贝尔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犹太裔科学家几乎全军覆没,他们在美国高中已经完全不是华裔学生的对手,今年的诺贝尔奖还赶不上日本人。如果我识别姓氏拥有专业水准的话,犹太人是不会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为Mary的。
与此相反,美国仍然是世界人民投奔自由的地方。昨天的物理奖得主John Martinis的父亲是逃避共产党统治从南斯拉夫抵达美国的。
今天的伯克利化学奖得主则是来自约旦的难民,小时候全家挤在一间房的住所,家里没有电和水。在父亲的督促下,他在15岁到美国求学,穷人家的孩子只有省钱读州立,但是也能在美国成就大业。他的本科是SUNY at Albany, 随后获得UIUC的博士。

美国化学诺奖得主Omar Yaghi。
我在上班的路上遇到隔壁的博士生时对他说:“今天上午有另外一个Omar获得了诺贝尔奖!”,他沒有关注新闻,但是从我这里得知是在约旦的难民时,他马上说:“那肯定是巴勒斯坦难民”。因为他自己就是也叫Omar的巴勒斯坦难民的后代,似乎自己就是难民,我没记清楚。这位华大年轻博士生说:“如果他都能获得诺贝尔奖,那我们都有希望!”,我特别强调他更有希望。
以色列犹太人将人家住了千年的家园毁掉,让他们成为没有家的难民。因为犹太人重返那地方,所驱赶到世界各地的巴勒斯坦难民的总数高达836万人。以色列犹太人现在正以超过10倍的致人死亡的代价,让巴勒斯坦人民还哈玛斯恐怖组织暴行的债,内塔亚胡这小子真是个疯子。
因为他们的长相相似以及与欧洲文化的交融,凡是从中东、以色列、阿富汗、叙利亚、波斯甚至北非地区移民美国的人,他们都在美国被视为白人,大学申请也是填的白人,美国欢迎他们的加入。
回来说我们熟悉的诺贝尔医学奖。我基本同意这位免疫学家所说的大部分内容,但是认为Sakaguchi获得诺贝尔奖是名至实归,应该与Jacques Miller和Max Cooper发现T和B细胞的工作联合起来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一个大家认识的免疫学家的评论: 我感觉现在的诺奖committee成员水平有限,并不能match此奖的盛名,完全是在吃老本[Tongue]. Treg得奖明显是赶热门。重要性怎么可能比得上发现T细胞(Jack Miller),T细胞受体(Mark Davis, Tak Mak),甚至于Th1/Th2(Jame Mosmann, Robert Coffman)都比Treq发现的早,而且已经成药。这个奖发的相当差劲,会气死一帮做T细胞的[Grin][Tongue][Cry]”,
诺贝尔委员会是被什么神经科学耽误了,他们现在又不好意思回去再发。他们甚至连TCR(T细胞抗原受体)和T与B细胞的发现都错过,这实在不应该,不然多伦多大学的香港裔教授Tak Mak就会因为发现TCR而获得诺贝尔奖。
Th1/Th2不够格得诺贝尔奖,不然同济子弟董晨发现的Th17也应该获奖。当年洛克菲勒教授Ralph Steinman因为DC(树突状细胞)获得诺贝尔时,WashU的Lasker得主Emil Unanue就质问难道DC比T和B细胞还重要?

Jacques Miller。
现在发现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发现T细胞的澳大利亚科学家Jacques Miller是个法国人,也可以说他是上海人。我们大家都知道他的惊天动地的实验是在英国做的,随后几十年都在澳洲。
我长期以为他是澳洲人去英国受训的,但是Jacques确实是个法国常见的名字,他们家里为了适应安格鲁社会,把姓都改成了Miller。他出生在法国尼斯的名字是 J.F.A.P. Meunier,长大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二战期间他随家人到达澳大利亚,然后改姓为Miller, 这对法国人应该不容易。
发现T细胞的Jacques Miller已经94岁,从骨髓鉴定B细胞的Max Cooper也过了92岁,如果再不发诺贝尔奖就太晚了。好在美国Lasker奖已经授予了他们,也算是个安慰。
耶鲁前校友和海归大佬的这个评价也中肯:“STAT 调控的一个支流 得到诺奖 不论怎样 值得祝贺。免疫调控里的一个“旅长” 得到首奖,而指挥全局的 “总司令” 则被忽视[Facepalm]。佩服日本科学家 和政府支持的lobby 的成功!”。
JAK-STAT Pathway够格获得诺贝尔奖,WashU医学院校友James Darnell、老傅和Stark三人的组合比较恰当。日本确实是派人在斯特哥尔摩公关的,主要效应是减少美国人的机会。
斯坦福本科和华大MD老爸:“化学奖出来了,日本人又赢了。中国人再次落选,差距明显。Cal今年赢麻了,Parking lot is running out quickly. “,
我的回复:“虽然从东京飞上海只需2小时,中日科技差距比上海到芝加哥的距离还遥远。中国如果再次遇到新冠疫情,仍然是群体免疫和死亡几百万的命。欣慰Cal伯克利在今年打败斯坦福。[Chuckle]”

今年美国诺奖得主Mary Brunkow只有34篇论文,影响因子很低。学术界的人基本上不认识她,我从来没听过她的学术报告。
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转此图后留言,话中有话:“祝贺她![Smile] vs Other earlier T cell major contributing Scientists hard working for decades [GoForIt]。诺奖委员会的选择”
我的回复:“普大校友Mary的诺奖是幸运的结果,她是Scurfy的Foxp3论文的第一作者,一般来说不会授奖的。按照我识别的诺奖委员会的联合授奖原则,只有在沒有外面竞争时,学生、博士后或论文第一作者才会与资深科学家或论文最后作者联合授奖,像杂交瘤、端粒酶和嗅觉受体与mRNA疫苗。所以Mary在接到电话时都不相信,以为是垃圾电话,Sakaguchi 只是说高兴,但是不意外自己会获奖。[Chuckle][Grin]”
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这个诺奖委员会 damaged their credibility ”
我的回复:“在这个选择上确实,同意[Chuckle]。整个Foxp3都不应该加进去。在某种程度上是白左运动打进了Nobel committee。”
从Mary接受电话采访中得知,她早己经离开了这个领域。还有八卦她频繁在公司里换工作,甚至在简历中还有些空档期,随后曝光出来她的故事应该很精彩。不过是否失业都不重要,诺贝尔是考核当时的贡献,因为发现PCR获得诺贝尔奖的Kary Mullis, 很早就离开科研岗位,无所事事成天在圣地亚哥的海边游荡,他不也获奖了。
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 “IL-10-STAT pathway should have a more specific effects on regulatory or suppressive phenotypes。我写了一个英文评论 很快会发表”
我的回复:“To supplement the effect of Foxp3? That’s possible because IL-10 is a critical inhibitory cytokine. And that’s also the reason why I oppose awarding Foxp3 as the only transcription factor.”(“要补充 Foxp3 的作用?那是可能的,因为 IL-10 是一种关键的抑制性细胞因子。这也正是我反对将 Foxp3 视为唯一转录因子授奖的原因。“)
同济美国执业风湿科医生rheumatologist: “IL10 very high in lupus, it is pathogenesis driver. It is paradoxical.”(“在红斑狼疮中,IL-10 水平非常高,它是致病机制的推动因素。这是一种矛盾的现象。”)
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 “其他还有。实际上以CD25 as marker Treg 作为一个 clear lineage for immune suppression 仍然是一个Hypothesis ,一个 unproven concept ”
我的回复:“但是事实如此,只要拥有CD25就将CD4+的辅助表型变成了suppressive phenotype, you are right without definitive approval [Chuckle]。”
我建议老傅别发表英文的文章,中文聊一下可以,同意同济美国牛人的观点:“老傅这么一闹,绝对会得罪诺奖评委会,那他就会与诺奖无缘了。”;“可以转告老傅,不管他怎么“正面“地写这个信给诺奖评委会,他的这个信就是给自己的诺奖之路添堵、或者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为一个虽未谋面但似乎已相知良久的科友,我真城地建议他不要给诺奖评委会发这封信,尽管我自己才发过一封。[Ton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