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总有一些记忆在时间的河床里闪闪发光。它们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那些细微而真挚的瞬间,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着我们的心田。
七十年代中期在农村当知青,村里有一栋大跃进时候建的长排屋,住有二十多家村民,村里将知青安排住在长排房子的中间一间。从我们住进去,每天都有小孩挤在门口观望,好像看稀有动物。我一直喜欢小孩,而且我发现这些农村小孩都长得很清秀可爱,就是头发乱糟糟,小脸脏兮兮的。我忍不住便给他们洗脸,梳小辫,用我带来的药膏给他们弄破的小手搽药。这似乎更是激起了他们来这里的热情,他们也以他们的方式回馈我。我们的厨房就在进门处,我做饭时,小孩便热心地轮流帮我拉风箱。
物质极度匮乏的七十年代中期,对普通人来说,肉、油、都是奢侈品。得益于一位中学老师冒死向领袖进言,政府开始给农村的知青每月一斤肉的特供。一斤肉,男生们一顿就干掉了,女生也最多能分两顿吃,然后就是一月的无荤腥的日子。
一位老知青告诉我一个法子:买一斤猪板油,熬成猪油,再买一罐豆瓣酱,趁热把猪油倒进与豆瓣酱混合,这样的豆瓣香、鲜、咸,既下饭又解谗。不但解决「馋肉」问题,还弥补了没有蔬菜下饭的缺憾。猪油豆瓣果真如她所说的那样美味。就着豆瓣,食欲大增,每次都能吃掉一小锅米饭,望着那空空如也的钢精锅,让我自己都难以相信,我的胃居然还有这样大的潜力。 香鲜的滋味,每一口都是一种享受,恨不得连舌头都要一起吞下,那种美妙的滋味至今难以忘怀。
我买来一斤猪板油,切块放进锅里,当锅中发出「滋滋」的声响,白净的板油块慢慢从饱满缩成干瘪的油渣,独特的油香弥漫了整个屋子,也引来了邻居家的孩子们,他们拥进屋里,围着灶台,瞪大可爱的双眼,盯着那黄橙橙的油渣垂涎欲滴。我知道他们除了在过年时吃一点肉,平时也是难得沾一点油荤的,看着他们企盼的眼神,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在一只小手上放下一粒油渣,几乎瞬间,所有小手都伸出来了,有的拿到油渣一口塞进嘴里,有的则用细细的牙齿一点点撕咬,但无一不是开心地享受着油渣的味道,似乎在品味着人间佳肴。看着他们满足的笑脸,既欣慰又心酸。即便现在小孩有丰富的想象力,也难以想象低贱又貌似不健康的油渣,会令一群孩子如过节般的快乐。
后来我与孩子们更是一起度过了许多在灶台边共享美味的欢欣。我们那里燃料很缺,收获粮食以后所有的庄稼废料,都成了我们宝贵的燃料。在收黄豆的季节,烧黄豆秸秆的时候,藏在秸秆里面的黄豆被火一烤,噼哩啪啦蹦出来,孩子们就欢呼着在屋里追逐蹦跳的黄豆,喧嚣的笑闹冲出屋子,荡漾在田野之中。
因为我的自留地没有种玉米,在嫩玉米成熟的时候,常有小孩怀揣嫩玉米到我家,把它们放进灶火堆里,我们一起啃那又香又甜的烤玉米。能够长时间共享的美味是烤红薯,虽然叫红薯,但我们红薯的品种叫「胜利白」,是一种白色的薯,特点是又甜又沙,尤其是山坡上的红薯。烤出来的红薯因为有外皮包裹,比煮出来的要香甜得多。烤玉米和烤红薯,让每个人吃得嘴巴都是黑乎乎的,但亮晶晶的眼睛里,是掩饰不住的开心。
在当时,稻谷小麦大部分都要上交给国家,红薯就成了村民们最重要的口粮,为了能够保存到春季,农民会在山坡向阳处挖一个深洞,叫苕窖,将红薯晾干后放进窖里密封。收获红薯的时候,虽然人人都吃得想吐,但是到了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谁家还有红薯果腹,那是令人羡慕不已的。而我们知青因为有政府政策,必需保证知青不会饿肚子,所以我们想吃任何粮食,都可以到村里仓库去领取,包括红薯。所以,春季的每一次烤红薯,对孩子们来说都格外珍贵,不仅是共享的喜悦,更是填饱肚子的实在。
行文至此,那烤玉米,烤红薯的香气似乎又萦绕在我的周围,那份在艰苦岁月中共同感受的快乐,再一次让我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
灶台边的开心时刻
打魚船 (2025-10-23 14:02:28) 评论 (0) 岁月悠悠,总有一些记忆在时间的河床里闪闪发光。它们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那些细微而真挚的瞬间,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着我们的心田。
七十年代中期在农村当知青,村里有一栋大跃进时候建的长排屋,住有二十多家村民,村里将知青安排住在长排房子的中间一间。从我们住进去,每天都有小孩挤在门口观望,好像看稀有动物。我一直喜欢小孩,而且我发现这些农村小孩都长得很清秀可爱,就是头发乱糟糟,小脸脏兮兮的。我忍不住便给他们洗脸,梳小辫,用我带来的药膏给他们弄破的小手搽药。这似乎更是激起了他们来这里的热情,他们也以他们的方式回馈我。我们的厨房就在进门处,我做饭时,小孩便热心地轮流帮我拉风箱。
物质极度匮乏的七十年代中期,对普通人来说,肉、油、都是奢侈品。得益于一位中学老师冒死向领袖进言,政府开始给农村的知青每月一斤肉的特供。一斤肉,男生们一顿就干掉了,女生也最多能分两顿吃,然后就是一月的无荤腥的日子。
一位老知青告诉我一个法子:买一斤猪板油,熬成猪油,再买一罐豆瓣酱,趁热把猪油倒进与豆瓣酱混合,这样的豆瓣香、鲜、咸,既下饭又解谗。不但解决「馋肉」问题,还弥补了没有蔬菜下饭的缺憾。猪油豆瓣果真如她所说的那样美味。就着豆瓣,食欲大增,每次都能吃掉一小锅米饭,望着那空空如也的钢精锅,让我自己都难以相信,我的胃居然还有这样大的潜力。 香鲜的滋味,每一口都是一种享受,恨不得连舌头都要一起吞下,那种美妙的滋味至今难以忘怀。
我买来一斤猪板油,切块放进锅里,当锅中发出「滋滋」的声响,白净的板油块慢慢从饱满缩成干瘪的油渣,独特的油香弥漫了整个屋子,也引来了邻居家的孩子们,他们拥进屋里,围着灶台,瞪大可爱的双眼,盯着那黄橙橙的油渣垂涎欲滴。我知道他们除了在过年时吃一点肉,平时也是难得沾一点油荤的,看着他们企盼的眼神,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在一只小手上放下一粒油渣,几乎瞬间,所有小手都伸出来了,有的拿到油渣一口塞进嘴里,有的则用细细的牙齿一点点撕咬,但无一不是开心地享受着油渣的味道,似乎在品味着人间佳肴。看着他们满足的笑脸,既欣慰又心酸。即便现在小孩有丰富的想象力,也难以想象低贱又貌似不健康的油渣,会令一群孩子如过节般的快乐。
后来我与孩子们更是一起度过了许多在灶台边共享美味的欢欣。我们那里燃料很缺,收获粮食以后所有的庄稼废料,都成了我们宝贵的燃料。在收黄豆的季节,烧黄豆秸秆的时候,藏在秸秆里面的黄豆被火一烤,噼哩啪啦蹦出来,孩子们就欢呼着在屋里追逐蹦跳的黄豆,喧嚣的笑闹冲出屋子,荡漾在田野之中。
因为我的自留地没有种玉米,在嫩玉米成熟的时候,常有小孩怀揣嫩玉米到我家,把它们放进灶火堆里,我们一起啃那又香又甜的烤玉米。能够长时间共享的美味是烤红薯,虽然叫红薯,但我们红薯的品种叫「胜利白」,是一种白色的薯,特点是又甜又沙,尤其是山坡上的红薯。烤出来的红薯因为有外皮包裹,比煮出来的要香甜得多。烤玉米和烤红薯,让每个人吃得嘴巴都是黑乎乎的,但亮晶晶的眼睛里,是掩饰不住的开心。
在当时,稻谷小麦大部分都要上交给国家,红薯就成了村民们最重要的口粮,为了能够保存到春季,农民会在山坡向阳处挖一个深洞,叫苕窖,将红薯晾干后放进窖里密封。收获红薯的时候,虽然人人都吃得想吐,但是到了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谁家还有红薯果腹,那是令人羡慕不已的。而我们知青因为有政府政策,必需保证知青不会饿肚子,所以我们想吃任何粮食,都可以到村里仓库去领取,包括红薯。所以,春季的每一次烤红薯,对孩子们来说都格外珍贵,不仅是共享的喜悦,更是填饱肚子的实在。
行文至此,那烤玉米,烤红薯的香气似乎又萦绕在我的周围,那份在艰苦岁月中共同感受的快乐,再一次让我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