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与紧张

木子力_ (2025-09-06 06:08:06) 评论 (1)

中国又搞阅兵了,很多人喜欢看,喜欢这种整齐划一和集体感塑造的威风凛凛的感觉,不管现实中的自己是个甚么样态,有着怎样的不如意,看到“我们”的军队如此这般的那样,仿佛自己也变得豪迈硬气了不少,在这种心态占主流的人群里,搞这样的阅兵,虽然花不少钱,大概还是有点正面意义的吧。

不过我移民多年后,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不再以这种数百人机械般的、啪啪塔塔的正步为美了,军队确实需要纪律和服从,但是拿捏这个分寸感是大有文章的,把握到何种程度反应出的内涵大不同,就是说纪律和服从要不要超越一定的基本底线,获得效果与付出的代价要不要有一个基准,军队是有合法杀戮的权利的,如何把握服从的限度是很能反应文明程度的。

这么说有些人可能觉得诧异,军队不都是这样的吗?不错,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这样,程度轻重而已,而且,绝对服从对有些国家正是需要的,甚至是不断加强的,当年东德的军队是不希望他的士兵在面对翻越柏林墙的人时,在扣动板机的瞬间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这时候你越机械,越整齐划一才好,在柏林墙拆除后,那些射杀同胞的士兵也上了军事法庭,其中一名叫英格·亨里奇的士兵在1989年射杀了试图翻越柏林墙的青年克里斯·格夫洛伊。他的辩护律师称他只是执行命令,但法官并不接受这一辩解。判决中强调:他在执行命令时没有遵循良知的底线,他有枪口抬高一寸的选择,但他没有。

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并演绎,表达了一个核心理念:命令之外还有良知。当命令与人性、正义发生冲突时,良知应成为更高的行为准则。法律同样遵循此原则。

最终,部分士兵被判刑,理由是他们在面对恶法时没有行使自己的道德判断,而是选择了盲目服从。这些判决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追责,更是对整个极权体制下机械服从的深刻反思。

从这个道理出发,再看整齐划一的、机械化的表现时,这个美感和它可能造成的现实血腥与残酷就会冲突了,毕竟,整个儿这套仪式的鼻祖主要来自苏维埃和德意志,他们书写在历史上的都是些什么,那是一目了然的。

当下这个世界上最能打的军队有两个,一个是美军,一个是以军,过去几十年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清,实力是实战打出来的,但这两个国家却很少阅兵,即便有也是大型纪念活动中的一个小部分,不会看到走队列的士兵非常用力的身体动作,多是一种整齐庄重的样态,这是我觉得最合适的一种表现,成熟而有厚重感,不过最近美军的阅兵似乎向更加松散的状态靠近,这种放松的队列行走再降一个档就和一般的群众性庆典游行差不多了,这种发展趋势和与中国阅兵的大动作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觉得很有话题性。

现代战争基本上是高科技之战,是体系之战,任何以大规模杀人为目的的战争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所以士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大不同以往,军队高知高智化是必然趋势,有点矛盾的是,高知高智人群,你让他整齐划一,集体性的让自己的身体很用劲的服从一个统一的指令,那是无比的违和,是不可能的,就算有也是少数,他们可能在参加庆典阅兵的时候稀松拉胯,但真干仗的时候用起脑袋来,那绝对是可以以一顶百的。

此外现代战争主要看空中力量,甚至是太空能力加和的联合全域作战,融合陆、海、空、天、电磁、网络等多个作战域,再加上AI、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分析等最新科技的加入,技术更迭日新月异,空军早已不只是支援地面部队的配角,而是战争的主角,这其中的尖端技术,往往是秘不示人的,阅兵无法展示,也不会展示。

最后,现代战争不仅打武器,更重要的是打认知、舆论与心理战,其中,认知是排他性重要的,俄乌就是一个典型的认知战,为争夺地盘和势力这种老朽的理念而发起的不义之战,贪得无厌,国土面积已经盘踞半个地球还不够,占那么多地方,经济还是一团糟,对人类的正面贡献基本为零,甚至远不如19世纪的沙皇时代,苏维埃解体之后,还不吸取教训,从车臣到克里米亚再到最近的乌克兰,制造无数惨剧和灾难,也为自己埋下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就算暂时拿下这些所谓的争议地区,不安定因素还是永远存在的,一旦条件成熟又会沉渣泛起,再造事端。

未来世界的发展的趋势是不同文化的文明认知越来越趋同,而国家却会越来越多,虽然不会像20世纪这样爆发式增长,但这个趋势是不会停止的,这和个体意识越来越受到尊重一样,国家地区和领土争端会有比战争更好的解决方式,如果非要诉诸武力,那是认知和文明程度的问题,文明世界有义务出面制止,地球是全体生物的,如果一定要强调自古以来,那自古以来山川河流是属于亿万年进化的所有物种的,谁都没有天赋的管辖权,其实唯一原则就是能不能保护好你生活的环境,并尽量富足,有能力反哺环境并造福全人类,乃至整个生态,除此外的其他,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