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聽歐洲人說,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形態是多元化社會。而有錢人,中產階層,以及窮人的比例,最好是10%:20%:70%的黃金比例。說是最和諧的社會模式。
我在香港居住了差不多20年,遇到好幾件事情,我終於明白社會階層多樣化是怎麼回事,人之所以有三六九等,以及管治當局面對多元化社會的巨大挑戰。
第一件事情:
也是當年轟動全港的有錢人的桃色緋聞事件。
說是已故的香港知名富商霍英東的兒子霍震霆,早年娶了港姐朱玲玲為妻,還花心不死,又搞上廣東電視台的美女主持,把個港姐朱玲玲氣得半死,非向夫婿問個水落石出不可。
結果桃色新聞沒有下文,朱玲玲硬是帶著兒子搬出了霍家。並隨後改嫁給了據說追求她好多年的富商羅康瑞,雖然沒為羅家生個一男半女,夫妻二人倒也恩愛備至至今。
此事在有錢人圈中傳得是沸沸揚揚。民間茶餘飯後也經常八卦。倒是霍家的幾個子孫都非常爭氣,孩子們都認可媽媽的氣節,平日便少不了和媽媽的往來。
霍震霆也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很多時候,看在子女的份上,也和前妻與子女們一起湊湊熱鬧,一起歡度快樂時光。而付費時霍震霆和前妻多半是AA制。
這或就是有錢人的睿智的交往之道。子女是子女;孩子的母親是孩子的母親;錢是錢;一是一二是二。分得清清楚楚。
第二件事情:
是我早間聊天圈子裡發生的真實故事。
有一個福建籍的退休人士,這兩天,老母(也是高壽98歲)在養老院不幸去世,老友記自然噓寒問暖,表達一下關心。按理,大家用這種處理方式,應該是過得去的。
有趣的是:
今早間,這位老兄卻來到我們當中,說是要和大家報告一下他家的情況,然後就提前走。沒想,他一坐就是2個小時,並全程用福建話和他的退休老鄉嘀嘀咕咕,完全把我們幾個非福建籍的人士撂在一邊,其中就有一個94歲的廣東老人。因為平日裡他不是這樣的。
我們都認為他不大禮貌。感覺他不應該全程講福建話,而不顧在場的廣東老友記的感受。我想他自己可能也意識不到有什麼問題。
我們幾個不懂福建話的人,看他家裡發生這種事情,也不便多說什麼,都先後藉故離開,最後就剩下幾個福建人。
我在想:這或就是中產階層的風格——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顧大體;性格隨意,清高,口無遮攔,說話總要爭贏。得罪了你就得罪了,他也不在乎。因為他們靠出售“知識和技能”吃飯。
所以,有人說,中產階層之間基本互不來往,我是完全相信的。這已經就是一個問題。
第三件事情:
香港的窮人多半是居住在公屋的一群人。我看政府2024年報,好像有資格居住公屋的人,多半是收入遠低於政府入息收入門檻的老弱病殘人士以及單親家庭,比如申請綜合援助人士以及低收入津貼人士,意思是個人和家庭總收入完全沒有能力支付市場租金的家庭和個人。
總之,窮人多不是好事。要命的是窮人的思維方式,很多時候,就像COVID-19一樣,很容易受到感染,而留下後遺症。
我說一個港報社會新聞:
說是一個嫁給香港男人住著香港公屋的內地婦人,在男人去世後,頻繁前往內地活動,而且一去就是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有人舉報她這種佔用政府資源的違規行為,後來房屋署上門查訪幾次,都沒有見到租戶。最後,不得已發書面通知,通知租戶計劃收回這間房子。
事情發生後,租戶不服房屋署的決定,隨即向香港法院提起訴訟,官司最後輸掉,再向香港終審法院要求複核,還是以失敗告終。
香港房屋署收回公屋理由很簡單:
一是租戶長期(三個月或以上)沒有在公屋居住;二是水電氣數據幾個月沒有任何變化;三是鄰居反應此屋長期沒有動靜。
因為租戶是窮人,窮人的邏輯就是:
每天早出晚歸,不洗澡;不開電燈;不做吃的;只睡覺,怎麼會有水電氣的變化。即便鄰居發現房屋長期沒動靜,早出晚歸小心翼翼怎麼可能有動靜。
但她萬萬沒有想到:政府做事都是審慎的,電腦聯網,出入境記錄一清二楚,她也就無話可說了。
此事件在香港社會引起較大的議論。
也由此可見,香港寸金寸土,資源稀缺,政府對窮人的接濟,體現在你是真正的窮人,以及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投機取巧,趨利避害,可能是很多窮人做人做事的唯一考量。這當然也是要命的。也是一代一代窮人不容易發達的重要因素。
人類真的有三六九等:香港社會故事很說明問題
Billzhou (2025-09-05 20:59:50) 评论 (0)一直聽歐洲人說,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形態是多元化社會。而有錢人,中產階層,以及窮人的比例,最好是10%:20%:70%的黃金比例。說是最和諧的社會模式。
我在香港居住了差不多20年,遇到好幾件事情,我終於明白社會階層多樣化是怎麼回事,人之所以有三六九等,以及管治當局面對多元化社會的巨大挑戰。
第一件事情:
也是當年轟動全港的有錢人的桃色緋聞事件。
說是已故的香港知名富商霍英東的兒子霍震霆,早年娶了港姐朱玲玲為妻,還花心不死,又搞上廣東電視台的美女主持,把個港姐朱玲玲氣得半死,非向夫婿問個水落石出不可。
結果桃色新聞沒有下文,朱玲玲硬是帶著兒子搬出了霍家。並隨後改嫁給了據說追求她好多年的富商羅康瑞,雖然沒為羅家生個一男半女,夫妻二人倒也恩愛備至至今。
此事在有錢人圈中傳得是沸沸揚揚。民間茶餘飯後也經常八卦。倒是霍家的幾個子孫都非常爭氣,孩子們都認可媽媽的氣節,平日便少不了和媽媽的往來。
霍震霆也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很多時候,看在子女的份上,也和前妻與子女們一起湊湊熱鬧,一起歡度快樂時光。而付費時霍震霆和前妻多半是AA制。
這或就是有錢人的睿智的交往之道。子女是子女;孩子的母親是孩子的母親;錢是錢;一是一二是二。分得清清楚楚。
第二件事情:
是我早間聊天圈子裡發生的真實故事。
有一個福建籍的退休人士,這兩天,老母(也是高壽98歲)在養老院不幸去世,老友記自然噓寒問暖,表達一下關心。按理,大家用這種處理方式,應該是過得去的。
有趣的是:
今早間,這位老兄卻來到我們當中,說是要和大家報告一下他家的情況,然後就提前走。沒想,他一坐就是2個小時,並全程用福建話和他的退休老鄉嘀嘀咕咕,完全把我們幾個非福建籍的人士撂在一邊,其中就有一個94歲的廣東老人。因為平日裡他不是這樣的。
我們都認為他不大禮貌。感覺他不應該全程講福建話,而不顧在場的廣東老友記的感受。我想他自己可能也意識不到有什麼問題。
我們幾個不懂福建話的人,看他家裡發生這種事情,也不便多說什麼,都先後藉故離開,最後就剩下幾個福建人。
我在想:這或就是中產階層的風格——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顧大體;性格隨意,清高,口無遮攔,說話總要爭贏。得罪了你就得罪了,他也不在乎。因為他們靠出售“知識和技能”吃飯。
所以,有人說,中產階層之間基本互不來往,我是完全相信的。這已經就是一個問題。
第三件事情:
香港的窮人多半是居住在公屋的一群人。我看政府2024年報,好像有資格居住公屋的人,多半是收入遠低於政府入息收入門檻的老弱病殘人士以及單親家庭,比如申請綜合援助人士以及低收入津貼人士,意思是個人和家庭總收入完全沒有能力支付市場租金的家庭和個人。
總之,窮人多不是好事。要命的是窮人的思維方式,很多時候,就像COVID-19一樣,很容易受到感染,而留下後遺症。
我說一個港報社會新聞:
說是一個嫁給香港男人住著香港公屋的內地婦人,在男人去世後,頻繁前往內地活動,而且一去就是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有人舉報她這種佔用政府資源的違規行為,後來房屋署上門查訪幾次,都沒有見到租戶。最後,不得已發書面通知,通知租戶計劃收回這間房子。
事情發生後,租戶不服房屋署的決定,隨即向香港法院提起訴訟,官司最後輸掉,再向香港終審法院要求複核,還是以失敗告終。
香港房屋署收回公屋理由很簡單:
一是租戶長期(三個月或以上)沒有在公屋居住;二是水電氣數據幾個月沒有任何變化;三是鄰居反應此屋長期沒有動靜。
因為租戶是窮人,窮人的邏輯就是:
每天早出晚歸,不洗澡;不開電燈;不做吃的;只睡覺,怎麼會有水電氣的變化。即便鄰居發現房屋長期沒動靜,早出晚歸小心翼翼怎麼可能有動靜。
但她萬萬沒有想到:政府做事都是審慎的,電腦聯網,出入境記錄一清二楚,她也就無話可說了。
此事件在香港社會引起較大的議論。
也由此可見,香港寸金寸土,資源稀缺,政府對窮人的接濟,體現在你是真正的窮人,以及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投機取巧,趨利避害,可能是很多窮人做人做事的唯一考量。這當然也是要命的。也是一代一代窮人不容易發達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