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去温哥华南区看电影《731》,只见电影院附近的各大商业场所来来回回穿行的行人中,大约50%为华人或亚洲人,30%白人,剩下的有黑、棕各色人种。大统华亚洲超市里,90%华人,10%白人。处处一派和谐共处景象。
回家乘坐天车加拿大线,车上基本上一水的华人。
温哥华、本拿比、列治文等城市,华人强势占比,甚至超过白人在内的其他族裔,已经不是十年八年了,从未见到过加拿大人大规模地反对、敌视,甚至抗议。
然而,换乘前往“小印度”素里方向的世博会线,则一水的印度人。也就是近两三年,随着数百万印度人涌入,一向温和有礼的加拿大人,竟然成了咬人的兔子,所有社交媒体上天天都铺天盖地发着反对大规模印度移民的帖子。
为何加拿大人对“印山印海”和“华山华海”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查询了人工智能,给出的解释令人信服。加拿大人对于华人态度,其实也并非一向友好——
首先,加拿大历史上有针对华人的歧视性的人头税,为的是限制华人移民,保证欧洲白人移民为主体。因为历史上有过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所以今天但凡有一点举措让人联想起史上丑闻,白人政客都会绝对小心翼翼,不敢造次。
其次,人工智能补充说,近年来加拿大人对华人的偏见,一是2015年前后华人带头的炒房热,哄抬房价、倒买倒卖,引起主流社会的反感;二是新冠疫情期间,个别白人会迁怒于华人甚至亚洲人,将病毒称为“中国病毒”。除此之外,他们对华人社群总体印象还是正面的、积极的。
对于那年头的炒房热,我记忆犹新——每每看房,买家、卖家、经纪,竟然全是华人,偶遇个别白人买家,碰到一掷千金的华人买家,当即露出受挫感。很多人不惜加钱数万也为了抢房,一年半载后又高价出售。我认识的人中还真有买房就为了挣差价,自己人在国内,根本没怎么住。她一套高层公寓、一套独立屋,买了两年后卖的时候净赚100万加元,约合500万人民币。当时有白人在华人房产经纪的户外广告上涂鸦,写道“回中国去!”
对于疫情的迁怒,我个人则丝毫没有感觉到,只是看到零星的新闻报道。
除此之外,这20年,大温哥华地区还是一片祥和的。白人和华人的融合总体上还是很好的,交友、共事、婚恋,都很司空见惯。可是为什么他们对印度人就如此嫌弃、厌恶?
人工智能分析说,加拿大人对于印度人和华人的双重标准主要源于几个原因:
一、两三年内突然放进来几百万印度人,加上每年的落地移民人数,给加拿大社会生活造成的变化是急剧的、明显的。
二、相对于华人,印度人融入主流社会意愿不强,抱团取暖、排斥异族,形成平行社会。
三、由于加拿大和印度两国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大量印度移民带来母国的习惯,拉低了整体生活水平。沙滩拉屎、乱倒垃圾、不遵守交规,虽然不是所有印度人都那样,但是一旦出现的频率太多,则给加拿大人形成了全体印度移民的刻板印象。
四、华人很少去抢占基层工作,而印度人到来,基本上很快就占据了零售、客服、运输、安保等等。华人进入一家单位通常不希望再有更多的华人;而印度人只要有一人进入一家单位并做了主管,不出一年,整个部门全是印度人了。
五、华人不关心政治,而印度人参政议政、投票意愿还特强。一旦人口基数达到一定规模,他们可以用投票改变加拿大政治走向。这是加拿大人最担忧的。
六、华人生育率低,印度人生育率则高于平均水平。再加上家族团聚移民,总体人口迅速增长,已经不可逆了。据说照此下去,2050年加拿大印度裔人口会超过白人。
天车上,笔者看到一华人小哥和一白男在畅所欲言。细细一想,还真是从未见过印度人和其他族裔如此交谈甚欢。不是说印度人英语不错吗?怎么不交些白人、华人好友呢?
快到最后一站,看见一位送外卖的印度锡克族小哥。他们砸锅卖铁来加拿大,无非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权利和追求,本身没什么错。
笔者心想:加拿大人将“印山印海”现象迁怒于全体印度移民是不合适的——印度人蜂拥而至加拿大,一步进入人间天堂,对未来充满憧憬、期待,这不是他们的错;错就错在特鲁多那帮白左政客身上,他们沆瀣一气、一意孤行,不考虑恶果,便放进来数百万人,至今又让现任政府收拾残局,然而为时已晚,一切伤害已经是不可逆了。
切身感受:加拿大人对“印山印海”和“华山华海”的双重标准,背后实情为哪般?
SUDreamers (2025-09-23 13:42:38) 评论 (0)周日晚去温哥华南区看电影《731》,只见电影院附近的各大商业场所来来回回穿行的行人中,大约50%为华人或亚洲人,30%白人,剩下的有黑、棕各色人种。大统华亚洲超市里,90%华人,10%白人。处处一派和谐共处景象。
回家乘坐天车加拿大线,车上基本上一水的华人。
温哥华、本拿比、列治文等城市,华人强势占比,甚至超过白人在内的其他族裔,已经不是十年八年了,从未见到过加拿大人大规模地反对、敌视,甚至抗议。
然而,换乘前往“小印度”素里方向的世博会线,则一水的印度人。也就是近两三年,随着数百万印度人涌入,一向温和有礼的加拿大人,竟然成了咬人的兔子,所有社交媒体上天天都铺天盖地发着反对大规模印度移民的帖子。
为何加拿大人对“印山印海”和“华山华海”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查询了人工智能,给出的解释令人信服。加拿大人对于华人态度,其实也并非一向友好——
首先,加拿大历史上有针对华人的歧视性的人头税,为的是限制华人移民,保证欧洲白人移民为主体。因为历史上有过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所以今天但凡有一点举措让人联想起史上丑闻,白人政客都会绝对小心翼翼,不敢造次。
其次,人工智能补充说,近年来加拿大人对华人的偏见,一是2015年前后华人带头的炒房热,哄抬房价、倒买倒卖,引起主流社会的反感;二是新冠疫情期间,个别白人会迁怒于华人甚至亚洲人,将病毒称为“中国病毒”。除此之外,他们对华人社群总体印象还是正面的、积极的。
对于那年头的炒房热,我记忆犹新——每每看房,买家、卖家、经纪,竟然全是华人,偶遇个别白人买家,碰到一掷千金的华人买家,当即露出受挫感。很多人不惜加钱数万也为了抢房,一年半载后又高价出售。我认识的人中还真有买房就为了挣差价,自己人在国内,根本没怎么住。她一套高层公寓、一套独立屋,买了两年后卖的时候净赚100万加元,约合500万人民币。当时有白人在华人房产经纪的户外广告上涂鸦,写道“回中国去!”
对于疫情的迁怒,我个人则丝毫没有感觉到,只是看到零星的新闻报道。
除此之外,这20年,大温哥华地区还是一片祥和的。白人和华人的融合总体上还是很好的,交友、共事、婚恋,都很司空见惯。可是为什么他们对印度人就如此嫌弃、厌恶?
人工智能分析说,加拿大人对于印度人和华人的双重标准主要源于几个原因:
一、两三年内突然放进来几百万印度人,加上每年的落地移民人数,给加拿大社会生活造成的变化是急剧的、明显的。
二、相对于华人,印度人融入主流社会意愿不强,抱团取暖、排斥异族,形成平行社会。
三、由于加拿大和印度两国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大量印度移民带来母国的习惯,拉低了整体生活水平。沙滩拉屎、乱倒垃圾、不遵守交规,虽然不是所有印度人都那样,但是一旦出现的频率太多,则给加拿大人形成了全体印度移民的刻板印象。
四、华人很少去抢占基层工作,而印度人到来,基本上很快就占据了零售、客服、运输、安保等等。华人进入一家单位通常不希望再有更多的华人;而印度人只要有一人进入一家单位并做了主管,不出一年,整个部门全是印度人了。
五、华人不关心政治,而印度人参政议政、投票意愿还特强。一旦人口基数达到一定规模,他们可以用投票改变加拿大政治走向。这是加拿大人最担忧的。
六、华人生育率低,印度人生育率则高于平均水平。再加上家族团聚移民,总体人口迅速增长,已经不可逆了。据说照此下去,2050年加拿大印度裔人口会超过白人。
天车上,笔者看到一华人小哥和一白男在畅所欲言。细细一想,还真是从未见过印度人和其他族裔如此交谈甚欢。不是说印度人英语不错吗?怎么不交些白人、华人好友呢?
快到最后一站,看见一位送外卖的印度锡克族小哥。他们砸锅卖铁来加拿大,无非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权利和追求,本身没什么错。
笔者心想:加拿大人将“印山印海”现象迁怒于全体印度移民是不合适的——印度人蜂拥而至加拿大,一步进入人间天堂,对未来充满憧憬、期待,这不是他们的错;错就错在特鲁多那帮白左政客身上,他们沆瀣一气、一意孤行,不考虑恶果,便放进来数百万人,至今又让现任政府收拾残局,然而为时已晚,一切伤害已经是不可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