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弯胡同 上 五

故事并非虚构,或曽身临其境,或则道听途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暑假的一天,海子正在家里用报纸做蛐蛐篓,报纸裁出几张半尺多长的方块,每张方块纸按一寸的宽度从一边开始折叠,然后把一头的两个角互折出一个兜,再把底部新的角折进兜里压实。梅子找他来说话,看他那么专注地做蛐蛐篓,就凑上前来帮他一起折叠方块纸。几个蛐蛐篓折完了,梅子问海子去哪儿抓蛐蛐?海子说:“挺远的,从中街做好几站公交汽车,在郊区部队大院外有一大堆石头,那堆石头下能抓到好蛐蛐。”梅子问:“你有钱买车票吗?”海子看着梅子说:“我有好几张车票呢。”梅子来了兴趣,她和海子商量说:“我也想去,咱们一起去吧,你抓住蛐蛐,我帮你拿着蛐蛐篓。”海子不想带梅子去,他那几张公交汽车票是他从车站捡来的碎票,用浆糊重新拼接成整票的。乘坐公交车上车买票时,售票员从票本上撕下一张,钱票两清;坐车的乘客多,售票员下车再按人收票,然后把票撕碎从车窗扔下。每个车站等车处地上都有撕碎的车票,淘气的孩儿们没钱买票又想坐公交车时,就在车站捡那些大块的碎车票,回家用剪刀和浆糊拼接出整张票。有的公交车前后两个门各有一个售票员,逃票的孩子从一个门上车另一个门下车,在车上售票员让他买票时,他就晃晃手里拼接的票;乘车人太多了,售票员就以为另一个售票员卖的票,到站时,逃票的孩子把拼接的票交给售票员下车赶紧走。下车人多时售票员收到一大把票随手撕了,下车人少时售票员发现了拼接票,小孩子已经急慌慌地下车了,售票员只能对逃票的孩子嚷上两嗓子。逃票的都是些不干正事儿的淘气孩子,想逃票有的是法子,最不济的车门一开下车就跑。大人带着孩子出门时,去哪儿都会给孩子买张票,小孩们逃票的时候不多。经常乘车的人有月票,没月票老老实实花钱买票,大人逃票被人抓住太丢人。

  海子劝梅子别去了,梅子问为什么?海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用的是拼接票,万一被发现了,你跑不快。”梅子就想了想,然后下了决心说:“你不怕,我也不怕,被发现了就跑呗。”海子就说:“一个人容易跑,两个人给假票,售票员发现了,后面那个人容易被抓住。”梅子想了想说:“下车时,你拿着两张票,我先下你后下,你下去后再把两张票给他,就是发现了,我走远了,你也赶紧跑不就成了。”海子说不过梅子,心里也愿意和梅子一起去,就答应了。海子嘱咐梅子别和家里说,大人们问起来,就不让去了。梅子说:“真罗嗦,这还用得着你嘱咐,这一去要多半天,就说去同学家玩去了,回来晚了家里人也不会说啥。”两个人商量好了,明天吃过早饭就走,估计过了中午就能回来。梅子回家了,海子有点犯难,他顽皮惯了脸皮厚,真被抓住了也不在乎。梅子是个姑娘,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儿,用假票被人扣住,说不定要让大人去领,海子可不想梅子惹麻烦。梅子是少先队小队长,老师同学公认的好学生,坐车逃票的事儿被人知道,影响梅子的名誉。

  他想了一会儿,想出了个办法,明天乘车逃票梅子不会被抓!

  第二天早上,海子和梅子在巷子口会齐,向中街方向走去。过了中街十字路口,在正阳街西边人行道旁往郊区方向去的公交汽车站牌下面等车。海子告诉梅子,不要管他,车来了就上,他会紧跟在梅子后面。梅子看着海子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气,她自己心里有点后悔,逃票的行为多不好啊。心里不安的同时,还有点小兴奋,和海子一起淘气,有点像去冒险一样地令她期待着。很快一辆公交汽车驶过来,上车的人很多,海子推着她贴着车边往上挤,两个人很快上去了。按照海子说的办法,梅子从车前门上去后就往后车门挤,海子紧随梅子后面。过了市区车上人就少了,快到站下车时,海子把一张拼接票用嘴唇夹着,手就从兜里拿出一个纸叠的钱包。小孩都没钱当然也就用不着钱包,可小孩子喜欢有钱包的样子,大家就发明了用纸叠钱包。这种纸叠的钱包和大人用的皮夹子钱包几乎一样,就是材料不同,小孩子有点零钱,就放在这种纸钱包里,保存钱挺方便的。海子从他的纸钱包里翻出一个五分钱的硬币,抬头发现售票员正看着他呢。这个时候车到站门就开了,梅子赶紧往车下跑,她也不敢回头看,就怕坏了海子的事儿。等梅子回头时,看见海子慢悠悠地在她后面走着,一点也没着急的样子。梅子等海子走近了就问他:“逃票这么容易,售票员一点没怀疑吗?我心里一直突突地跳。”海子神气地说:“有我在呢,你心跳什么,怕还一定要来,真是胆小鬼。”梅子不服气地说:“谁胆小鬼啊,我这不是第一次吗,你别得意,抓完蛐蛐还要坐公交汽车回去呢,到时谁怕谁啊?”

  两个人就往前走,大白天不敢拉着手,可一路有说有笑的。走不多远就看见田地了,地里庄稼长得有半人高,然后往东走就看见一个高墙围起来的大院子。海子在前梅子在后跟着,来到了大院南墙外一片散放着的石头堆。海子从兜里拿出几个蛐蛐篓交给梅子说:“你跟着我,我搬石头找蛐蛐,我抓住了就交给你。”梅子点点头,手里紧抓着蛐蛐篓,跟在海子后头。海子蹲下示意梅子别出声,他在一片微风中捕捉蛐蛐的叫声。等了一会儿,没有什么收获,海子就开始搬动石头。有一块大点的石头,海子搬不动就双手抬起一头往外挪动,刚搬起石头一边,一个蛐蛐蹦出来。梅子就激动地叫起来:“海子,快、快,别让它跑了。”海子眼疾手快,双手一合就捂住了蛐蛐。海子等蛐蛐蹦跶时,手指弯曲双掌慢慢合成一个窝窝,把蛐蛐包在掌心。海子右手在下把手掌放平,突然左手拿开握拳向右手腕轻轻砸下,蛐蛐在海子的右手掌里被“颠”得一上一下。海子颠着蛐蛐的同时,让梅子打开一个蛐蛐篓,颠了有那么五或六次,蛐蛐已经晕头转向。海子左手拿过蛐蛐篓,嘴对着开口处一吹,蛐蛐篓鼓了起来,海子右手握住蛐蛐往篓里一扔,赶紧把口卷了几折交给梅子。梅子惊奇地看着海子一气呵成的熟练动作,再接过蛐蛐篓放在耳边一听,篓里传来蛐蛐活动的声音。梅子就问海子:“你为啥要把蛐蛐颠那么几下呢?”海子知道梅子没玩过蛐蛐,就很有耐心地给她讲:“不颠它,手一张开它就跑了,把蛐蛐颠蒙了,不知道往哪儿跑就容易放进篓了。”海子给梅子说着,手也不闲着,小半天的功夫,就抓了三个蛐蛐。海子看看天,有乌云上来,天光就慢慢地暗了。看样子要下雨,这大野地里不好躲雨,就招呼梅子回家。梅子想多玩会儿,可也看出天气不好,就拿着蛐蛐篓和海子往回走。

  不知道从哪儿转出两个一高一矮和海子年龄差不多的半大小子,把海子和梅子拦住,就要梅子把蛐蛐篓给他们。海子把梅子往身后一拉,上前一步问:“干嘛,大白天的就敢打劫啊。”那两个小子欺负海子势单力孤,梅子是个姑娘家不会打架,就有点蛮横地说:“这是我们大院的地盘,没我们允许,不许抓我们的蛐蛐。”海子一听他们俩不讲理,也就不想多说,直接问道:“就抓了你们的蛐蛐,咋着,打一架?” 在这么个节骨眼上,看海子这么“横”,小个的拽了大个的想退缩。大个的没见过这么“横”的海子,想打退堂鼓又怕丢了面子回去让同伴们笑话。他上前伸出双手就去抓海子,海子也往前跨了一步,也伸出双手抓住对方。就见海子转身、弯腰、双手用力,把那小子顺势从自己背上翻了过去仰翻在地。那小个子见同伴一个回合就被打翻在地,一下愣了神儿,想逃走腿有点发软。趁那个大个的躺在地上喘气的空儿,海子拉着梅子的手,大摇大摆地走了。

  梅子看呆了,知道海子能打架,没想到他一下子把人家摔在地下,半天回不过气来。走到车站那儿等车时,梅子才开口问海子:“你和谁学的,这么能摔跤?”在梅子面前露了这么一手,海子挺得意,就有点吹牛说大话:“这算啥,再来两个也不怕他,这是轻的,不服就打他个鼻青脸肿。”梅子还是有点后怕,劝他说:“把人家摔坏了,还得给人家治,你以后下手轻点。”海子低声嘟囔两句,梅子问他说啥,海子大声说:“胆小鬼!”梅子举起拳头要打他,海子看着她也不假装躲闪,梅子转过身不理海子。海子只好说:“好啦,听你的还不行,快,车来了。”两个人还按来时的方式上了公交汽车,本来梅子要看海子是如何逃票的,打架的事情在心里头,就忘了用拼接票乘车的事儿。到了中街公交车站时天更暗了,趁着售票员探头出车窗看天的空儿,海子连拼接票都懒得给售票员,更不用花五分钱给梅子买票。车门刚一打开,也不看售票员一眼,海子拉着梅子下了车就跑。听着雷声从远处传来,赶紧穿过正阳街,跑到文化钟表公司大楼的窗台上躲雨。过了文化钟表公司大楼就是三道湾胡同口,来不及跑回家了,大雨点子一片声地从天而降。这场雷阵雨下得又大又急,足足下了两个小时,居民区胡同地势高,雨水都聚到街面上一时排不出去,积了有两尺深。小北门菜场的紫色大圆茄子被雨水冲散,顺着正阳街飘下来,有小孩子打着狗刨玩水顺手捞着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一个个大圆茄子。海子看着眼热,他让梅子别动,自己跳进水里,也捞起几个大圆茄子。夏天的雷阵雨来得急,一通倾盆大雨,行人都跑到路边店里,街上断了交通。暴雨停了,海子和梅子手里都抓着大个圆茄子,进了三道弯胡同回家了。

   海子和人摔跤时会“过肩背”招式,那也是有代价学的。本院的聂家二哥在中街的自行车修理厂做学徒工,也是年轻不知从哪儿看到过肩背的摔跤方法,回家就要试试。海子就是最好的试验对手,他就和海子说起摔跤用的过肩背,问海子要不要试一下。海子正是好“学武”的年纪,就和聂家二哥在院里拉开场子。聂家二哥比海子大几岁,三两把就抓住海子,也没费劲就把海子“背”过去了。海子倒在地上有点晕,把聂家二哥吓够呛,怕把他摔坏了。也就一小会儿,海子眨巴眨巴眼,看清了蓝天上有白云飘过,他一个打挺站起来了。聂家二哥赶紧拍拍海子背,摸摸他的胳膊腿,看没啥毛病才放下心来。海子发现这过肩背挺好,把人摔个迫不及防,让人头昏脑胀却也没啥伤害。这是借力打力,只要把人“背”上,力气小的能把气力大的背翻,小个能把大个摔倒。所以抓蛐蛐时,看到那两个半大小子,想起过肩背心里就不怵。除了过肩背,海子还会打“电炮”,电炮是从“垫炮”演化来的。

  (注:垫炮:左脚跨前,右手抓住对方头发同时高抬右膝,趁对方错愕之际,将对方脸部向下自己右膝盖向上互相撞击。这招太厉害,会把人搞得鼻青脸肿,一般人不会也不敢用。垫炮演化出电炮:左脚跨前右手握拳,左手虚晃一下,趁人后退时右脚垫上一步,以直拳照着对方下巴从下往上狠狠一击,或者向对方脸上一记重拳。垫炮或电炮都不可学,法律制度逐渐完善,紧急情况要报警。

  海子有力气,喜欢和人摔跤,输的时候少。海子五弟上一年级,刚从农村老家被接回来,懦弱胆小被学校里的同学欺负了。海子知道了,带着四弟找到那个男生,对着他的屁股踢了一脚并威胁到:“再敢欺负我弟,下次打哭你。”那个男孩儿仗着哥哥欺负惯了同伴,居然叫板:“我叫我哥去,有能耐你别走。”他一路跑回家,叫来了自己的哥哥。他哥哥一听弟弟被人打了,立马跟着弟弟来了。和海子一照面,都是一个胡同的见过却不熟,就拉下脸来说:“干嘛欺负我弟?”海子看着他说:“是你弟先欺负我弟,我警告一下,再欺负我弟不饶他。咋着,给你弟撑腰来了?”那人眼睛一瞪:“能耐啊,比试比试吧,咱们摔跤,三把两胜。”“行,就这么说定了。”海子脱了衣服让四弟拿着,让五弟和那个小男生站远点,俩个半大小子撕掳起来。海子和他扭在一起,转了几圈那人使个巧劲把海子摔倒。海子一愣心想大意了,再起来抓住对手,又是你退我进地来了几个回合;海子瞅个空子抓住对手很劲向左一甩,乘他站立未稳伸出右脚别住对方右腿,顺势把对手按倒。那小子倒也爽快,站起来拍了拍衣服很江湖气地说:“打了个平手,也别再比划了,不打不相识,我是林子,交个朋友吧?”海子说:“行,够哥们,我是海子,告诉你弟别再欺负我弟了。”林子过去拉过他弟的手说:“过来,都是一个胡同的,以后就是朋友了,谁也不许欺负谁。”看林子这么大气,让海子有点佩服,心里认了这个朋友。

  林子大名张松林,在三道湾胡同也算是个名人,从小在班里当“大王”,看海子不是个好欺负的,摔跤打个平手他就坡下驴和海子算是认识了。胡同里再见面时,互相打个招呼,有时凑在一起说笑打闹。这个胡同里,工人子弟多,林子爹在五三兵工厂工作;五三兵工厂造子弹,是个保密单位,谁在五三兵工厂当工人,家里大人孩子走在胡同里都很自豪。

  海子和林子不摔跤了,俩人都爱斗蛐蛐,有天约好了,端着自己的蛐蛐罐蹲在电线杆子旁斗上了。各家孩子们从小学会废物利用,用家里平时攒下的空药瓶,装上半杯土压实,把蛐蛐放进去养上几天就去找人斗。从哪儿捡来个小陶罐,装上半罐子土压实做个角斗场,两个人把自己养的蛐蛐“遛”手掌心再放进去。角斗场上两雄相遇,互相看着振翅鸣叫恐吓对方,哪个蛐蛐斗志消退了,蛐蛐主人找一根长须子撩拨那个蛐蛐后尾;两个蛐蛐的触须开始试探,接着开始跳跃撕咬缠斗,在角斗场上摇动触须,你攻我守在陶罐里打个你死我活;终有一方败走,可能被咬得须断腿折,胜者振翅高鸣炫耀自己。海子的蛐蛐捉来没几天,训练不足还带着野性,海子把它“遛”进右手掌心,把它“颠”上几下,让它顺着自己的手指进了角斗场;林子的蛐蛐正等得烦躁,一见对手来了,振翅向前冲过来;海子的蛐蛐也不含糊,上去就咬起来,两个蛐蛐斗得兴起;干过几个回合,林子的蛐蛐败下阵去,海子的蛐蛐得意地振翅高叫。林子把自己的蛐蛐遛进手里,小心放入蛐蛐罐后,他问海子:“你没给你的蛐蛐吃辣椒吧?”海子说:“我都没辣椒吃,上哪儿给它找去,这是从南郊部队大院石头堆那儿抓的,还没驯熟呢,我颠了它几下才下去斗的。”海子把自己的蛐蛐罐给林子看,里面只有两个黄豆粒。

  也不知道真假,也许就是个传说,吃了辣椒的蛐蛐嘴辣;两个蛐蛐嘴对嘴撕咬起来,没吃辣椒的嫌弃对方,咬上几口主动退出角斗。林子对海子说:“你啥时再去,告诉我一声,我和你一起去,我这都是从墙缝里抓的,石头比砖硬多了,怪不得我的蛐蛐斗不过你的。”海子就和林子约好了一起去抓蛐蛐,有林子作伴,海子就更不怕部队大院的孩子们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