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旧金山的小日子系列66
杭州阿立
2025年7月19日
书接上集《亚洲艺术博物馆9 商周青铜器 甲骨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7/13052.html
https://club.6parkbbs.com/web//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662583
上集的商周青铜没写完,转身写甲骨文了。一来甲骨文本就流行于商周时期,博物馆也将早期青铜和甲骨文放在同一个展区;二来,更重要的是:
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小臣艅犀尊》是举世无双的商代犀牛铜器,没有之一。中国另有一件西汉时期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但比小臣艅犀尊的年代晚了1000多年。
维基百科:“小臣艅犀尊是现在存世的唯一一件以犀牛为造型的商代青铜器。中国另有一件以犀牛为造型的青铜尊,也就是1963年陕西兴平豆马村出土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错金银云纹铜犀尊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铸造年代为西汉时期,比小臣艅犀尊的商代晚得多(晚商至西汉相差千余年)。”
闲话休提,直奔主题,有图才有真相。
《小臣艅犀尊》(公元前1100-1050年):

中国青铜时代的独特器皿(图文介绍):

文字介绍大意如下:
作为目前已知世上独一无二的商代(约公元前1600-1050年)犀牛铜器,
这是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中最著名的珍藏,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之一。
这件犀牛铜器体现了商王朝的奢华贵族生活。这件器皿本有盖(现已失踪)很可能是酒器。酒是在融入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仪式中被用作祭品,供奉给神灵或祖先的。
犀牛栩栩如生、自然的表现形式使其区别于同期其他通常恶魔般形态的动物器皿。
这件青铜器皿的历史意义还在尊内底部的铭文。铭文既为了解早期的汉字书写提供了基本指南,又是当时商王的军事和仪式行为的珍贵记录。
犀尊铭文、相应汉字和英译:

下面是我对犀尊铭文的注解:
-----
铭文字体为西周金文。
博物馆的铭文相应汉字:
“丁巳王省夔X(享),
王易(赐)小臣艅夔贝,
隹(惟)王来正(征)人方,
隹(惟)王十祀又五肜日。”
小臣是商朝的官职名,具体负责事务不详。博物馆的英文直接按单个汉字本义,译为Lesser Minister(职位较低的臣),也无不可。艅是这位小臣的名字。
夔(读音:Kui,阳平)是古代神话传说里的独脚怪兽(夔牛、夔龙),“《山海经·大荒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享’的西周金文书写见《享的文字源流》(下图)。我找不到相应汉字,以X代之。享的古字形象祭祀祖先的寺庙。
夔(享):博物馆译为Kui temple(夔庙),颇有道理。这也与铭文接着提到的“王来正(征)人方”直接相关:商出征前祭祀夔庙,借夔龙以振军威(以威天下)。度娘(百度)和维基百科的铭文翻译把‘享’当成‘京’(把夔当成国名),个人以为错了(史上并无夔国的记载,而商朝把邻国称为方国)。
人方:夷方在甲骨文中记作‘人方’、‘尸方’,夷方是商周时期对东方夷人部落统称。
享的文字源流:

铭文‘享’字的古体(西周金文)如图中5所示。
博物馆网上的介绍还提到:“器身上罕见的铭文记载了一场军事战役以及这件铜器的制作日期。作品令人叹为观止的逼真度——犀牛厚实皮肤的褶皱令人联想到真实的犀牛皮;竖立并向外伸展的耳朵暗示着警惕的状态;下垂的腹部则让人感受到犀牛的重量——表明艺术家曾见过真正的犀牛,而犀牛在中国现已灭绝。”
----
阿立今天的闲侃太长了,打住。
回到博物馆,继续看展览。
动物形状的青铜礼器(Animal-Shaped Ritual Vessels):

图中说明:“大约在同一时期有少量动物形状的礼器”,图示有犀牛,大象和猪。这犀牛尊,就是上面长篇大论、世上独一无二的商朝《小臣艅犀尊》。
Enough 犀牛,换个话题。
斝(读音:jia,上声):古代酒器、礼器。斝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陶器,青铜斝自夏代晚期出现,商晚期至西周中期为鼎盛期。
按度娘:斝是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与礼器,主要用于温酒及行祼礼,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至西周,常与觚、爵组合使用。其基本形制为三足、两柱、一鋬,圆口呈喇叭形,多饰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容量为青铜酒器“五爵”体系之最。
“亚矣”斝 商晚期(公元前1300-1050):

亚矣斝(Ritual Wine Vessel)介绍:

这类容器大多数是商朝礼仪时侍酒用的。考虑到它特别的高度和重量,亚矣斝很可能是摆设而非实用。斝上的雕饰主要是饕餮纹和独脚龙(夔龙),背景为螺旋状雷纹。斝柄上刻画着一只嘴里叼着鸟的带角野兽。
亚矣斝据报道发现于晚商时期的京城安阳,它的大小和雕饰类似商王武丁妻子妇好(Fu Hao)的墓葬里发现的文物。
斝底部的铭刻是一个头上有十字形符号的男人。这个符号现在相应的汉字是“亚矣”(Yayi)。很多晚商时期的铜器上都有亚矣这铭刻,这可能是氏族标志。
阿立注:博物馆介绍简单称妇好(Fu Hao)为商王武丁的妻子(consort),没有提她的生平、业绩。维基百科的介绍详实很多,见下:
“妇好,又称帚子、妇子、帚好,庙号辛,一般认为好是名或姓(即姓子),妇是职位称呼,她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甲骨文)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妇好的事迹主要来源自殷墟的商朝甲骨文记载,次数达2000多次以上。这些记载显示妇好不仅是当地商方最高等级的女祭司,还是一位善于打仗的女将军,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从妇好墓发掘甲骨文中发现,妇好多次主持部族祭祀,并提供牺牲。妇好经常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祭天一次;祭泉一次)。
另外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是,在妇好墓发掘出的甲骨中,记录她领导了多场军事行动,这说明武丁期间商方对周边方国进行过一系列的战争。譬如土方与妇好的商方常年交战,而妇好最终在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击败他们,灭亡了土方。之后她又攻打了临近一些部落和巴,后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伏击战。妇好多次担任统帅带兵出征,最多的一次曾经统领13,000人的大军【存疑,据《英国所藏甲骨集》片号:150,之上的卜辞显示,妇好统兵仅3000人,另一名商朝大将“旅”统兵万人】。她的赫赫战功显示,是当时最为杰出的将领之一。
这个情况虽然不合常理,但是已经透过许多出土文物(包括出土自她的坟墓的战斧,祭祀用的青铜鼎和大量甲骨片)得以确认。在墓葬中,还有发现很多尚未刻字的空白甲骨片,证明妇好有刻写甲骨文的能力。”
“她死于武丁之前,她死后武丁为她在殷墟的边界处建造了妇好墓并进行了大量献祭,据说他希望妇好的灵魂能保佑商方在贡方进攻中活下来,当时的龙方扬言要彻底撕碎商方。”
“根据甲骨文记载,武丁曾经占卜,测算妇好怀的是男胎还是女胎。卜辞里还有贞问妇好牙病的卜辞(妇好弗疾齿)。
殷墟卜辞中,关于妇好的记载约有二百余条,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武丁时期,小部分属于武乙文丁时期,中间相隔一百年。张政烺认为妇好是世妇,一种世袭女官,因此不只武丁时期一个妇好。武丁时代的妇好,原是宗庙中掌管祭礼的多妇,之后成为武丁的妻子。”
阿立注:张政烺(1912年4月15日—2005年1月29日),字苑峰,中国史学家与文字学家,长于甲骨文、金文与商周史。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难道我要摘掉‘理工男’的帽子,改行青铜史、西周象形字、新版《商周演义》了唛?
打住。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下集《亚洲艺术博物馆11 玉器 藏传佛教》: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7/1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