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谈天下(515) 从我的一个西裔房客家庭谈起

markyang (2025-07-20 14:33:03) 评论 (5)

作为小地主,过去的十几年,和形形色色的房客打交道,有非常值得尊敬的,也有那种无赖之徒,但是的确可以看到人生百态,而且可以从一个真实的侧面来看看美国的各色人种,以及他们的文化和生活。

今天我先讲一个我的一个洪都拉斯移民房客家庭的故事,他们一家五口,在我的一个三房公寓,今年是第五年了,算是不错的房客。

卢克文:洪都拉斯怪谈|2019-09-17-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Carlos 和 Rosa 都来自洪都拉斯,Carlos冒着生命危险,从墨西哥边境偷渡过来,Rosa应该是他们大家族的成员,但是好像是通过各个亲属移民那种,不太清楚她是否也是先翻墙过来的。他们一家一共五口人,父母和三个孩子,每个人都怀揣梦想,在这个五光十色但竞争激烈的大都会,默默奋斗、努力扎根。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家庭故事,却是成千上万第一代移民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是第一代移民,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丰厚的家产,也没有太多的亲属可以依靠,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父亲Carlos五十出头,黑瘦精干,满脸阳光风霜的痕迹。他是从路边做日结工开始,一路学习各种技能,几年前开始,在纽约市一家大型建筑工程公司做到了小工头的位置,收入有了保障,而且还有医疗保险,Carlos手下管着五六个工人,工作涉及地基、水泥、室内外的装修等等 ……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但是为了增加一点家庭收入,他还经常业余帮朋友做一些小活。Carlos人很开朗,每次去收房租,都用那种拉丁裔特有的热情,来个大大的拥抱,再把厚厚的一沓子现金交给我,还brother长,brother短的。

有一次纽约突降暴雪,Carlos仍然一大早冒着凛冽的寒风,恶劣的天气早早地赶到工地,只为确保吊车和材料安全。他说:“我是带着全家命运出来混饭吃的,我不能偷懒。” 那天他回家时,鞋子全湿,脚冻得通红。听到他太太讲起这个故事,我坚信Carlos肯定会越来越被公司重用,因为我看到的能够吃苦耐劳的Amigo不少,但是能够有责任心,可以处理复杂事务的基本上都是人才。

他最骄傲的事,是引导大儿子学习电工。“我可以忍一辈子风雨,但我不希望儿子也一辈子拿日薪。” 他用亲戚关系介绍儿子跟着学习电工,他还省吃俭用为他报执照学习班,还带儿子跑项目现场认识Amigo老前辈。Carlos的梦想很朴素——希望儿子能考到电工资格证,有个技能、有个身份、有个体面生活的机会。

对于未来,他曾笑说:“我几乎每天都在帮别人盖房子,但我们家还在攒着买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屋子,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的。” 每每说到这里,都能看到他充满对于未来生活向往的热切目光,我就用力的握紧他的手,告诉他一定可以的。

母亲Rosa其实是家中的灵魂人物,白天负责在家买菜做饭、照顾孩子,晚上则去一个healthcare office building打扫办公室。她穿着制服、带着耳机,听着西语广播电台,一间间擦桌子、倒垃圾,直到午夜。

Rosa曾经告诉我:“我不太会讲英语,也没上过学,我唯一能给孩子的是我对他们的支持。” 曾有一天,她清洁的那栋楼遭遇了报警器误触,保安误以为是非法闯入,结果她和另一位移民同事被短暂扣留。等问题澄清后,她只是苦笑着说:“幸好我合法,有身份,不然今天就麻烦了。”

她对生活的态度非常简单、温暖。她说自己最大的梦想是“让家里三个孩子都走得比我们远”。Carlos和Rosa都是虔诚的天主教教徒,只要有可能,周日都会去教堂做礼拜,在客厅里面,有一副挺精致的圣母像,我估计他们经常都在那里默默祈祷。

Carlos的大儿子Miguel今年21岁,他从小在纽约长大,英西双语,但文化认同上总是处于边缘。因为不太爱学习,他16岁开始打零工,搬家、送餐、餐厅帮工都干过。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不上去社区大学学习,而是跟着父亲进工地,对此,Carlos还算乐观,并没有责备他的选择,而是默默地引导他去学习更多的技能,尤其是学习电工技能(不是号称电工是未来对付AI的非常好的职业选择吗,Carlos不小心还做了一个最科学的选择,这个是后话了)。

Miguel起初只是帮工,但Carlos从一开始就叮嘱他不能只搬砖,一定要学技术。Miguel起初觉得电工太难,很多术语听不懂,但在一次工地临时断电、全体停工的经历后,他意识到:“那些电工进来一会儿就搞定了问题,而且每小时挣的比我们多一倍。”

从那以后,他开始认真跟着父亲的朋友学习技术,周末和有些晚上还去上专门的执照课程,白天照样上工地。他甚至开始学如何报税、注册工会,计划几年内能自己接私活。按照Carlos的说法,Miguel以后肯定会比他要有出息。

Carlos的二儿子Luis今年18岁,是家中最安静也是最自律的孩子。他今年高中毕业,以相对优异的成绩被本州最好的州立大学录取,主修机械工程,他将来想去做工程师。他的入学信贴在家中餐桌上,是全家最珍贵的“证书”。

因为纽约州提供家庭年收入13万美元以下的“Excelsior Scholarship”学费全免政策,他的学费被完全覆盖。但Luis并没有松懈,暑假就在超市做收银员,赚生活费。他说:“爸妈已经为我们牺牲够多,我不想再让他们负担更多。”

他是家里三代人中的第一个大学生,也可能是改变全家命运的关键一环。每天晚上他都会挤在厨房角落里复习,因为家里没有独立书房。他也曾经告诉我,他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读书,而是为了整个家庭的未来去读书。尽管这样他还是经常感觉学习压力太大,因为他家里没有多余的钱去读补习班,我每次去取房租都不忘鼓励他几句,还把我儿子用过的SAT和ACT的辅导资料免费送给他。

对比之下,14岁的小女儿Sofia是家中的开心果,也是最Carlos最宠爱的小宝贝。她性格活泼、外向,喜欢打篮球、拍短视频。虽然她现在是家里唯一没有工作的成员,但她从不被视为“轻松”的一员。

她说长大后想成为护士:“我长大了想要帮助那些像妈妈一样辛苦工作又不舒服的人。” 她去社区老人院的做过义工,Rosa说Sofia以后肯定会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护士,因为她天生就乐观,而且还会体贴人。

在家里,她最会打圆场。有一次爸妈因为账目发生小争执,她就笑着插话:“再吵下去,我就要去当律师了。” 一家人都笑了。她是这个家中的阳光,是让疲惫中有希望的存在。

他们是第一代移民,没有什么资源,却懂得抓住政策带来的机会——如免费大学、工会培训项目、低收入家庭医疗补助等。他们没有背景,但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当然,Carlos家也有拉丁裔家庭常见的小问题,比如对于投资没有太多的意识,经常冲动型消费,家里都被很多廉价的商品塞满等等。

所谓“美国梦”,从来不是人人都能一跃成龙的幻想,而是只要肯努力、愿意坚持,命运就不会一直原地打转的可能性。它代表着机会、转变与希望,尤其对第一代移民来说,这个梦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下一代能走得更远。

作为一位华裔房东,我常在心中思考我们与拉美裔家庭之间的异同。华人习惯未雨绸缪、拼命储蓄;而西语裔移民往往更看重当下的温饱与家庭团聚。他们并不热衷于买保险、买房、开401(k),也不太为十年后的生活焦虑不安。对很多华人而言,这是“没规划”;但对他们而言,这是“享受过程”。

他们在家庭聚会中大声交谈、音乐也经常开到很大声量,这些场景也曾让我皱眉,但慢慢地,我学会了理解并且欣赏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所有的安全感都靠银行存款来维系,某种程度上,他们对生活的乐观与松弛,也是对我们常见的“焦虑型“华人心态的一种反思。

对于子女升学,我们即便是孩子读了不错的州立大学都感觉没有面子,但是对于他们,更加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是否真正在做自己想要做的,而且是靠自己努力去争取来的,也不会太多的依靠父母负担太多的大学费用。

他们用不同方式追梦,而他们的故事,和我们的故事,其实殊途同归。

在这个大都会,有太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家庭正在努力生活。Carlos一家不是成功学的典范,却是美国梦最温柔、最真实的注脚。他们正在一砖一瓦地为未来搭建希望,也教会我一个旁观者:梦想从不是属于特定族裔、特定阶级的特权,而是一种在生活夹缝中坚持前行的信念。

祝福他们,祝Miguel早日拿到电工资格证,祝福Luis成为他梦想的工程师,Sofia长成温柔果敢的护士。祝Carlos和Rosas他们全家早日心想事成,拥有自己的房子和更加丰富和美好的生活。在美国的各个大都会,不都是因为千千万万像他们这样执着而努力的家庭,才如此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