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泛滥成灾
《美其名曰‘挖掘传统’,搞了很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东西。在整个文艺界,大谈大演‘名’、‘洋’、‘古’,充满了厚古薄今,崇洋非中,厚死薄生的一片恶浊的空气。》
《“舞台上、银幕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泛滥成灾”,》
毛泽东提出《不怕鬼的故事》,毛泽东对这个《不怕鬼的故事》序言又作了几处修改。修改的文字如下:
“世界上并没有过去的故事里所说的那种鬼,但是世界上又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鬼的东西。大而至于国际帝国主义及其在各国的走狗,以南斯拉夫铁托集团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严重的天灾,一部分没有改造好的地主阶级分子资产阶级分子篡夺某些基层组织的领导权,实行复辟,小而至于一般工作中的困难、挫折等等,都可以说是类似鬼的东西。”
“所以,在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者看来,世界上什么都不可怕。帝国主义,反动派,修正主义,被打倒的阶级实行复辟或企图复辟,特大的天灾,以及一般工作和斗争中的困难、挫折等等,一切都不可怕。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对这一切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加以藐视。”
从毛泽东对于鬼的内涵做出了界定,就是指国际上的帝修反和国内的修正主义、地富反坏右及天灾困难等等。
毛泽东还进一步幽默地反问道:“难道我们越怕‘鬼’,‘鬼’就越喜爱我们,发出慈悲心,不害我们,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一切光昌流丽,春暖花开了吗?”
这进一步说明,对鬼害怕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不怕鬼,要树立战胜鬼的信心和勇气,对鬼抱有幻想是不行的。
毛泽东还在序言中加写了一大段话,主要介绍了这本书编辑的背景及该书出版的现实针对性,他写道:
“这本书从1959年春季全世界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修正主义组织反华大合唱的时候,就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着手编辑,到这年夏季即已基本上编成。那时正是国内修正主义起来响应国际修正主义、向着党的领导举行猖狂进攻的时候,我们决定将本书初稿加以精选充实,并决定由我写一篇序。1960年底,国际情况起了很大变化,八十一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举行了代表会议,发表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反动派、反对修正主义的声明。(指一九六○年十一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通过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声明》)这个‘不怕鬼’的声明使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声势为之大振,妖魔鬼怪感到沮丧,反华大合唱基本上摧垮。但是读者应当明白,世界上妖魔鬼怪还多得很,要消灭它们还需要一定时间,国内的困难也还很大,中国型的魔鬼残余还在作怪,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本书出世就显得很有必要。当着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于1960年1月作出了拥护莫斯科会议声明的决议和对国内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制定了今后政策,目前条件下的革命斗争战略战术又已经为更多的人所了解的时候,我们出这本《不怕鬼的故事》,可能不会那么惊世骇俗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说的鬼就是指国际上的帝修反和国内的修正主义、地富反坏右及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困难风险。编辑这本书就是要使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沿着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然而,很快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鬼戏及“有鬼无害论”的纷纷出笼。毛泽东是将鬼看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敌,是主张与鬼进行坚决斗争的。
可是就在此后不久,却出现了鬼戏《李慧娘》,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廖沫沙还写了《有鬼无害论》的文章为其进行辩护,表现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当时剧本《李慧娘》的发表及据此编排的昆曲《李慧娘》的上演,获得了戏剧评论界一边倒的喝彩,这尤以廖沫沙撰写的文章《有鬼无害论》更为引人注目。
毛泽东将鬼戏和“有鬼无害论”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认为鬼戏和“有鬼无害论”问题的出现是城乡阶级斗争的反映,是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阶级斗争。这就为鬼戏和“有鬼无害论”的问题定了性,指明了批判的方向。而《人民日报》却对毛泽东关于鬼戏和“有鬼无害论”问题的定性置之不理,既不对过去宣传鬼戏和“有鬼无害论”的文章进行自我批评,也不开展对鬼戏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才对《人民日报》提出了更为严厉的批评。这个批评表面上是针对《人民日报》负责人的,实际上却是批评当时中央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同志的。
在鬼戏和“有鬼无害论”出笼后,第一篇反击鬼戏和“有鬼无害论”的有份量的文章,是一九六三年五月六日至七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批判文章《“有鬼无害”论》。那么,这篇文章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这篇文章是江青在华东局第一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的支持下组织人写成的。那么江青为什么会组织这样一篇反击鬼戏和“有鬼无害论”的文章呢?
文革开始后,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江青《在文艺界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了这个问题。她说:“我的认识是这样的。几年前,由于生病,医生建议要我过文化生活,恢复听觉、视觉的功能,这样,我比较系统地接触了一部分文学艺术。首先我感觉到,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的舞台上,又有鬼戏呢?然后,我感到很奇怪,京剧反映现实从来是不敏感的,但是,却出现了《海瑞罢官》、《李慧娘》等这样严重的反动政治倾向的戏,还有美其名曰‘挖掘传统’,搞了很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东西。在整个文艺界,大谈大演‘名’、‘洋’、‘古’,充满了厚古薄今,崇洋非中,厚死薄生的一片恶浊的空气。我开始感觉到,我们的文学艺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那它就必然要破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个阶段,我只想争取到批评的权利,但是很难。第一篇真正有份量的批评‘有鬼无害’论的文章,是在上海柯庆施同志的支持下,由他组织人写的。”
从江青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是在调查研究之后才发现文学艺术领域存在的鬼戏和“有鬼无害”论问题的。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文艺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出发,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会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因而江青就要对文艺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文学艺术进行斗争。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江青当时却难以在北京争取到批评的权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在八届十中全会期间,江青约见中宣部、文化部四个正副部长陆定一、周扬、张子意和许立群时就曾经说,“舞台上、银幕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泛滥成灾”,问题严重。但陆定一、周扬等人对她的话“充耳不闻”、不予理睬。这就是她一九六七年七月在《为人民立新功》那番讲话里说的“当时在北京,可攻不开啊”![35]
后来,林默涵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她(江青)想先抓中宣部(文艺)、北京、上海,然后抓全国。抓中央和北京是有阻力的,她便先抓上海。抓上海很顺当。”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九六三年二月下旬,江青才以“女客人”的身份从北京来到上海,在柯庆施的支持下来组织这篇文章的写作。
由于《有鬼无害论》这篇文章不是一般人写的,而是出自于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廖沫沙之手。不论从学识、名气、地位还是这篇文章的影响上来看,能够写出对《有鬼无害论》有说服力的批判文章来确实并非易事。当时大概是张春桥正忙于搞“大写十三年”的缘故吧,柯庆施便将批判“有鬼无害”论的任务交给了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俞铭璜。柯庆施对这篇批判文章是非常重视的,因而在俞铭璜写出草稿后,他又叫张春桥精心修改,待满意后才送交报社发表。因此文章见报时署名“梁璧辉”——取“两笔挥”之谐音,意即两人合写。
这篇文章长达一万三千字,题目定为《“有鬼无害”论》,于五月六日、七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文章使用索隐的手法,说《李慧娘》剧作者是影射攻击共产党,李慧娘变成鬼魂也要向共产党复仇。
这是一篇从正面直接批判鬼戏和“有鬼无害论”的文章。这篇文章说,孟超改编《李慧娘》,“并没有吸收精华,剔除糟粕,相反的,却发展了糟粕。”同时,将《有鬼无害论》归结为:提出了一番“‘有鬼无害且有益’的奇谈怪论”。
文章批评廖沫沙“忽略了鬼魂迷信的阶级本质,因而也忽略了它对人民的毒害。所以,他能够很轻松地认为‘有鬼无害而且有益’了。”,“一般的有鬼论,稍有科学知识的人,都能看出它的迷妄。而现在,把这种空虚、软弱的思想,用‘反抗’‘斗争’等的字眼加以涂饰,就不大容易为人辩明。”它还将廖沫沙的文章与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联系起来,认为在这样的阶级斗争形势下,在封建迷信活动时有发生的条件下,“我们就应当注意帮助人们破除迷信,至少也不要去拨动封建迷信的余烬,使其复燃。”
梁文说,对待“鬼戏”,“并不是‘没有办法可想’。有些鬼戏我们可以干脆不演。有些鬼戏可以把鬼去掉,例如《十五贯》,本来有鬼的,现在无鬼了,而且也更好看了。”文章还说:生活在当前国内外火热的斗争中,却发挥‘异想遐思’,致力于推荐一些鬼戏,歌颂某个鬼魂的‘丽质英姿’,决不能说这是一种进步的、健康的倾向。”
这篇文章虽然对鬼戏和《有鬼无害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是在行文上还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对于历史上鬼戏的处理办法。文章指出当时在封建迷信仍然严重存在的情况下,宣扬和演出鬼戏不仅会助长封建迷信,而且从阶级属性上来说,宣扬鬼魂的戏曲艺术属于封建文化的范畴,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鬼戏的上演就是封建文化的复燃,这就必然会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文艺的建设,并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确立,并进而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破坏作用。因而文章认为这是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阶级斗争。
《文汇报》发表《“有鬼无害”论》的文章,是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重要信号。在这篇文章发表两个月后的七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在转发陕西省委宣传部《关于陕西地区思想战线上阶级斗争形势和我们的意见的报告》中又指出:“当前国内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在思想战线上,在教育、理论、科学、文艺、报纸、刊物、广播、出版、卫生、体育等方面,都有很值得注意的表现。”
这个报告转发全党,是贯彻执行八届十中全会确立的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表现,是在《文汇报》发表《“有鬼无害”论》的文章,拉开了对鬼戏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序幕后,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重要步骤。这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进入到了实际操作阶段。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当鬼戏和“有鬼无害论”的问题出现后,毛泽东认为这是城乡阶级斗争的反映,是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阶级斗争。当江青提出对鬼戏和“有鬼无害论”进行批评的时候,却遭到了意识形态领域主管部门若干领导人的冷遇,无奈之下,她只好到了上海,在柯庆施的支持下才组织了这篇批评鬼戏和“有鬼无害论”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发表,拉开了意识形态领域批判的序幕。以七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在转发陕西省委宣传部《关于陕西地区思想战线上阶级斗争形势和我们的意见的报告》为标志,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迅速开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