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还是不跪 这是最大的问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勋爵率领使团前往中国,名义上是为乾隆皇帝祝寿,实则希望与清朝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

马戛尔尼使团的随行人员包括科学家、艺术家、医生以及皇家学会的成员,其中科学家队伍最庞大,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包括天文学、数学、植物学等,他们携带了大量精心挑选的礼品,如天文仪器、机械设备和纺织品,希望能展示英国的科技实力,并促成更自由的贸易环境。

然而,在讨论使团觐见乾隆的礼仪时,大清认为外国使节应以朝贡国的身份觐见皇帝,在三跪九叩还是单膝跪拜的问题上争执不已,由于英方的坚持,大清的办事官员只好骗乾隆,说这帮吃生肉的蛮夷膝盖和我们不同,天生不能弯也,虽然完成了觐见,但最终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

这个历史事件最大的看点是怎么跪的问题,那只是表面,我更看重的,是英国使团随行的那些各学科领域的顶流专家们,他们应该有集体踏空的感觉吧,失望应该是无以言表,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土皇帝乾隆眼里,简直是莫名其妙,内心认定都是些搞奇技淫巧之术的人吧,甚至还有戏子,什么玩意儿?!

所以,在文明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基本的对等都做不到,认知差天壤之别,其它的更是免谈了。

230多年之后,已经在物质上完全现代化的中国,和脱胎于大英帝国,成为后来世界文明领导者的美国,在贸易问题上打了起来,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胶着期间,这个跪论居然又出来了,还是堂堂外交部专门做了视频来阐述咱们膝盖非常硬,这次不用像大清臣子们编个洋人膝盖与我们不同的幌子去哄骗乾隆,而是直接宣告天下,咱不跪。

真是无比尴尬!这是哪儿跟哪儿?这里面的关联性简直是荒谬,西装领带之下,真实的穿戴还是黄袍马褂外加一根辫子,还要特用力的甩两下,生怕别人看不见。

贸易战的诱因肯定是出现了某种不平衡,所以一方提出要重新谈,不管这是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是政治经济交织,都是在现代文明框架之下的事儿,在默认的现代文明准则里,是讲公平对等的,觉得不公就去争取,如果确实自己过多利益倾斜,那就要照顾对方的诉求,贸易这个事,最能体现平等互惠原则,一方闹的厉害的话,那就肯定有不平衡的问题,不解决就走不下去,美国这次是全面的贸易战,因为现任政府觉得过去执行了多年的贸易体系对美国不平衡也不公平,他谋求改变,不论是盟友还是非盟友,都先把诉求摆上台面,然后具体怎么确定今后的规则,一个一个去谈,大家各自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构建新的协议,不存在以大欺小的问题,觉得不公平就不玩,非要和他玩不可那就有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就必须做出利益上的让步,原则就是这么简单。

具体到中国,你无法否认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是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的,尤其和美国,有近四十年的巨额顺差积累,现在对方认为不公平,不愿意继续,那就该谈谈么,强硬也好,反击也罢,也都正常,反正谈好了继续,谈不好一拍两散,咋就扯上跪不跪了呢?有一下子就露出原形的感觉。

什么原形?就是在光鲜的现代化外包装之下,那个还没进化到当代文明的思想认知体系,不得不说这两千年的文化惯性是真的厉害,即便现代文明的物质表现已经很厉害,现代工业体系都全产业链化了,到了要见真章的时候,基本底色一下子就显露无余。

高在殿堂之上的外交部出现这种意识,普罗大众就更有基础,无底线的让人臣服弥漫在成人世界的方方面面,最近热播剧《蛮好的生活》里,一个卖保险的中层经理,就可以把一众名校毕业的下属羞辱的服服帖帖,轮到她业绩不达标的时候,一样被她的上级同样对待,要说这种东西有多糟糕,也还不至于,毕竟这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的形式么,小小蚂蚁都能因为社会化组织运作,搞出那么复杂和厉害的城堡,何况智慧生物的人呢。

我从来不否认中国人的勤劳吃苦和学习能力,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创造力就完全无从谈起了,根源就在奴性文化里浸泡太久太深,这种体系想领导世界是很危险的,因为整个人类只有不断开拓新的空间才能稳定并不断发展,在一个唯上是从和跪与不跪二维意识选择的文化里,持续的出现创新是绝不可能的。

所以在这种意识里,中美的这次贸易战,还能谈的好吗?不管结果如何,现在可以肯定的事,美国肯定能做到以国家利益为第一考量,中国就很不确定了,是看不懂看不见?还是就是要以面子或其他东西为第一考量?当年乾隆属于看不懂,认知差太大,今天还是认知差的问题吗?

对美国来说,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对中国,TO KNEE OR NOT TO KNEE, THAT’S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内涵大不一样,那就让我们看看,会谈出个什么结果吧。

Ouat 发表评论于
川普说“countries are "kissing my ass",中国说“不跪”已经是很文明客气的了。这也能扯到中西方的文明差距?谁更low呢?
木子力_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andomspot' 的评论 : 义?你了解的历史太少了,有些多的可歌可泣的“义”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人对中国,和美国政府对中国,你可以查一查中国几乎所有有名的大医院都是什么人初建的,查一查时代周刊创办人和他父母在中国的故事,查一查司徒雷登为中国做了哪些“义”举,还有改开这么多年来,美国给中国做过多少无法用钱来衡量的事。
木子力_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感谢勘正,确实是为了读起来更上口,定稿前,还专门问了Copliot,看意思没走形,就这样用了,看来还是要正确第一,谢谢!
木子力_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arilyn' 的评论 : 您夸奖,谢谢!
randomspot 发表评论于
你说的没错, 中美两国最看重的不一样:
对美国来说, 利
对中国来说, 义
xyz66 发表评论于

木子力系列博文博古通今,理性平和,逻辑清晰,读起来脍炙人口,很赞!

结语有意思,稍有笔误,可以考虑改成这样,不过没有那么琅琅上口:)

TO KNEEL (down) OR NOT TO KNEEL (down), THAT’S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marilyn 发表评论于
非常喜欢读您的文章,有理有据,受益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