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至善园
早就听说台北也有个故宫博物馆,不但外形仿北京的故宫,而且里面的绝大多数藏品都是从北京故宫搬去的,是国民党当年撤退时带到台湾去的。百闻不如一见”此行台北,故宫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
参观了台北的故宫博物馆才知道台北的故宫博物馆是1960年才开始建造,于1965年11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100周岁诞辰时才落成开放,起名“中山博物馆”后与“中央博物院”归并,才有了今天座落于士林区外双溪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馆外观,雄伟壮丽
“天下为公”牌楼前的石阶更让人想起南京的中山陵。
中国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铜像
左:故宫前的中山鼎;右:博物馆的垃圾桶古色古香很文艺
台北故宫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三大“镇馆之宝”:毛公鼎,翠玉白菜、肉形石。
西周 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 (約前862年—前782年),因振兴朝政,恳请其叔父毛公(姬歆)协助治理国家政务,毛公铸鼎传示子孙。毛公鼎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内刻有铭文近500字。毛公鼎是国宝级珍稀之国宝,珍稀就在那近500字铭文上,古时有'一字值万金“之说,毛公鼎上的铭文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叙事完整,也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青铜器中铭文最长、最有价值的一篇。毛公鼎为镇馆三宝之翘首,国宝级文物。
台北故宫镇馆三宝被民间戏称为”酸菜白肉鍋“,这比喻生动形象,雅俗共賞,使这三宝获得极高的人气,這三件文物被合称為民間版的”故宮三寶“。
官方的台北故宫镇馆三宝是指三幅北宋巨碑式水墨画:《谿山行旅图》(范宽),《早春图》(郭熙)和《万壑松风图》(李唐)。
《至善园》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还有“三希堂古典茶艺雅座”,”至德园和“至善园”等景点。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就去了博物馆门票赠送的“至善园”。“至善园”位于博物馆前方,建立于1985年。至善园的格局设计是以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中的八大胜景:兰亭、笼鹅、曲水流觞、松风阁、水榭、碧桥西、洗笔池,及招鹤听莺为蓝本规划,将中国庭院精致的造景艺术与书香气息融为一体,是博物馆庭院的内院,也是博物馆参观者散发思古情怀的休闲之处。
从故宫博物院主体建筑俯视至善园(圆门中)
从至善园仰望青山怀抱中的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至善园前门
刻有王羲之“兰亭集序”名碑名石
左:洗笔池,右:曲水流觞
笼鹅。鹅是王羲之的宠物,最爱。据说鹅的美姿给了王羲之很多书法上的灵感
左:招鹤听莺;右:水榭,碧桥西
送风阁
多么希望台北故宫博物馆叶落归根,回归北京紫禁城故宫。
文中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三宝的介绍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中文版宣传片。
文中照片没有日期的借用网络,谢谢原创。
02/16/2011初稿;04/30/2025 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