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读了七年中学 (5)重读高二,遇到了我的佟丽娅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

(5)重读高二,遇到了我的佟丽娅

 休学一年后,回学校重读高二,被分到65(2)班。不期然遇到了我的“佟丽娅”。

一群穿制服的小孩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报到那天,学校团委书记蔡清萍老师找我谈话说,二班原来的团支部书记陈全群同学,是我们学校唯一的学生党员,年龄较大。为了保证她将来能考上大学,学校团委准备让我当团支部书记。

那两年我当团支部书记,不仅锻炼了我的社会工作能力,而且锻炼了我的口才。每周要召开团支部委员会,间周要开一次团支部全体团员会议,我不仅要主持会议,还要在会上讲话;有些重大活动,事前要向团委请示,事后要汇报;平时,不仅要经常与班干部沟通,还要经常找同学个别谈话。大量的说话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团支部的实践活动,也培养了我的许多良好的习惯,比如,写日记、记笔记、写提纲,即席讲话打腹稿等等,这些能力和习惯,让我终生受益。特别是高考名落孙山以后,武汉市教育局直接录用我当中学语文老师,经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培训一年,走上讲台,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让我很快从同辈人中脱颖而出。我更加感谢母校对我的栽培。

重读高二下学期,有一天晚修时间,我看到一位女同学正在看一本前苏联小说《州委书记》,我就请她给我看一看。她马上给我翻看了一下,并告诉我还有一本叫《叶尔绍夫兄弟》。这两本书当时是“内部读物”,只有厅级以上的干部才有资格看,她爸爸是当时湖北省教育厅厅长。我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才知道前苏联的相当一部分高级干部已经腐化,因此,更加感觉毛主席的英明伟大,更加觉得中国就是要大力“反修防修”。

也许是这两本书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千里姻缘一线牵”吧。从那以后,我们俩经常在课余时间“谈话”,有时晚修时间还在一起复习功课。后来同学们纷纷议论,班主任也找我谈话,要我注意影响,原来班上的老朋友们听说后,也善意劝告我。我们后来也确实非常注意影响,很少在学校公开接触,等到了周末,我们就相约一起回通湘门外李家花园——我的家。

那时,我们那栋老宅里也有我的一间房,回家后,我们在房间自由自在谈情说爱,充分享受初恋的甜蜜,当然也是我主动“强迫”她接受了初吻,有了第一次,以后回家进了我的房间,就迫不及待地吻个够,然后再谈其他。

初恋是甜蜜的,初吻是难忘的,接吻是非常亲密而浪漫的,但也是非常理性的。尽管我们俩经常同处一室,也绝不越雷池一步!因为我们都有远大的理想,“佟丽娅”要学医,我要学工,憧憬读大学的美好未来!

虽然我们李家花园里已经没有花了,但是,我们家所处的环境,正如经常到我家去玩的那些老朋友们所说,真是一个“世外桃源”。我们家三面环“山”,东北方向那一面“水”是一片藕塘,从那一片藕塘边走上东面的小山,山上一大片桃树,每当桃花盛开时,远远看去,真是美极了。在桃花盛开,风和日丽之时,我们徜徉在桃树林中流连忘返。

我的初恋是非常甜蜜幸福的,结果也是非常苦涩的。正如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所说:“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休学期间读歌德时,走马观花,亲身经历后才体会到歌德的伟大。

初恋是甜蜜的,幸福却是短暂的,很快就高中毕业了。参加1965年高考,自信高考成绩是不低的,但是,那个年代不公布高考成绩,结果是“佟丽娅"被军医大录取,我却未被大学录取。

那一年,武汉市教育局从高考落榜生中,直接录用了一二千人当中学教师。据说都是高考成绩很好,但或自己或家庭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问题”,而未被录取。我是什么问题呢?在我退休之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看到了我的档案中那份“政审”材料:

高考委员会人事组:

我校考生李培永的家庭成分问题,本人填的是中农,有时又填工人,外调材料又说是小土地出租。汉口考区对此提出过疑问。我们又到中南路派出所去进行过了解,据派出所同志谈,他家“至少是小土地出租,也可能是漏划的地主”,但因没搞社教,成分无法肯定。究竟属什么成分,请你们根据档案中的材料予以确定,不过,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录取绝密专业是不适宜的。

 另外,他本人在高三下后半学期表现不够好,要求自己不严格,接受同学意见不虚心,和一个女同学接近较多,影响不好,形成班上80%的同学对他有意见。这些缺点是原来评语中所没有的,特另作补充。

        此致

敬礼

                                                                                                                中共华师一附中总支

                                                                                                                     1965年7月23日

上述“补充”材料落款,还盖有“中共华师一附中总支”的公章。当年我的档案中,有这样一份共产党基层组织提供的材料,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没有被大学录取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此前,班主任吴传忠老师在《高中毕业生政治审查表》是这样评价我的:

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拥护三面红旗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主动积极学习毛著,并能活学活用,解决了自己和别人的不少问题,是全校的学习毛著积极分子。阶级观点明确,有一定的认识问题的能力;态度明朗,在经济困难时期表现好,思想进步品德好,曾几次写申请书要求入党,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出席过市三好生代表大会。高三下被评为优秀团员。先后担任过团支部宣委、班长、团支部书记等职务。在工作上一贯认真负责,热情高,魄力大,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并且善于抓活思想,在群众中有威信。敢于坚持原则,开展批评。尊师守纪,劳动一贯表现好。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成绩好,参加体育锻炼积极。

缺点是:有时遇到问题还不够冷静,在生活纪律上严格要求不够。

如果我的档案中只有这份《高中毕业生政治审查表》,凭我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实现我的大学梦。但是,……

人生没有“如果”啊!

1965年8月下旬,我的“佟丽娅”去军医大报到前,来我家告别,劝我还是留在武汉当老师,不要去新疆,让我等她寒假回来再见,并说到学校安定好了之后,会给我写信的。后来,她如约写信报告了她的大学生活,第二封来信告诉我,她们马上下连队当兵,进行军训,不方便写信,寒假回来再详谈。

放寒假回武汉第二天下午,她身着军装来我家,还送了一张穿军装照的相片给我。我们聊了一下午。妈妈为她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后来,她返校因学习任务很重,无暇写信。我也深知无论是家庭,还是自己本人的条件,与我的“佟丽娅”“门不当户不对”,不能干扰她的学习生活,就没有给她写信了。

1966年5月16日,爆发文化大革命,我们彻底失联了。

1980年,我调回母校。从1983年开始,我们65(2)班每年初三,都回母校聚会。她从始至终,一次都没有参加。她中学时代的“闺蜜”,也早已与她失联了。

机缘巧合。从1982年开始,母校袁福老校长,指派我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分编型教材改革实验。湖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兼湖北省教研室主任彭慧敏,负责领导湖北省这项重大的教材改革实验。而时任教育学院院长,正是当年“佟丽娅”的父亲。

198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召开的全国实验教材备课会在上海召开。我听说“佟丽娅”从部队转业后,一家四口都在上海,很想借这次出差机会去看看老同学。于是请彭主任带我去拜见院长,对他说:“我是您女儿的高中同班同学,听说您的女儿一家都在上海,可以告诉我她的联系方式吗?”院长非常高兴地写下了两个电话号码:一个是她上海家的,一个是武汉家的。

1987年8月6日晚饭后,在上海,我打通了“佟丽娅”的电话。她告诉我怎么去她家,大约个把小时之后,我们终于“二十年后再相会”了。

第一眼,互相看出“都胖了”,但她说我胖得与学生时代成“两个样了”,“还好,基本轮廓还是那样。”她的两个儿子与我的两个女儿年龄差不多,都读中学了。她转业到上海一个大学的医院当医生,先生也转业到上海工作了,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我告诉她,我的老伴是她大妹读初中时的同学,原来就住在他们家旁边。我们一家四口,现在住在母校原来的初中男生宿舍二楼。新的教工宿舍马上建成,很快就可以分到两室一厅的公寓房。谈及同班同学,就我知道的,介绍了他们的近况。其间也谈到一个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老同学,她不屑于谈他。后来从其他同学那里略知一二吧!总之,我们还是那个年代的习惯吧,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都在谈他人,很少谈自己。但是我知道了,她不参加班级聚会,不完全是因为我的原因。后来几次聚会,我都打电话联系她,均被婉拒。但我们也偶而通电话互致问候,待到进入微信时代,却再次失联了!但她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佟丽娅“!

【附录一】 65届(2)班学友小聚

2018年回国不久,就接到老同学平平的邀请,她准备请我和Y、H、Z等几个老同学,去她家小聚一下。

5月18日上午九点,Y和H夫妇开车来接我们老两口,一起去中南民族大学平平家。本来从我们家到她家,最多只要半小时就可以到的车程,没有想到,早上下了一场暴雨后,通往民族大学的南湖大道堵得一塌糊涂,后来还因一处积水太深过不去了,只好回头改道。结果,Z夫妇乘公交车还比我们先到了,等我们赶到时,已经十二点多了。

堵车,对上下班或急着去办事的人,确实令人心烦,但对于当天的我们来说,却也无所谓,甚至还庆幸老天给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相聚一起回顾往事,真是天公作美呀!

Y和H是我重读高二时的同班同学,Y还是我的表弟。我们是学友,当然有说不完的友情。回忆当年班上的大事小事、乐事趣事,事事难忘;我们是老表,更有许许多多想说和要说的事与情。我们就在被堵的车里,你一言我一语聊着,车缓慢地在向前移动,我们在慢慢地聊着往事。

聊学友情,H同学情不自禁说起当年她和平平、Z同学,还有“佟丽娅”,四个女生的关系怎么怎么好,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闺蜜”。H同学向来就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她接着就说,就是因为她跟你“好”了,我们三个就孤立她。你说,你当时跟她好到什么程度了啊?她还问我老伴,你知道他在我们班的那些“好”事吗?我老伴告诉她,当年也住在水果湖,而且与她的妹妹不仅是同学,还是邻居,当然认识。但是那时我不认识李培永呀!

H同学说我与佟丽娅“好”,就是人们现在经常挂在口边的中学生“早恋”问题。我也顺便问了H同学一句,你们两个人,是不是当年在班上也有点“好”呢?Y和H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可不像你那样啊!我们是高中毕业两三年后,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相遇后才开始谈恋爱的。我笑着说Y,你现在集中注意力开车啊,H代表你发言就可以了。后来又谈到我们班上如今共有四对伉俪,都是当年同班同学,只有我的“初恋”是失败的。Y马上纠正我的说法,他说当时班上至少还有四五对在“早恋”,都是你这个团支部书记带的好头!而且,他们后来也跟你一样都失败了!还是我们好,上大学了才开始谈恋爱,在该谈恋爱的年龄段开始谈,而且都非常成功!

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当青春渐渐苏醒的时候,每个男孩女孩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人出现,只是大多数男孩和女孩都会将这份令自己脸红的爱恋,隐藏在自己的心底。

然而,当两个少男少女在同一个班级共同学习的时候,那种相互之间的好感,渐渐就会自然流露,而处在同一年龄段的少男少女们相互之间对此尤其敏感,在大庭广众之中,仅凭一个他人难以察觉的眼神、一个微不足道的肢体语言,立刻就会发现谁谁谁相好了,于是,在班级里迅速传开。其中,有真正是那回事的,传开也无所谓;有的开始并不是那回事,传着传着就弄假成真了。

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弄假成真的也好。总之,在中学高中阶段出现这样的情况,从人的生理发育和心理需要的角度来看,非常正常。但是,不论是改革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直都不重视青少年的生理科学教育和心理个别辅导,让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因此,总是听到什么早恋的议论,在如何应对和处置方面,却没有什么可行方案出台。早恋,其实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是初恋。

我为我们班同学之间后来恋爱成功白头到老的四对,感到非常高兴!待会第一杯酒就祝你们和许平平夫妻两个,家庭幸福、健康长寿!

聊到亲情时,我们的车正堵在前进不了也后退不能的南湖大道,听Y讲他小时候去我们家的情景。他深情地说,大概是七八岁时,跟着奶奶(也就是我的亲姑奶奶),从武昌起义门走过梅家山,有一条石子路,走一二百米穿过任家湾和刘家湾,再翻过铁路,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一座山丘似的坟山,大约五、六百米就到了李家花园。最先看到的一栋房子是李家的老宅。住房建筑是典型的湖北农村风格,土木结构,山墙大约一米左右砖墙上面都是土砖。住宅大门进去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堂屋,堂屋两边有四间卧室,前面两间卧室的门对着堂屋,堂屋正对大门的隔板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着李家的列祖列宗牌位,两边靠木壁摆放着八把太师椅和两张茶几,神龛下面还有一张八仙桌。

我真佩服家林的记忆力啊!所述就是我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六十多年了,我们李家花园早已湮灭,如果还可以定位的话,那就在现在的武昌火车站东广场那一大片地方。现在是繁华世界,六十多年前这里可是一片荒山,李家花园就在那三面荒山、一面藕塘的平地之中。

说起当年我们李家花园,Y到现在印象还非常深刻,是因为他自从跟奶奶一起到过我家之后,经常奉他母命来我们家,拿我妈妈做的腌菜。我妈妈与他妈妈都是鄂州市华容区吕家大湾的姑娘,所以,每次来我们家,他一进门就喊我妈“大姨”,大姨见了他总是亲热得不得了,把他当自己的儿子一样。他连我妈用来腌菜的大缸都还记得,说我妈妈在厨房那与他齐肩高的大缸里,给他拿香喷喷的腌菜,每次都要把他的篮子塞得满满当当的。他也就趁我妈妈给他拿腌菜之机,跑到我们家客厅去玩玩,因此至今还记得那客厅的摆设,他感叹,六十多年了还记忆犹新啊!

Y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倒车改道的出口,回头再走雄楚大道,赶到平平家,她和Z夫妇,已经在他们学校教工小食堂等着我们了。平平说先生与同事外出旅游去了,孙子也回儿子家了,她一个人就在小食堂,请师傅做了几个菜招待我们。其实,现在同学聚会并不在乎吃,只是找点时间,找个空间,聚在一起聊一聊!我们在饭桌上边吃边聊,饭后又去平平家继续聊,不知不觉就聊了两三个小时!聊了些什么呢?没有主题,没有中心,出门也就忘了刚才都聊了些什么,还真是人们常说的那样,人一上岁数了,眼前的事情一转身就忘了,而几十年前的往事提起来了,却历历在目,记得非常清楚!

我们这样的中学同学小聚,实在是感情的需要,真情的倾诉!不论是发邀请的,还是被邀请的,大家都乐意参加。

【附录二】教育随笔(60)珍惜学生的性意识

诗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言“君子”和“淑女”,还有德国诗人歌德的著名诗句:“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所说的“少男”“少女”,正是现代学校的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多数学生虽然还没有对某个特定的异性倾慕,但是少数学生开始爱恋特定的异性。

“诗以言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不论是直抒胸意,还是婉转表达,人在青春年少时的这种美好的感情,都是非常宝贵的。那么,当学生性意识萌动,我们老师该怎么办呢?

“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自己年轻时的心路。作为教师,不论年龄,也不论男女,谁不曾有过青少年时代?当你的学生因性意识萌动,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时,不妨先回忆一下自己的过往,不要那么急躁,更不要随便指责!

五十年教育生涯,不知多少次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我厚厚的《班主任日记》中都有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家长满脸忧愁、略显怒容地来学校找我,她从手袋中拿出两封信,说:“李老师,这是你班上一个男生给我女儿写的两封信。你看怎么办吧?”

我仔细读了那两封“情书”,表达了一个男孩对自己喜欢的女孩的真情实感,爱慕之心溢于言辞之中,有那么一种朦朦胧胧的初恋意识。反复考虑,还是决定与那个男生开诚布公个别谈话。

谈话伊始,我用《触龙说赵太后》的谈话方式,先给他讲一个故事。大约二十年前吧,就在这个学校的这栋高中楼,有一个男生与同班的一个女生互生好感,学习上还互相帮助,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恋”吧,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不接受,朋友们的忠告,他置若罔闻。后来,参加高考,男生虽然成绩优秀,还是名落孙山,女生远走他乡读大学去了。

“后来的结果呢?”

“没有结果呀!”

“你现在是不是也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呀?”

他面露愧色,嗫嗫嚅嚅地说:“没有啊!”

“你该不会忘记‘关关雎鸠’吧?”

“忘不了!”

“那就对了!”

此时,我拿出他写给女同学的那两封信,递给他。说:

“你写的这两封信,表达的就是这样美好的感情!正是你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反应,是好事,是非常纯洁的,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不过,要记得我开始对你讲的故事。你们现在还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人生之路还很长,你还要读大学,以后一定还会遇到你更喜欢的女同学的!希望你珍惜这种情感!

而且,你还不太了解那个女同学,可以说是一种单相思,也可以说是‘暗恋’。现在,那个女同学的妈妈把信交给我了,说明她拒绝你了,希望你不要再打扰她。这不论对你还是对她而言,都非常正常,你说呢?”

“感谢老师的教导!请您替我保密,可以吗?”

“好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我把那两封信给学生时,对他说:“这就给你自己保管吧!留作纪念自己的青春之恋吧!以后就不要再写信给她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谢谢老师!”

我们推心置腹地谈话结束了。

我的《班主任日记》继续写了如下一段话:

估计他还会有几天的思想斗争。要注意观察,帮助他尽快渡过这个特殊时段就会好些了。明天再找他谈谈,不要让他背思想包袱!一定要珍惜学生纯真的感情!简而言之,要通人性!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何时归故里'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和评点!我没有忘记自己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痛苦经历,不愿意看到年轻人因此重蹈覆辙啊!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生学习'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和评点!我只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年轻学生着想而已。
何时归故里 发表评论于
你真是个好老师。对待孩子们的懵懂之情温柔耐心
一生学习 发表评论于
能碰到李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学生之幸。我也有幸碰到几位非常爱我的老师,一生感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