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无依之地》

用诗一样的激情去拥抱诗一样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 次)

华裔同胞女导演赵婷编剧执导的美国本土体裁的电影《无依之地》(《Nomadland》)一炮走红而获得在2021年度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巅峰级奖项——最佳导演奖。她是继国际知名导演李安之后,第二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导演,真令人高兴!

疫情疯狂反扑,无法前往电影院,只能通过手机转电视屏幕来欣赏这部如雷贯耳的耗时1小时47分钟的作品。看完,感受八个字: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当地白人女人弗恩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离开自己的小镇游历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故事。

2011年元月31日,由于市场对石膏夹板的需求严重下滑,经营了88年的美国石膏公司(USG Corporation)关闭了位于内华达州帝国镇(Empire, Nevada)的工厂,从而经济萧条的帝国镇也成为一座鬼镇,女主人公弗恩因此失业。她在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过,还做过5年的助理教师,他们没有子女,多年来她一直随丈夫波工作奔忙,波去世后,弗恩陷入悲痛之中。

弗恩变卖了部分家当,买了一辆厢型车当房车,开始了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一边沿路打工,一边享受旅行。这也符合美国人一贯的“游牧”精神。不久,她在亚马逊公司分拣中心找到一份临时工。

62岁的同事琳达.梅也是一位游牧人士,现在网络的时髦语叫“驴友”,她邀请弗恩参观亚利桑那州的一处沙漠营地,该营地由鲍勃·威尔斯(Bob Wells )建立,为驴友们提供交流互助的环境。弗恩在那里遇到不少驴友,学会了路途上必须的生存及自给自足技能。同时也遇到好心肠的戴夫,他对弗恩有着天然的好感。

游牧集结大会结束了,驴友们纷纷离开,可此时弗恩的车爆了胎。她去找附近营的驴友斯万基求助并希望她能带自己去镇子上买备胎。斯万基责备弗恩外出旅行没有做足准备,但又热心教她一些生存技能,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在交流中,75岁的斯万基透露自己已罹患癌症,癌细胞从肺部已转至脑部,恐时日无多了。她选择了游牧这样一种别样的生命终结方式来度过最后的日子。她宁可前往阿拉斯加去留下一些美好回忆,也不愿躺在医院去等死。她回忆曾经旅途中的难忘画面:在可多拉多湖辽阔的水面,白色的鹈鹕飞落在她在皮艇上,空中成群结队的燕子在悬崖上,在眼前自在飞舞,湖水倒影着自己的影子,瞬间自己也仿佛飞了起来,刚孵出的雏燕的蛋壳从高高的悬崖坠落浮在水面像白帆点点,漂亮极了... ...,她一生有这样的美妙经历,足矣。她希望她死后朋友们能围着篝火并往篝火里扔进石块以表示对她的追思和哀悼。斯万基赠送户外折叠椅和精美的石头给弗恩,赠其它一些物品给同伴后又独自驱车启程了。

离开了斯万基,弗恩向往着海天一色,燕子自由飞翔的海角天涯。

弗恩在恶地国家公园的雪松隘道营地做管理员再次邂逅在此做临时工的戴夫,戴夫积极追求弗恩,弗恩纠结。后来他生病住院需紧急手术,弗恩去医院看望了他。戴夫答应会为弗恩找份新工作,之后两人在南达科他州的沃尔药(Wall Drug)餐厅一起打工。一天晚上,戴夫的大儿子来餐厅找他,希望他能见见刚出生不久的孙子。戴夫犹豫,而弗恩鼓励他回归家庭。戴夫希望弗恩同自己一同前往,但遭到婉拒。

弗恩到一个糖用甜菜处理厂打工,她的车突然坏了,却无钱去修理,她向朋友借钱但没人理会。她只好乘坐大巴向住在加州的妹妹桃莉借钱求助。桃莉慷慨拿出钱给弗恩并问她为什么丈夫去世还要一个人住在帝国镇,想挽留弗恩跟她住在一起,但弗恩不肯。虽然不理解,但她还是尊重姐姐的选择。在返回营地的路上,弗恩遇见了之前驴友青年德瑞克,了解到德瑞克貌似被女友抛弃在外飘泊,但仍坚持写书信给女友,弗恩将自己结婚时背诵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赠予德瑞克,让他能与女友倾诉衷肠。她鬼使神差地去探望戴夫并受到戴夫家人的热烈欢迎。戴夫向弗恩表白,请她永久和自己寄居在此,不再漂泊,但她还是离开了。她沿着无际的大海边一路行驶,眼前是络绎不绝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弗恩又回到了亚马逊做散工,住在原先的营地。她收到了斯万基的死讯后和驴友们一起在深沉的夜里分别将一块块石头缓缓投进他们围着的烈烈篝火中... ...弗恩向鲍勃深情诉说自己和亡夫的恋爱故事,她永不卸掉的耳环,象征着她对丈夫永无休止的爱;鲍勃则声泪俱下地分享他5年前28岁的儿子自杀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鲍勃坚信,时间会治愈一切,用笑擦干我们的泪水,驴友们的道别从来都不是永别,因为大家总会在路上再见到彼此。

不久弗恩回到帝国镇,回到了曾和丈夫共同工作过的废墟一样的工厂以及和他一起生活过的已变得空空荡荡的家,眼前的一切让她思绪万千,她下定决心将所有家当变卖后,又重新驱车上路了... ... 

在电影的最后字幕:
Dedicated to ones who had to depart
See you down the road
献给那些不得不上路的人
我们路上见。

影片结束了,然而我的思绪已随着主人公的房车在无依之地的旅途上肆意飞扬。

电影表面反映的是美国中老年、中产阶级和低收入阶层生活侧面。他们因失业、婚姻破裂、养老金损失和房价暴跌的影响陷入困境。他们自由自在,但也很绝望。

但从另外一方面看,电影也反映了一群素不相识的人萍水相逢,在彼此的关爱和鼓励中结伴而行,充分彰显了人性的温暖的光辉。

我从影片中看到了女主弗恩对婚姻和爱的守望;达琳.梅对朋友的真诚;鲍勃对同路人的热心交流相助;戴夫对真挚感情的追求;癌症晚期的斯万基在生命的倒计时的旅途上乐观、知足,乐善好施的品德。这些片段让我想起了赵婷在颁奖典礼上引用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然而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内心的痛。弗恩面对现实,她想过“说走就走”的自由自在生活,然而,财务的不自由限制了其“为所欲为”的行动计划,残酷的现实只能让她俯首听命,一边打工,一边旅行,带上孤独的灵魂行进在永不停歇的旅途上。而她一路遇到了相依为命的驴友,令人欣慰。

俄罗斯著名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金蔷薇》一书中写道:“人们在千百条道路的十字路口偶然相逢,却并不知道他们以往的全部生活正是为这次相逢做准备。”

人类是群居动物,人们需要彼此关爱鼓励,短暂的相处,难忘的回忆,美好的期盼。正像电影里的台词:“用笑擦干我们的泪水”,“离开的朋友永远在心里”

回忆过去的朋友如此美好,而今天经历的一切正是明天美好的回忆。难道不值得珍惜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肉体和灵魂,或贫穷、或富有,都在“无依之地”的路上,一刻也不会停留,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可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此我联想到了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派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和动物相依为命,九死一生的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想起了《一个人的朝圣》里男主哈罗德不顾舆论的压力,义无反顾地徒步旅行看望身患绝症女友奎妮的执着;想起了《呼啸山庄》里的吉普赛裔谢刺克利夫在失去爱情后整个灵魂无所依存的歇斯底里... ...,他们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延伸了“无依之地”的丰富的内涵。

世界的核心是人。相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 不同的人生,相通的人性。千姿百态的人生在各自无依之地的旅途中放射着永不消逝的爱的光芒。


(2021/5/2  Oakville)

麦克老狼 发表评论于
“拒绝戴夫,感觉与现实不符” - 与你的现实不符吧?人家或者就是不在乎这种“更好”呢?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眸影摇红' 的评论 : 谢谢鼓励!继续努力!问好!:)
眸影摇红 发表评论于
这才叫影评!难得的好文!!!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unchenxx' 的评论 : 谢谢雅赏鼓励!就近问候!
munchenxx 发表评论于
私认为这是目前坛子里关于这部电影最靠谱的影评!很多人写的东西都在东拉西扯胡说八道。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小涟漪' 的评论 : 谢谢涟漪赏读!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路上负重前行。遇到守望相助的同路人乃人生之幸事!
小小涟漪 发表评论于
这部片子很励志!谢谢点评!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美老农' 的评论 : 的确如此。人生其实就是一趟单向旅程,每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命运不同,在旅途中结伴而行的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经历人生酸甜苦,不留遗憾在身后。问好,祝福!
北美老农 发表评论于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肉体和灵魂,或贫穷、或富有,都在“无依之地”的路上,一刻也不会停留,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人的一生就是不由自主地在流荡。随遇而安,不作恶,多行善,远离不喜欢的,接近相同志向的。。。旅途愉快!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anda44' 的评论 : 说得好!这是一部现实体裁的剧情片,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这大概就是作品想达到的效果吧!谢谢赏读,问候!
Panda44 发表评论于
两点感触:

1. 全球化确实伤害了底层兰领工人的生活, 但白人底层兰领工人少有去领福利和犯罪, 靠RV流浪的几乎没有黑人。

2. 没有工作, 没有收入, 确实不好过, 影片色调阴暗也是应该的。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awmill' 的评论 : 也许是为了她深爱的逝去的丈夫波。能看出女主弗恩是位很有个性的知识女性。
Sawmill 发表评论于
拒绝戴夫,感觉与现实不符。如果她想继续无依之地的生活,2个人不是比一个人更好吗?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gameon' 的评论 : 谢谢赏读提醒!早安!确切讲这是一篇观后感。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谢谢赏读鼓励!在有限的物质世界可以追求无限的精神享受。问候!
gameon 发表评论于
你这不是剧评是剧透。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好文!人之所以是人类,就是往往“精神”重于“物质”的追求。感谢分享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住长江边' 的评论 : 谢谢认可!问候!凡事总有积极的一面。现实尽管残酷,但这部作品无论如何最后还要落脚到人性上。所以“人之初,性本善”也是影片宣传的亮点。
我住长江边 发表评论于
华人多半不喜欢这个有些沉重的东西,楼主能够有这么深刻的认识,不容易。优秀的文艺作品多半是批判式写实作品,这部作品是这样,鲁迅的“祥林嫂”也是这样子。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NewMan2020' 的评论 : 谢谢雅赏鼓励!就近问候!
NewMan2020 发表评论于
喜欢楼主的评论。我们的梦,就是自由自在地流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