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就莫回首,抬起头,向前走

mnixh (2016-12-29 12:18:49) 评论 (6)

唰地一下,又到了12月底,不禁有点恍惚,这不是在坐时光机器吧?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月份找了一个漂亮的本子,写下2016年要完成的目标,这瞬间到了回顾目标是否完成的阶段了,有种被时间的宏力瞬时一推的感觉。

记得看过一篇小文其中写道,有数学家提出,我们感知的时间遵循对数尺度而不是线性尺度变化。就像里氏震级从10级增加到11级,震级增加了10%,而运动和强度增加10倍。时间也不是客观不变,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对于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体验到的时间并不是相同的,因为我们感知的时间是我们实际生命长短的一部分。比如,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一年是其生命的一半,所以他会觉得等待长大的日子非常漫长。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一年只是他生命的10%,20岁的成年人的一年占据他生命的5%,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个比值不断缩小,最终我们会觉得时间在加速流逝。这是怎样的感觉?就像一个5岁的孩子,从5岁到10岁的等待时间,相当于成年人从20岁到40岁的等待时间,因为两个年龄之间的时间段都占据着一个人生命中50%的时间,所以时间的体验是相似的。也怪不得我们现在总惊奇时间流逝如此神速,看了这种解释,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在八九岁时天天觉得日子很慢,总盼望着能到十这个“新阶段”,而现在却有种泰山压顶的紧迫感。

昨日在去看展览的途中,路过五角场,想起了当年去复旦大学面试的场景。当时还没有高铁,中午从杭州匆匆赶上了绿皮车,漫漫2.5小时晃到了上海,下了车,离面试还有一个多小时。来接我的中学同学,拎起我的大包就跑,那时也没有拉杆箱,一个大大的提包背起来应该并不轻松。他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跟,那一刻的感动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存于心。

也记得多年前在某公司实习时,有一天跟公司团队出差回来很晚,但是没有带寝室钥匙,恰好其他舍友当晚都不在本地。正当我着急想办法的时候,旁边的姐姐说去我家吧,今晚我老公出差不在家。当时并没有觉得跟这个姐姐很相熟到可以邀请我去过夜的程度,而那晚,我们躺在床上,聊了好久的话。也是那时我才懂得,其实朋友真的可以不限于同学,到现在也更加感受到,跟大我几岁的朋友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总会有些精神丰富起来的愉悦感。



回顾过去的一年,细细想来,你是否也会觉得,固然岁月蹉跎,而生活待我们并不薄,有那些感动的小片刻,有一点一滴的小感悟,有新开始的探索,也有目睹一朵花开的小确幸。也许,还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一件不小的事,成就感正在心里转转悠悠呢,快拍拍胸脯,对着自己微笑一个:)

至于那些烦恼,还是像健忘症患者一样把它们视为可以飘散的一阵青烟吧,随着2016这页的翻过,青烟终究会淡去。这并不是逃避,当你用佛陀般低垂的眼神俯视那些烦恼的时候,也许会同样感受到那种慈目众生的仁厚,和凡世的悲喜无常,承认这即是生活。



站在2016的尾巴尖上,请轻装上路赶往2017。只带着感恩和满满的信念就足够。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必一一言谢,因为真正发出善行的人,可能早已忘记。就像当年韩信的漂母一饭,施饭之母并不求任何回报,只发自内心帮助一个饥饿的人,无论他是谁,以后会成为谁,都不重要。

而感谢也不一定要一一道出,封闭了那么多年的内心,也许我们向来不擅长吐露和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好多话可能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说出口是吗?那么在辞岁间也许一句问候和祝福,一个不曾轻易露出的灿烂微笑,甚至仅是虚拟世界那个小小的心形图标,相信都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心意。



时间它是粒种子,今日播下,日后会开出花,结出果。至于开什么花,结什么果,相信只要心存美好,用心灌溉,那花开一定绚丽,那结果一定沁甜。

时间它是本书,越读下去越发现书中的故事总有喜怒哀乐,一如调味罐的酸甜苦辣稀松平常。至于书的结尾故事如何,也许跟捧书人的心思有很大关系。

时间它是个梦,纵使抓不住摸不着,它却让你嬉笑怒颜,欢声泪下。睁开眼,泪目还在,却已身处欢场,不知哪个真哪个假。

面对又一个不是起点的起点,与其感叹过往,不如抬头向前。不堪回首的就别回首,生命跟什么比都显得太短暂,与其垂首,不如感恩。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