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事件引发的思考

打印 (被阅读 次)
中国最大的古玩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部分摊主因不满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要求签订租赁合同的做法引发了冲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原 因种种且不必说,但潘家园事件却让不少行内人开始反思,曾经的古玩市场创造了多少神话,如今却这般没落。那么古玩市场的出路在哪里?古玩城内众多的摊主将 何去何从,他们手中的货又该如何处理呢?

古玩江湖:谁在逃生谁又在凤凰涅槃

文物市场零时代

初 见资深藏家、鉴赏家李广琪是在端午小长假结束后的上班首日,外面下着雨,大约在上午10点30分,他赶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亮马国际珠宝古玩城。乘坐扶 梯来到三楼,左手边第三家兰祺轩就是他的古玩店。里面陈设很有讲究,宝贝更是包罗万象。看着大家参观他的兰祺轩,李广琪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哪些是新货、哪 些是旧货。

虽然仅仅是第一面,但是谈吐间,看得出李广琪不但古玩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为人也很实在。此前,李广琪的大名早有耳闻,坊间称之 为“仿古高手”,行内人拜其为鉴定专家,媒体人则称之为“仿古泰斗”。就在谈话中,对面一位古玩店老板物色到一个宝贝,让店员小心翼翼地拿给李广琪看看是 不是真货。“李老师,这是刚快递过来的,花了4000元淘的老货。”店员话音刚落,李广琪直言“假的,这是新货!”顺便叮嘱,“看看能不能退,不能退就当 交学费了!”

古玩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要他们聊起古玩,亮出宝贝,你就会发现,这些人实在非比寻常。李广琪就是这样一位资深玩家。

谈 到古玩行业,李广琪算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步入这个行业的玩家。在他的记忆中,文化大革命是残酷的,对几千年的文物更是发动了灭绝性的打击。言谈间,他充 满了遗憾和惋惜。10年之间,这个古国变成了一片极其苍白乏味的土地。“破四旧”运动席卷全国,只要沾上“老旧”的东西,要么查抄,要么焚毁,要么砸烂和 破坏,谁家里也不敢摆放老物件,更别说公开谈论、收藏了。由于佛像是四旧,全部拉到铜厂化成铜,瓷器都砸了,字画也都烧了。因而市场上木器、家具剩下的多 一些,至于瓷器、铜佛像几乎都是零。文物市场也随之迈入了零时代。用他的话说,“那个时候,黄金珠宝就堆在那里,谁敢碰?大家都避之不及。”10年后,一 些社会边缘人盘踞于城市一角,兜售着瓷器碎片,尽管在很多人眼中这只是一堆破烂,但却有那么一些人执着于它们的出处、工艺和历史,那个时候又能有多少人知 道,这些别人瞧不上眼的瓷器碎片,却是了解瓷器收藏的“活标本”,可以称得上是“碎宝”。有行内人打了这样一个经典的比喻:“这些碎瓷片就像大家家里用的 开水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早期是竹子外壳的,后来是铁的,也有的是塑料的。文物也是同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完整的瓷器虽已不在,但它的 精美工艺却在瓷片上保留了下来。”所以他们不是在简单地兜售一些破碎的瓷片,而是在推动这些碎片发展成文化复苏的力量。

采访中,李广琪提到了当年和他一并入道、象玩家马未都、(片白)白明等,马未都和白明等人已成为艺术圈内的名家。而当年,他们都是这个圈子中很执着的一群年轻人。

李广琪回忆道:“当时劲松旧货市场的院子里弄了点铁皮房,一个月,一家二三百块的租金经营这些旧货。”30年前的劲松旧货市场,是为就业放开的谋生市场,并未有规划,既没有货源,也没有顾客,更无法形成商品价格体系。

古玩江湖:谁在逃生谁又在凤凰涅槃

 

古玩江湖悄然崛起

“70 年代末,万象更新,改革春风让中国大地开始复苏,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一些销售花鸟、修理钟表和各种破旧物件的摆摊师傅们。这个时候老百姓可以把各家的破东西 比如老木桶、茶叶罐子还有胆瓶等拿出来修理,不要小看这些东西,有很多百姓家中,尤其是修理师傅家中不乏收了百年以上的物件,但是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连 吃饱饭都成问题,哪有心思收藏古玩?百姓当中极少有人有收藏意识,就更别提懂收藏了。但是1987年以后,就不一样了。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副秘书长、 资深藏家刘新岩告诉《收藏投资导刊》记者,当时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些旧货交换市场,但规模上最大、最活跃的当属天津的沈阳道“鬼市”。天津沈阳道旧货市场 成型于1987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最初的旧物交换市场变成了今天全国闻名的古物交易场所,这就有了后来国内古玩界“先有天津沈阳道,后有北京潘家 园”的说法。但是刘新岩强调,那个时候还没有古玩这种说法,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古玩市场,先是以物换物,最多大家说这是“工艺品”市场。

从 1978年到1990年,部分文革查抄物品退赔发放使民间旧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刘新岩的话说,中国古玩市场的形成,是在这种机遇推动下发展起 来的,此外,中国古玩市场的发展还离不开国际古玩收藏热的推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留下的宝贝不胜枚举,国外的收藏家们纷至沓来,抢购这些有价值的艺术 品,那个时候有不少港澳藏家来内地淘货,内地艺术品市场也逐渐被带动起来。

在中国古玩收藏发展的历史中,不能不提到北京古玩城,因为它是中 国古玩市场形成的一个标杆或者是转折。1995年,大气磅礴的北京古玩城正式成立,不但国内外文人雅士、收藏名家频频光顾,就连中外使节、商贾政要也成了 常客。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古玩收藏才从最初的工艺品中分离出来,定格为或者说是细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古玩”市场,由此,大大小小的“古玩”城渐渐在 全国蔓延开来。直至今日,在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各个角落,人们都能够感受到中国收藏家无处不在的身影。

古玩江湖:谁在逃生谁又在凤凰涅槃

 

投机者涌进古玩行当

随 着收藏热的兴起,涌入收藏行业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投身其中,做起了发财暴富的春秋大梦。不但古玩市场如此,可以说整个收藏行业都是一片红火,参与人数之 多前所未有,注入资金之多前所未有,成交价格屡破纪录前所未有,民间收藏群体也随之逐渐壮大。全国越来越多的收藏品鉴定宣传充斥各种媒体,越来越多的一夜 暴富奇迹,把人们的欲望一次次地点燃。

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但凡涉猎古玩这个圈子的,没有人不知道北京潘家园的。那么10年前的北京潘家园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 潘家园经营了数十年古玩生意的一位藏家回忆,倒退十年,北京潘家园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个时候,周六、周日清晨四点半就开业,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商贩 来这里交易,汹涌的人潮达到六七万人,高峰时多达10万人,人员涉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当然,这样的场景也不仅仅限于潘家园旧货市场,在上海城隍庙 古玩市场、成都送仙桥古玩艺术城、郑州古玩城、武汉文物市场、西安古玩城、合肥城隍庙古玩市场、大连古文化市场、绍兴古玩城等全国许多城市的收藏市场里都 能看到。该藏家摇摇头说,现在不行了,那样的场景不会再有了。

一位在潘家园大棚内摆地摊的江西摊主也有同感,他经营的是旧瓷器,在这个行业 做了十多年。他告诉记者:“在这个行业中做了这么多年,说没赚到钱那是骗人的,那个时候每次进货,家中都会囤不少古玩。”该摊主也毫不讳言,他卖的就是仿 古瓷,可是后来,身边做古玩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于,有的人抢不到地摊、商铺,宁愿花高价从二道贩子手中转租,不知不觉间古玩城也出现了不少。用他的话 说,古玩市场就好比一个唱戏的舞台,真真假假只有自己知道,只要能赚到钱就可以。但是渐渐的生意却反而不如以前,自己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古玩生意越 发难做,小地摊上光顾的买家越来越少,尤其是最近几年,身边的朋友实力弱的、撑不下去的早已离场。

那么古玩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很多人眼中,这里应该是一个可以淘到古董的地方,行业内习惯称之为捡漏,也许几百元淘到的东西可以转手以几千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出手。

有 藏家表示,古玩这一行是名利并存的行业,你有名气也可,有钱有藏品也可,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水平,在这个行业中日积月累,方有所成。现在的古玩业界,可以 这样说,没有接触几年古玩就开始经营古玩店的人数不胜数。就像曾经在琉璃厂边存车的、卖烤白薯的,现在都开了古玩店、字画店,并且据说生意还不错。听起来 确实很励志,但他们根本没经历过正规的学习和历练,更谈不上什么经验,最多身边有几个搞古玩的朋友或者自己逛过几次博物馆而已。像这样的人,手里不可能有 真货。过去无论是经营古玩生意的还是收藏古玩的,只要进入古玩行业就要了解和懂得行内的规矩或习惯,否则就无法真正入这个行。现在不同了,只要愿意,即便 手里全是大假货,去哪里开店、摆摊、展览、设馆等等都没人拦你,什么行业规矩或诚信统统都靠边站,剩下的大多都是行业潜规则。几个月前,就在一年一度的 3·15活动中,吉林省金银宝石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免费检测珠宝玉石时发现,消费者送来检测的翡翠、蜜蜡中,竟有70%以上是假冒商品。和田玉市场更是 让人眼花缭乱。如今和田玉的造假手段“日新月异”,令收藏者们防不胜防,比如很多玉石利用“易容术”来冒充和田玉等。

古玩江湖:谁在逃生谁又在凤凰涅槃

 

潘家园事件引发的思考

潘 家园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情结,在市场中,记者见到了一些老人,他们就住在潘家园附近,见证了潘家园的兴起和衰落,他们曾在这里淘过宝,也曾把 自家的老古董拿来碰运气。张大爷家就在潘家园古玩市场附近,没事就来市场溜达,偶尔也会把自家收藏的个把物件拿到市场来卖,却少有购买,用老人家的话说, “古玩市场上的物件真假难辨,自己一般不会轻易买”。现如今,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淘宝”的神秘感依然存在,可是变化的是,人们对整个市场的信任度。目 前的潘家园,多是古玩与大众工艺品混合经营,在某种程度上,真正称得上古玩或者具有古玩元素的纯古玩物件占的比例并不大。如果一定要在古玩市场里找出一些 所谓的古玩物件的话,那么传统钱币、陶瓷、玉器、奇石、根艺、票证、像章、琥珀以及各种串珠等算是不少古玩市场最常见的物件。古玩市场的没落,让不少投身 其中的小商家们不知何去何从。前段时间,潘家园旧货市场部分摊主因不满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要求签订租赁合同的做法引发了冲突。俗话说,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所谓的层层转租并非一日之问题,其中原因种种且不必多说,但潘家园事件让不少行内人开始反思,因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古玩城太多,而潘家园事件 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已,曾经的古玩市场创造了多少神话,如今却这般的没落。那么古玩市场的出路在哪里?

刘新岩无奈地说,搞收藏、玩古玩应是 那些有文化底蕴、有雅兴、有修养且有闲钱闲空的人的事,而并非所谓的普通大众之事。以前,潘家园老货确实很丰富,来到潘家园,有眼力、收藏经验丰富的藏家 确实能淘到宝贝,那个时候,每年出一两件真品绝对不是谣传,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潘家园老货越来越少,换句话说,现在的潘家园就是一个工艺品市场了,而且也 少有听说潘家园再出现一两件真品了。刘新岩认为,未来的古玩市场商品和藏品还是要有个明显的区分,因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生活品位的提升, 收藏甚至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相应的消费比重也逐渐在加大,但是消费者很难辨得清楚哪些是藏品,哪些是商品。就拿收藏石和商品石来说,很明显后者升值 空间并不大。而现实情况是,真正的古玩和商品根本就没有区分,投机客们以假乱真是所有古玩市场中都存在的问题。古玩,被视作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真正的 古玩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会衰,甚而更热。而对一个资深古玩行家而言,信誉的保证必然是卖老货。

全国工商联第十一届执委、 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会长宋建文在接受《收藏投资导刊》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就全国而言,真正称得上古玩城的也不过15-20家。之所以会这 样,是因为在古玩市场发展达到高峰期的时候,不少人怀着投资心态涌入古玩市场,那个时候,古玩城开起来,不少商铺很快就会被贩古商们抢走,所以不但贩古的 人多了,大大小小的古玩城也开始出现,不管自己原来是做什么的,总之打上个古玩城的名号,就增加了很多神秘感,对不少投资客来讲似乎也增加了很多吸引力, 而实际上,一个古玩市场里,真正称得上古玩和古董的物件能达到10%就不错了。

古玩江湖:谁在逃生谁又在凤凰涅槃

 

各地古玩城怎一个空字了得

“前 段时间,我去河南、上海和江西等地的古玩市场走了一圈,这些地方的文物市场和北京的现状是一模一样,大家叫苦连天,甚至很多市场的经营状况比北京还要 差!”说李广琪是行内的传奇人物,还不光是因为他有着“仿古高手”、“鉴定专家”的称号,其实在中国古玩市场一片蓬勃发展的时候,他在同行业中就有过准确 的预判。李广琪告诉《收藏投资导刊》记者:“七八年前,我就有过这样的言论,古玩市场会有没落的一天。那个时候市场非常繁华,行内人不认同,反对我的观 点,现在大家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见?”李广琪的回复很简单:“因为我对市场的细心观察,我经营了三十年,我对这个市场的来龙去脉太了解了。”

李 广琪说,将来文物市场和文物商店最少要关掉三分之二,就文物市场而言,中国现有资源有限,截止到目前,已经被开发利用的差不多了。有人说,文物的发掘还可 以依靠盗墓和海外抢购。毫无疑问,挖坟掘墓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而海外抢购不太可能。虽说中国已经与世界接轨,但实际上在文物的管理和流通上有很大差别,比 如国外一百年以上的文物是不需要交税的,但是在中国是不可以的,是禁止买卖的。而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也基本发掘完了,所以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古玩市场 倒闭,大部分古玩商店业也会随之倒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李广琪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古玩市场混乱,真假古玩充斥市场,因为假货成本低,很多时候, 真货还卖不过假货。二是,信息更透明,是影响古玩行业的一个因素。对于很多藏家来说,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真假货的辨别不再那么麻烦。以前无论是到日本还 是美国,你发现了一个古董 ,因为自己经验不足怕买到假货,又不知道该和谁请教,就只能买回后才能找到专家鉴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信息透明化,一张图片、一个电子邮件就可以帮你解 决很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去伪存真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三就是房租贵,对于很多商户而言,原本市场的冲击就很大,但是高额的房租加之其他各 种原因,导致不少商户陷入经营困境,无钱交房租,这就致使有些商户退场,有些商户惨淡经营。

那以后的古玩市场还会不会好?“真正玩古玩的商 家影响不会太大,但是想在这里面捞钱的、想刮点油再跑的这些人都会死得很惨,因为这是一个小众化的消费群体。”李广琪信心十足地说,真正的文物价格还会继 续攀高,这是经济运行的规律,很多东西在不断完善。过去我们买一个真正的雍正仕女盘,不足两百美元就能买到,现在2万美金几乎都买不到,原因就是,现在是 信息时代,通过信息查找,知道这个东西存世量极少,藏家自然会抬高价格,最终,中国的文物市场一定会更加规范。

古玩江湖:谁在逃生谁又在凤凰涅槃

 

古玩市场如何转型?

“面对目前的市场状况,我和一些同行们也经常讨论未来古玩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在经过市场的洗礼后势必要面临的问题。比如,各大古玩市场中淘汰的一些货该怎么处理。”李广琪说,三年前,他们就在做一个新的计划,叫“拯救文化市场”。

李 广琪说,首先他们想做像超市一样的格子铺。“因为古玩市场内绝大部分货物隶属于艺术品,所以我们想在潘家园或者其他古玩城周边开一个大型的艺术品超市,把 商店打造成一个像超市一样的格子铺。可能是一千米也可能是两千米,艺术超市里面可以容纳三千个格子或者五千个格子,这样算来,也就是三、五千个商户可以进 来。我们会先在北京做个示范,一个格子一个月可能是三百元钱,租赁嘛,我们就是让商户把烦恼甩出来,我们来做销售和售后服务。你喜欢艺术品或是想要淘宝, 都可到艺术品超市来逛,这里的产品很丰富,一逛就是五百个甚至一千个格子,想讨价还价也可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服务。待市场成熟后,我们可能也会收取部分 佣金,用来作服务、管理支出。”

二是,顺应发展趋势,打造网络营销平台,即艺术品上线。“我们把艺术品交给一些艺术品网站,由网络平台在网上进行销售。销售的利润我们一分不要,我们要的是这种模式跟这种宣传力度。”

三是,季拍或者月拍。比方说,一个柜子五十件货,就一个号,一百元起拍,因为这里没有文物,都属于艺术品的范畴,所以也不会触犯文物法的相关规定,“这个趋势一定会有的,这个形式也一定会存在。”

四 是,做文化主题。“我们会在北京某一个地方做示范,将来我们会把这种模式推荐给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我们会把这种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甚至于盈利模式都传给 他们,或者我们派人去帮他们建立起一个品牌旗舰店。这次我们去郑州古玩城考察,现实是百分之八十都是空的,没人没货没商户没客人,全是空的,这样就是在浪 费资源。创建者完全可以把多余的资源搞新的科技和产业开发,实现产业转型。因为社会在变化,营运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在转型,怎么转,能不能转得最经济、最实 用、最合理和最有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相对来说,我们的这种形式最合理最经济也最实用。”

古玩即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文化。而更多的则是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玩 古玩是在温习历史,玩古玩也是在解读历史。正确地认知古玩,熟悉地了解历史,正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转帖

fonsony 发表评论于
拍卖公司的老总谈过一番话,让我惊讶于此人的外行程度。我在想,这种水平的人居然在拍卖公司里当老总?可见,他手下的那些所谓鉴=================================================== 这老总是二代.可能领导的是奇材
万发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京华人' 的评论 : 投机商,骗来骗去,最后赔本。
京华人 发表评论于
古玩这个行业的衰落不仅仅是因为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假货,同时也充斥着大量的假专家们。仅在王刚的锤下有多少真货被毁?他背后的专家们是些什么人?似乎从未曝光过。前些日子,和国内某拍卖公司的老总谈过一番话,让我惊讶于此人的外行程度。我在想,这种水平的人居然在拍卖公司里当老总?可见,他手下的那些所谓鉴定专家的水平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