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新解读22

豆腐干 (2016-05-24 05:59:57) 评论 (7)

2.怎么来理解外资汇入的作用?

剔除侨汇,能平衡中国的国际收支的关键所在,只有外资。这个没有疑问,问题是怎么合理地解释外资进来的过程,方法。因为不可以笼而统之,认为金本位后欧美白银泛滥,流为无用之物,中国是用银大户,白银自然就大量流进了中国。要知道印度一直是吸收世界金银的大户,吸收能力远远高于中国。东南亚草莽之地,二百年的开发,经济就繁荣过中国,那边华人多,也只相信银元,因此也吸收了大量的白银。所以白银要进入中国需要过印度,东南亚二道关,最后流入的数量并不很多。海关纪录显示,1894年到1913年,战前这些年白银净流入不过1亿关两,一战中还倒流回欧洲8170万关两。[1]战后1918年到1931年才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净值在8.4亿关两左右,这笔白银是中国近代史里的又一个谜。谜底我以后慢慢会给大家猜一猜的。现在我只想说,简单地认为这就是外资汇入,是不妥当的。而且这些流入的白银跟外汇平衡又有什么关系呢?外资要起到平衡中国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以外汇形式进来。

中国比较早的外资研究就是1930年代的雷麦,即使他也只是笼统地辨认了当时的外资,估算了它的价值,30亿美元。那么这30亿美元中哪些是利润留成?哪些是外部汇入?哪些是原始资本?哪些是资本增殖?这位开山鼻祖也是稀里糊涂的,只是粗略地认为50%的外资是外部汇入的,这个无从考证。后来的研究都是在雷麦的基础上发展的,根本拿不出准确的外资中由外汇汇入部分的数据。有当然肯定是有的,我知道很多外资厂商(英资居多)的股票票面都是以英镑或者港币计价的。说明这些公司厂商都是在伦敦香港注册的,那么就存在着外资企业从国际金融市场募集资金的可能性。比如开平矿务局,100万镑的总股份,海外公司债50万镑。至于从1900年到1930年期间到底有过多少中国企业,不管外资中资在海外发行过股票或公司债?总金额多少?我还有待学习。即使按雷麦说的,曾经有过15亿美元,3亿多点英镑的外资汇入,那么你也得和投资利润汇出冲抵以后才能得出净值嘛!西方殖民主义者从1850年到1930年80年对华殖民,不可能没有利润汇出,不可能都留在中国追加了投资。有些研究认为外资在中国的利润汇出可能在30亿两左右。那就是20亿美元了,外资汇入和利润汇出相冲抵,还指不定是正是负。再者说,华人对外投资也不能不考虑进去呀!中国资金就没有购买海外股票,债券的?据杨格讲,中国的外债很多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最多可能达到三分之一。什么概念?截至1930年,中国的名义外债15亿两。所以不光是外人的利润汇出,华人对外投资也是很厉害的,所有这些都需要和外资冲抵以后才能说事。那你怎么来理解外资是平衡中国国际收支的关键?!

所以说难呐!不难,汇丰吃什么饭?汇丰的利润让人羡慕,汇丰的地位让人嫉妒。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多少人梦想取代汇丰,就拿华资方面来说,有盛宣怀的通商银行,有大清银行,有中国银行,甚至还有新加坡侨资的几家银行。最后都失败了。没有一家成功的。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也一样。那你想想,这里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呀!不就是汇兑吗?拿自家的外汇先垫一下,买入白银,买出外汇,等外面的外汇来了,再买入外汇,卖出白银。有何难哉?哈!不难吗?尽管去试好了,最后都死了。死之前都要长叹一声:“要能知道汇丰是怎么干得就好了,如此虽死无憾。”这就是汇丰的秘密所在,其实也是大英帝国统治世界的秘密所在,不说出来就能统治世界,说出来一钱不值:听好了!你们大家做汇兑都是从多仓开始的,独独汇丰的汇兑是从空仓开始做起的。

 

[1]这是海关统计数。个人携带进来的白银当以亿计。见前文中国劳工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