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伟大的妻子和母亲典型的中国女作家梅志女士

mzl9876 (2016-02-05 16:10:31) 评论 (8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功夫,我心中的偶像---梅志女士已经离开我们近十二个年头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妻子和母亲,在新年之际,我愿与大家--------池子里的朋友们共同分享梅志女士生前的一些琐碎.

    梅志(笔名)女士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传记作家,出生于江西南昌,本名屠玘 华,又名屠琪(或屠棘),2004年10月8日,梅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0岁。著有《梅志童话诗集》、《梅志童话》,童话长诗《小面人求仙记》、《小红帽脱险记》、《小青蛙苦斗记》,儿童文学《少年胡风》。

    1932年在上海加入左联,从事宣传工作,在左联,梅志有幸结识了胡风,这位有名的评论家令她发自心底的尊敬。同时胡风真挚而又火热的情感也深深地打动了梅志,于1933年底胡梅喜结连理。

    在胡风的指导下,梅志的文学水平迅速提高,开始尝试写作协助他写作编辑,梅志的处女作是在1934年写成散文《受伤之夜》,这也是她从此以“梅志”为笔名陆续不断的发表自己的作品。

     1954年7月,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送了一份30万字的长篇报告,即《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就是这份报告胡风引火烧身,同样震惊中外,于1955年5月18日,中共将胡风逮捕入狱。6月份开始,全国展开揭露、批判、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而梅志的双重身份自是难逃苦海, 她们没有抛弃不幸的丈夫,而是顶着逆风陪伴着他度过了漫长的苦难岁月,搀扶着受了极大伤害和精神折磨的丈夫共同经历了前后几十年的颠沛流离。

    1973年1月,已近60岁的梅志被送入大竹县的四川省第三监狱,护理年逾70病情日重已近精神崩溃的胡风。在梅志的耐心安抚和照料下,胡风的病情逐渐稳定,不再恶化,并根据她的建议以写自传作为交待材料,为此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成为日后她撰写《少年胡风》和《胡风传》的基本素材。

    1976年,周总理去世,胡风再次陷入精神混乱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差点儿砍伤了梅志,梅志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精心照顾受惊受伤的丈夫胡风的,在妻子的温暖爱护下,胡风的情绪慢慢的好转和稳定。1979年1月,他们被释放出狱,重新回到了离别十四年的北京,此时梅志已是66岁的老人了,人生步入晚年,但是晚年并不平静,她一直为胡风的平反而奔波忙碌(共有三次平反定)。

   1985年胡风弥留之际,梅老强忍泪水告诉老伴:“你放心,谁也不会再来诬蔑你,往你脸上抹黑了。我会为你说清的。”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说这话时,梅志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她以9年的时间,完成了58万字的《胡风传》。这本厚厚的浸透着老人心血的《胡风传》,以平和的语调和公正的姿态讲述了胡风不平凡的一生,实现了“说清楚”的承诺。1988年,中央在1980年对“胡风集团”作政治平反的基础上,为胡风全面平反,对胡风的文艺思想作出了新的较为公正的评价,推动了文艺界对胡风文艺思想的研究。

   在《胡风传》之前出版的《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平实并真实地记录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在另一本《花椒红了》中,她对往昔的朋友们做了不尽的怀念,《伴囚记》、《在高墙内》、《胡风传》等,这些著作,以资料的丰富和翔实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影响甚广。为表彰梅志“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自1992年10月起为她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梅志当选为第六届作协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

   梅志多难而极不平静的一生,给了我们后人很多的启迪,我爱她,但我更敬她身为文人,从骨子缝里渗透出的那种难能高贵的品质,作为女人,她是一位忠贞不二伟大的妻子,作为作家,她是一位正直善良有着正义感责任感的优秀文人,作为妈妈,她更是心怀大爱,辛勤耕耘为我千千万万个中华儿童写出了诸多优秀作品散发出巨大正能量俱典型和中国传统于一身的伟大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