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张五常的系列作品之十三:从摄影堆砌说Google文章
张五常的系列作品之十三:从摄影堆砌说Google文章
2007-01-09 04:42:08
不忘中囯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张五常的系列作品之十三:从摄影堆砌说Google文章
来源:
好文推荐
于
06-06-12 18:33:51
都是数码惹来的祸!从半导体发展出来的数码科技了不起,三十年前没有人会相信吧。我不懂,但效果如何看得到,令人拜服。我的投诉,是这先进科技的存在,往往代替了人的脑子,出现了不是脑子使用科技,而是倒转过来,脑子被科技奴役的情况。在两项我算是专家的玩意上,人脑成为电脑奴隶的情况明显。一是摄影,二是文章。
先谈摄影吧。今天用胶卷曝光,冲洗后扫描入电脑,经过电脑修改(称造片),最后由电脑输出,激光射印到感光的相纸上。没有黑房,效果一般比昔日好,而且容易得多。昔日我们在黑房可以修改的,今天的电脑不仅容易,而且很多我们当年办不到的,今天是举指之劳了。
我说过,一件作品只能从作品本身评价,不要管作者是怎样弄出来的。摄影由电脑造片,这里加那里减,更改反差,调校色彩,取消碍眼之物,等等,做来容易,效果往往令人惊喜,比昔日可以办到的优胜多了。问题是今天的摄影者知道电脑可以做更多的,于是脑子想着电脑可以怎样做,走上了堆砌的路,又称「斩料堆砌」。这是从几张底片选择局部来组合,砌成一张作品。例如这里加一只飞鸟,那里把山搬过来,总之搬来搬去,百鸟归巢。
作品要从作品本身看。这种堆砌作品有可取的吗?很少见到,因为有三个不容易解决的困难。其一是不同物体的光位、大小的比例、焦点的距离、风向的变动,等等,数之不尽的,组合堆砌在一幅作品中,费尽心机可以造得近于天衣无缝,但整张作品看总有点不妥,彷佛有点发神经。其二,这种堆砌作品要用脑,但脑子总是想着电脑可以怎样砌,可以巧妙之极,但我就是看不出作者有一个纯真的创作脑子。其三,艺术是感情的表达,算我麻木,堆砌作品一般看不到作者的感情。
电脑作品不限于摄影堆砌,文章也如是,起码有四十年的日子了。一九六七年到了芝加哥大学,见到那里有些研究生,把大量数字送进电脑,回归统计一番后,写论文,事前没有什么假说要验证的。我问佛利民:「这些博士生是搞什么鬼呀?」他回应:「他们把废物放进电脑,废物于是跑出来。」然而,教授们不容易管辖一个学生以电脑作出数之不尽的回归分析,选出好看的,倒过来砌出所谓需要验证的假说。从那时起,美国不少经济博士论文是这样搞出来的,其中精品是好看的废物。
今天Google当道,神乎其技,要什么资料或数据一按键盘就在荧光幕上出现。一夜之间不少专栏写手变得学富五车。作品只能从作品本身看。问题是Google文章往往棱角分明,可以看得出来:数据多但组合生硬,堆砌痕迹明显,推理逻辑连不起来。
我写专栏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是先有题材,也有大概意念,不管结论,随写随想,写到哪里就哪里,初稿后认为需要补加资料,就请同学到网上找,可用的用,不支持的或把文章修改,或说明己见与资料不符。除了客套,不说半句自己不相信的话。文章者,玩意也,心安理得为上。
这里说的Google文章,说假话更困难。作者似乎先有题材,跟着找资料,容易找,很多的。思想于是由资料摆布。原则上可以写得好,困难是写专栏有很大的时间约束,要打通资料的经脉谈何容易?作者于是迫着把资料堆砌,但求砌得象样,骤眼看有学问,但细读会觉得作者的思想交叉,非纵横也。
牛顿、史密斯、达尔文等高人当年没有电脑协助。搞思想创作,今天有人比得上他们吗?自己当然望尘莫及,但说过了,我是个古人。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终究被女儿嫌弃了
广陵晓阳
回国篇三:和家人一起赏花和第一次去室内儿童游乐园
越live越精彩
有权不能任性,有钱也不能任性
雅酷原创
假設與馬斯克分道揚鑣:最大輸家或是特朗普
Billzhou
横穿美国第九天
落花飘零
精神分裂患者的故事——地下室怪物
阿芒晒太阳
【走向罗马】D53:小镇相遇照后路
三步两桥
纽约公社 快来了吗?
朱雨心
2025的六月琐碎:花儿与小聚
淡然
《走出非洲》- 凯伦故居
同欢
高考语文单科测试,成绩受到专家关注
李培永
“印度之夜”与“希腊之夜
西安游子
欲哭无泪!恋爱8年分手后前女友嫁给了钱
earth2029
让华人移民在加拿大安心养老
aAa2018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周热点
在美国拔罐
帕格尼尼
我的闺蜜都比我美
多伦多橄榄树
新总理认怂 非全然跪舔
hgwzx
花钱的格局
BeijingGirl1
放下数字,提前退休
徐徐道来
退休族别买的九款车
谦谦美君子
小小疤痕,藏着风险也暴露年龄
康赛欧
2025回国 拍电影 香港最接地气的地方(图)
菲儿天地
回国饱口福真的是福吗
蓝天白云915LQB
究竟有多少人实现了财务自由?
硅谷居士
走出中国城,走活中国人
bxie
终于拿到了养老金
gaobeibei
爱拍美照的夫妻· 晒闺蜜的生日美文美照(多图)
歲月沈香
北大记忆——三剑客(八/八)
橡溪
advertisement
张五常的系列作品之十三:从摄影堆砌说G...
切换到网页版
不忘中囯
名博
给我悄悄话
博文列表
张五常的系列作品之十三:从摄影堆砌说Google文章
不忘中囯
(2007-01-09 04:42:08)
评论
(0)
张五常的系列作品之十三:从摄影堆砌说Google文章
来源:
好文推荐
于
06-06-12 18:33:51
都是数码惹来的祸!从半导体发展出来的数码科技了不起,三十年前没有人会相信吧。我不懂,但效果如何看得到,令人拜服。我的投诉,是这先进科技的存在,往往代替了人的脑子,出现了不是脑子使用科技,而是倒转过来,脑子被科技奴役的情况。在两项我算是专家的玩意上,人脑成为电脑奴隶的情况明显。一是摄影,二是文章。
先谈摄影吧。今天用胶卷曝光,冲洗后扫描入电脑,经过电脑修改(称造片),最后由电脑输出,激光射印到感光的相纸上。没有黑房,效果一般比昔日好,而且容易得多。昔日我们在黑房可以修改的,今天的电脑不仅容易,而且很多我们当年办不到的,今天是举指之劳了。
我说过,一件作品只能从作品本身评价,不要管作者是怎样弄出来的。摄影由电脑造片,这里加那里减,更改反差,调校色彩,取消碍眼之物,等等,做来容易,效果往往令人惊喜,比昔日可以办到的优胜多了。问题是今天的摄影者知道电脑可以做更多的,于是脑子想着电脑可以怎样做,走上了堆砌的路,又称「斩料堆砌」。这是从几张底片选择局部来组合,砌成一张作品。例如这里加一只飞鸟,那里把山搬过来,总之搬来搬去,百鸟归巢。
作品要从作品本身看。这种堆砌作品有可取的吗?很少见到,因为有三个不容易解决的困难。其一是不同物体的光位、大小的比例、焦点的距离、风向的变动,等等,数之不尽的,组合堆砌在一幅作品中,费尽心机可以造得近于天衣无缝,但整张作品看总有点不妥,彷佛有点发神经。其二,这种堆砌作品要用脑,但脑子总是想着电脑可以怎样砌,可以巧妙之极,但我就是看不出作者有一个纯真的创作脑子。其三,艺术是感情的表达,算我麻木,堆砌作品一般看不到作者的感情。
电脑作品不限于摄影堆砌,文章也如是,起码有四十年的日子了。一九六七年到了芝加哥大学,见到那里有些研究生,把大量数字送进电脑,回归统计一番后,写论文,事前没有什么假说要验证的。我问佛利民:「这些博士生是搞什么鬼呀?」他回应:「他们把废物放进电脑,废物于是跑出来。」然而,教授们不容易管辖一个学生以电脑作出数之不尽的回归分析,选出好看的,倒过来砌出所谓需要验证的假说。从那时起,美国不少经济博士论文是这样搞出来的,其中精品是好看的废物。
今天Google当道,神乎其技,要什么资料或数据一按键盘就在荧光幕上出现。一夜之间不少专栏写手变得学富五车。作品只能从作品本身看。问题是Google文章往往棱角分明,可以看得出来:数据多但组合生硬,堆砌痕迹明显,推理逻辑连不起来。
我写专栏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是先有题材,也有大概意念,不管结论,随写随想,写到哪里就哪里,初稿后认为需要补加资料,就请同学到网上找,可用的用,不支持的或把文章修改,或说明己见与资料不符。除了客套,不说半句自己不相信的话。文章者,玩意也,心安理得为上。
这里说的Google文章,说假话更困难。作者似乎先有题材,跟着找资料,容易找,很多的。思想于是由资料摆布。原则上可以写得好,困难是写专栏有很大的时间约束,要打通资料的经脉谈何容易?作者于是迫着把资料堆砌,但求砌得象样,骤眼看有学问,但细读会觉得作者的思想交叉,非纵横也。
牛顿、史密斯、达尔文等高人当年没有电脑协助。搞思想创作,今天有人比得上他们吗?自己当然望尘莫及,但说过了,我是个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