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日薪超1000元的小众职业,年轻人抢着干

日薪超1000元的小众职业,年轻人抢着干

文章来源: 每日人物 于 2025-11-18 19:51:5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日薪超1000元的小众职业,年轻人抢着干

赚钱,有时候不一定非要挤进体面光鲜的行业。当大多数人还在传统职业焦虑、内卷时,另一群年轻人已经另辟蹊径,主动投身到小众职业中。

他们可能是重庆夜色中的机车骑手,是北京豪宅里的收纳顾问,是穿梭于品牌与艺人间的搭配师,或是面对一行行数据的标记员……这些职业或许小众,却足够独特,让他们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了“日薪过千”。而这份看似不错的收入背后,却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努力、代价和不确定性。

机车约拍,日薪最高时达到2000元

阿金同学 25岁 重庆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特朗普来了重庆,也是这一套。”说的就是重庆目前最火的打卡项目之一——机车约拍。就算是西班牙的小帅、美国的小美来了,也是一样的“流水线”配方:“抱飞”、骑机车,BGM再怼上一段汪苏泷版的《爱丫爱丫》。

而我,算是最早一批做机车约拍的人,去年年初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候,这一行还不像现在这么火,也没什么固定模板,全靠自己一点点摸索。

一开始没有固定套路,我们试过各种风格,转场、配乐、拍摄角度……什么都试。后来发现,有些桥段特别容易火,比如“抱飞”那种,配上汪苏泷的歌,流量一下子上来了。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就像做菜一样,这次加点这个镜头、那个转场,下回再换首BGM,慢慢摸出了一些“爆款配方”。但折腾一通下来,视频能不能火,还得看运气。



▲抱飞、机车、汪苏泷三件套。图 / 阿金同学抖音账号

去年年中那阵子,我们有一条视频爆了,私信找过来的单子根本接不完,一天排10单,一单398元,从第一天清早拍到第二天凌晨。盯上这门生意的不止我们一家,最火的时候,整个南滨路就像一个大型露天摄影棚,一晚上起码有十多个团队在那里拍,机车声、音乐声、导演声此起彼伏。

我们这一行,说没门槛也真的没门槛——不需要学历,只需考个摩托车驾照,然后会拍、会剪,就能组个小团队开干。我们现在就是三个人:一个骑手、一个摄影师,还有一个出镜的(一般都是我)。但要说有门槛,那也确实有——你得会运营、会剪辑、会沟通,还要能熬夜,线上没接到单子,就得随时准备去洪崖洞线下“拉客”。

我出社会特别早,之前在消防队干了七年,退下来之后一度很迷茫,学历不高很难找到好工作。最后,我去一家宠物医院实习,一个月拿1000多块钱。这点钱在重庆真的活不下去,我是被生活逼着,才去找兼职。

那时候我已经喜欢机车很久了,正好有朋友在做这个,就说“你来帮忙呗”。我想着,一边骑车一边挣钱,那不是挺好?于是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出来接单拍摄。

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光是在抖音上搜,重庆就有小100个账号在做这个。有时候客人还没下单,就开始比价格了,“你家怎么比别人贵50块?”我们也只能坚持把质量做好,毕竟拍摄、剪辑、售后都是我们自己来,总不能因为别人价格更低,我们就把自己搞垮了吧。

你问我“日入过千”是啥感觉? 说实话,在重庆这个地方,日入过千已经超越大部分人,至少生活是真正宽裕了。但这钱挣得也不容易,代价明明白白摆在那儿。

“过千”意味着我几乎没有个人时间,从睁眼到闭眼都在回消息、剪片子、搞售后,整个人像是长在手机上;意味着作息彻底乱套,吃饭随便扒拉两口是常态,经常拍到大半夜,整个人都是飘的;还意味着收入像坐过山车,这个月运气好能挣五六万,下个月流量没了,可能就几千块,心里的焦虑只有自己知道。

我最拼的一次,白天接了私人导游的活儿,挣了2000元左右,晚上又排满了拍摄,干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团队挣了差不多4000元,我能从中拿到2000 元左右,这样一天下来就能有4000元入账。那天忙得饭都没怎么顾上吃,但非常开心,毕竟在宠物医院干几个月,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我们主要的拍摄时间都在晚上,有时候客人从外地甚至外国专门飞来,就为了拍一条视频。我记得有一位越南的顾客,晚上飞机落地,拍完第二天一早她就飞走了,行程极度“特种兵”。还有一位聋哑人姐姐,全程我们靠手机打字沟通,花的时间是平时的好几倍,但拍完之后,她很满意,我也跟着觉得特别欣慰。

我也想过,这行还能做多久?看上去,它没什么太长的前景,竞争压力大、流量也不稳定,有时候我还会担心政策风险。但至少现在,我每一天都在为自己打工。

从最开始“为了生活”硬着头皮干,到现在能通过拍摄认识世界各地的人,听他们讲眼中的重庆,我觉得这份工作不只是挣钱,更是在展示我生活的这座城市。



▲阿金同学骑行中。图 / 访谈者提供

收纳师,穿梭在豪宅中,赚体力透支的钱

Fiona 39岁 北京

我日常的工作,是带着十几人的收纳师团队,穿梭于北京各个大平层、别墅之间。

我们按小时收费,每人每小时统一158元,但我们给收纳师的薪酬不一样,一般来说收纳师领班日薪能破千。但你想一天挣1000元,对应的付出可能是每时每刻秒回客户消息,深夜还在盯收纳方案的修改和确认;也可能是在客户家连续站上12个小时,边分类、边沟通,脑力和体力双双透支。

我们团队干得最累的一次,10个人干了12天,帮一位住别墅的客户完成了从搬家到收纳的全部流程,我每天都得在4层的别墅楼上楼下地跑,协调各个功能区的同事做好对应的收纳,晚上累得说不出话,还得硬撑着规划第二天的工作。

和很多拍张照片就报价的收纳公司完全不同,我们坚持每个案子都必须上门预采(提前采集信息)。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像医生一样问诊,观察客户的生活动线:钥匙习惯放哪儿?快递拆包在哪个角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通常扔在哪里?

我们会打开每一个抽屉和柜门,不是为了窥伺或者评判客户的生活,而是为了理解“混乱的根源”。比如,我们发现很多家庭衣柜乱,是因为层板太多,只能把衣服叠放,一抽就乱。这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教客户叠得更整齐,而是直接拆掉层板,改成挂杆。

收纳师这行,外人看来像是“高级家政”,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从墨尔本大学研究生毕业,到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再到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收纳师,这条路远比想象中更“折腾”,也更有趣。

最开始是2021年,我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收纳师广告,“年入百万”的字眼晃得人心动。当时我刚回国,不想再干枯燥的建筑行业,便抱着“选贵的总没错”的心态,花5000元报了三天的收纳师初级培训班。

那是行业里经典的“画大饼”现场,老师说他月薪20万,做收纳不仅能带学员收学费还能赚客户的钱,这些听了谁能不心动,虽然可能只为了让你继续掏钱读中、高级课程。我一咬牙,前后砸了3万元学费,但回头去看同班几十号人,如今还在干这行的不到5个,90%的人连学费都没赚回来。

只有干久了的人才知道,这一行和网上宣传的,根本是两模两样。

我在学收纳的机构实习,机构按延米(柜子宽度)收费,每延米990元,比如一个2米宽的衣柜就要收费1980元,这是机构从客户那里拿到的,实际上实习收纳师根本拿不到这么多。

当时最让我触动的不是能挣多少钱,而是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客户后,发现中国人普遍活在“物品围城”里——电商促销囤的货、舍不得扔的旧物、找不到归宿的日用品。这些不仅指向空间不够用的问题,更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失控。

很多人以为收纳就是把东西塞进抽屉,但真正的好收纳,是一次“永不复乱”的系统改造。我们会给每样物品“定位定量”:餐巾纸按使用量留空间,剪刀和指甲刀都有固定位置,衣柜层板拆掉改挂杆,连矿泉水瓶都标签朝外排列。



▲Fiona收纳团队改造后的空间。图 / 访谈者提供

最让我自豪的,是服务后的长期效果。有客户一年后告诉我:“家里还是你们整理时的样子。”其实也是帮客户重建了生活的秩序。

这一行门槛其实并不低。团队成员必须学完中、高级收纳课程,还得是“生活爱好者”:要认识护肤品品牌、懂厨房工具分类、明白儿童玩具怎么收,最好还得有英文基础,因为客户海淘的化妆品标签大多是外文。但是如果你从不护肤、化妆,可能连客户的口红和粉底液都分不清,就谈不上收纳了。

日子好的时候,依靠高昂的收费和源源不断的学员,收纳培训机构能够活得相当滋润,但市场很快就开始变化。

从去年开始,大量家政公司转型做整理,小红书上还出现了不少“学一单就接单”的野生收纳师,有时候团购套餐甚至压到几十元一小时。但我也会反向找适合我们团队去服务的客户,不符合标准的单子不接,宁愿少赚也不降低服务质量。有一次客户想省钱,说“表面整齐就行”,我直接劝他:“那您找小时工更划算。”

如今,我个人在团队每月收入高时能有大几万,远超之前所在的建筑行业。但更让我有成就感的,是客户那句:“老师,你们把我生活改变了。”从被质疑“高学历干家政”,到被尊称为“老师”,这份职业让我看到:真正的收纳,不是整理物品,而是梳理生活。



▲Fiona 和团队收纳中。图 / 访谈者提供

服装搭配师,搭4套衣服赚1200元

安 23岁 佛山

我是学音乐出身的,和服装行业八竿子打不着。去年刚毕业,我意识到现实很残酷——靠音乐谋生,太难了。还好我从小就很臭美,高中开始就专门研究起穿搭,大学时更是把各种风格都试了一遍。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我认真思考:要不要把搭配变成职业?

我在短视频平台关注了一位服装搭配师,看他分享的工作日常,心里那颗种子悄悄地发芽了。去年9月,我带着自己攒下的4万块,报了他的“弟子班”。学费确实不便宜,但我看中的不是课程本身,而是入行的敲门砖——资源、人脉,还有实战机会。

有行业里的人领进门,让我有了给品牌方做搭配的机会。有一次,接到的需求是给骆驼的春夏系列做搭配,他们希望转型,吸引更年轻的消费者。我就在保持户外功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搭配注入潮牌元素,让它变得更酷、更年轻。比如在展示一款经典冲锋衣时,不只是搭配了规规矩矩的户外裤和徒步鞋,还会配上有结构设计感的半裙,或是一条色彩鲜艳的机能风腰链,上面挂上户外手套来做装饰。



▲接到服装品牌搭配工作的安。图 / 访谈者提供

今年春天,我开始独立接单。最开始做线上搭配,每个月就赚几百块,多的时候1000块出头。那时候,生活全靠存款撑着,心里特别没底。

直到5月份,我入职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负责欧美女装的搭配拍摄,心态才好了很多。公司按件计酬,拍得越多赚得越多。现在我每个月能拍2000多件,提成加底薪能拿到七八千元。真正让我“日薪过千”的,还得是外快。比如给一位艺人做搭配,挑4套衣服,每套300元。因为风格正好是我擅长的潮牌系,一次性收入就能有1200元。

在佛山这样的城市,如果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收入,我可以过得相当宽裕。但那样的话,我就要让渡出所有的个人时间。公司是单休,白天在公司拍七八十件衣服,下班后要继续做外面的方案,可以想像有多累。

这大半年,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客户。有一位在东南亚和中国之间奔波的自由职业者,为了心仪的男生,想找人打造一个“胶囊衣橱”——用最少的衣服适应从东南亚到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变化,还要能应付展会、约会等各种场合。我给出的报价是每套50元,没想到她一次性要了10套搭配。

做服装搭配师,意味着你的审美得随时经受住考验。之前有位博主找我做搭配方案,正好她喜欢的风格是我的舒适区,我也是给了方案后才知道,她同时找了三个搭配师,其中包括一个美院学生和我,明显是在做“比稿”,看谁更有性价比。好在最后她也比较满意我给的方案,还主动帮我宣传,带来了不少新客户。

我还会接一些线下陪购的单子,也就是陪别人逛街买衣服,顺便做搭配。第一次是一对客户约我在广州东山口见面,男生穿着紧身西装,女生一身休闲运动装,风格天差地别。

那个下午,我从三点陪着逛到了晚上七点,男生是个“衣架子”身材,气质里带着点痞帅。我把他带进一家先锋潮牌店,搭了两套带点朋克元素的造型,他试穿后很满意,当场买了700多元的衣服,我也拿到了400元的陪购费。

但到了女生这边,我出现了一些误判,她素颜而来,穿得特别休闲,我以为她会喜欢甜美风格,结果逛了一些店,她都不感兴趣。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内心喜欢的是叛逆、个性的穿搭,只是平时不敢尝试。最后她什么也没买,我也没好意思收她的钱。

那次陪购经历让我明白,线下和线上完全不同。线上你只需要对着图片提建议,线下却要察言观色,还要给足对方情绪价值。这钱也是真不好赚。

现在我的月收入高的时候能过万元,公司稳定接单加上外面灵活的项目,让我在这个行业站稳了脚跟。但如今,这一行的竞争也越来越厉害,门槛不高谁都能做,要做出名堂,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资源。



▲服装搭配工作中的安。图 / 访谈者提供

也有人问AI会不会取代我们?我觉得短期内不会。搭配是很主观的事,需要理解和沟通,机器很难替代人类的审美和共情。

给AI出题,一题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六六 40岁 某三、四线小城市

和大多数北漂一样,30多岁时,我从北京回到了老家,一个三、四线小城市,工资也从互联网公司几万元的高薪,降到了每月只拿三四千元。自然而然,我想到了兼职。

打开招聘软件,AI数据标注的需求非常多,这个工作也早就不是多数人想的那样:门槛低,工作枯燥,从早到晚对着电脑,机械地做图像识别、分类。相反,如今很多AI数据标注都会写明“硕博优先”,时薪从几百到上千元都有,而且对应聘者的专业要求非常细,几乎和高考一样,有医学、文学、理科等等分类。一些数据标注的活儿,会专门找参加过数学、物理等奥赛竞赛的人来做,甚至还有公司写明要招会算命的。

简单来讲,我们这批硕博生的兼职工作是给AI判题、出题。比如我是心理学专业,我就会出很多心理学领域相关的题目。从学科角度看,AI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它有了一个学科的基本框架,比如心理学有一组词是“气质”和“性格”,前者代表一个人先天的样子,后者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AI知道并且会应用这个理论,只是它偶尔还会弄混,我就需要给它纠正这种很细的问题。

我的工作当然不是那么简单,随便出一道题都行,题目基本都是硕士小论文级别的难度,知识运用很复杂,如果出题的要求是把AI难倒,就更难了。每次,我基本要从0到1开始搭建一个复杂场景里的问题,然后要写出这个题的解题思路,有哪几个得分点,再根据得分点给AI的回答打分,整个过程有点像编写教科书后面的参考答案。

从得分点看,AI相对欠缺的是“情感”力,它能识别情绪,但是广度、深度都不够。当它面对复杂的生活场景问题时,反应往往和真人心理咨询师有差距。比如一位妈妈咨询孩子成长的问题,真人咨询师能从表情、动作等细节反应过来,妈妈问出这个问题,焦虑到什么程度了,要怎么安慰她。

但AI在任何时候都只会表面安慰一下,重点放在怎么解决,就像刻板印象里的直男一样,给你分析步骤、罗列方案。但在心理咨询中,重要的从来不仅是提供方案,而是体会咨询人的心情,这恰恰是AI缺乏的。

不过,这些能力并不是完全无法训练,我在得分点里会告诉它,要怎么安慰人等等。模型也的确正在往更深的共情方向慢慢进化。有一次,我对AI说“我没事”,它竟然能明白这句“没事”并不是真的没事,而是一种需要被安慰的表达。

只是,随后它给出的安慰表述又有局限,很假,安慰不到人。我觉得这是AI本身的问题。设想一下,平时跟朋友倾诉,朋友有时会拿自己经历或者别人的经历举例子、给到安慰,但是AI没有自己的生活,说出来的话会很干巴。有趣的是,我身边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和AI聊天,对他们来说,这种“假假的共情”已经足够了,被看到、被回应、被支持,已经超越日常生活很多了。

我还是认为,AI在短时间内尚没办法真正取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因为在一些极端场景里,心理咨询师能从一点信号看出这个人的心理状况危险,及时干预,而且有底线的心理咨询师懂得与咨询者沟通的边界,不让对方依赖甚至爱上自己,这些都是当下AI无法做到的。



▲AI与咨询者没有沟通边界,容易让人产生依赖。图 / 《她》

这个工作,有时候让我感觉到很魔幻。当下,AI和人的界限确实在变得模糊,AI在努力学习情感识别,体会不同语言、情景背后情绪的细微之处,但人却在追求要像AI一样有效率,本质就是不对附近的人和事情投入过多情感,而这通常会造成内耗。

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有这种感受,整个氛围是高效率的环境,要适应这里,需要“没有心”“不着力”,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每个事儿都用心,容易内耗。但追求高效的信念也有坍塌的一天,很多人找我聊天时都是一个“破碎”的状态,我也是从这些例子里决定辞掉北京的工作。

坦白说,我实际拿到的工资并不是按照时薪来给的,每道题都有不同的工资,从几百到几千元都有,如果用英语或者小语种来回答,可能系数能乘以2。

这个工作的报酬,优于我目前所处三、四线小城市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但这个钱赚得一点也不轻松。最复杂的一道题,我四处查资料、看文献,用word文档写了6页的理论依据,然后浓缩到几百字再给AI看,做了整整4个小时,期间连厕所都没去。交上去之后,还要经历一轮质量验收,合格后才发薪水,而这个环节,数据标注师和审核员经常会发生争执。

比起工资,我更看重转行机会,想着要不要直接往全职的数据标注转行,现在不少AI公司都在寻找有心理学背景的标注师,AI陪伴也是创业的一大方向。

不过,后来我想想还是决定放弃。我觉得,这绝对是个短暂的行业。试想一下,全国各地的硕博生都来教AI,它不分昼夜地学,还会举一反三,可能很快就会把所有“师傅”都替代掉了。

给演唱会粉丝编头发,3天赚3730元

Moon 22岁 沈阳

我是大学生,摆摊给人编头发的灵感来自室友。

两年前,张杰在沈阳开演唱会,室友兼职回来告诉我,演唱会周边摊位其实是“全国巡回”。不少摆摊团队会跟着演唱会走,老板全国跑,哪里有场次就在哪里落摊,从卖周边到现场编发、化妆全包,每到一个城市就雇佣当地的大学生做兼职,一天给100元,老板本人一般不会下场,一天却能赚几千元。

我算了一下,这种活我也能干,由于人手限制,我决定只做化妆、编发。我学传媒,这两样对我都不难,编发不用囤多少货,只要丝带、发卡,几乎是零成本。常见的发型也就几款:从头顶直接编到尾巴,或双马尾,加一条应援色丝带,价格通常每位30到45元,化妆按120元一位。

我执行力很强,发现赚钱机会,两个月后就出摊了。粉丝看演唱会,编发的需求是最多的,丝带、亮片一上头,远远地就能看出是“应援妆”。歌手里面,汪苏泷让我真正见识了粉丝的消费力。我准备了99米粉色丝带,排队编发的人一个接一个,丝带明显不够,我把自己头发上的丝带也拆下来给顾客用。汪苏泷连开三天,我也连摆三场,结束后一算,三天赚了3730元。

做久了,你也能看出哪些粉丝“消费力”更强。这和歌手风格、火不火、代表作多少关系不大。穿得体面的白领粉丝愿意花钱,但往往会去商场里的门店做妆造,不一定来摊位。反倒是那些手里拎着大包和自制周边的人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她们或许没有白领有钱,但更舍得花钱,愿意为了偶像花心思准备物料,通常也愿意花几十块钱让自己漂亮一点。在汪苏泷的演唱会现场,我见过不少穿礼服、戴亮片、贴钻的粉丝,有的甚至像要参加婚礼一样。



▲Moon去汪苏泷演唱会场馆周边摆摊时,准备的编发、化妆工具。图 / 访谈者提供

我喜欢这个工作的一点是,演唱会像个温柔的空间,平时印象里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在这里也是温馨的。有妈妈请假带高三女儿来看演唱会,也有年纪更小的女孩由父母陪同前往,家长不进场,在外面帮她们看包,等她们出来。父母也愿意看到孩子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要说摆摊赚钱的秘诀,第一要素就是“位置”,几乎决定了大部分的收入。每次我都会去场馆附近的商场优先占位,因为那里不用风吹日晒,提前到的粉丝会去商场里逛。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商场其实不会赶走我们摆摊的人,很多商场现在还愿意配合粉丝,在大屏上做应援。这时候,摊位生意往往会更好。

商场里,最好的点位通常是一楼入口处,顾客一进来就能看见你,要么就是应援大屏附近,粉丝排队打卡,人流最密集。

和全国“跑巡回”的老板相比,我最大的优势是灵活。现在摆摊的人很多,竞争真实存在,老板们因为有车费成本,不愿意降价太多。有个从南方来、做编发生意的大姐跟我说:“要是(喊价)25元,就不值从外地跑一趟来了。”但我的标价是根据客户意愿,在30元底线附近做上下浮动,给每个人价格都不太一样,有时忙起来我记不清具体价格了,直接问顾客:“刚刚说好是多少钱来着?”

除了位置,我拉拢客户的独特方法,是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一些。有的顾客看到我是年轻女孩,会怀疑技术,所以我干脆给自己也编一个发型,化好妆再出摊。好几个顾客都是逛了一大圈,最后又走回我的摊位:“还是你编得最好。”

我之所以摆摊是因为缺钱。我读的是艺术类学校,学费一年两万五,加上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家里给的勉强够用,但想要出去玩,不好意思再向家人开口,就做起了兼职。我在沈阳做过奥莱兼职店员,一个小时20元,朋友当过群演,一天75元,这些兼职都需要从早站到晚。打工的钱真不好挣,编头发算是我短时间赚得最多的路子。

虽然摆摊能赚钱,但我并不打算毕业后继续做这个生意,时间长了就会明白,做小生意这条路绝不轻松,现在摆摊竞争很激烈,位置难抢、价格透明,不确定性也很大。

比如今年,我听说汪苏泷在北京要连开三场演唱会,按照之前的经验,我觉得大有可为,约室友一起去北京摆摊,我们晚上9点从沈阳坐慢车,第二天6点到北京,结果傻眼了,北京的编发价格比沈阳低很多,基本在30元以下,有些甚至喊到19.9元,我们忙活了半天,才把路费赚回来。

编发也不是那么轻松,一天至少要连续编五六个小时,整个人弯着腰,手腕不停,越到后面,腰酸得站不动,我手上甚至还起了倒刺,就是那种干农活才会有的倒刺。所以我常常想,也许以后还是踏踏实实找份班上,更现实一些。

大厂失业后做助浴师,日薪最高2000元

李国强 40岁上海

我之前一直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后来因业务线调整被裁了。失业后,我主要在养老行业里摸索,2024年开始做助浴师,一单的收费在460到520元之间,一天最多能接四五单。随着客户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招兼职,现在是带着十多人的小团队在做。

我知道这个行业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我奶奶卧床很多年,刚开始,几个姑姑还能每天给她擦洗,但随着卧床时间越来越长,大家也忙,没法保持规律的清洁,房间里会有很明显的味道。这个细节,我记得很深。

很多人想象的助浴,就是带一些设备,上门给老人洗个澡。可真正入行才知道,这里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没有行业规范可循,我便凭着互联网大厂的流程思维,硬生生打磨出一套专属SOP:上门先摸老人的脉搏、问清疾病史和心理顾虑,再检查热水器功率;冬天提前两小时提醒家属开空调,尤其是碰到身体较虚弱的老人,洗浴时间严格控制在20分钟内;为了不让老人仰头看人觉得压抑,团队所有人都坚持半蹲服务,平视着和老人聊天。

助浴师确实是我此前从没做过的体力活,很多时候,连浴缸都需要自带,一个2米长的太空铝板材浴缸,可以拆成三节携带,每节都有十多斤重。



▲拿着十多斤的浴缸上门助浴。图 /访谈者提供

去年夏天,我扛着三节浴缸上楼下楼,像是在40度的天气出门搬砖,头顶密密麻麻的汗。有一位老人住的房子比较小,整个浴缸放下之后,人都要踮着脚走路。洗澡时,窗户要关起来,没有空调的家里,空气基本上不流通,我戴着口罩,汗水一滴一滴地滑进眼睛里,也顾不上擦。

在上海,大部分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只有一个孩子,后者大多数是70后,正处于事业、家庭的忙碌阶段。很多老人独自居住在上海老弄堂里,光线很暗,没有电梯,楼梯还不是混凝土或者水泥砌起来的,是木头的。有一次,我扛着设备往上爬,吱吱呀呀的声音很恐怖,感觉楼梯随时要塌了。

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家庭,老爷爷84岁,小脑功能退化,坐着的时候看着完全正常,站起来就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他的爱人79岁,一头白发,是气质很温和的读书人。她照顾他四年半,如今已经完全力不从心。但家里依旧整洁、没有味道,你能感受到他们在努力保持生活秩序。

其实,助浴这个行业,早在疫情前就有爆发趋势,如今需求越来越多,招人也容易。这一行的工资水平在服务业里也算不错,一天服务4位老人,基本能日入1000元以上,所以你能看到很多宣传这个的短视频,这背后是一批兴起的助浴公司,夫妻档创业。

想把团队做大的时候,我还去日本和国内的济南、重庆考察过,这些都是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都说“养老看日本”,我们确实离日本有不少差距,比如费用,日本老人只要到了一个年龄段,达到了某些身体指标,助浴费用政府会管,报销比例很高。

我组建团队招人时,不少人看到工资不错,信誓旦旦地来应聘,但一进老人家里就傻眼了。

需要助浴的老人,几乎都是卧床或者只能半自理的高龄人群,或者就是残障人士。有些人甚至一两年都没洗澡了,身上发痒、发疼,有褥疮,还有人患上了皮肤病。大部分老人身体状况也都很虚弱,头发稀疏,皮肤松弛,没有肌肉感,抱着很轻。有人来试了几天,最后告诉我“忌讳做能量太低的工作”,就走了,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工作内容。

我能接受,一方面是把它当成后半生事业打造,另一方面,也是和一群老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联结。最开始,他们可能有点介意陌生人碰自己,想快点弄完,我们主动聊天做心理按摩时,对方也会比较紧绷;但随着老人们开始信任你,就会定期叫子女安排助浴服务。

我手上很多老客户,每个月都会洗两三次,有时候,他们见到我会说:“洗不洗倒是无所谓,主要想和你聊聊天。”有一次洗完澡,那位老人的老伴还坚持把我送到小区楼下,跟保安强调说,不要收我停车费。诸如此类的时刻,也是我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假装上班”的女儿 ,被养老院父亲识破
首度证实!史瓦帝尼收美国510万,接收"堕落怪物"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杨振宁先生想说什么?
全球甲状腺癌病例日益增多,为什么?
AI泡沫破裂"所有公司"都难逃一劫!Google执行长示警




24小时讨论排行

武吓日本!中自今起于黄海8天实弹射击 距九州仅900公里
中日会晤:中方官员双手插兜送客 日方低头听训…
日本71岁女儿杀死102岁母亲震惊全国 称“我太累了”
中国对日本报复行动升级,意图起到震慑作用
427-1!众院压倒性通过 要求公布爱泼斯坦文件
拒镇压学生!六四抗命军长徐勤先受审照首曝光
前财长辞职:向爱泼斯坦请教追求中国美女教授
中国游客取消赴日,专家预测:日本经济损失"恐达1.7兆"
美退将:中国反常行为,逼日本说出真心话
关于爱泼斯坦文件 美媒揭川普态度突然反转幕后
特大桥轰然垮塌,基建神话后的巨大黑洞!
俞敏洪连发10条南极游视频 邮轮曝光 约148万/人
美国数学危机:学生不会算 老师不会教 体制不肯改!
“没剪刀”为何成热梗?女游客向酒店借剪刀引发热议
日本官员低头听中方讲话,胡锡进很高兴,评论区很清醒
日媒曝:高市早苗拟参拜靖国神社!循安倍旧例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日薪超1000元的小众职业,年轻人抢着干

每日人物 2025-11-18 19:51:51
日薪超1000元的小众职业,年轻人抢着干

赚钱,有时候不一定非要挤进体面光鲜的行业。当大多数人还在传统职业焦虑、内卷时,另一群年轻人已经另辟蹊径,主动投身到小众职业中。

他们可能是重庆夜色中的机车骑手,是北京豪宅里的收纳顾问,是穿梭于品牌与艺人间的搭配师,或是面对一行行数据的标记员……这些职业或许小众,却足够独特,让他们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了“日薪过千”。而这份看似不错的收入背后,却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努力、代价和不确定性。

机车约拍,日薪最高时达到2000元

阿金同学 25岁 重庆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特朗普来了重庆,也是这一套。”说的就是重庆目前最火的打卡项目之一——机车约拍。就算是西班牙的小帅、美国的小美来了,也是一样的“流水线”配方:“抱飞”、骑机车,BGM再怼上一段汪苏泷版的《爱丫爱丫》。

而我,算是最早一批做机车约拍的人,去年年初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候,这一行还不像现在这么火,也没什么固定模板,全靠自己一点点摸索。

一开始没有固定套路,我们试过各种风格,转场、配乐、拍摄角度……什么都试。后来发现,有些桥段特别容易火,比如“抱飞”那种,配上汪苏泷的歌,流量一下子上来了。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就像做菜一样,这次加点这个镜头、那个转场,下回再换首BGM,慢慢摸出了一些“爆款配方”。但折腾一通下来,视频能不能火,还得看运气。



▲抱飞、机车、汪苏泷三件套。图 / 阿金同学抖音账号

去年年中那阵子,我们有一条视频爆了,私信找过来的单子根本接不完,一天排10单,一单398元,从第一天清早拍到第二天凌晨。盯上这门生意的不止我们一家,最火的时候,整个南滨路就像一个大型露天摄影棚,一晚上起码有十多个团队在那里拍,机车声、音乐声、导演声此起彼伏。

我们这一行,说没门槛也真的没门槛——不需要学历,只需考个摩托车驾照,然后会拍、会剪,就能组个小团队开干。我们现在就是三个人:一个骑手、一个摄影师,还有一个出镜的(一般都是我)。但要说有门槛,那也确实有——你得会运营、会剪辑、会沟通,还要能熬夜,线上没接到单子,就得随时准备去洪崖洞线下“拉客”。

我出社会特别早,之前在消防队干了七年,退下来之后一度很迷茫,学历不高很难找到好工作。最后,我去一家宠物医院实习,一个月拿1000多块钱。这点钱在重庆真的活不下去,我是被生活逼着,才去找兼职。

那时候我已经喜欢机车很久了,正好有朋友在做这个,就说“你来帮忙呗”。我想着,一边骑车一边挣钱,那不是挺好?于是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出来接单拍摄。

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光是在抖音上搜,重庆就有小100个账号在做这个。有时候客人还没下单,就开始比价格了,“你家怎么比别人贵50块?”我们也只能坚持把质量做好,毕竟拍摄、剪辑、售后都是我们自己来,总不能因为别人价格更低,我们就把自己搞垮了吧。

你问我“日入过千”是啥感觉? 说实话,在重庆这个地方,日入过千已经超越大部分人,至少生活是真正宽裕了。但这钱挣得也不容易,代价明明白白摆在那儿。

“过千”意味着我几乎没有个人时间,从睁眼到闭眼都在回消息、剪片子、搞售后,整个人像是长在手机上;意味着作息彻底乱套,吃饭随便扒拉两口是常态,经常拍到大半夜,整个人都是飘的;还意味着收入像坐过山车,这个月运气好能挣五六万,下个月流量没了,可能就几千块,心里的焦虑只有自己知道。

我最拼的一次,白天接了私人导游的活儿,挣了2000元左右,晚上又排满了拍摄,干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团队挣了差不多4000元,我能从中拿到2000 元左右,这样一天下来就能有4000元入账。那天忙得饭都没怎么顾上吃,但非常开心,毕竟在宠物医院干几个月,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我们主要的拍摄时间都在晚上,有时候客人从外地甚至外国专门飞来,就为了拍一条视频。我记得有一位越南的顾客,晚上飞机落地,拍完第二天一早她就飞走了,行程极度“特种兵”。还有一位聋哑人姐姐,全程我们靠手机打字沟通,花的时间是平时的好几倍,但拍完之后,她很满意,我也跟着觉得特别欣慰。

我也想过,这行还能做多久?看上去,它没什么太长的前景,竞争压力大、流量也不稳定,有时候我还会担心政策风险。但至少现在,我每一天都在为自己打工。

从最开始“为了生活”硬着头皮干,到现在能通过拍摄认识世界各地的人,听他们讲眼中的重庆,我觉得这份工作不只是挣钱,更是在展示我生活的这座城市。



▲阿金同学骑行中。图 / 访谈者提供

收纳师,穿梭在豪宅中,赚体力透支的钱

Fiona 39岁 北京

我日常的工作,是带着十几人的收纳师团队,穿梭于北京各个大平层、别墅之间。

我们按小时收费,每人每小时统一158元,但我们给收纳师的薪酬不一样,一般来说收纳师领班日薪能破千。但你想一天挣1000元,对应的付出可能是每时每刻秒回客户消息,深夜还在盯收纳方案的修改和确认;也可能是在客户家连续站上12个小时,边分类、边沟通,脑力和体力双双透支。

我们团队干得最累的一次,10个人干了12天,帮一位住别墅的客户完成了从搬家到收纳的全部流程,我每天都得在4层的别墅楼上楼下地跑,协调各个功能区的同事做好对应的收纳,晚上累得说不出话,还得硬撑着规划第二天的工作。

和很多拍张照片就报价的收纳公司完全不同,我们坚持每个案子都必须上门预采(提前采集信息)。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像医生一样问诊,观察客户的生活动线:钥匙习惯放哪儿?快递拆包在哪个角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通常扔在哪里?

我们会打开每一个抽屉和柜门,不是为了窥伺或者评判客户的生活,而是为了理解“混乱的根源”。比如,我们发现很多家庭衣柜乱,是因为层板太多,只能把衣服叠放,一抽就乱。这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教客户叠得更整齐,而是直接拆掉层板,改成挂杆。

收纳师这行,外人看来像是“高级家政”,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从墨尔本大学研究生毕业,到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再到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收纳师,这条路远比想象中更“折腾”,也更有趣。

最开始是2021年,我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收纳师广告,“年入百万”的字眼晃得人心动。当时我刚回国,不想再干枯燥的建筑行业,便抱着“选贵的总没错”的心态,花5000元报了三天的收纳师初级培训班。

那是行业里经典的“画大饼”现场,老师说他月薪20万,做收纳不仅能带学员收学费还能赚客户的钱,这些听了谁能不心动,虽然可能只为了让你继续掏钱读中、高级课程。我一咬牙,前后砸了3万元学费,但回头去看同班几十号人,如今还在干这行的不到5个,90%的人连学费都没赚回来。

只有干久了的人才知道,这一行和网上宣传的,根本是两模两样。

我在学收纳的机构实习,机构按延米(柜子宽度)收费,每延米990元,比如一个2米宽的衣柜就要收费1980元,这是机构从客户那里拿到的,实际上实习收纳师根本拿不到这么多。

当时最让我触动的不是能挣多少钱,而是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客户后,发现中国人普遍活在“物品围城”里——电商促销囤的货、舍不得扔的旧物、找不到归宿的日用品。这些不仅指向空间不够用的问题,更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失控。

很多人以为收纳就是把东西塞进抽屉,但真正的好收纳,是一次“永不复乱”的系统改造。我们会给每样物品“定位定量”:餐巾纸按使用量留空间,剪刀和指甲刀都有固定位置,衣柜层板拆掉改挂杆,连矿泉水瓶都标签朝外排列。



▲Fiona收纳团队改造后的空间。图 / 访谈者提供

最让我自豪的,是服务后的长期效果。有客户一年后告诉我:“家里还是你们整理时的样子。”其实也是帮客户重建了生活的秩序。

这一行门槛其实并不低。团队成员必须学完中、高级收纳课程,还得是“生活爱好者”:要认识护肤品品牌、懂厨房工具分类、明白儿童玩具怎么收,最好还得有英文基础,因为客户海淘的化妆品标签大多是外文。但是如果你从不护肤、化妆,可能连客户的口红和粉底液都分不清,就谈不上收纳了。

日子好的时候,依靠高昂的收费和源源不断的学员,收纳培训机构能够活得相当滋润,但市场很快就开始变化。

从去年开始,大量家政公司转型做整理,小红书上还出现了不少“学一单就接单”的野生收纳师,有时候团购套餐甚至压到几十元一小时。但我也会反向找适合我们团队去服务的客户,不符合标准的单子不接,宁愿少赚也不降低服务质量。有一次客户想省钱,说“表面整齐就行”,我直接劝他:“那您找小时工更划算。”

如今,我个人在团队每月收入高时能有大几万,远超之前所在的建筑行业。但更让我有成就感的,是客户那句:“老师,你们把我生活改变了。”从被质疑“高学历干家政”,到被尊称为“老师”,这份职业让我看到:真正的收纳,不是整理物品,而是梳理生活。



▲Fiona 和团队收纳中。图 / 访谈者提供

服装搭配师,搭4套衣服赚1200元

安 23岁 佛山

我是学音乐出身的,和服装行业八竿子打不着。去年刚毕业,我意识到现实很残酷——靠音乐谋生,太难了。还好我从小就很臭美,高中开始就专门研究起穿搭,大学时更是把各种风格都试了一遍。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我认真思考:要不要把搭配变成职业?

我在短视频平台关注了一位服装搭配师,看他分享的工作日常,心里那颗种子悄悄地发芽了。去年9月,我带着自己攒下的4万块,报了他的“弟子班”。学费确实不便宜,但我看中的不是课程本身,而是入行的敲门砖——资源、人脉,还有实战机会。

有行业里的人领进门,让我有了给品牌方做搭配的机会。有一次,接到的需求是给骆驼的春夏系列做搭配,他们希望转型,吸引更年轻的消费者。我就在保持户外功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搭配注入潮牌元素,让它变得更酷、更年轻。比如在展示一款经典冲锋衣时,不只是搭配了规规矩矩的户外裤和徒步鞋,还会配上有结构设计感的半裙,或是一条色彩鲜艳的机能风腰链,上面挂上户外手套来做装饰。



▲接到服装品牌搭配工作的安。图 / 访谈者提供

今年春天,我开始独立接单。最开始做线上搭配,每个月就赚几百块,多的时候1000块出头。那时候,生活全靠存款撑着,心里特别没底。

直到5月份,我入职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负责欧美女装的搭配拍摄,心态才好了很多。公司按件计酬,拍得越多赚得越多。现在我每个月能拍2000多件,提成加底薪能拿到七八千元。真正让我“日薪过千”的,还得是外快。比如给一位艺人做搭配,挑4套衣服,每套300元。因为风格正好是我擅长的潮牌系,一次性收入就能有1200元。

在佛山这样的城市,如果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收入,我可以过得相当宽裕。但那样的话,我就要让渡出所有的个人时间。公司是单休,白天在公司拍七八十件衣服,下班后要继续做外面的方案,可以想像有多累。

这大半年,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客户。有一位在东南亚和中国之间奔波的自由职业者,为了心仪的男生,想找人打造一个“胶囊衣橱”——用最少的衣服适应从东南亚到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变化,还要能应付展会、约会等各种场合。我给出的报价是每套50元,没想到她一次性要了10套搭配。

做服装搭配师,意味着你的审美得随时经受住考验。之前有位博主找我做搭配方案,正好她喜欢的风格是我的舒适区,我也是给了方案后才知道,她同时找了三个搭配师,其中包括一个美院学生和我,明显是在做“比稿”,看谁更有性价比。好在最后她也比较满意我给的方案,还主动帮我宣传,带来了不少新客户。

我还会接一些线下陪购的单子,也就是陪别人逛街买衣服,顺便做搭配。第一次是一对客户约我在广州东山口见面,男生穿着紧身西装,女生一身休闲运动装,风格天差地别。

那个下午,我从三点陪着逛到了晚上七点,男生是个“衣架子”身材,气质里带着点痞帅。我把他带进一家先锋潮牌店,搭了两套带点朋克元素的造型,他试穿后很满意,当场买了700多元的衣服,我也拿到了400元的陪购费。

但到了女生这边,我出现了一些误判,她素颜而来,穿得特别休闲,我以为她会喜欢甜美风格,结果逛了一些店,她都不感兴趣。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内心喜欢的是叛逆、个性的穿搭,只是平时不敢尝试。最后她什么也没买,我也没好意思收她的钱。

那次陪购经历让我明白,线下和线上完全不同。线上你只需要对着图片提建议,线下却要察言观色,还要给足对方情绪价值。这钱也是真不好赚。

现在我的月收入高的时候能过万元,公司稳定接单加上外面灵活的项目,让我在这个行业站稳了脚跟。但如今,这一行的竞争也越来越厉害,门槛不高谁都能做,要做出名堂,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资源。



▲服装搭配工作中的安。图 / 访谈者提供

也有人问AI会不会取代我们?我觉得短期内不会。搭配是很主观的事,需要理解和沟通,机器很难替代人类的审美和共情。

给AI出题,一题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六六 40岁 某三、四线小城市

和大多数北漂一样,30多岁时,我从北京回到了老家,一个三、四线小城市,工资也从互联网公司几万元的高薪,降到了每月只拿三四千元。自然而然,我想到了兼职。

打开招聘软件,AI数据标注的需求非常多,这个工作也早就不是多数人想的那样:门槛低,工作枯燥,从早到晚对着电脑,机械地做图像识别、分类。相反,如今很多AI数据标注都会写明“硕博优先”,时薪从几百到上千元都有,而且对应聘者的专业要求非常细,几乎和高考一样,有医学、文学、理科等等分类。一些数据标注的活儿,会专门找参加过数学、物理等奥赛竞赛的人来做,甚至还有公司写明要招会算命的。

简单来讲,我们这批硕博生的兼职工作是给AI判题、出题。比如我是心理学专业,我就会出很多心理学领域相关的题目。从学科角度看,AI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它有了一个学科的基本框架,比如心理学有一组词是“气质”和“性格”,前者代表一个人先天的样子,后者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AI知道并且会应用这个理论,只是它偶尔还会弄混,我就需要给它纠正这种很细的问题。

我的工作当然不是那么简单,随便出一道题都行,题目基本都是硕士小论文级别的难度,知识运用很复杂,如果出题的要求是把AI难倒,就更难了。每次,我基本要从0到1开始搭建一个复杂场景里的问题,然后要写出这个题的解题思路,有哪几个得分点,再根据得分点给AI的回答打分,整个过程有点像编写教科书后面的参考答案。

从得分点看,AI相对欠缺的是“情感”力,它能识别情绪,但是广度、深度都不够。当它面对复杂的生活场景问题时,反应往往和真人心理咨询师有差距。比如一位妈妈咨询孩子成长的问题,真人咨询师能从表情、动作等细节反应过来,妈妈问出这个问题,焦虑到什么程度了,要怎么安慰她。

但AI在任何时候都只会表面安慰一下,重点放在怎么解决,就像刻板印象里的直男一样,给你分析步骤、罗列方案。但在心理咨询中,重要的从来不仅是提供方案,而是体会咨询人的心情,这恰恰是AI缺乏的。

不过,这些能力并不是完全无法训练,我在得分点里会告诉它,要怎么安慰人等等。模型也的确正在往更深的共情方向慢慢进化。有一次,我对AI说“我没事”,它竟然能明白这句“没事”并不是真的没事,而是一种需要被安慰的表达。

只是,随后它给出的安慰表述又有局限,很假,安慰不到人。我觉得这是AI本身的问题。设想一下,平时跟朋友倾诉,朋友有时会拿自己经历或者别人的经历举例子、给到安慰,但是AI没有自己的生活,说出来的话会很干巴。有趣的是,我身边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和AI聊天,对他们来说,这种“假假的共情”已经足够了,被看到、被回应、被支持,已经超越日常生活很多了。

我还是认为,AI在短时间内尚没办法真正取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因为在一些极端场景里,心理咨询师能从一点信号看出这个人的心理状况危险,及时干预,而且有底线的心理咨询师懂得与咨询者沟通的边界,不让对方依赖甚至爱上自己,这些都是当下AI无法做到的。



▲AI与咨询者没有沟通边界,容易让人产生依赖。图 / 《她》

这个工作,有时候让我感觉到很魔幻。当下,AI和人的界限确实在变得模糊,AI在努力学习情感识别,体会不同语言、情景背后情绪的细微之处,但人却在追求要像AI一样有效率,本质就是不对附近的人和事情投入过多情感,而这通常会造成内耗。

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有这种感受,整个氛围是高效率的环境,要适应这里,需要“没有心”“不着力”,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每个事儿都用心,容易内耗。但追求高效的信念也有坍塌的一天,很多人找我聊天时都是一个“破碎”的状态,我也是从这些例子里决定辞掉北京的工作。

坦白说,我实际拿到的工资并不是按照时薪来给的,每道题都有不同的工资,从几百到几千元都有,如果用英语或者小语种来回答,可能系数能乘以2。

这个工作的报酬,优于我目前所处三、四线小城市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但这个钱赚得一点也不轻松。最复杂的一道题,我四处查资料、看文献,用word文档写了6页的理论依据,然后浓缩到几百字再给AI看,做了整整4个小时,期间连厕所都没去。交上去之后,还要经历一轮质量验收,合格后才发薪水,而这个环节,数据标注师和审核员经常会发生争执。

比起工资,我更看重转行机会,想着要不要直接往全职的数据标注转行,现在不少AI公司都在寻找有心理学背景的标注师,AI陪伴也是创业的一大方向。

不过,后来我想想还是决定放弃。我觉得,这绝对是个短暂的行业。试想一下,全国各地的硕博生都来教AI,它不分昼夜地学,还会举一反三,可能很快就会把所有“师傅”都替代掉了。

给演唱会粉丝编头发,3天赚3730元

Moon 22岁 沈阳

我是大学生,摆摊给人编头发的灵感来自室友。

两年前,张杰在沈阳开演唱会,室友兼职回来告诉我,演唱会周边摊位其实是“全国巡回”。不少摆摊团队会跟着演唱会走,老板全国跑,哪里有场次就在哪里落摊,从卖周边到现场编发、化妆全包,每到一个城市就雇佣当地的大学生做兼职,一天给100元,老板本人一般不会下场,一天却能赚几千元。

我算了一下,这种活我也能干,由于人手限制,我决定只做化妆、编发。我学传媒,这两样对我都不难,编发不用囤多少货,只要丝带、发卡,几乎是零成本。常见的发型也就几款:从头顶直接编到尾巴,或双马尾,加一条应援色丝带,价格通常每位30到45元,化妆按120元一位。

我执行力很强,发现赚钱机会,两个月后就出摊了。粉丝看演唱会,编发的需求是最多的,丝带、亮片一上头,远远地就能看出是“应援妆”。歌手里面,汪苏泷让我真正见识了粉丝的消费力。我准备了99米粉色丝带,排队编发的人一个接一个,丝带明显不够,我把自己头发上的丝带也拆下来给顾客用。汪苏泷连开三天,我也连摆三场,结束后一算,三天赚了3730元。

做久了,你也能看出哪些粉丝“消费力”更强。这和歌手风格、火不火、代表作多少关系不大。穿得体面的白领粉丝愿意花钱,但往往会去商场里的门店做妆造,不一定来摊位。反倒是那些手里拎着大包和自制周边的人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她们或许没有白领有钱,但更舍得花钱,愿意为了偶像花心思准备物料,通常也愿意花几十块钱让自己漂亮一点。在汪苏泷的演唱会现场,我见过不少穿礼服、戴亮片、贴钻的粉丝,有的甚至像要参加婚礼一样。



▲Moon去汪苏泷演唱会场馆周边摆摊时,准备的编发、化妆工具。图 / 访谈者提供

我喜欢这个工作的一点是,演唱会像个温柔的空间,平时印象里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在这里也是温馨的。有妈妈请假带高三女儿来看演唱会,也有年纪更小的女孩由父母陪同前往,家长不进场,在外面帮她们看包,等她们出来。父母也愿意看到孩子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要说摆摊赚钱的秘诀,第一要素就是“位置”,几乎决定了大部分的收入。每次我都会去场馆附近的商场优先占位,因为那里不用风吹日晒,提前到的粉丝会去商场里逛。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商场其实不会赶走我们摆摊的人,很多商场现在还愿意配合粉丝,在大屏上做应援。这时候,摊位生意往往会更好。

商场里,最好的点位通常是一楼入口处,顾客一进来就能看见你,要么就是应援大屏附近,粉丝排队打卡,人流最密集。

和全国“跑巡回”的老板相比,我最大的优势是灵活。现在摆摊的人很多,竞争真实存在,老板们因为有车费成本,不愿意降价太多。有个从南方来、做编发生意的大姐跟我说:“要是(喊价)25元,就不值从外地跑一趟来了。”但我的标价是根据客户意愿,在30元底线附近做上下浮动,给每个人价格都不太一样,有时忙起来我记不清具体价格了,直接问顾客:“刚刚说好是多少钱来着?”

除了位置,我拉拢客户的独特方法,是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一些。有的顾客看到我是年轻女孩,会怀疑技术,所以我干脆给自己也编一个发型,化好妆再出摊。好几个顾客都是逛了一大圈,最后又走回我的摊位:“还是你编得最好。”

我之所以摆摊是因为缺钱。我读的是艺术类学校,学费一年两万五,加上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家里给的勉强够用,但想要出去玩,不好意思再向家人开口,就做起了兼职。我在沈阳做过奥莱兼职店员,一个小时20元,朋友当过群演,一天75元,这些兼职都需要从早站到晚。打工的钱真不好挣,编头发算是我短时间赚得最多的路子。

虽然摆摊能赚钱,但我并不打算毕业后继续做这个生意,时间长了就会明白,做小生意这条路绝不轻松,现在摆摊竞争很激烈,位置难抢、价格透明,不确定性也很大。

比如今年,我听说汪苏泷在北京要连开三场演唱会,按照之前的经验,我觉得大有可为,约室友一起去北京摆摊,我们晚上9点从沈阳坐慢车,第二天6点到北京,结果傻眼了,北京的编发价格比沈阳低很多,基本在30元以下,有些甚至喊到19.9元,我们忙活了半天,才把路费赚回来。

编发也不是那么轻松,一天至少要连续编五六个小时,整个人弯着腰,手腕不停,越到后面,腰酸得站不动,我手上甚至还起了倒刺,就是那种干农活才会有的倒刺。所以我常常想,也许以后还是踏踏实实找份班上,更现实一些。

大厂失业后做助浴师,日薪最高2000元

李国强 40岁上海

我之前一直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后来因业务线调整被裁了。失业后,我主要在养老行业里摸索,2024年开始做助浴师,一单的收费在460到520元之间,一天最多能接四五单。随着客户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招兼职,现在是带着十多人的小团队在做。

我知道这个行业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我奶奶卧床很多年,刚开始,几个姑姑还能每天给她擦洗,但随着卧床时间越来越长,大家也忙,没法保持规律的清洁,房间里会有很明显的味道。这个细节,我记得很深。

很多人想象的助浴,就是带一些设备,上门给老人洗个澡。可真正入行才知道,这里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没有行业规范可循,我便凭着互联网大厂的流程思维,硬生生打磨出一套专属SOP:上门先摸老人的脉搏、问清疾病史和心理顾虑,再检查热水器功率;冬天提前两小时提醒家属开空调,尤其是碰到身体较虚弱的老人,洗浴时间严格控制在20分钟内;为了不让老人仰头看人觉得压抑,团队所有人都坚持半蹲服务,平视着和老人聊天。

助浴师确实是我此前从没做过的体力活,很多时候,连浴缸都需要自带,一个2米长的太空铝板材浴缸,可以拆成三节携带,每节都有十多斤重。



▲拿着十多斤的浴缸上门助浴。图 /访谈者提供

去年夏天,我扛着三节浴缸上楼下楼,像是在40度的天气出门搬砖,头顶密密麻麻的汗。有一位老人住的房子比较小,整个浴缸放下之后,人都要踮着脚走路。洗澡时,窗户要关起来,没有空调的家里,空气基本上不流通,我戴着口罩,汗水一滴一滴地滑进眼睛里,也顾不上擦。

在上海,大部分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只有一个孩子,后者大多数是70后,正处于事业、家庭的忙碌阶段。很多老人独自居住在上海老弄堂里,光线很暗,没有电梯,楼梯还不是混凝土或者水泥砌起来的,是木头的。有一次,我扛着设备往上爬,吱吱呀呀的声音很恐怖,感觉楼梯随时要塌了。

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家庭,老爷爷84岁,小脑功能退化,坐着的时候看着完全正常,站起来就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他的爱人79岁,一头白发,是气质很温和的读书人。她照顾他四年半,如今已经完全力不从心。但家里依旧整洁、没有味道,你能感受到他们在努力保持生活秩序。

其实,助浴这个行业,早在疫情前就有爆发趋势,如今需求越来越多,招人也容易。这一行的工资水平在服务业里也算不错,一天服务4位老人,基本能日入1000元以上,所以你能看到很多宣传这个的短视频,这背后是一批兴起的助浴公司,夫妻档创业。

想把团队做大的时候,我还去日本和国内的济南、重庆考察过,这些都是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都说“养老看日本”,我们确实离日本有不少差距,比如费用,日本老人只要到了一个年龄段,达到了某些身体指标,助浴费用政府会管,报销比例很高。

我组建团队招人时,不少人看到工资不错,信誓旦旦地来应聘,但一进老人家里就傻眼了。

需要助浴的老人,几乎都是卧床或者只能半自理的高龄人群,或者就是残障人士。有些人甚至一两年都没洗澡了,身上发痒、发疼,有褥疮,还有人患上了皮肤病。大部分老人身体状况也都很虚弱,头发稀疏,皮肤松弛,没有肌肉感,抱着很轻。有人来试了几天,最后告诉我“忌讳做能量太低的工作”,就走了,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工作内容。

我能接受,一方面是把它当成后半生事业打造,另一方面,也是和一群老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联结。最开始,他们可能有点介意陌生人碰自己,想快点弄完,我们主动聊天做心理按摩时,对方也会比较紧绷;但随着老人们开始信任你,就会定期叫子女安排助浴服务。

我手上很多老客户,每个月都会洗两三次,有时候,他们见到我会说:“洗不洗倒是无所谓,主要想和你聊聊天。”有一次洗完澡,那位老人的老伴还坚持把我送到小区楼下,跟保安强调说,不要收我停车费。诸如此类的时刻,也是我继续做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