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南极时间11月16日上午6点钟,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纯净之地,我热烈祝贺新东方32周年的生日快乐!现在的南极几乎24小时充满阳光……”
老俞似乎没有意识到,当他在南极享受阳光之时,他的很多员工已经连续上了十几个小时的课,为自己的脱发、肾虚、以及勉强够还房贷的工资而发愁。
南极的极昼,阳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办公楼的深夜,灯光也常明不熄。
这是同一家公司的两面,也是两种不相通的人生。

说实话,俞敏洪的这封信,是发错对象了,如果他是发给正在搂着超模的合伙人和股东们看,或许会赢得“老俞也是不闲着”的赞许。
但给自己的员工看,简直就是“麻木不仁”。
这封内部信全文提及17次“我”和5次“南极”,却新东方员工当下的工作压力鲜有提及。就像雷布斯这两天怒怼媒体断章取义,却丝毫不提那些被大火带走的生命。
口口声声梦想,字字句句吃人。
有新东方的员工在社交媒体调侃:
“今夜,所有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
“亲爱的老板,你虚无又狡黠的红字,仿佛在不经意间炫耀着你那被员工血汗染透的成功。”

一些人在南极看冰川,一些人在办公楼熬夜。深夜的工位上,有人双眼紧盯着续费率报表,有人反复修改着明天的课程方案。
但在南极的冰雪世界里,老俞看到的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极昼的阳光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其实这种反差也是合乎逻辑的:
没有员工的熬夜加班,哪有老俞看“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
据网友统计,俞敏洪乘坐的“夏古号”邮轮一人入住价格最高为148万元,人均消费30万。
而新东方教师月平均工资约8000元,一趟南极旅行费用相当于一位普通教师连续工作多年且不吃不喝的全部收入。
当俞敏洪在邮轮上举杯欢庆时,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员工正在出租屋里盯着KPI发愁。当他在颂扬企鹅精神时,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见不到南极企鹅的肉身。

“南极没有牛马,牛马会冻死饿死,南极只有牛马的主人。”
俞敏洪终于用“背单词”“考研留学”,把南极企鹅兑换到手了,这是“优绩主义”最完美的自恋循环:
老板用员工的加班时间,兑换了诗和远方,然后回头告诉员工,这就是奋斗的意义。
放在多年前,俞敏洪的励志叙事曾是无数人追捧的精神标杆。
但今天,这份精神引领却失灵了,今天的年轻人需要的是被看见、被尊重。
俞敏洪却还在习惯性地使用着老一套——以自己和自己的事业来作为激励的素材,把自己打造成KOL,引起教徒们的顶礼膜拜。

曾经,董宇辉和俞敏洪在直播间互动时说:
“一群活在阴沟里的人,每天指责阳光耀眼,他用道德来要求你,因为你有道德,但你没法用道德要求他,因为他没有原则。”
俞敏洪表示赞成:“这种活在阴沟里的人,很容易把活在阳光下的人,或者说给人阳光的人拉下去。”
你看这两位,一唱一和,阳光积极,寓意深刻。
但只要仔细一品,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两个“成功人士”的商业互吹,甚至还还有点对平凡者的恶毒:
只要是人,就没有一个想生活在阴沟里,你看见了,能伸手拉一把,你就是阳光。你看见了,上去砸砸嘴,露出鄙夷的神情,你也就是阴沟本沟。
就拿老俞来说,从徐小平到董宇辉,合伙人走了一批又一批,难道他们不想始终靠近阳光吗?
万物生长,没有人会嫌太阳耀眼,除非你是假太阳,是监狱铁架上的探灯。

赚钱了就是赚钱了,对自己的用户负责就好,对自己员工慷慨了就行。
不要在安全的时候勇敢无比、在免费的时候慷慨激扬、在浅薄的时候煽情励志、在骗人的时候真诚大方。
追逐太阳的时候,希望你们这些爱把梦想发在微博上的企业家也保留点人性,善待自己员工,善待自己用户。
至于良心,可以没有,咱也就不强求了,毕竟股东们也要赚钱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