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46岁的许知夏在夜店遇见年轻俊朗的韩星时,她不会想到,这场始于心动的“姐弟恋”,会让她掏空积蓄、负债累累,甚至险些走上绝路。
更令人震惊的是,像她这样的受害者还有另一位——47岁的富婆陆小柠,同样被骗走800余万。而韩星周旋于两人之间时,用的竟是“借富婆A的钱,还富婆B的债”
的套路。

图片来自央视
完美恋人陷阱:情绪价值是诱饵,怜悯心是鱼钩
许知夏与韩星相识于上海一家夜店。这位90后男模出身的销售主管,深谙提供“情绪价值”之道——嘘寒问暖、体贴入微,迅速填补了许知夏的情感空缺。
但完美人设背后,藏着精心设计的套路:
- “节俭”人设激发母性:韩星常穿着朴素,自称“舍不得吃穿”,让许知夏主动承担恋爱花销,甚至心疼地给他买衣服、照顾生活。
- “守信”假象建立信任:他首次以“母亲脑梗手术”为由借款八九万后,如期归还,让许知夏认为他“可靠”。
-
危机连环套层层加码:随后,他抛出“银行卡冻结需资金解封”“涉嫌犯罪需取保候审”等紧急事由,让许知夏在“心理绑架”下不断转账。
心理学上,这种逐步升级的索取被称为
“登门槛效应”——一旦受害者接受了小要求,就更容易顺从更大的要求。许知夏在短短数月内转账900万,不仅耗尽积蓄,还背上了向朋友借的债务,最终好友反目、萌生自杀念头。

图片来自央视
双线操作真相:用伪造截图维持的“三角债”
更令人瞠目的是,韩星在与许知夏交往期间,同时攀上了47岁、长居新加坡的富婆陆小柠。
陆小柠家境优渥,在上海有房产,家中配有管家。韩星看准她的财力,频繁约会,却拒绝她“包养”的提议,以维持“独立人设”。
他的诈骗手段更加精准:
- 借多还少制造信任:向陆小柠借款后部分归还,营造“有借有还”的假象。
- 伪造还款截图:用修图软件伪造75万元的转账记录,让陆小柠深信不疑。
- “冲业绩”套现:诱使陆小柠在夜店预付消费,钱款直接进入自己口袋。
极具讽刺的是,韩星还给许知夏的“还款”,部分竟来自陆小柠的借款——用新债还旧债,形成一个不断膨胀的泡沫。
当陆小柠要求还款300万应急时,韩星已无力填补窟窿。泡沫破裂,陆小柠报警,这场涉及总计1700万元的骗局才被揭开。

图片来自央视
骗局背后:千万赌债与扭曲的价值观
韩星作为夜店销售主管,月入高达三四十万,为何还需巨额借款?
答案两个字:赌博。
从大学期间接触网络赌博开始,他沉溺其中,欠下千万赌债。家人曾帮他还债,但家庭关系因此紧张。18岁辍学后,他在夜店赚到“快钱”,最高月入50万,却仍填不满赌博的无底洞。

图片来自央视
法律解析:为何构成诈骗罪而非借贷纠纷?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的核心构成要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
韩星的行为完全符合:
- 虚构事实:编造母亲生病、银行卡冻结、涉嫌犯罪等事实。
- 隐瞒真相:隐瞒赌博真实用途,伪造还款截图。
- 非法占有:将钱款用于偿还赌债,并无归还真实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许知夏出具了谅解书,称“他付出过真心”,但这仅作为酌定量刑情节,无法改变诈骗罪的定性。最终,韩星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20万元。
结语
这场始于夜店“心动”的骗局,终于法庭“刑动”的判决,留给我们的不仅是1700万的数字,更是对情感与金钱关系的深度思考。在感情中,心可以柔软,但钱包一定要硬气——这才是现代人必备的“情感财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