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石缝埋尸案恐怖细节:杀人后竟淡定去被害人家吃饭

石缝埋尸案恐怖细节:杀人后竟淡定去被害人家吃饭

文章来源: 胡侃社会百态 于 2025-11-09 09:14: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天,我们要解剖一个引发全网震动的案件——贵州石缝埋尸案。

这起案件的骇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融合了长期骚扰、残忍虐杀、裸身抛尸、巨石镇压等令人发指的元素,更在于凶手杀人后那令人脊背发凉的“表演”。

石缝埋尸案恐怖细节:杀人后竟淡定去被害人家吃饭

他混入搜救队,吃着受害人家的饭,打探着警方的消息,甚至在案发第二天,还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唱歌视频,配乐的歌词是:“你离开以后……”

更吊诡的是,当现代刑侦手段一度陷入僵局时,压垮这个冷血凶手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一场充满“玄学”色彩的法事。

消失的割草人与“热心”的搜救者故事,要从2023年7月3日那个清晨说起。在贵州的山村里,被害人王秀珍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出门去割草。但这一次,她再也没有回来。



家人察觉不对,开始疯狂寻找。此时,一个叫熊某的村民“热心”地出现了。他是受害人丈夫的“半个亲戚”,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

熊某的表现堪称完美。他不仅加入了村民组成的搜寻队伍,在山野间大声呼喊王秀珍的名字,表现得比谁都焦急。在搜寻的间隙,他还多次“自然”地到受害人家中,与家属同桌吃饭,端起碗,叹着气,一边扒拉着米饭,一边“关切”地打探:“哎,找到什么线索没有?警方怎么说?”

如果奥斯卡有“伪装者”奖项,熊某当之无愧。

然而,家属和警方当时都不知道,就在这位“热心村民”的皮囊之下,藏着一颗怎样扭曲和怨毒的心。



在王秀珍失踪前的一个多月里,也就是2023年5月,熊某的手机里留下了近60次拨打王秀珍电话的记录,结果是:无一接听。

这近60次的拨打,不是问候,而是赤裸裸的长期骚扰。当这种病态的“求而不得”累积到顶点,就变成了怨恨。

7月3日清晨,当王秀珍在田间小路与熊某相遇时,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走向一场蓄谋已久的死亡。

30分钟的残杀与260斤的镇压熊某的怨恨,在那个清晨彻底爆发。

他没有给王秀珍任何机会。根据后续的司法认定,熊某用随身携带的尼龙绳,死死勒住了王秀珍的脖颈。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30分钟。

30分钟,不是瞬间的激情杀人,而是冷静到残忍的持续施暴。法医鉴定显示,被害人舌骨骨折,系窒息身亡。

杀人之后,熊某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冷血操作:处理现场。

他脱光了被害人的所有衣物,将赤裸的尸体拖拽到山间一处隐蔽的石缝中。为了防止尸体被野兽刨出或被人发现,他搬来了两块巨石,死死压在尸体上。

这两块石头,后来经过称重,一块108.7斤,一块153.1斤。合计超过260斤的重量,承载的是一个凶手不留余地的恶意。

做完这一切,他焚烧了被害人的衣物和作案工具。当天深夜,他还悄悄潜回,将被害人携带的镰刀、手机等物品送回其家附近,试图伪造王秀珍“离家私奔”的假象。

一切都处理得“天衣无缝”。于是,他摇身一变,从杀人犯变成了“热心村民”熊某。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案发后的半个月内,这个刚刚用尼龙绳勒死一个人的凶手,精神状态“好”到在短视频平台连续发布了7条唱歌视频。

其中,就在案发次日,他发布的视频,配乐的歌词赫然是:“你离开以后……”

这种在坟头蹦迪式的炫耀和挑衅,已经超越了普通犯罪者的心理范畴。他不是在忏悔,他是在享受。

玄学破防?道士的预言与凶手的崩溃搜寻工作持续了十几天,王秀珍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警方的侦查和村民的搜寻都陷入了困境。就在家属万念俱灰,决定按照当地风俗,请道士“做法事”来寻找线索时,一个戏剧性到堪比网络小说的转折点出现了。

那位道士在现场“作法”后,留下了两句预言式的话:

第一句:“一周之内,必定破案。”

第二句:“尸体被石头压着。”

这两句话,像两把重锤,精准地砸在了混在围观人群中、假装“热心”的熊某的心脏上。

别人听的是迷信,是安慰;熊某听的,是催命符。

他不懂刑侦,但他怕鬼神。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道士能如此精准地“看”到他埋尸的细节。巨大的恐惧瞬间击溃了他伪装了十几天的冷静。

据报道,熊某因此露出了巨大的异常和恐惧。正是这种反常的恐惧,让警方迅速锁定了他。

最终,这个不怕法律,却被“玄学”吓破了胆的凶手,在重压之下,交代了自己杀人、抛尸、巨石压顶的全部罪行。

科学的尽头是不是玄学我们不知道,但熊某的心理防线,确实是被“玄学”攻破的。

死缓的判决与“坦白”的争议2025年6月,案件迎来了二审判决。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熊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对其限制减刑。



“死缓”,这个结果一出,舆论哗然。

被害人家属当庭崩溃,他们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一个长期骚扰、手段如此残忍、虐杀30分钟、裸身抛尸、巨石镇压、杀人后唱歌拍视频、毫无悔意的人,为什么不是“死刑,立即执行”?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法院对“坦白”情节的认定上。

法院认为,熊某在被锁定为嫌疑人后,交代了埋尸地点,这一行为被认定为“坦白”情节,成为了他“免死”的关键理由。

但家属和检方提出了强烈的质疑:熊某的交代,是被动的。他不是出于悔罪,不是良心发现,而是被道士的“预言”吓破了胆,是在迷信恐惧下被迫的交代。这种“被动招供”,也能算是从宽的“坦白”吗?

此外,检方和家属还认为,熊某脱光被害人衣物,涉嫌强制猥亵罪;焚烧衣物,涉嫌盗窃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这些罪行在一审二审中未被追加,导致量刑畸轻。

他们要的,是死刑立即执行。他们认为,熊某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毫无悔意,完全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下的极刑标准。

2025年9月12日,这起案件迎来了新的转机: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了家属的再审申请。

这场关于正义的拉锯战,仍在继续。

重庆煮面案与“杀人后的冷静”就在贵州熊某案等待再审之际,2025年8月,重庆爆出了另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



19岁男子廖某,因借宿、充电被32岁男子彭某拒绝,竟持刀将其杀害。

而此案最让人不寒而栗的细节是:廖某在杀人后,没有逃跑,反而淡定地留在现场,用受害人家的锅灶煮面、吃食,吃完后甚至还睡了一觉,直到被抓。

如果说贵州熊某的冷静是“伪装”,那么重庆廖某的冷静就是“放纵”。

这两起毫无关联的案件,却共同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作案后极端的情感隔离。无论是熊某的唱歌、吃饭、参与搜救,还是廖某的煮面、睡觉,他们都展现出一种可怕的、非人化的冷漠。

这暴露了两个层面的社会隐患:

其一,反社会人格的扭曲。他们缺乏共情,视他人生命如草芥,犯罪对他们而言,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任务”。

其二,熟人社会的安全盲区。熊某正是利用了“半个亲戚”的身份,降低了所有人的警惕。在农村的熟人社会中,这种披着“熟人”外衣的恶意,往往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

更可悲的是,当这些极端案件成为公共议题时,网络上却出现了一种“娱乐化”的倾向。

“拒接电话被捅”、“两吨水警告”(源自另一起案件)……一些网民将血淋淋的悲剧消解为轻松的“梗”,在评论区调侃、嬉笑。这种对受害者痛苦的漠视,这种对恶性犯罪的娱乐化消费,不仅是对家属的二次伤害,更是在无形中拉低了全社会对暴力的容忍阈值。

法律的天平与人性的深渊目前,贵州石缝埋尸案的再审程序已经启动。



这不再仅仅是熊某一个人的审判,它已经成为一个标杆。公众都在等待,等待司法系统如何回应社会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期待。

法律需要“宽严相济”,但“宽”给的是真心悔过之人,而“严”,则必须对准那些挑战人性底线、手段极其残忍的罪恶。

我们无法用玄学去审判人心,但我们可以用法律去捍卫正义。

我们凝视深渊,是为了让深渊中的罪恶无所遁形。我们讨论残忍,是为了让善良最终得以昭彰。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吴亦凡惊传在狱中死亡 北京官方封口中!
蔡磊现状令人泪目 舌头嘴唇已经萎缩 洗澡用绳子吊
提醒:这些照片,千万别发在朋友圈!
中国女千辛万苦当上空姐 上班首日就遭开除 上网喊冤
英媒:他赌赢了 有望成为下一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24小时讨论排行

拜登狠批特朗普:让国家蒙羞
政府停摆 上千航班取消 特朗普又回海湖庄园狂欢
25年来首批美产稀土出厂 贝森特:打破中国"卡脖子"
甩锅 失误 民心流失…川普反击混乱背后 是更大危机
罕见 加州开始大规模吊销卡车驾照!针对非法移民
曼达尼的崛起,华尔街大佬彼得·蒂尔邮件泄密
曼达尼当选引爆危机 纽约警察士气崩盘 大批辞职
德州冷笑少年毒驾逆向超车 夺命移民一家6口 被判65年…
川普承诺:关税红利发放 每人至少获2000元支票
英特尔华人工程师被裁前盗走上万机密文件 公司怒索赔
高市涉台言论 引发中国驻大阪总领事扬言“砍脑袋”
中国卫星把台湾看光光 国台办:这是“家的俯瞰”
打赢“选区重划”公投战 纽森角逐总统大位行情看涨
美国将推50年超长房贷 网友:一房传三代 人走债还在
历史一刻:萧美琴欧洲议会演说掌声如雷 求合照
中国人去不得!信息茧房之外的真实俄罗斯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石缝埋尸案恐怖细节:杀人后竟淡定去被害人家吃饭

胡侃社会百态 2025-11-09 09:14:32

今天,我们要解剖一个引发全网震动的案件——贵州石缝埋尸案。

这起案件的骇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融合了长期骚扰、残忍虐杀、裸身抛尸、巨石镇压等令人发指的元素,更在于凶手杀人后那令人脊背发凉的“表演”。

石缝埋尸案恐怖细节:杀人后竟淡定去被害人家吃饭

他混入搜救队,吃着受害人家的饭,打探着警方的消息,甚至在案发第二天,还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唱歌视频,配乐的歌词是:“你离开以后……”

更吊诡的是,当现代刑侦手段一度陷入僵局时,压垮这个冷血凶手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一场充满“玄学”色彩的法事。

消失的割草人与“热心”的搜救者故事,要从2023年7月3日那个清晨说起。在贵州的山村里,被害人王秀珍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出门去割草。但这一次,她再也没有回来。



家人察觉不对,开始疯狂寻找。此时,一个叫熊某的村民“热心”地出现了。他是受害人丈夫的“半个亲戚”,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

熊某的表现堪称完美。他不仅加入了村民组成的搜寻队伍,在山野间大声呼喊王秀珍的名字,表现得比谁都焦急。在搜寻的间隙,他还多次“自然”地到受害人家中,与家属同桌吃饭,端起碗,叹着气,一边扒拉着米饭,一边“关切”地打探:“哎,找到什么线索没有?警方怎么说?”

如果奥斯卡有“伪装者”奖项,熊某当之无愧。

然而,家属和警方当时都不知道,就在这位“热心村民”的皮囊之下,藏着一颗怎样扭曲和怨毒的心。



在王秀珍失踪前的一个多月里,也就是2023年5月,熊某的手机里留下了近60次拨打王秀珍电话的记录,结果是:无一接听。

这近60次的拨打,不是问候,而是赤裸裸的长期骚扰。当这种病态的“求而不得”累积到顶点,就变成了怨恨。

7月3日清晨,当王秀珍在田间小路与熊某相遇时,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走向一场蓄谋已久的死亡。

30分钟的残杀与260斤的镇压熊某的怨恨,在那个清晨彻底爆发。

他没有给王秀珍任何机会。根据后续的司法认定,熊某用随身携带的尼龙绳,死死勒住了王秀珍的脖颈。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30分钟。

30分钟,不是瞬间的激情杀人,而是冷静到残忍的持续施暴。法医鉴定显示,被害人舌骨骨折,系窒息身亡。

杀人之后,熊某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冷血操作:处理现场。

他脱光了被害人的所有衣物,将赤裸的尸体拖拽到山间一处隐蔽的石缝中。为了防止尸体被野兽刨出或被人发现,他搬来了两块巨石,死死压在尸体上。

这两块石头,后来经过称重,一块108.7斤,一块153.1斤。合计超过260斤的重量,承载的是一个凶手不留余地的恶意。

做完这一切,他焚烧了被害人的衣物和作案工具。当天深夜,他还悄悄潜回,将被害人携带的镰刀、手机等物品送回其家附近,试图伪造王秀珍“离家私奔”的假象。

一切都处理得“天衣无缝”。于是,他摇身一变,从杀人犯变成了“热心村民”熊某。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案发后的半个月内,这个刚刚用尼龙绳勒死一个人的凶手,精神状态“好”到在短视频平台连续发布了7条唱歌视频。

其中,就在案发次日,他发布的视频,配乐的歌词赫然是:“你离开以后……”

这种在坟头蹦迪式的炫耀和挑衅,已经超越了普通犯罪者的心理范畴。他不是在忏悔,他是在享受。

玄学破防?道士的预言与凶手的崩溃搜寻工作持续了十几天,王秀珍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警方的侦查和村民的搜寻都陷入了困境。就在家属万念俱灰,决定按照当地风俗,请道士“做法事”来寻找线索时,一个戏剧性到堪比网络小说的转折点出现了。

那位道士在现场“作法”后,留下了两句预言式的话:

第一句:“一周之内,必定破案。”

第二句:“尸体被石头压着。”

这两句话,像两把重锤,精准地砸在了混在围观人群中、假装“热心”的熊某的心脏上。

别人听的是迷信,是安慰;熊某听的,是催命符。

他不懂刑侦,但他怕鬼神。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道士能如此精准地“看”到他埋尸的细节。巨大的恐惧瞬间击溃了他伪装了十几天的冷静。

据报道,熊某因此露出了巨大的异常和恐惧。正是这种反常的恐惧,让警方迅速锁定了他。

最终,这个不怕法律,却被“玄学”吓破了胆的凶手,在重压之下,交代了自己杀人、抛尸、巨石压顶的全部罪行。

科学的尽头是不是玄学我们不知道,但熊某的心理防线,确实是被“玄学”攻破的。

死缓的判决与“坦白”的争议2025年6月,案件迎来了二审判决。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熊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对其限制减刑。



“死缓”,这个结果一出,舆论哗然。

被害人家属当庭崩溃,他们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一个长期骚扰、手段如此残忍、虐杀30分钟、裸身抛尸、巨石镇压、杀人后唱歌拍视频、毫无悔意的人,为什么不是“死刑,立即执行”?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法院对“坦白”情节的认定上。

法院认为,熊某在被锁定为嫌疑人后,交代了埋尸地点,这一行为被认定为“坦白”情节,成为了他“免死”的关键理由。

但家属和检方提出了强烈的质疑:熊某的交代,是被动的。他不是出于悔罪,不是良心发现,而是被道士的“预言”吓破了胆,是在迷信恐惧下被迫的交代。这种“被动招供”,也能算是从宽的“坦白”吗?

此外,检方和家属还认为,熊某脱光被害人衣物,涉嫌强制猥亵罪;焚烧衣物,涉嫌盗窃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这些罪行在一审二审中未被追加,导致量刑畸轻。

他们要的,是死刑立即执行。他们认为,熊某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毫无悔意,完全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下的极刑标准。

2025年9月12日,这起案件迎来了新的转机: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了家属的再审申请。

这场关于正义的拉锯战,仍在继续。

重庆煮面案与“杀人后的冷静”就在贵州熊某案等待再审之际,2025年8月,重庆爆出了另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



19岁男子廖某,因借宿、充电被32岁男子彭某拒绝,竟持刀将其杀害。

而此案最让人不寒而栗的细节是:廖某在杀人后,没有逃跑,反而淡定地留在现场,用受害人家的锅灶煮面、吃食,吃完后甚至还睡了一觉,直到被抓。

如果说贵州熊某的冷静是“伪装”,那么重庆廖某的冷静就是“放纵”。

这两起毫无关联的案件,却共同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作案后极端的情感隔离。无论是熊某的唱歌、吃饭、参与搜救,还是廖某的煮面、睡觉,他们都展现出一种可怕的、非人化的冷漠。

这暴露了两个层面的社会隐患:

其一,反社会人格的扭曲。他们缺乏共情,视他人生命如草芥,犯罪对他们而言,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任务”。

其二,熟人社会的安全盲区。熊某正是利用了“半个亲戚”的身份,降低了所有人的警惕。在农村的熟人社会中,这种披着“熟人”外衣的恶意,往往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

更可悲的是,当这些极端案件成为公共议题时,网络上却出现了一种“娱乐化”的倾向。

“拒接电话被捅”、“两吨水警告”(源自另一起案件)……一些网民将血淋淋的悲剧消解为轻松的“梗”,在评论区调侃、嬉笑。这种对受害者痛苦的漠视,这种对恶性犯罪的娱乐化消费,不仅是对家属的二次伤害,更是在无形中拉低了全社会对暴力的容忍阈值。

法律的天平与人性的深渊目前,贵州石缝埋尸案的再审程序已经启动。



这不再仅仅是熊某一个人的审判,它已经成为一个标杆。公众都在等待,等待司法系统如何回应社会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期待。

法律需要“宽严相济”,但“宽”给的是真心悔过之人,而“严”,则必须对准那些挑战人性底线、手段极其残忍的罪恶。

我们无法用玄学去审判人心,但我们可以用法律去捍卫正义。

我们凝视深渊,是为了让深渊中的罪恶无所遁形。我们讨论残忍,是为了让善良最终得以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