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8年烧光50个亿!中国又一行业批量倒闭

8年烧光50个亿!中国又一行业批量倒闭

文章来源: 婉儿八卦 于 2025-11-04 13:16:3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8年烧光50个亿!中国又一行业批量倒闭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发展,古镇旅行深受年轻人喜爱,在经历过凤凰古城和乌镇的突然爆火后,全国各地更是一夜之间,蹦出来无数真真假假的万年古镇旅游区。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古镇竟接二连三的亏损倒闭,甚至于一家8年投资了50亿的古镇,也被迫歇业。

原本人满为患的古镇为何突然间无人问津?全国古镇批量倒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猫腻?

古镇集体倒闭

2024 年上半年,湖南大庸古城每天买票进园的不足 20 人,有时候景区里的工作人员比游客还多,4 年时间直接亏了 10 亿,最后净资产负 3 亿,彻底成了烂尾工程。

这还不是个案,2020 到 2022 年,超 200 家人造古镇景区都倒了,不少古镇钱砸进去建好,连门都没开就凉透了。

曾经挤得人挪不动脚的古镇,落到这份上,纯纯是自己作出来的。

三个“大坑”逼走游客

第一个坑是“复制粘贴”,全国古镇长一个样。

火着没两年,游客就发现不对劲:去湖南的古镇是粉墙黛瓦,到青海的古镇还是这模样;进门必见仿古牌坊,街上全是臭豆腐、烤肠、竹筒奶茶这“三件套”,连墙上“想你的风”的标语都没换过字。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更扎心:93.4%的游客觉得古镇“相似”或“非常相似”,有人发朋友圈的古镇照片,自己都分不清是在哪拍的。

开发商只抄“古装壳子”,不挖当地文化,把古镇变成了换个地名就一模一样的小商品市场,游客看一次就腻了。



第二个坑是宰客没底线,专坑外地游客。

2025年6月,游客刘先生在丽江束河古镇的酒吧点了4扎精酿啤酒,结账时被报出2160元,当场懵了。



商家还嘴硬“明码标价”,可那价格表藏在酒柜角落的小黑板上,字又小又歪,不凑到跟前根本看不清。

要知道,同款啤酒在网上买,一升才50块,这里直接翻了3倍多。



这种事不是偶然:周庄两份普通冰粉卖150元,重庆某古镇6块散装糖要收466元,商家全拿“你自己不看价”当借口。

游客吃了亏就往网上说,满屏都是“再也不来”的吐槽,古镇的口碑一下就崩了——谁愿意花钱找气受?



第三个坑更要命:卫生差、安全没保障。

不少古镇的河道里飘着塑料袋、饮料瓶,水浑得发臭,厕所脏得下不去脚,游客们原本美丽的旅游心情也被毁得差不多了。



但最吓人的是隐私安全。

2025年2月,有游客住大理南国城托马斯客栈,总觉得床头不对劲,抬头一看,插座上贴着的胶带给里竟藏着个摄像头,镜头正对着床铺。



老板一开始狡辩“是家里看小孩的,忘拆了”,可警方一查,摄像头能连手机远程监控,内存卡里还存着之前住客的画面。

最后老板被拘5天,民宿也下架了,但这事传开后,游客都怕了:连睡觉都可能被偷拍,谁敢再来?



这三个坑,一个让游客“没兴趣来”,一个让游客“来了就吃亏”,一个让游客“来了就心慌”。

慢慢的,愿意去古镇的人越来越少。



没几年,“古镇泡沫”说破就破。

前前后后 8 年,全国古镇砸进去的钱至少有 50 亿,可大多都打了水漂:有的古镇刚建好就倒闭,有的撑了几年亏光家底,开发商、小商户没几个能捞着好,全是血本无归的下场。

其实游客要的一点都不复杂,不是那些披个 “古装壳子” 的 “假古镇”,而是能记住的 “真体验”—— 比如乌镇办戏剧节让人看演出、西塘留着原住民能听乡音唠嗑这种。



还在硬撑的古镇真该醒醒了:别再瞎砸钱建仿古牌坊、铺青砖路了,不如沉下心挖点自己的特色。

要知道,没人会再为 “换个地名都一样” 的千篇一律,掏第二次腰包。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3名22岁小伙成最年轻科技领域亿万富翁,这家公司什么来头
杨振宁三位子女给翁帆的感谢信是真的吗?不可靠
中美贸易变化,CNN做了4张图
10岁童腹痛就医 送进手术室逾14小时 6器官遭切除
中国最诡异一年:整个中国都感到“不太对劲”




24小时讨论排行

曼达尼当选纽约市长 成为纽约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长
民调显示 3分之2美国人认为美国“严重走错方向”
中国机器人惨遭美国网红霸凌“施虐”!引发网友关注
中国延长46国入境免签有效期 美加不在此列
川普真着急了 咬着后槽牙挺科莫 称其有“辉煌政绩”
停摆将破35天历史纪录,美国政府终现“重开迹象”
纽约市长选举|社会主义者曼达尼吓怕华裔老一辈
纽约时报: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政策糟透了
更恐怖的H1B改革来了!最低工资要求或达$20万
远看吓人,近看渺小…被严重夸大的稀土威胁
他本是溥仪钦定的皇位继承人 却扫了一辈子大街
8年烧光50个亿!中国又一行业批量倒闭
特朗普遭扎心3连问:普京为何不停火?他无视你吗?…
快讯:美国惊传货机坠毁骇人画面 居民拍下巨大火光…
切尼去世:白宫降半旗 川普尚未发表声明
美国3岁华裔男童被撞身亡,肇事司机4项重罪全免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8年烧光50个亿!中国又一行业批量倒闭

婉儿八卦 2025-11-04 13:16:34
8年烧光50个亿!中国又一行业批量倒闭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发展,古镇旅行深受年轻人喜爱,在经历过凤凰古城和乌镇的突然爆火后,全国各地更是一夜之间,蹦出来无数真真假假的万年古镇旅游区。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古镇竟接二连三的亏损倒闭,甚至于一家8年投资了50亿的古镇,也被迫歇业。

原本人满为患的古镇为何突然间无人问津?全国古镇批量倒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猫腻?

古镇集体倒闭

2024 年上半年,湖南大庸古城每天买票进园的不足 20 人,有时候景区里的工作人员比游客还多,4 年时间直接亏了 10 亿,最后净资产负 3 亿,彻底成了烂尾工程。

这还不是个案,2020 到 2022 年,超 200 家人造古镇景区都倒了,不少古镇钱砸进去建好,连门都没开就凉透了。

曾经挤得人挪不动脚的古镇,落到这份上,纯纯是自己作出来的。

三个“大坑”逼走游客

第一个坑是“复制粘贴”,全国古镇长一个样。

火着没两年,游客就发现不对劲:去湖南的古镇是粉墙黛瓦,到青海的古镇还是这模样;进门必见仿古牌坊,街上全是臭豆腐、烤肠、竹筒奶茶这“三件套”,连墙上“想你的风”的标语都没换过字。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更扎心:93.4%的游客觉得古镇“相似”或“非常相似”,有人发朋友圈的古镇照片,自己都分不清是在哪拍的。

开发商只抄“古装壳子”,不挖当地文化,把古镇变成了换个地名就一模一样的小商品市场,游客看一次就腻了。



第二个坑是宰客没底线,专坑外地游客。

2025年6月,游客刘先生在丽江束河古镇的酒吧点了4扎精酿啤酒,结账时被报出2160元,当场懵了。



商家还嘴硬“明码标价”,可那价格表藏在酒柜角落的小黑板上,字又小又歪,不凑到跟前根本看不清。

要知道,同款啤酒在网上买,一升才50块,这里直接翻了3倍多。



这种事不是偶然:周庄两份普通冰粉卖150元,重庆某古镇6块散装糖要收466元,商家全拿“你自己不看价”当借口。

游客吃了亏就往网上说,满屏都是“再也不来”的吐槽,古镇的口碑一下就崩了——谁愿意花钱找气受?



第三个坑更要命:卫生差、安全没保障。

不少古镇的河道里飘着塑料袋、饮料瓶,水浑得发臭,厕所脏得下不去脚,游客们原本美丽的旅游心情也被毁得差不多了。



但最吓人的是隐私安全。

2025年2月,有游客住大理南国城托马斯客栈,总觉得床头不对劲,抬头一看,插座上贴着的胶带给里竟藏着个摄像头,镜头正对着床铺。



老板一开始狡辩“是家里看小孩的,忘拆了”,可警方一查,摄像头能连手机远程监控,内存卡里还存着之前住客的画面。

最后老板被拘5天,民宿也下架了,但这事传开后,游客都怕了:连睡觉都可能被偷拍,谁敢再来?



这三个坑,一个让游客“没兴趣来”,一个让游客“来了就吃亏”,一个让游客“来了就心慌”。

慢慢的,愿意去古镇的人越来越少。



没几年,“古镇泡沫”说破就破。

前前后后 8 年,全国古镇砸进去的钱至少有 50 亿,可大多都打了水漂:有的古镇刚建好就倒闭,有的撑了几年亏光家底,开发商、小商户没几个能捞着好,全是血本无归的下场。

其实游客要的一点都不复杂,不是那些披个 “古装壳子” 的 “假古镇”,而是能记住的 “真体验”—— 比如乌镇办戏剧节让人看演出、西塘留着原住民能听乡音唠嗑这种。



还在硬撑的古镇真该醒醒了:别再瞎砸钱建仿古牌坊、铺青砖路了,不如沉下心挖点自己的特色。

要知道,没人会再为 “换个地名都一样” 的千篇一律,掏第二次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