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黑龙江水库烂泥卖出8亿天价 官方资本游戏被看穿

黑龙江水库烂泥卖出8亿天价 官方资本游戏被看穿

文章来源: 中央社 于 2025-11-04 13:15:0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黑龙江水库烂泥卖出8亿天价 官方资本游戏被看穿

黑龙江省10月23日公开拍卖该省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的20年处置权,被1家国有独资公司以人民币8.39亿元标下,被誉为“点泥成金”。

黑龙江省10月23日公开拍卖该省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的20年处置权,被1家国有独资公司以人民币8.39亿元标下,被誉为“点泥成金”。但有部落客质疑,得标公司10月10日才登记成立,整个过程恐是一场最后由中国全民买单的金融游戏。

综合黑龙江卫视等中国官媒报导,10月23日下午,黑龙江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中心举行拍卖,标的是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上游水库”和“跃进水库”内、约1100万立方米淤泥的20年处置权,结果由名为“齐齐哈尔泽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的国有独资公司,以人民币8.39亿元高价抢标,折合每立方米约人民币76.3元。

据报导,这笔得标价格当时引起中国网络一片惊呼,直指为“天价”,更有官媒指这是“点泥成金”,还说当地位在东北黑土区,淤泥中富含氮、磷、钾及有机物质等成分,是生产有机肥的上好原料,才吸引了多家企业的目光。

不过,笔名“细雨中的呼喊”的中国部落客1日发表题为“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的文章质疑,黑龙江省10月23日举办招标,这家得标的国有独资公司却直到10月10日才成立,注册资本也只有人民币2.7亿元。

作者表示,在地方财政困窘下,“三资三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槓杆化)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新的生财管道,其中包括水库淤泥。黑龙江省将“三资三化”推向了高峰。

综合作者说法及中国媒体报导,在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招标前,黑龙江省铁力市东方红水库的145.41万立方米淤泥,8月22日被业者以约人民币6103万元拿下5年处置权。得标业者便以5年的处置权作抵押,从某国有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获得人民币4500万元绿色贷款。

作者指出,依相同比例,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标价被拉高到人民币8.39亿元,得标者就能从银行取得至少人民币6亿元的绿色信贷。这样的操作,当地政府靠水库淤泥完成活化存量资产任务;国企取得项目与融资,实则让当地政府拿到钱;银行完成上级的“绿色金融”业绩,是“三方共赢”之局。

这名作者认为,这样的操作,财政风险都被转移到未来,且人民币8.39亿元的标价并非市场真实定价,而是人为构造的资产价值。若未来收益无法兑现,银行坏帐风险上升,一旦融资失败或项目停滞,地方政府仍需善后,变相增加隐性债务。

况且,水库清淤被包装成“高价值资产”出售,本质是将政府治理成本外部化,抛给银行承担信用风险,最终由国家背书,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中国纳税人将成为最终承担者。表面看无人受损,实则全民买单。

作者质疑,既然水库淤泥如此有价值,民营肥料厂为何不参与竞标?因为业者算得很清楚─清淤不赚钱。那为什么国企敢高价抢标?因为目标并非盈利,而是完成“政治任务+融资目标”。长此以往,市场机制被扭曲后,真正有技术、有效率的企业反被边缘化。

这名作者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模式正被中国各地争相模仿。像是云南省普洱市已将黑龙江案例列为“他山之石”,安徽、吉林等省也在推动类似改革,未来各地可能出现更多“水库淤泥”、“河道砂石”、“城市数据”的天价拍卖;地方财政将越来越依赖这种“资产魔术”而非真实经济成长。

作者质疑,水库淤泥拍卖像一场盛大的地方财政“行为艺术”,台上锣鼓喧天,台下掌声雷动。但当20年处置权到期,淤泥是否真的变成有机肥?还是只留下一家空壳公司及一笔不良贷款。若处置不当,今天的狂欢终将由未来的中国纳税人、环境与社会成本买单。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工资打五折,医生纷纷降薪
3名22岁小伙成最年轻科技领域亿万富翁,这家公司什么来头
杨振宁三位子女给翁帆的感谢信是真的吗?不可靠
中美贸易变化,CNN做了4张图
咦,这条卫生巾上的经血怎么不是蓝色的?




24小时讨论排行

10岁童腹痛就医 送进手术室逾14小时 6器官遭切除
民调显示 3分之2美国人认为美国“严重走错方向”
中国延长46国入境免签有效期 美加不在此列
“了不起的特朗普”花天酒地,4200万美国人却正挨饿
中国机器人惨遭美国网红霸凌“施虐”!引发网友关注
纽约时报: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政策糟透了
停摆将破35天历史纪录,美国政府终现“重开迹象”
川普真着急了 咬着后槽牙挺科莫 称其有“辉煌政绩”
巴厘岛叫停著名景点悬崖电梯工程,由中企承建
远看吓人,近看渺小…被严重夸大的稀土威胁
撞死3岁华裔幼童的无照司机重罪全免,家属痛哭…
纽约市长选举|社会主义者曼达尼吓怕华裔老一辈
美国4200万人获发11月粮食补助,金额减少且发放延迟
8年烧光50个亿!中国又一行业批量倒闭
更恐怖的H1B改革来了!最低工资要求或达$20万
特朗普遭扎心3连问:普京为何不停火?他无视你吗?…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黑龙江水库烂泥卖出8亿天价 官方资本游戏被看穿

中央社 2025-11-04 13:15:07

黑龙江水库烂泥卖出8亿天价 官方资本游戏被看穿

黑龙江省10月23日公开拍卖该省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的20年处置权,被1家国有独资公司以人民币8.39亿元标下,被誉为“点泥成金”。

黑龙江省10月23日公开拍卖该省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的20年处置权,被1家国有独资公司以人民币8.39亿元标下,被誉为“点泥成金”。但有部落客质疑,得标公司10月10日才登记成立,整个过程恐是一场最后由中国全民买单的金融游戏。

综合黑龙江卫视等中国官媒报导,10月23日下午,黑龙江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中心举行拍卖,标的是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上游水库”和“跃进水库”内、约1100万立方米淤泥的20年处置权,结果由名为“齐齐哈尔泽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的国有独资公司,以人民币8.39亿元高价抢标,折合每立方米约人民币76.3元。

据报导,这笔得标价格当时引起中国网络一片惊呼,直指为“天价”,更有官媒指这是“点泥成金”,还说当地位在东北黑土区,淤泥中富含氮、磷、钾及有机物质等成分,是生产有机肥的上好原料,才吸引了多家企业的目光。

不过,笔名“细雨中的呼喊”的中国部落客1日发表题为“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的文章质疑,黑龙江省10月23日举办招标,这家得标的国有独资公司却直到10月10日才成立,注册资本也只有人民币2.7亿元。

作者表示,在地方财政困窘下,“三资三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槓杆化)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新的生财管道,其中包括水库淤泥。黑龙江省将“三资三化”推向了高峰。

综合作者说法及中国媒体报导,在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招标前,黑龙江省铁力市东方红水库的145.41万立方米淤泥,8月22日被业者以约人民币6103万元拿下5年处置权。得标业者便以5年的处置权作抵押,从某国有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获得人民币4500万元绿色贷款。

作者指出,依相同比例,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标价被拉高到人民币8.39亿元,得标者就能从银行取得至少人民币6亿元的绿色信贷。这样的操作,当地政府靠水库淤泥完成活化存量资产任务;国企取得项目与融资,实则让当地政府拿到钱;银行完成上级的“绿色金融”业绩,是“三方共赢”之局。

这名作者认为,这样的操作,财政风险都被转移到未来,且人民币8.39亿元的标价并非市场真实定价,而是人为构造的资产价值。若未来收益无法兑现,银行坏帐风险上升,一旦融资失败或项目停滞,地方政府仍需善后,变相增加隐性债务。

况且,水库清淤被包装成“高价值资产”出售,本质是将政府治理成本外部化,抛给银行承担信用风险,最终由国家背书,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中国纳税人将成为最终承担者。表面看无人受损,实则全民买单。

作者质疑,既然水库淤泥如此有价值,民营肥料厂为何不参与竞标?因为业者算得很清楚─清淤不赚钱。那为什么国企敢高价抢标?因为目标并非盈利,而是完成“政治任务+融资目标”。长此以往,市场机制被扭曲后,真正有技术、有效率的企业反被边缘化。

这名作者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模式正被中国各地争相模仿。像是云南省普洱市已将黑龙江案例列为“他山之石”,安徽、吉林等省也在推动类似改革,未来各地可能出现更多“水库淤泥”、“河道砂石”、“城市数据”的天价拍卖;地方财政将越来越依赖这种“资产魔术”而非真实经济成长。

作者质疑,水库淤泥拍卖像一场盛大的地方财政“行为艺术”,台上锣鼓喧天,台下掌声雷动。但当20年处置权到期,淤泥是否真的变成有机肥?还是只留下一家空壳公司及一笔不良贷款。若处置不当,今天的狂欢终将由未来的中国纳税人、环境与社会成本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