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研发“从空气取水”技术,盼解前线缺水困境、改变后勤格局。(图/X)
美国陆军正与民间企业合作开发一项能“从空气中取水”(harvesting thin air)的新技术,盼在缺乏水源或环境恶劣地区执行任务时,为士兵提供稳定、洁淨的饮用水。该技术能效远高于一般除湿机,耗能极低,若成功普及,将有望改变军事后勤补给的运作模式。
根据《防务新闻》(Defense News)报导,美国陆军工程研究与发展中心(ERDC)7日与AirJoule科技公司签署为期三年的合作研发协议,双方将结合AirJoule的“空气取水”系统与陆军的“奈米电网”(nanogrid)能源技术,共同开发能在极端气候下运作的新型产水装备。
AirJoule执行长乔瑞(Matt Jore)表示,公司研发的系统能在地表或地下水遭污染、甚至完全缺乏水源的情况下运作。“这次合作能协助部队在任何环境中稳定取得纯淨水源,我们非常期待与ERDC的技术整合。”
AirJoule技术的运作原理与除湿机相似,但效率更高。系统可直接从空气中萃取水气,再经过转化与淨化,生成可饮用的清水。其核心材料为金属有机骨架(MOF),可吸附相当于自身重量一半以上的水气,并以极低能耗完成水气转换,被视为目前最具潜力的环境取水技术之一。
陆军方面,ERDC今年1月首次公开“奈米电网”能源系统,採用氢燃料技术驱动,能在不倚赖传统电网的情况下安静运作,提供持续电力来源。未来若与AirJoule系统结合,士兵在偏远或战场地区即可“离网自给”取得饮用水,显著减轻后勤补给压力。
水资源长期被视为战场补给关键之一。历史上,美军多次因缺水或水源污染导致作战困难。二战期间,第75游骑兵团前身“麦瑞尔突击队”(Merrill’s Marauders)在缅甸丛林作战时,因饮水污染造成严重脱水与疾病,有士兵被迫砍竹取水;在1944年的裴里琉战役(Peleliu)中,美军甚至误饮受污染的油桶水与战场积水,导致中毒事件频传。
儘管现行部队普遍配有携带式淨水设备,但仍仰赖既有水源,且操作流程繁複。以密苏里州陆军国民兵第935航空支援营(935th ASB)为例,今年5月该部队于多国联合演习中部署淨水小组,须经四道过滤程序与加氯处理,才能产出可饮用水,耗时且受环境限制。
相较之下,AirJoule系统只需空气即可产水,不受地形与水源条件限制,能显著提升部队行动灵活性与自给能力。ERDC研究团队指出,若测试结果符合预期,未来不仅军用部队,偏远地区的民用、救灾或人道任务也能受惠。
目前双方正展开技术验证与野外测试,预计三年内完成样品装备开发。美国陆军表示,这项合作象徵军方积极引入民间创新能源与永续技术,提升野战环境下的独立生存能力与后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