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杨振宁3个儿女与翁帆关系很好 无人继承父业

杨振宁3个儿女与翁帆关系很好 无人继承父业

文章来源: 留学生日报 于 2025-10-19 12:42: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10月18日中午,清华大学发布讣告,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陪在他身边的人,是21年前牵手走进婚姻的翁帆。

就在去世前的十七天,杨振宁才刚刚过完103岁生日。

清华的师生代表去了他家,送上鲜花,摆上蛋糕,还在玻璃窗上贴了“103”的数字气球,气氛简单温馨。

而杨振宁上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今年7月14日,翁帆的生日上。

他特地请来了昆曲演员,为翁帆庆生,杨振宁坐在沙发上笑容满面看着妻子穿着戏服唱《牡丹亭》。

杨振宁3个儿女与翁帆关系很好 无人继承父业

但没人想到,那就是最后一次他们共同出现在镜头里的画面了。

杨振宁走了,他留下的不只是一个名字和荣誉。

还有一个家,一段争议,和一个晚年温柔的故事。



1

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

小时候父母很重视他的教育,尤其是父亲杨武之。

那个年代条件艰苦,杨振宁靠着优异的成绩,一路走进了西南联大。

在那里,他遇到了李政道,两人一起走进了物理学的大门。

1945年,他获得留学资格,去了美国深造。

在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地做研究,几年后,他和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

这个理论在当时颠覆了物理界对对称性的认知。

1957年,杨振宁35岁,站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当时的杨振宁,衣着朴素,脸上挂着拘谨,但没人会怀疑他的大脑和勇气。

那之后,他在美国高校任教几十年,直到1990年代末回国,加入清华大学,继续研究和教学工作。

2

杨振宁年轻时在美国安家,娶了第一任妻子杜致礼。

她是杜聿明将军的女儿,自己也是学识出众的女子。



两人早年在西南联大有过师生缘分,后来在美国重逢,顺理成章结婚成家。

1951年,大儿子杨光诺出生;1958年,二儿子杨光宇出生;1961年,又迎来了小女儿杨又礼。

这三个孩子都出生在美国,从小在学术氛围里长大。



家里的书架上堆满论文、稿纸和实验设备。

但杨振宁从没要求他们继承自己的专业。

他一直强调的一句话是:不要复制父母的人生。

大儿子杨光诺喜欢鼓捣电子设备。

小时候,家里电视机坏了,他总喜欢拆开来研究。

12岁生日时,杨振宁送他一台打孔计算机。

这成了他走进计算机领域的起点。

后来杨光诺考入密歇根大学,主修计算机,拿了博士。

成名后,他是最早做量子算法应用的科研人之一,还参与了谷歌的量子项目。

杨光诺研究的方向,虽不是物理,但仍与科学最前沿有关。

二儿子杨光宇性子不同,从小爱看天文图谱和搞化学实验。

小时候,他在自家车库里搭了个简易实验室,搞得一团糟,杨振宁没责怪,反而请了天文学家来辅导他。

大学选了化学,毕业后在美国一家化工企业做研究。

闲暇时,他还建了“沙漠之鹰”天文台,观测彗星轨道,还提供数据给NASA。

杨光宇还做了一件很实用的事:把化学实验搬到线上,做了个面向中学生的“虚拟实验室”。

这事被好几家科学教育杂志报道过,说是真正让科学触手可及。

小女儿杨又礼是家里年龄最小的,也是最懂事的。

她从小就愿意照顾别人。

家里人感冒了,她帮端水,量体温,什么都愿意做。

上大学时,杨又礼毫不犹豫选了医学。

毕业后加入了“无国界医生”组织,去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刚果、叙利亚、南苏丹……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她带队进隔离区,72小时救回143人。

她能用七种语言与不同国家的患者沟通。

《时代》周刊在当年用一句话评价她的团队:“死神面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杨振宁的三个孩子,一个搞计算机,一个研究天文与化学,一个成为了医生。

他们没有一个人继承杨振宁的物理道路,但他们都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有人说他们“没有继承”,但或许,更应该说他们“没有重复”。

杨振宁给了他们的,不是一条预设的路,而自由的底气。

3

2003年,杨振宁的原配妻子杜致礼因病去世。

这段婚姻维持了53年,平淡而深情。

第二年,杨振宁宣布再婚,对象是比他小54岁的翁帆。

当时舆论爆炸了。有媒体直接写标题:“82岁娶28岁?”

但谁都没想到,这段婚姻会维持整整21年。

翁帆是江苏人,大学毕业后做过翻译,也当过教师。

和杨振宁认识,是因为一次公开活动。

她懂英文、懂学术,也很耐心。

杨振宁喜欢跟她聊天,说她思路清晰,情绪稳定。

结婚后,翁帆成了杨振宁的全职助理。

出门演讲、写文章、整理材料、日常生活,全是她一手打理。

外人看不见的,是她如何每晚帮他擦拭药膏、整理资料、读邮件。



杨振宁从来不讳言:翁帆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很多人以为杨振宁的三个孩子会反对,毕竟年纪差那么多。

可实际上,他们表现得出奇地支持。

在杨振宁百岁寿宴上,一家人合影留念,气氛轻松自然,翁帆站在中央,孩子们都站在她身边。

那张合照,安静又温情。

翁帆不是谁的“替代品”,也不是意外的插曲。

她是那个在杨振宁摔倒住院后守在床边不眠不休的人。

是一年365天,把他的毛笔、讲稿、小药盒收拾得一丝不乱的人。

也是那个,默默接受全世界误解,也从不争辩的人。

时间给了这段关系最公正的解释。

翁帆确确实实陪杨振宁走完了一生。

结语

杨振宁的一生,有高光,也有温情。

35岁拿下诺贝尔奖的荣誉,证明了中国人的科研能力。

也用103岁的人生,获得了世人的敬重和缅怀。

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依然做着自己最喜欢的物理研究。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电诈中国人的1000亿,被美国政府远洋捕捞了
82岁拜登「癌症治疗后」首露面!额头明显手术刀疤
iPhone Air撬开了中国的eSIM,真讽刺
喊烧犹太人!共和党青年群组爆"反犹言论"下场惨了
外企,正加速从955滑向996




24小时讨论排行

习近平电贺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
全美上千场示威怒吼“不要国王”!川普:我不是国王
杨振宁分好遗产?翁帆只得别墅使用权 18亿全给子女?
“福建号”列装! “因为这个原因仍难与美核航母比肩
稀土武器?彭博:终将后悔 能靠泥土挟持全世界?
翁帆发小诗悼念杨振宁:多年陪伴我何其有幸…
古特雷斯通告193国 联合国大裁员开始 面临破产…
返家途中"越过黄线",加萨一家11口遭以军全数击杀
中国拒买 美谷仓不堪重负崩塌 数百吨黄豆如海啸涌出
美国向贩毒“舞剑”,意在委内瑞拉石油?
反特朗普集会席卷美国,"不要国王"示威吸引大批民群
授川普最高荣耀!南韩考虑颁发"无穷花勋章":对和平有重大贡献
何卫东等9上将遭双开 习整肃规模创1976年来之最
实探风波中的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原材料告急
美媒披露普京停火条件:基辅必须放弃顿涅茨克
川普态度软化 正悄悄为可能的败诉预作准备…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杨振宁3个儿女与翁帆关系很好 无人继承父业

留学生日报 2025-10-19 12:42:20

10月18日中午,清华大学发布讣告,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陪在他身边的人,是21年前牵手走进婚姻的翁帆。

就在去世前的十七天,杨振宁才刚刚过完103岁生日。

清华的师生代表去了他家,送上鲜花,摆上蛋糕,还在玻璃窗上贴了“103”的数字气球,气氛简单温馨。

而杨振宁上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今年7月14日,翁帆的生日上。

他特地请来了昆曲演员,为翁帆庆生,杨振宁坐在沙发上笑容满面看着妻子穿着戏服唱《牡丹亭》。

杨振宁3个儿女与翁帆关系很好 无人继承父业

但没人想到,那就是最后一次他们共同出现在镜头里的画面了。

杨振宁走了,他留下的不只是一个名字和荣誉。

还有一个家,一段争议,和一个晚年温柔的故事。



1

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

小时候父母很重视他的教育,尤其是父亲杨武之。

那个年代条件艰苦,杨振宁靠着优异的成绩,一路走进了西南联大。

在那里,他遇到了李政道,两人一起走进了物理学的大门。

1945年,他获得留学资格,去了美国深造。

在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地做研究,几年后,他和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

这个理论在当时颠覆了物理界对对称性的认知。

1957年,杨振宁35岁,站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当时的杨振宁,衣着朴素,脸上挂着拘谨,但没人会怀疑他的大脑和勇气。

那之后,他在美国高校任教几十年,直到1990年代末回国,加入清华大学,继续研究和教学工作。

2

杨振宁年轻时在美国安家,娶了第一任妻子杜致礼。

她是杜聿明将军的女儿,自己也是学识出众的女子。



两人早年在西南联大有过师生缘分,后来在美国重逢,顺理成章结婚成家。

1951年,大儿子杨光诺出生;1958年,二儿子杨光宇出生;1961年,又迎来了小女儿杨又礼。

这三个孩子都出生在美国,从小在学术氛围里长大。



家里的书架上堆满论文、稿纸和实验设备。

但杨振宁从没要求他们继承自己的专业。

他一直强调的一句话是:不要复制父母的人生。

大儿子杨光诺喜欢鼓捣电子设备。

小时候,家里电视机坏了,他总喜欢拆开来研究。

12岁生日时,杨振宁送他一台打孔计算机。

这成了他走进计算机领域的起点。

后来杨光诺考入密歇根大学,主修计算机,拿了博士。

成名后,他是最早做量子算法应用的科研人之一,还参与了谷歌的量子项目。

杨光诺研究的方向,虽不是物理,但仍与科学最前沿有关。

二儿子杨光宇性子不同,从小爱看天文图谱和搞化学实验。

小时候,他在自家车库里搭了个简易实验室,搞得一团糟,杨振宁没责怪,反而请了天文学家来辅导他。

大学选了化学,毕业后在美国一家化工企业做研究。

闲暇时,他还建了“沙漠之鹰”天文台,观测彗星轨道,还提供数据给NASA。

杨光宇还做了一件很实用的事:把化学实验搬到线上,做了个面向中学生的“虚拟实验室”。

这事被好几家科学教育杂志报道过,说是真正让科学触手可及。

小女儿杨又礼是家里年龄最小的,也是最懂事的。

她从小就愿意照顾别人。

家里人感冒了,她帮端水,量体温,什么都愿意做。

上大学时,杨又礼毫不犹豫选了医学。

毕业后加入了“无国界医生”组织,去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刚果、叙利亚、南苏丹……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她带队进隔离区,72小时救回143人。

她能用七种语言与不同国家的患者沟通。

《时代》周刊在当年用一句话评价她的团队:“死神面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杨振宁的三个孩子,一个搞计算机,一个研究天文与化学,一个成为了医生。

他们没有一个人继承杨振宁的物理道路,但他们都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有人说他们“没有继承”,但或许,更应该说他们“没有重复”。

杨振宁给了他们的,不是一条预设的路,而自由的底气。

3

2003年,杨振宁的原配妻子杜致礼因病去世。

这段婚姻维持了53年,平淡而深情。

第二年,杨振宁宣布再婚,对象是比他小54岁的翁帆。

当时舆论爆炸了。有媒体直接写标题:“82岁娶28岁?”

但谁都没想到,这段婚姻会维持整整21年。

翁帆是江苏人,大学毕业后做过翻译,也当过教师。

和杨振宁认识,是因为一次公开活动。

她懂英文、懂学术,也很耐心。

杨振宁喜欢跟她聊天,说她思路清晰,情绪稳定。

结婚后,翁帆成了杨振宁的全职助理。

出门演讲、写文章、整理材料、日常生活,全是她一手打理。

外人看不见的,是她如何每晚帮他擦拭药膏、整理资料、读邮件。



杨振宁从来不讳言:翁帆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很多人以为杨振宁的三个孩子会反对,毕竟年纪差那么多。

可实际上,他们表现得出奇地支持。

在杨振宁百岁寿宴上,一家人合影留念,气氛轻松自然,翁帆站在中央,孩子们都站在她身边。

那张合照,安静又温情。

翁帆不是谁的“替代品”,也不是意外的插曲。

她是那个在杨振宁摔倒住院后守在床边不眠不休的人。

是一年365天,把他的毛笔、讲稿、小药盒收拾得一丝不乱的人。

也是那个,默默接受全世界误解,也从不争辩的人。

时间给了这段关系最公正的解释。

翁帆确确实实陪杨振宁走完了一生。

结语

杨振宁的一生,有高光,也有温情。

35岁拿下诺贝尔奖的荣誉,证明了中国人的科研能力。

也用103岁的人生,获得了世人的敬重和缅怀。

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依然做着自己最喜欢的物理研究。